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1 毫秒
1.
对以正丁基锂为引发剂、对甲基苯酚钾为助引发剂、二甲苯为溶剂兼作链转移剂、2G为极性调节剂的丁二烯阴离子调聚动力学进行了研究。考察了不同n(K)/n(Li)、n(2G)/n(Li)和温度对聚合的影响。结果表明,反应速率与单体浓度呈一次方关系,n(K)/n(Li)、n(2G)/n(Li)增大、温度升高,聚合反应表观增长速率增大,考察了不同条件对聚合物分子量及微观结构的影响。制得的液体聚丁二烯调聚物可用作绿色涂料的原料。  相似文献   

2.
酚钾盐为助引发剂的液体聚丁二烯调聚动力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以正丁基锂为引发剂、对甲基苯酚钾为助引发剂、二甲苯为溶剂兼作链转移剂、2G为极性调节剂的丁二烯阴离子调聚动力学进行了研究.考察了不同n(K)/n(Li) 、n(2G)/n(Li)和温度对聚合的影响.结果表明,反应速率与单体浓度呈一次方关系,n(K)/n(Li)、n(2G)/n(Li)增大、温度升高,聚合反应表观增长速率增大,考察了不同条件对聚合物分子量及微观结构的影响.制得的液体聚丁二烯调聚物可用作绿色涂料的原料.  相似文献   

3.
酚钾盐为助引发剂的异戊二烯调聚链转移反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开发阴离子调节聚合的新型助引发剂,克服现有助引发剂制备不安全、输送不方便的缺陷,更好地实现聚合产物相对分子质量及结构的设计,对以正丁基锂为引发剂、对甲基苯酚钾为新型助引发剂、二甲苯为溶剂兼做链转移剂、2G为极性调节剂的异戊二烯阴离子调聚链转移反应进行了研究.采用聚合瓶反应考察了ROK、2G和温度对链转移反应的影响,并求取了链转移次数、链转移常数、链转移速率常数及链转移反应活化能.结果表明,ROK的添加使体系发生了明显的链转移反应,2G的添加对链转移有促进作用.温度升高,链转移速率增大.  相似文献   

4.
采用阴离子聚合的方法,以二苯甲酮为封端剂,合成了聚丁二烯大分子自由基引发剂;利用核磁共振仪对聚丁二烯大分子引发剂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并根据核磁共振氢谱中苯环特征峰面积计算封端效率。结果表明,低温有利于封端反应,30℃下封端效率为38.3%。进一步,利用聚丁二烯大分子引发剂引发甲基丙烯酸甲酯(MMA)自由基聚合,制备了聚丁二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嵌段共聚物,考察了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对PB-PMMA嵌段共聚的影响。结果表明,85℃下反应5h共聚物产率相对较高,分布较窄。  相似文献   

5.
采用含少量溶剂的水溶液聚合法合成分子量为(20。40)x104的低分子量聚丙烯酰胺(PAM).以丙酮为移热剂和链转移剂,过硫酸铵为引发剂,探讨了溶剂、引发剂、反应温度及反应时间对聚合物分子量的影响.在单体质量分数为15%,引发剂浓度为(2.34—8.04)x10-3mol/L,移热溶剂为(0.37—1.23)~10-3mol/L,反应温度为84—92℃,滴加时间1.5h,保温时间1.5h的条件下,获得分子量在(20-40)×104的聚丙烯酰胺.  相似文献   

6.
二甲基苯酚钾作助引发剂的烯烃阴离子调节聚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合成时环境友好,在四氢呋喃中溶解性良好的二甲基苯酚钾作助引发剂,正丁基锂为引发剂、二甲苯为溶剂兼作链转移剂、2G为极性调节剂对二烯烃阴离子调聚进行了研究.考察了不同D-ROK / n-BuLi 对聚合物的特性粘度、分子量、分子量分布及微观结构的影响关系.制得的液体聚丁二烯和聚异戊二烯可用作绿色涂料的原料.  相似文献   

7.
以异辛酸亚锡为引发剂进行丙交酯本体聚合制备聚(L乳酸)(PLLA) . 详细地研究了装置形式、引发剂用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对PLLA 相对分子质量的影响. 以封管聚合反应形式获得的PLLA的相对分子质量较高. 当单体与引发剂的摩尔比为8 000、130 ℃、反应48h, 获得最高相对分子质量的产物, GPC法测定的-Mw 达到198×106 ; 粗产物经溶剂溶解和再沉淀处理, -Mw 可提高到228×106 .  相似文献   

8.
采用合成时环境友好,在四氢呋喃中溶解性良好的二甲基苯酚钾作助引发剂,正丁基锂为引发剂、二甲苯为溶剂兼作链转移剂、2G为极性调节剂对二烯烃阴离子调聚进行了研究。考察了不同D-ROK/n—BuLi对聚合物的特性粘度、分子量、分子量分布及微观结构的影响关系。制得的液体聚丁烯和聚异戊二烯可用作绿色涂料的原料。  相似文献   

