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流动老年人是中国老龄化和城市化家庭迁移背景下一个不可忽视的群体,日常活动及其派生的社会交往和健康行为是影响他们身心健康的重要方面。通过梳理已有研究,将流动老年人分为务工型、休闲度假型、随迁型3种类型,并提出了基于日常活动的流动老年人身心健康影响框架,即不同类型的流动老年人由于养老模式的不同,决定了其日常活动及其派生的社会交往和健康行为存在一定的差异,进而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同时,流动老年人的日常活动和健康行为,又受宏观层面户籍、养老、就医体系制度环境、中观层面活动空间环境和微观层面老年人不同社会经济属性的影响。因此,在“十四五”规划提出的积极老龄化战略下,需要为流动老年人提供差异化分类公共服务,优化其日常活动环境,提供精细化监测和管理日常活动与健康行为技术支持等,以积极应对流动老年人日常活动和身心健康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相似文献   

2.
在老龄化问题日益凸显的社会背景下,以长沙望月湖社区为例,通过调查法和层次分析法,明确社区老年人的需求.通过对现有养老设施和社区活动空间的优化、调整和重新设计,提高养老生活的品质,并激发社区养老的新模式,为社区老年人创造更为人性化和积极老龄化的社区生活环境.该研究可为满足老年人的养老需求提供有力支持,同时在社区规划与老龄化问题研究领域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索满足老年人行为需求的寒地城市滨水建成环境特征,缓解老龄化社会下二者日益显著的矛盾。方法 以沈阳市五里河公园为研究对象,获取老年人在公园内行为需求的满意度以及对环境要素的评价,构建二者影响路径的结构方程模型,并探讨影响差异。结果 总体影响路径由高到低排序:设施适老性、景色吸引度、空间适宜性、地域独特性,其中康体设施、空间多样性、自然微气候等影响程度较高。结论 得出了寒地城市滨水建成环境对老年人行为需求的影响机制,并给出影响权重,为该类型空间规划提供理论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4.
 结合当前养老建筑存在的自然景观配置不足、空间模式化且适老设施建设滞后等问题,在积极老龄化的政策背景下,提出了建设自然友好的亲生物型养老建筑的概念。根据亲生物活动对老年人的生理、心理与社会方面的积极效应,归纳了养老建筑空间中亲生物设计要素,结合相关案例重点研究了未来养老建筑空间设计的方法与策略。建议在养老建筑设计中,通过嵌入亲生物景观与微农业改造、打造贴近自然的室内空间设计以及结合适老设施与亲生物改造等设计策略,打造自然友好的亲生物型养老建筑,以推动积极老龄化建设,提升老年人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在我国, 近年来无论是新区建设还是旧区改造都缺少儿童参与, 成人化设计导致城市邻里空间不足以吸引儿童开展体力活动, 产生了一系列儿童健康问题。本研究选取北京市海淀区大有庄、骚子营社区, 运用感知地图方法, 对6~12岁儿童户外活动环境感知及理想邻里环境意向进行调查分析, 共获取儿童感知地图38份。研究结果显示: 儿童对邻里空间的感知结构包括3种模式, 即“活动场所+活动路径”、“路径”和“场景”; 第一种模式对应的儿童户外体力活动水平较后两者高; 恶劣的卫生条件及汽车数量的急剧增加, 是弱化儿童户外体力活动机会感知的消极环境因子; 游戏与运动设施、水景、树木花卉、软质铺装及座椅, 构成促进儿童户外体力活动机会感知的积极环境因子。研究结果可为我国各城市的“城中村”改造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将高密度城市发展中常被忽视的边角地微型公园化,是提高城市品质的重要手段.在当今人口老龄化加剧、慢性病发病率增高的时代,建设微型公园也是促进老年人参与体力活动,建设健康城市的重要途径之一.以重庆市9个微型体育文化公园为研究对象,在对公园建成环境和老年人体力活动现状调查的基础上,采用相关分析和核密度分析等方法,对公园建成环境进行定量与定性分析.结果显示,在环境要素上,座椅密度、器械密度和商业设施对老年人体力活动具有支持作用;从活动空间看,体力活动更多发生在硬质活动场地,其余依次为球类场地、健身器械场地、儿童活动场地和商业设施场地.在此基础上,为促进老年人参与体力活动,促使更多中高强度体力活动的发生,对微型体育文化公园的规划设计提出了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7.
使用感知地图绘制与访谈结合的方法,以94名6~12岁的儿童为研究对象,对北京市燕东园社区邻里环境在儿童户外体力活动方面的可供性现状和儿童理想的邻里环境可供性进行调查,获得188份有效感知地图。研究发现:1)邻里环境在儿童户外体力活动方面的可供性结构呈现被使用的可供性被感知的可供性被塑造的可供性的特征,比例为15:12:1;2)对邻里环境可供性总量贡献最大的元素是"地面"和"植物";3)儿童理想的邻里户外活动环境中被感知的可供性提高幅度最大的环境元素是"建构筑物及园林小品"、"天气及微气候"及"水体",被使用的可供性显著提高的环境元素为"运动与游乐设施"和"环保与服务设施";4)"科幻"及"多媒体设施"作为理想的邻里环境元素被提出,但其可供性仅限于被感知和被使用,且数量有限。  相似文献   

