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唐代的送别诗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它熔铸了盛唐蓬勃的时代精神和美学风貌。文章对唐朝送别诗进行分析,分别勾勒出唐代送别诗雄浑壮大、豪放劲健、悲壮崇高的三个美学特征。  相似文献   

2.
和亲就是中国封建社会里居住中原地区的汉族统治者,为了与边境少数民族维持友好和睦关系,而与其首领结为婚姻的政治举措。它是汉唐王朝处理对外关系的重要策略之一,唐代诗人曾对此发出大量咏叹,充分反映着当时人们的文化心理。 和亲开始于西汉初期,主要是为了减轻匈奴的军事压力。从高祖一直到武帝即位,汉王朝军事上处于被动地位。和亲同赠送絮缯、粮食,开放边境贸易等联系在一起,出嫁的公主犹如献给胜利者的贡品,此时,她们的姓名和事迹大都没有流传下来。武帝为了有效地抗击匈奴,先后:将江都王刘建之女细君,楚王刘戍的孙女解忧嫁给西域乌孙首领。这样,和  相似文献   

3.
寒食清明是唐代重要的时令节日之一,在唐诗中有着大量的描写寒食清明节的诗篇,从中显示出寒食清明节在唐代的风俗。这些风俗有的是对唐以前习俗的继承,如禁烟赐火;有的是对唐以前习俗的发展,如上坟扫墓;有的是对唐以前习俗的突破,如踏青游玩;还有的是对唐以前习俗的创新,如宴游文会。  相似文献   

4.
唐代弃妇诗的创作显示了乐府诗的母体特性。质言之,乐府是弃妇诗产生的土壤,并滋润着弃妇诗。弃妇诗的发展源于对乐府的接受,其接受的方式:一是对乐府古题的承袭,二是对乐府古辞的承袭,三是对乐府现实主义精神的承袭。这种文学接受的诸端形式反映了唐人制诗拟乐府及脱化1的机制特征。  相似文献   

5.
唐代进士试诗一般是指由尚书省主试的诗歌,是唐代科举的常考之体。其谈理悟道诗,表达对天地人生的感悟,是进士试诗中较有特点的思想内容之一.具有较大的思想价值和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6.
离别诗是中国古代诗歌中非常重要的一类,在唐代达到了空前的繁荣,频繁的离别既丰富了离别诗的素材,又构成了唐代离别诗繁荣的基础;唐代用人制度的改革则是唐代离别诗兴盛的直接原因,科举制、军功授官制、荐引制的实行都促进了与之相关的离别诗的兴盛;唐代对诗歌的重视是离别诗繁荣的政治原因,统治阶级对诗歌的重视一方面提高了诗歌的社会地位,另一方面则增强了诗歌的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7.
寒食清明是唐代重要的时令节日之一 ,在唐诗中有着大量的描写寒食清明节的诗篇 ,从中显示出寒食清明节在唐代的风俗。这些风俗有的是对唐以前习俗的继承 ,如禁烟赐火 ;有的是对唐以前习俗的发展 ,如上坟扫墓 ;有的是对唐以前习俗的突破 ,如踏青游玩 ;还有的是对唐以前习俗的创新 ,如宴游文会  相似文献   

8.
文章首先简要阐释了音乐诗的含义,以及音乐诗与涉乐诗的区别;然后重点论述了唐代音乐诗繁荣的内因和外因。  相似文献   

9.
唐代出现大量与科举直接相关的诗歌即科举诗,它是反映唐代科举活动及其在此活动中心理的诗歌,其中及第抒怀诗主要抒发了士人及第时的心理感受。士人由于性格、文化背景、人生境遇等差异,在及第时表现出种种不同的心态:春风得意、志得意满之情;心存感激、感恩报德之意;清醒认识、平静对待之心;业成身退、归隐山林之念。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唐代“寒食诗 ”所反映的当时寒食节民俗事象的钩沉 ,及诗人们在寒食节期间民俗心态的探寻 ,粗线条地勾勒出唐代寒食节的民俗生活相;从民俗史的角度为研究和认识唐代文化打开一个小窗 。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嘉靖初的诗风转向,即由学习盛唐诗转向初唐诗。从三个方面论述唐顺之初唐诗的特点。提出了研究唐顺之的初唐诗,可以更加具体的了解此一时期的诗风转变。  相似文献   

12.
初唐宫廷咏物诗在内容上以应制咏物为主,但又表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唐太宗时歌咏事功与时代风会交融的咏物诗,武后及中宗时期务求藻饰及童蒙示范的咏物诗都体现出初唐宫廷咏物诗不同的发展风貌。  相似文献   

13.
闻一多的唐诗文献研究,突破了前人的局限,将辑佚、辨伪、辨重、校勘、注释等结合起来,将作品考订与作家生平事迹和交游考证结合起来,建立了一种全方位的、综合性的研究格局,显示出宏大气魄与广阔视野,反映了本世纪唐代文学研究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型,其功不可没。但限于时代环境等条件,他的这些研究均未完成,又令人兴“千古文章未尽才”的喟叹。  相似文献   

14.
惠山历史悠久,人文荟萃,唐时,有众多的文人墨客在此驻足流连并题诗留恋.通过对这些诗歌的分析阅读,今人仍可领略到当时惠山的风貌,文人对此地的眷恋和一贯的借诗抒怀的情境,而这些对地方史的研究无疑是有较大意义的.  相似文献   

15.
惠山历史悠久,人文荟萃,唐时,有众多的文人墨客在此驻足流连并题诗留恋。通过对这些诗歌的分析阅读,今人仍可领略到当时惠山的风貌,文人对此地的眷恋和一贯的借诗抒怀的情境,而这些对地方史的研究无疑是有较大意义的。  相似文献   

16.
唐诗中的月亮因诗人的独特情怀和体验而具有不同的魅力。诗人或以月入诗、以月起情,或以月作为修辞手段、作为描写时空的手段,或以月明志,不断丰富着月亮所负载的审美功能和情意,从而影响着后世的诗歌创作。  相似文献   

17.
唐诗在中国文学的巅峰地位已众所公认。处在在赞誉中的唐诗对中国文学甚至中国社会有没有负效应?本文 从一个新的角度考查了因唐诗给中国文学、社会等方面带来的种种负效应。  相似文献   

18.
晚唐咏史诗空前繁盛的原因有多种。中晚唐科举重史意识,以及由此引起的普遍的重史风气,为晩唐咏史诗的繁荣准备了必要的素材。科举试策的辩证思维、社会思潮的求新求异,训练、培养了士人观史时独具只眼的洞察力,使咏史诗处于常新的审美过程中,引起诗人对咏史诗持续的关注热情。晚唐的局势与南朝相似,南方也成了国之命脉所系,再加上晚唐时大量的诗人都有到南方的经历,故使有关南朝的咏史诗因身临其境而真切、形象、生动,从而为晚唐咏史诗的繁盛别添异彩。  相似文献   

19.
对37首唐代少儿诗歌作品进行研究,概括了作品的内容,论述了作品的精神面貌、语言特点、诗法运用,揭示了唐代少儿诗歌创作水平的基本状况.  相似文献   

20.
对唐诗的研究传统多是针对其背景、主题思想、体裁以及艺术手法进行探究的。20世纪末,西方的后现代思潮引入我国,在学术界掀起了一股热潮,传统的一些文学作品和现象被重新定义,它们的论域在后现代语境下发生了重大的改变。作为古典文学旗帜的唐诗就在其中之列,后现代语境给了传统唐诗研究以活力,让它沿着反传统、反定式、多元化、通俗化、商品化的后现代方向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