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通过共有及变异峰率双指标序列法分析两种不同来源的千斤拔红外指纹图谱.方法以石油醚、氯仿、乙酸乙酯、水四种溶剂依次提取千斤拔药材不同极性部位成分及其药材测定其红外指纹图谱。研究各个样品之间的异同.结果采用该方法可区别出不同来源千斤拔药材.结论该方法便于两个及以上样品之间的比较,应用范围广,为不同来源的千斤拔药材鉴别及质量评价提供了简便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通过分析铁皮石斛及其常见混伪品的ITS2序列差异,建立铁皮石斛药材真伪的快速鉴别方法.运用CodonCode Aligner V3.0软件对测序峰图进行校对拼接,基于隐马尔可夫模型的注释方法获得ITS2序列,采用MEGA5.0软件进行序列比对,种内种间距离计算及UPGMA聚类树构建,应用Koetschan等建立的ITS2数据库及网站预测ITS2二级结构.结果表明,铁皮石斛及其混淆品ITS2之间存在明显差异,所有铁皮石斛样品在UPGMA树上单独聚为一类.ITS2序列可以作为DNA条形码用于铁皮石斛与其混伪品的快速分子鉴别.  相似文献   

3.
目的:采用共有峰率和变异峰率双指标序列分析法分析不同产地半夏药材紫外指纹图谱。方法:以石油醚、氯仿、无水乙醇、水4种溶剂分别提取半夏药材不同极性区间成分,测定其紫外指纹图谱,研究各样品之间的异同。结果:采用该方法可以对不同产地半夏药材进行区分。结论:本方法操作简单,应用范围广,为半夏药材质量评价提供了简便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采用原植物鉴别、性状鉴别、显微鉴别等方法,对玫瑰石斛进行系统生药学鉴定,结果发现玫瑰石斛在原植物、性状、显微等方面具有专属特征,该方法简便易操作,可作为该药材定性鉴别的依据,同时为其开发利用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5.
目的:建立石斛滨蒿内酯的含量测定方法并测定不同品种石斛滨蒿内酯的含量.方法:Kromasil C18柱(4.6mm×250mm,5μm),柱温25℃.流动相乙腈.水(20:80),检测波长343nm,流速1mL.min^-1.结果:滨蒿内酯的平均回收率为100.2%.RSD为0.9%.不同石斛品种滨蒿内酯的含量多数未检测到,球花石斛中含有0.35mg.g^-1(购于五块石药材市场).结论:本方法简便、准确、重复性好,所测样品中球花石斛中含有滨蒿内酯,可以作为控制球花石斛材质量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6.
3种药用石斛鉴别特征的综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综合分析铁皮石斛、细茎石斛和齿瓣石斛的显微和红外光谱特征,为3种药用石斛的鉴别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徒手切片和显微测量方法观察分析3种药用石斛茎的显微特征;用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及其导数光谱法测定其红外光谱特征。结果 3种药用石斛显微特征存在一定差异,铁皮石斛的角质层比较薄,厚度约4.9μm;铁皮石斛、细茎石斛和齿瓣石斛的茎表皮细胞类型分别是不均匀加厚型、无增厚型和均匀加厚型,其中细茎石斛表皮细胞壁加厚程度不大,仅为9.1μm;齿瓣石斛的厚壁组织细胞壁加厚程度明显,厚度为30.0μm。在3种药用石斛二阶导数光谱特征中,1585、1217和1049cm-1是细茎石斛的特有峰,1569、1450、1225和1073 cm-1是铁皮石斛和齿瓣石斛的共有特征峰,1011 cm-1是细茎石斛和齿瓣石斛的共有特征峰。结论 显微和红外光谱鉴定方法的综合分析和应用能对3种药用石斛提供更为准确的鉴别信息。  相似文献   

