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我国当前流域生态补偿制度建设正处于起步阶段,流域生态补偿过程中存在的补偿主体缺失、补偿客体不明确以及补偿方式单一等问题.而建立跨省流域生态补偿制度面临流域整体性与管辖区域性间的矛盾、立法分散化及碎片化、政府间协商机制尚未建立以及多元参与机制的缺失等困境.为解决流域生态补偿问题,打破跨省流域生态补偿制度构建的困境,文章通...  相似文献   

2.
生态补偿是环境保护法律体系中重要手段之一.逐步建立和完善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生态补偿的机制化和法律化,是保护鄱阳湖及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重要保证,才能促进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保障和谐社会的建立.本文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为例,分析建立生态补偿法律制度的必要性及重要性,提出完善对策,解决生态建设过程中各方主体之间的利益协调问题,从而保证生态建设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3.
分析我国现行生态保护建设政策,指出以往政策使用效果上的不足和补偿机制的对生态产品生产的激励作用,阐述了生态建设中资源转移对效率的关系,通过模型论证生态产品生产中为提高生产效率和社会福利对资源进行转移的必要性,探讨建立生态补偿机制的实现途径,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目前生态补偿制度建设集中在概念理论和原则上,缺乏“生态补偿的可实施性、可操作性”制度建设.通过对鄱阳湖生态经济规划区域不同功能区的行政区域划分的基础上,分析其主要生态补偿制度建设的范围、内容,实施方案;为生态补偿制度由概念性向可操作性转变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
生态补偿是以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生态系统服务为目的,以经济手段为调节相关利益者关系的制度性安排.当前我国生态补偿的制度还欠完善,该文以平潭及闽江口水资源配置工程为例,从经济、行政、法律、科技以及文化等方面对生态补偿进行制度优化,供国内供水及其它类似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6.
汾河上游流域生态补偿制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汾河上游流域,作为黄土高原生态脆弱区一个独立的流域单元,是太原市唯一的水源涵养地和供水区,其生态安全状态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文章介绍了其基本状况,并对日益严重的生态破坏问题进行分析,主张运用法律的手段协调好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之间的关系,分析了建立汾河上游流域生态补偿制度的必要性,提出了建立合理的生态补偿制度的具体办法。从而能够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保护生态,为汾河上游流域的生态安全提供可靠的保障。  相似文献   

7.
吴志强 《科技信息》2010,(13):404-404
在生态环境建设当中,生态补偿机制迫在眉睫,要尽快建立健全生态补偿立法,急需将补偿范围、对象、方式、标准等以法律形式确定下来。法规的制定要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把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有机结合起来。要坚持因地制宜、分类补偿原则。根据不同地区的具体情况进行分类补偿。力求各地生态建设布局和经济社会发展合理协调。要坚持因时制宜、分阶段推进原则。在生态补偿的时序安排上要循序渐进.建立完备的生态补偿阶段总目标和分计划。  相似文献   

8.
生态发展区是广东省委、省政府依据主体功能区理论及本省实际确定的四类主体功能区之一。生态发展区的主体功能定位是生态保障,发展的原则是优先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生态发展区,需要明确生态发展区划分带来的影响。科学制订生态发展区建设的目标,逐步解决生态补偿、工业发展等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9.
以温州红双自然保护区为例,探讨自然保护区和森林公园生态补偿机制的建立.以保护区生态服务功能价值为生态补偿标准的上限,以机会成本与直接成本为生态补偿标准的下限,结合实际,建立温州自然保护区和森林公园生态补偿基金会与发展委员会,基金会负责接收相关财政资助、征收生态补偿基金.发行生态补偿基金彩票等工作,发展委员会负责对自然保护区和森林公园进行规划和生态补偿基金管理等工作.该机制是一个“输血型”与“造血型”并立的生态补偿机制.  相似文献   

10.
可再生资源与可耗竭资源的市场替代,农业体系、工商业体系以及生态产业体系三种分配联盟的市场培育,开启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补偿路径的创新空间,即依托市场经济进行价值投资补偿机制,遵从自然属性与经济属性动态平衡补偿机制以及通过分配联盟市场谈判进行分配联盟转换补偿机制。  相似文献   