8.
采用文献资料法、数据统计法、逻辑分析法对我国在快速老龄化背景下体育公共服务均等化发展对策研究,从体育公共服务资源作为切入点,探寻老龄化背景下我国体育公共服务资源配置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结果显示:我国人口老龄化速度快、高龄化快于老龄化、老年"空巢家庭"日益增多等现状以至于体育公共服务的发展无法满足老年人的需求,其主要原因是缺少场地器材、社会指导员不足、管理理念上存在问题和老龄产业尚未发展起来等因素。建议:树立代际公正理念实现"建立不分年龄、人人共享的社会";基于健康管理理念完善老年社区体育公共服务体系;以体育院校和下岗职工为重点,扩展社会体育人力资源;以中央政府推动,加快老年人体育公共服务立法;政府放权于社会和个人,开发老龄产业,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任燕妮  齐磊 《甘肃科技》2016,(18):50-52
面对老龄化社会带来的挑战,通过提高老年活动用地的可达性来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显得尤为重要。论文以商州区为研究对象,采用GIS缓冲分析法对其老年活动用地的可达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老年活动用地可达性综合评价值为2.00,只有约16.15%的区域可达性达到较好水平。城中片区的可达性最好,城东片区次之,城西片区数量严重不足。表明商州区老年活动用地存在空间集聚、偏中心建设和分布均匀度差等问题。最后根据结论对提高商州区公共服务设施质量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0.
《上海信息化》2010,(1):92-92
工信部、监察部、国家预防腐败局近日联合召开依托电子政务平台推进基层政务公开与公共服务经验交流会。会议指出,依托电子政务平台推进基层政务公开与公共服务,将是公共服务信息化的重点,未来要大力发展基层电子政务平台设施,进一步丰富基层政务公开与公共服务内容。本次交流会对基层电子政务平台建设提出了“大力发展基层电子政务平台设施,进一步丰富基层政务公开与公共服务内容;加强政府门户网站建设,提高政府信息公开水平;  相似文献   

11.
当前我国正处于人口快速老龄化时期,养老服务设施仍供不应求,养老服务设施的可达性对社会公平公正产生重要影响.基于步行、私家车和公交3种方式,采用两步移动搜索法(Two Step Floating Catchment Area, 2SFCA)相比最小邻近距离法修正研究了老年人养老服务设施可达性,运用洛伦兹曲线和区位熵法分析了养老服务设施布局的公平性.研究结果表明:1) 3种方式下研究区内街道的养老服务设施可达性差异较大,呈现出老年群体内部两极分化的特征.2) 相比于公交和私家车方式,步行方式下养老服务设施资源配置的总体公平性较差,呈现出养老服务设施和人口分布空间失配的特征;私家车出行方式下养老服务设施资源较能满足街道老年人口需求,呈现出更为公平的空间分布格局.3) 养老服务设施可达性较差的是中心城区老年人口集聚的街道以及城郊西部和东南部的部分街道,需要在这些区域进一步完善公共交通网络的基础上规划布局更多的养老服务设施.  相似文献   

