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白族长诗《鸿雁传书》是大理白族民间“思妇”诗。用功能主义的观点解读,长诗因是那个时代白族人民艰难处境的现实写照而流传至今;长诗中的“思妇”因承载了白族人民的孝道思想、美好心灵而为白族人民世代传唱,并被赋予夫妻团圆的幸福结局;长诗因是白族人民古往今来的情感需求、情感宣泄而历久弥新。长诗说的是民风、民俗,唱的是民心、民魂。  相似文献   

2.
《金笛》是一部流行于中国川、黔、滇苗族聚居区和越南、老挝、泰国、美国、法国等国家和地区苗族地区的叙事长诗。目前,没有一部叙事长诗像《金笛》那样,通过民间的传播方式在世界上广泛流传的叙事长诗。它的流传,与苗族的不断迁徙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通过研究分析,《金笛》不论其文学价值、艺术价值,还是美学价值,无疑是苗族的一部历史文化百科全书,有着深层次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3.
由于社会、历史和文化等原因,壮族民间叙事长诗受汉族文学之影响,在内容和形式上对汉族文学有选择地借鉴,吸收和融化,并进行自我创造。  相似文献   

4.
白族民间歌谣内容丰富,形式奇特,民族风格比较鲜明,是白族人民心中的歌,是白族人民智慧的结晶.白族的民间歌谣,体现了白族文学关注人生的现实精神;执著的追求精神;包容与创新精神以及不懈地追求善美的精神.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第八届中国少数民族科技史国际会议暨首届中国传统手工艺论坛的主题、学术成果作综述。此次会议上白族科技史和白族民间传统工艺研究引发关注;少数民族科技史与传统工艺研究的联合与互动扩展了研究空间;研究、抢救民间传统工艺的呼声强烈。  相似文献   

6.
本主崇拜是白族的民间信仰。本主祭礼仪式是白族本主崇拜中最活跃并最具符号意义的元素,是白族文化的特殊形态,在文化人类学中有重要研究价值。探讨本主祭礼仪式的象征体系。对准确理解本主崇拜的宗教意义,全面了解白族的民族文化有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就白族本主文化与儒家思想的关系作粗略探析,试由此出发揭示儒家思想的现代意义。认为本主崇拜是白族的一种民族民间宗教信仰,其产生、形成的历史已非常久远,它和白族的历史文化、艺术、哲学、村社生活、民族意识等密切相联,形成了一种具有农耕文化特征的,以村社和水系为纽带的民间宗教文化。白族本主文化与白族其它文化一样,是一种多元的开放性文化。  相似文献   

8.
白族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对白族文化的研究非常重视。《文化视野下的白族古代碑刻研究》一书,是一部白族文化研究的力作。从学术的角度来说,《文化视野下的白族古代碑刻研究》很有特色:一是用文学作统摄,全面观照白族碑刻;二是综合各类文献,以时代新思潮解读;三是以文化为视野,充分揭示碑刻的意蕴。《文化视野下的白族古代碑刻研究》可以当作一种特殊的白族古代文学史来读,也可以当作一种特殊的白族古代文化论著来读。  相似文献   

9.
歌谣是一个民族最古老的记忆,是反映一个民旋社会历史演变的活化石,要探寻一个民族的历史足迹和社会生活,歌谣是最好的标本。白族民间文学源远流长,但白族歌谣研究却一直是一个被遗忘的角落,到现在为止,收集整理多,理论研究少;社会学研究多,立体研究少。有鉴于此,大理学院与日本亚洲民族文化学会于2006年8月20日至24日在云南省大理州共同举办“中日白族歌谣文化学术研讨会”,抛砖引玉,以期引起国内外学界同仁的研究目光,共同关注以歌谣为代表的白族文化。  相似文献   