7.
采用紫外指纹图谱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分析铁皮石斛样品,建立快速鉴别不同产地铁皮石斛的方法.通过单因素实验确定铁皮石斛特征成分提取条件:最适称样量0.2000 g,最佳提取时间30 min;分别用石油醚、氯仿和无水乙醇3种溶剂提取铁皮石斛样品并进行紫外光谱测定,建立不同产地铁皮石斛紫外指纹图谱.结果显示,铁皮石斛的石油醚、氯仿、无水乙醇提取液在24 h内稳定性RSD分别在0~0.99%、0~1.79%、0~0.52%之间,精密度RSD分别在0~0.04%、0~0.04%、0~0.09%,重现性RSD分别在0~0.34%、0~0.30%、0.03%~0.13%,表明该方法稳定、可靠.以样品紫外吸收波长、吸光度值进行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结果表明,主成分得分的二维投影图可以准确区分5个产地铁皮石斛样品.该方法能够简单快速地鉴别同一种源不同产地种植的铁皮石斛,为其他物种的产地鉴别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中药山茱萸的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及其聚类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建立了10个不同山茱萸样品的中药指纹图谱(TCMF).对所获得的指纹图谱信息进行了数据化处理;用色谱峰重叠率定量地对10个样品的指纹图谱进行了相似性评价,其重叠率均大于85.4%.在此基础上用模糊聚类中的几何平均最小法定性地对10个样品进行了分类和鉴别,其相似性的相关系数为0.927时,全部样品可归为一类.通过HPLC指纹图谱、色谱峰重叠率和模糊聚类分析,建立了控制山茱萸药材质量的新方法,该法为中药样品的鉴定和质量控制提供了依据,并为HPLC在复杂组分样品的分析领域开拓了新的应用途径.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黄芪药材质量与生长环境之间的关系,实验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FTIR)测定了不同道地产区黄芪土壤样品的红外光谱,阐明了黄芪土壤的红外光谱特点。并以不同道地产区黄芪土壤的红外指纹图谱为标准,利用共有峰率和变异峰率2个指标,计算出16个样品之间的共有峰率和变异峰率,按照共有峰率大小进行排序,建立了共有峰率和变异峰率双指标序列分析法,同时结合聚类分析法,研究了不同道地产区黄芪土壤的异同。并以黄芪甲苷含量作为衡量黄芪药材质量的标准,根据相应产区黄芪药材中黄芪甲苷含量测定结果,找到黄芪甲苷含量最高的黄芪种植土壤,分析其成分与其他土壤的异同,从而为黄芪土壤改良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建立黔产八角枫药材指纹图谱,结合相似度评价、聚类、主成分分析评价黔产八角枫药材品质,为其质量研究提供技术方法借鉴和基础数据。方法:色谱柱采用HC-C18(250 mm×4.6 mm, 5μm),以甲醇-缓冲液(缓冲液:0.2 g庚烷磺酸钠,2.0 g磷酸二氢钾,0.3 mL磷酸,定容至1000 mL)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运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12A版)进行相似度评价分析,采用SPSS26.0软件进行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建立了黔产八角枫药材指纹图谱,综合10个批次样品的色谱图谱,标定了8个共有峰,指认了八角枫碱色谱峰。10批次药材的相似度在0.801~0.994之间,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贵州遵义和毕节质量较优;聚类分析结果表明,类间距为15时,10份样品被分为3类,即产自凯里的2批八角枫药材聚为一类,产自毕节和遵义的2批聚为一类,其余6批聚为一类。结论:该方法准确,稳定,可靠,可为八角枫质量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Kinetex OOD-C18(100 mm×4.6 mm,2.6 μm),梯度洗脱流动相为乙腈-0.4%磷酸溶液,流速1 mL·min-1,检测波长350 nm,测定了不同产地紫花地丁中秦皮乙素的含量并建立其特征图谱,结果表明,不同产地15批紫花地丁的主要成分秦皮乙素含量差异较大,其中3批含量较低;应用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找出6个共有峰,指认3个色谱峰;15个样品相似度都在0.94以上。本研究建立的方法稳定、数据可靠,可以作为紫花地丁品质鉴别、质量控制及资源综合利用的依据。  相似文献   