12.
 建成环境对人群健康的影响具有暴露时间长、影响因素多、证据和结果难以测度等特点。为了在两者之间建立较为直观的关联,研究引入了健康行为作为中介变量以评估社区建成环境要素对老年人群健康的影响水平和调节方向。根据来自上海市115个社区的老年人(N=3431)的体质和心理健康状况,研究针对密度、设计、住房、绿地、公共设施与区位等建成环境要素的健康影响,构建了以体力活动和社会活动为中介变量的中介效应分析模型。研究表明,体力活动和社会活动是观测建成环境健康影响的有效中介变量,通过健康行为的中介效应可以更加清晰地揭示建成环境要素对人群健康的影响程度和影响方向。从实践的角度来看,基于不同建成环境的基底条件,健康行为的调节方向相似,但调节程度不同。对于以上海为代表的特大城市高密度人居环境而言,通过优化建成环境的品质促进社会活动对老年人的健康影响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3.
城市边缘住区公共服务设施的布局,一方面要考虑边缘区居民的行为活动特点;另一方面还要考虑总体布局与分期建设的关系,在总体布局合理的前提下,保证每一期设施使用方便、经营经济,营造以人为本协调发展的和谐居住氛围.结合大连市部分边缘住区配套服务设施建设情况的调查分析,对于城市边缘住区公共服务设施的布局与规划发展方面进行了一些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4.
 将积极老龄化概念的发展历程作为研究老龄友好型社区的时间序列与理论分析框架,结合国内外相关文献与实践案例,总结不同阶段下老龄友好型社区的理念演进与实践特征。研究发现:老龄友好型社区的实践探索经历了从“机构化”的老年护理中心向“去机构化”养老社区的转变过程,至今发展为在地化养老社区。研究关注点从单一追求物质空间环境对老年人的工具性支持,到注重物质空间与社会环境相结合对老年人的身心健康、社会价值实现与社会融合支持的转变,并在这一过程中逐步展开学科交叉与跨部门合作。中国在积极老龄化视角下发展老龄友好社区应当注重老年人的价值与社会参与。  相似文献   

15.
为实现符合城市轨道交通车站行人流线网络特点的行人设施客流分配,首先将分方向实结点时间阻抗与结点客流方向引入最短路径识别,将其嵌入连续平均法,建立了适用于城市轨道交通车站行人流线网络的客流分配算法.然后,利用C#和Matlab语言在AutoCAD环境下开发了相应的客流分配软件,并在此过程中提出了结点客流方向获取方法.算例表明,该算法能够实现考虑分方向实结点时间阻抗的城轨站行人设施客流分配;与TransCAD、VISUM相比,软件符合行人流线网络特点,操作简便.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老龄化人群数量的增长,老年人实时行为轨迹的跟踪检测成为当前智慧社区研究的热点。本文针对现有行人跌倒检测算法在面临电动车流和行人影子的干扰而导致识别准确率不高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优化yolov5的路边行人跌倒检测方法。首先基于视频抽帧的方式将原始数据输入到yolov5网络进行监控行人视频数据的预处理,实现行人背景重构;然后提取光流和anchor框作为其运动特征;最后对此特征进行判定,进行信息融合的跌倒检测网络进行跌倒特征识别,并在不同帧序列和不同背景下进行对比试验。本文所提出的方法在行人跌倒数据集Multiple cameras fall和Le2i上进行了实验,结果表明本文的算法在基于电动车流和行人影子干扰场景下较传统方法在准确率和召回率上分别提升了9%和10%。  相似文献   

17.
基于排队论的建筑复合型通道服务水平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复合型通道是大型公共建筑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定量描述复合型通道行人交通流的特性,达到解决公共建筑行人交通问题的目的,将建筑中复合型通道空间中的等待服务队列描述为排队系统.分析不同参数影响下的行人流特性,构建单位宽度行人流率计算模型,引入行人服务水平概念.以厦门快速公交系统嘉庚体育馆站和某大学食堂实际调查数据为基础,建立了复合型通道空间行人服务水平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18.
 在积极老龄化、老年友好环境相关理论研究基础上,介绍了当前老年友好环境建设在政策、个人生活环境、社会文化环境等方面的不足;探讨了养老服务需求与供给之间存在诸多突出问题;提出了应从积极老龄化角度出发,加快完善老年政策体系、优化友好政策环境,全方面营造老年友好空间物质环境,加快老年群体的人文环境的建设,营造尊老敬老的文化氛围等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9.
 中新天津生态城是中国首个由国际间合作规划建设的生态城。针对中新天津生态城建设不到位、规划标准过时、供给量不足等问题,参考国内外最新研究及国家最新标准制定评价体系,采用网络分析法、群决策层次分析法及核密度法进行分析,得出公共服务设施类型存在缺口、空间布局不均衡、细胞级设施有待完善、交通设施不足等问题;提出在公共服务设施空间布局方面应增加边缘地带设施密度、补充养老及中青年偏好设施、强化基层设施建设、增加绿色交通服务设施及对外交通工具等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20.
健康老龄化的“地方”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世界卫生组织以积极老龄化框架为基础,提出了健康老龄化的行动计划。梳理了成功老龄化、积极老龄化和健康老龄化等概念;从健康地理学视角解析了地方、地方感和疗养性景观等概念在研究老龄化过程中的应用,阐述了从就地养老到适地养老理念的变化;总结了健康老龄化在社区和养老机构中的实践,并建议将顶层设计与地方实践相结合,促进健康老龄化的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