10.
道德想象是为了克服道德焦虑而存在的。道德秩序的混乱导致社会秩序的混乱,人类渴望与交互对象之间建立一种道德契约,这种渴望诉诸于语言艺术,便产生了宗教文学与道德想象的关联性。以大理巍山波长廊一带为田野个案,结合历史文献,从原生性宗教文学与人为宗教文学两个维度来解读白族民间宗教文学与道德想象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陈清云 《晋中学院学报》2006,23(4):18-21,24
白居易集里的110多首咏花诗反映了他对花的喜爱。白居易咏花诗大部分表达惜花之情。落花促使白居易对命运、生命、人生终极意义等问题进行探求。儒佛道互补的思想,使他走向对个体生命意识的超越。白居易咏花诗在艺术上也有独到之处:用美人喻花,把眼花与自然界的花相对比,还首创了“别花人”这一词语。  相似文献   

12.
清王琦注《李太白全集》卷一录李白“古赋”八篇。就“古赋”原义而论,似应排除骈赋、诗体赋那种讲究语言骈俪整齐及用韵规饬的赋作。就所录李白八篇赋作句式来看,是否全为古赋之体尚待商榷。此外,李白赋今虽仅存八篇,然就其《大鹏赋序》等所示信息,其所作赋体当远非此数。兹略就李白赋篇之分体归类及篇目等略加辨析,以期雅正。  相似文献   

13.
利用计算机识别少数民族语音是保护和传承民族文化的重要手段。白族是祖国西南边陲重要的少数民族之一,其历史悠久,文化灿烂。为实现使用白族语进行人与计算机的语音交互,提出了一种基于HTK的白族语音词识别方法。该方法针对白族语的发音特点,以音素为基本识别单元,利用HTK工具提取39维MFCC语音特征参数,构建HMM模型,采用Viterbi算法进行模型训练和匹配来实现白族语音的识别。实验表明,算法的识别准确率达到93-3%。该方法识别准确率高,为研究少数民族语音识别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4.
大理地区白族服饰图案释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大理地区白族传统服饰图案风格各异,世代传承,成为本民族的重要标志。通过对白族服饰图案的介绍和分析,就其类型和审美特点进行归纳,并从原始崇拜、信仰习俗、文化交流等三个方面,阐释白族服饰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5.
苏轼一首题为《世传徐凝瀑布诗云一条界破青山至为尘陋又伪作乐天诗称美此句有赛不得之语乐天虽涉浅易然岂至是哉乃戏作一绝》的七言绝句诗,因为褒李白而贬徐凝曾引起一场争论颇久的聚讼公案。但是,如果从经典诗学的角度认真研究苏轼对李白的总体评价,苏轼对李白诗风的继承,苏轼和李白审美欣赏的心理共鸣,李白和徐凝二诗的优劣,就不难发现苏轼褒李白而贬徐凝完全符合东方式的神似批评标准的。  相似文献   

16.
元稹和白居易是中唐时期的著名诗人,由于二人在诗歌主张上共同提倡“新乐府”,在创作题材及内容方面类似,在诗歌形式和创作手法上一致,所以世人往往将二人并称为“元白”。但在思想特征、艺术特色等方面,二人又各有高下。  相似文献   

17.
采用自编的调查问卷,从民族的历史、传统知识、音乐舞蹈、民间工艺、生活习俗礼仪、社会规范、宗教事项、疾病观念、生产技能、心理品质、性别角色和价值观等方面考察了祥云禾甸地区白族对本民族传统文化的知晓度和认知途径.通过对禾甸中学和祥云三中两所中学共260名白族初中学生及其家长的调查研究,发现这一地区的白族家长和学生对本民族文化的知晓度都偏低,且表现出显著的差异性.在文化认知来源上,家长得分均低于其子女得分,且父辈与子代之间存在着中等程度的正相关关系.同时,家长在家庭教育认知来源上存在性别差异;学生则在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上都有差异.通过分析文化认知在民族文化传承中的作用,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论述了文化认知存在差异的原因及其对民族文化教育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天门山位于安微省境内。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曾路过此处,留下著名的《望天门山》。关于这首诗的写作背景及时间,学术界虽早有定论,但仍有一些异议,由此影响到对这首诗写作风格上看法的不尽一致。从李白生平的探讨和其诗作艺术风格的理解出发,我们认为《望》诗为李白早期所作。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李白《秋浦歌》(十五)几种英译文在音、形、意三个方面的比较与分析,证明了中国古诗以其音的铿锵顿挫,形的整齐简练,意的富有韵味而使得翻译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唯其存在挑战性,更体现出中国古诗无法言说的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