9.
本文讨论了以n—BuLi为引发剂、环已烷为溶剂、四氢呋喃为1,2结构调节剂合成单端羟基聚丁二烯时,n—BuLi的浓度对聚丁二烯1,2结构含量和分子量分布的影响以及羧基对单羧基聚丁二烯K和α值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以三己内酰胺基磷(TCP)为扩链剂,在减压条件下,对低相对分子质量的聚己二酸丁二醇酯(PBA)进行熔融扩链。研究了扩链温度、扩链剂用量、预聚体的结构和制备方法等对扩链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在PBA/TCP的摩尔比为3,反应温度为180℃,反应时间为2h时的最佳反应条件下,经扩链反应后,预聚体的数均相对分子质量由5459增加到9627,重均相对分子质量由11730增加到72255。由此可获得高相对分子质量的脂肪族聚酯。  相似文献   

11.
为调节橡胶结构和改善其性能,以烯丙基七异丁基多面体齐聚倍半硅氧烷(Allyllsobutyl POSS)和丁二烯(Bd)为聚合单体,正丁基锂(n-BuLi)为引发剂,环已烷为溶剂,乙基四氢糠基醚(ETE)为调节剂,采用负离子引发聚合法成功地制备了聚丁二烯(PB)/POSS纳米杂化材料,系统地研究了聚合反应条件、调节剂和POSS加入量等因素对共聚合反应和杂化材料微观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POSS的引入明显降低了共聚合反应速率和共聚物的分子质量,分子质量分布也有所加宽;改变反应条件对共聚合反应影响有限,但加入调节剂可明显提高共聚合反应速率;POSS的引入明显增加了PB中的1,2结构含量,并显示出与调节剂在调节结构方面的良好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以4,4′-偶氮二[4-氰基戊酰(对-二甲氨基)苯胺](ACPMA)/过氧化二苯甲酰(BPO)为氧化还原引发体系,苯乙烯(St)在N,N-二甲基甲酰胺(DMF)中的聚合及其动力学行为.考察了聚合反应温度、单体浓度、ACPMA浓度和BPO浓度对聚合反应速率和聚合物分子量的影响,测定了反应级数和聚合反应的活化能.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聚合反应速率随单体浓度增大、ACPMA浓度增大、BPO浓度增大和反应温度的升高而增大;聚合物分子量随单体浓度的增大而增大,随ACPMA浓度的增大、BPO浓度增大和反应温度的升高而降低.该体系具有氧化还原引发体系的特征,其引发St的聚合速率方程为Rp=K[BPO]0.48[ACPMA]0.54[St]1.53,聚合反应的表观活化能Ea=39.6 kJ/mol.  相似文献   

13.
以正丁基锂为引发剂, 1 ,1-二苯基乙烯为戴帽剂, 2-(2-甲氧基乙氧基)乙氧基锂为络合剂, 在环己烷、四氢呋喃混合溶剂中, 采用阴离子聚合法, 于-70℃~-40℃合成了非极性-极性的三嵌段共聚物聚苯乙烯-聚丁二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S-B-MMA) ,并借用GPC、1H-NMR、DSC、TEM、IR等仪器对共聚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 所得产物具备较窄的分子量分布 (Mw/Mn<1.3) 及微观相分离结构。  相似文献   

14.
用溶液聚合法合成聚丙烯酸十八酯,主要探讨了引发剂、单体、温度及溶剂对聚合反应速率的影响。由实验得到以下主要结论:丙烯酸十八酯在进行溶液聚合反应时,反应速率与单体浓度的一次方成正比,与引发剂的浓度的0.5次方成正比,聚合反应常数的指前因子Aa=123.4,活化能Ea=29.72 kJ/mol;在实验条件下,溶剂结构对丙烯酸十八酯的聚合反应速率没有显著的影响,聚合反应过程中,没有加速聚合现象;在聚合反应过程中,四种溶剂链转移常数的次序为:四氯化碳>三氯甲烷>二氯甲烷>甲苯。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用冶金废液制备的低温硫酸催化剂中铯、铷、锂等碱金属元素的助催化作用和熔盐用量对催化剂低温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铯的低温助催化效果最好,其用量宜控制在n(Cs)/n(V)=0.3~0.6.当n(Cs)/n(V)=0.6时,410℃的SO2转化率达42.5%,比无铯催化剂的SO2转化率高18.5%.铷的加入会降低催化剂的低温活性,宜采取措施降低废液中的铷含量.在多种碱金属元素混合使用的情况下,锂元素有较好的助催化作用,其最佳用量为n(Li)/n(V)=0.4,410℃时SO2转化率达46%.活性组分含量对催化剂低温活性和高温活性影响较大,n(M)/n(v)宜小于4.5.  相似文献   

16.
乙酰丙酮合锰(Ⅲ)引发淀粉接枝MMA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乙酰丙酮合锰(Ⅲ)为引发剂,研究了淀粉与MMA的接枝共聚合反应。考察了引发剂浓度、单体浓度、淀粉浓度和反应温度对接枝率的影响。据此得应速率与上述诸因素的关系。推导并验证了接枝反应动力学模型,探讨了反应机理。求得了接枝反应的活化能。  相似文献   

17.
采用图的局部化临域并条件 ,本文证明了下述结果 :设G是一个p阶 2 -连通图 ,Li-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