11.
搬迁移民或当地居民是否得到合理的生态补偿是自然保护区顺利建设和实现保护目标的关键环节,尤其是生态补偿标准的确定.本文以贵州省雷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案例,提出了一套基于生态足迹理论的生态补偿标准确定方法.该方法不仅考虑保护区居民生产用地的损失补偿,还以生态足迹为基础,计算了林产品、水产品、薪柴、牧草等生态系统为保护区居民社会经济活动提供的服务价值.结果表明,基于该方法得到的生态补偿标准,与保护区居民问卷调查结果差距较小,客观反映了居民的生态补偿意愿.该方法解决了以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作为补偿标准过高,而仅以生产用地损失作为补偿标准过低的矛盾,可为其他保护区生态补偿标准的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生态环境补偿机制对广西经济、环境、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目前,广西现行的部分生态补偿项目标准过低,一些生态补偿政策不能从优化整个区域(流域)环境质量的角度出发,通盘考虑环保基金的使用,从而导致与生态补偿关系最密切的收费项目不能发挥生态补偿的效用.应该通过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增强各种资源费的生态补偿功能,积极...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生态补偿和生态补偿机制的诠释,结合文山市生态环境现状,阐述了建立生态补偿机制的必要性,对建立生态补偿机制需进行的基础工作和几个相关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4.
草原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强调的是人与草原的和谐发展。中国草原面积广阔,但存在沙化等诸多问题。创新草原生态文明建设的路径,要从树立草原生态保护意识,加强宣传,培育人才,构建草原生态文明建设政府考核体系,完善草原生态补偿机制等入手。草原生态文明建设涉及多方行为体的参与,是一个协同治理的过程。  相似文献   

15.
以金沙江干热河谷为研究区域,以主导功能土壤保持为切入点,借助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采用通用流失方程计算不同时期的土壤保持量及其空间分布,以此作为生态补偿的依据,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关对策和措施,得出如下结论:1)从总体上看,随着封山育林等生态环境治理措施的开展,研究区土壤保持功能有所提高。2)从生态类型来看,森林的土壤保持量最大,其次是高山草地,这两种生态类型都处于功能区外围,极易受外界环境变化的干扰,因此需要予以重点保护。3)从行政区来看,会泽县的土壤保持功能最高,宁南县等土壤保持功能水平虽然不高,但提高较快,说明这些地区的生态治理效果突出;雷波县的土壤保持量减少比较明显,主要是因为人类活动导致的植被覆盖减少,应该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6.
伴随我国生态补偿机制的建立,社区参与生态补偿的研究日益增多.文章从国内外社区参与生态补偿的实践出发,试图找到一条能够使生态建设与社区和谐发展的途径,为生态补偿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7.
森林生态补偿问题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人类社会经济发展中,森林生态系统发挥了重要作用。森林生态补偿成为政府和社会各界恢复和保护森林生态系统的重要手段。笔者综述了森林生态补偿的概念、原则、设计机制、所产生影响的评价以及交易成本对森林生态补偿的影响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认为已有研究取得了较好进展,但在经济学理论与政策可操作性等方面依然存在可改进的学术空间,需要充分考虑森林生态系统的长期性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动态性,更好地把握森林生态补偿实施效果,完善森林生态补偿政策设计。  相似文献   

18.
通榆河水环境质量区域补偿试点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区域生态补偿机制进行了探讨,研究了通榆河生态补偿机制的实施情况,分析了实施区域生态补偿机制对扬州市产生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邹晓  卢涛 《科技促进发展》2021,17(11):1990-1995
流域污染外部成本内部化和流域生态的保护中流域生态补偿是一种非常重要政策经济手段。新安江流域自2010年起国家实施了水污染防治横向生态补偿制度,但仍存在补偿范围不明晰、补偿金额有分歧等问题,且没有明确对补偿资金进行有效分配。鉴于此,本文以位于新安江流域上游的黄山市为研究对象,对黄山市的流域生态补偿的范围以及适应条件进行详细阐述,构建了基于信息熵值理论的生态补偿标准总量分配模型,模型中包含了反映区域人口、经济结构、生产水平、污染控制、水环境等因素异质性的一系列指标,并据此核算出7区(县)的分配比例。本研究为建立流域生态保护长效机制,完善流域生态补偿制度提供了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