12.
淫羊藿总黄酮提取工艺对总黄酮和淫羊藿苷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不同提取方法对淫羊藿总黄酮和淫羊藿苷含量的影响.方法:以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淫羊藿总黄酮的含量,HPLC法测淫羊藿苷的含量,通过对提取分离过程中淫羊藿总黄酮和淫羊藿苷的含量的检测,来确定提取工艺.结果:淫羊藿总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为20倍量(V/W),70%乙醇提取3次,每次0.5 h.聚酰胺对淫羊藿总黄酮的富集能力明显优于大孔树脂DHP-100,DHP-600和D101.结论:聚酰胺分离纯化工艺具有转移率高,成本低的优点,适宜用于产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13.
麻黄生物碱类化合物电喷雾电离质谱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电喷雾离子阱质谱(ESI-MS)法,研究了麻黄生物碱类化合物的质谱行为及分子结构与裂解规律间的关系.样品通过直接进样,进行一级质谱正负离子全扫描(扫描范围m/z:50~800)和选择性离子二级质谱分析(扫描范围m/z:50~200).流动相:甲醇一水(50:50V/V),流速:0.2mL/min,离子源喷雾电压:4.5kV;毛细管温度:200℃,鞘气流速:40个单位.结果显示,该类化合物在电喷雾电离一级质谱中易得到质子产生正离子,并有部分自发丢失小分子H20的碎片产生.应用碰撞诱导解离(CID)技术得到的二级质谱显示,麻黄生物碱侧链氮原子比较活跃,质谱碰撞容易失去连接在N原子上的取代基团,特征性丢失为CH2、CH4、NH4、NH2等中性碎片.一级、二级质谱图适宜作为麻黄生物碱提取物特征图谱,实验结果可应用于麻黄生物碱类化合物的结构分析研究,并为麻黄药材有效成分的鉴定提供了一种快速、准确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肉苁蓉水提液对猪早期体外发育胚胎中一氧化氮浓度的影响,以研究肉苁蓉促进猪胚胎发育的药理作用。方法将采集的猪卵母细胞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在胚胎培养时在基础液中加入50μg/mL肉苁蓉水提液。将培养至囊胚阶段的胚胎取出,用Griess试剂法测定囊胚细胞中NO含量。结果细胞中NO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肉苁蓉水提液减少了胚胎细胞中NO含量,这可能是其促进细胞体外发育的作用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15.
妇月康胶囊质量标准定性定量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陆国寿  黄海莲  思良  刘元 《广西科学》2005,12(4):320-322,326
为了有效地控制妇月康胶囊的质量,针对妇月康胶囊现行质量标准中的不足,改进了对当归、川芎中阿魏酸的薄层鉴别方法,增加了对处方中益母草的薄层鉴别方法,并用剩余比色法测定益母草中盐酸水苏碱的含量,以间接测定益母草的含量.结果表明,改进后的当归、川芎中阿魏酸的薄层鉴别方法和益母草的薄层鉴别方法,操作简单易行,重现性好,专属性强.用剩余比色法测定益母草中盐酸水苏碱的含量的平均回收率为99.8%,RSD为0.94%.该方法稳定,可用于妇月康胶囊的质量检测.  相似文献   

16.
地锦草提取物对小鼠血液SOD和MDA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小鼠口服地锦草提取物的试验,观察其对小鼠血液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地锦草提取物可明显提高小鼠血液SOD活性,降低MDA含量,提示地锦草是一种较强的抗氧化植物.  相似文献   

17.
C-met和COX-2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与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中C-met和COX-2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2年6月存档的NSCLC石蜡标本60例肺癌组织和20例相对应癌旁正常肺组织。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分别检测肺癌组织及癌旁正常肺组织中C-met和COX-2的表达情况。结果 C-met和COX-2在NSCLC中的表达显著高于癌旁正常组织;C-met和COX-2在NSCLC中的过表达和病理类型、有无淋巴结结转移以及TNM分期有密切相关性;C-met还与病理分级相关;C-met和COX-2两者在NSCLC中的表达呈正相关性。结论 C-met和COX-2可能在NSCLC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了重要的作用,C-met和COX-2可能成为肺癌早期诊断、预后评估的生物标志物。两者的显著相关性提示C-met和COX-2两者在NSCLC的发生、发展中存在相互作用,为探讨非小细胞肺癌发病机制以及探寻非小细胞肺癌治疗新途径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8.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仪对黑色签字笔字迹中成分进行检测。应用甲醇:水(1:1,V/V)提取样品后,利用ESI正离子模式检测,采用差异组学方法提取每种样品中的特异离子,最后用SPSS软件主成分分析法分析。结果表明,24种样品均可有效区分。本研究的建立为签字笔种类区分和书写时间鉴定提供了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温度胁迫对菊科杂草生理指标的影响及其适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设置4,24,44 ℃温度梯度,处理大蓟 (Cirsium souliei)、加拿大飞蓬(Erigeron canadensis L.)、清明菜(Herba Gnaphalii Affinis)、白蒿(Herba Artemisiae Scoparia)、苦荬菜(Ixeris chinesis(Thunb.) Nakal)、马兰(Baphicacanthus cusia)、天名精(Carpesium abrotanoides L.)、黄鹌菜(Youngia japonica (Linn.)DC.)、泥胡菜(Hemistepta lyrata Bunge)和小蓟(Herba Cephalanoploris)等10种菊科杂草,并测定其叶片中丙二醛含量、脯氨酸、可溶性糖和过氧化物酶活性.结果表明:10种菊科杂草对高温耐受能力由大到小分别为马兰、泥胡菜、黄鹌菜、清明菜、小蓟、大蓟、加拿大飞蓬、天名精、白蒿和苦卖菜;对低温耐受能力由大到小分别为天名精、加拿大飞蓬、马兰、白蒿、大蓟、泥胡菜、苦卖菜、小蓟、黄鹌菜和清明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