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魏晋南北朝时期,作为竹林七贤之一的阮籍,因为受到政治上自己所藐视的对象的限制而痛苦,他为了渲泄情绪,以饮酒来麻醉自己,并在酒后写下琴曲《酒狂》,这首曲子以琴曲中少有的6/8拍的节奏,表现醉汉跌跌撞撞的样子,而风格更是狂放,怪异且率直。  相似文献   

2.
“和”是《乐论》所论的核心美学范畴.以和为美不惟是阮籍论乐的核心,也是整个正始时期的理想美学原则.它具有特定的美学内涵与外延,及历史渊源.在正始审美风尚中,它占据了主导地位.其内涵演变及原因具有可追溯性.  相似文献   

3.
董继兵 《咸宁学院学报》2010,30(10):60-61,84
阮籍是魏晋时期正始文学的重要代表作家,他的五言《咏怀诗》在文学史上具有很高的文学成就和丰富的接受内容。从作家创作和读者接受的两个角度,来审视和考察阮籍《咏怀诗》在历史上的实存状态及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4.
历来读者对阮籍《大人先生传》有多种解读.结合阮籍一生的经历,文中的“士君子”、“隐士”、“薪者”、“大人先生”四类人格意象分别代表了早年充满名教理想、高平陵事变后导致早期理想破灭转而全身远祸、中年之后追求精神解脱、晚年经过了一系列苦苦探索最终求得精神绝对自由的阮籍.  相似文献   

5.
本文分析了阮籍四言《咏怀诗》,对四言《咏怀诗》的源出和它对四言诗发展,以及四言《咏怀诗》与五言《咏怀诗》的相同和不同之处,进行了初步的探讨.认为对阮籍的这十三首诗还需要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6.
阮籍《咏怀诗》在文学史上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杰出的艺术成就,本文采用接受史研究的方法,考察其在历史上的实存状态以及相关问题,拟从它的流传概况、阐释概况、影响概况三个方面展开。  相似文献   

7.
阮籍与王绩     
阮籍与王绩均为才华横溢的诗人,其身世和世代之关系,及所处的社会政治背景虽有所不同,但他们早年都曾有过雄心和抱负,而后身逢乱世,经历朝代变更,就有了理想无法实现的痛苦和逃避现实的行为。他们放达不羁,纵情于山水,沉湎于酒乡,避儒就道是其共同的思想归宿,在“兼济天下”和“独善其身”的夹缝中求生存,阮籍表现得更多的是愤世而嫉俗,而王绩表现得更多的却是安时而处顺。  相似文献   

8.
竹林七贤生活的魏晋无疑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代,其中具有代表性的阮籍和嵇康主体情怀的不同,显示出魏晋士人风度的差异,也使人的主题具有了真正深刻的内容.不容忽视的是,玄学的发展在他们身上留下了浓重的痕迹,对他们产生的是冲击性影响.  相似文献   

9.
10.
阮籍生活在魏晋易代的正始时期,所处时代政局的黑暗使阮籍创作的八十二首《咏怀诗》中流露出对人生、生命的幻灭感。这种忧生之嗟形象地表现在他诗歌所选取的意象之中,通过对这些意象进行分析,可以清晰领会诗人对人生、生命的体悟,准确把握其诗歌的主旨。  相似文献   

11.
阮籍的《咏怀诗》真诚而不虚伪,坦率而不矫情,热烈而不冷漠,深切而不浮泛,殷切而不绝望地自然流露了他所体验到的惊心动魄的忧伤、焦虑和无处不在的孤独、寂寞。故他的《咏怀诗》第一次如此真诚、如此坦率、如此热烈、如此殷切地表现了那个时代给一个名士心灵带来的震荡,他把自己在生存世界里体验到的刻骨铭心的忧伤感、焦虑感和孤独感、寂寞感进行了审美观照,并把这种审美观照诗意地流露在他的《咏怀诗》里。他的《咏怀诗》所尽情绽放的绚丽多彩、惊心动魄的审美境界就是这种没有伪装的无处不在的无法摆脱的忧伤感、焦虑感和孤独感、寂寞感。  相似文献   

12.
在魏末的士林中,阮籍保持独有的疏离感。他以"恬其性"、"得其情"为其情性理想,借以剖解礼法世界的虚伪,而其文学作品实为作者内心痛苦与挣扎的隐曲反映。  相似文献   

13.
阮籍写作《为郑冲劝晋王笺》具有“保身”的因素,但是这并不等于阮籍与司马昭集团是消极的合作关系。阮籍一生中真正的知遇之人,正是大将军司马昭。阮籍以老庄思想为其乱世中明哲保身的保护层,但终其一生,并没有摆脱儒学思想的影响。我们理解阮籍在魏晋之交时的苦闷、彷徨和无奈,但不同意把阮籍理解为不食人间烟火的世外高士。因此,不可过分夸大该文在魏晋改朝换代时的政治影响。  相似文献   

14.
关于阮籍《为郑冲劝晋王笺》的作年问题一直众说纷纭,目前主要有四种看法:一是景元四年十月;二是甘露三年;三是甘露五年;四是景元二年.通过对阮籍笺文的详细考证,应认定该文作于景元二年而非景元四年十月.  相似文献   

15.
好哭的文人不少,但阮籍最为荒诞和怪异,他会为穷途而哭,会为陌生女子流泪,会因丧母口吐鲜血……滴滴泪水里折射出的是他的高贵品质,他的形象也在泪水中不朽。  相似文献   

16.
《周易》作为中华文化的原典,其中有非常重要的教育教学理念。《周易》所阐述的"阴阳和谐"的哲学理念蕴含着对师生关系的深刻认识,它的言、象、意统一的美学理念比较完美地阐释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语言与行为举止的关系,给教育学以深刻的启发。  相似文献   

17.
王琦 《科技咨询导报》2007,(16):128-128,130
春秋战国时期的手工艺著作《考工记》中包含了丰富的古代设计思想,和谐是贯穿其中的重要精神,深刻影响了我国古代的手工业产品制造,对现代产品设计也具有重要的借鉴和指导意义。《考工记》中的和谐设计思想主要体现在对先秦时期的手工业产品制造技术所作的经验总结上,当时的手工业产品制造围绕着人与物、物与物、物与环境之间的和谐关系进行,与现代产品设计处理人—机—环境系统中的关系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8.
<论语>是儒家的重要经典之一.我们可以从<论语>中吸收三个主要方面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一是"仁者爱人爱亲爱己",二是"知者知人知亲知己",三是"勇者立人立亲立己".这也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构建和谐人生、和谐家庭、和谐社会、和谐国家.  相似文献   

19.
唐丹 《科技信息》2006,(12):430
舞蹈教学的钢琴伴奏作为一门专业,与钢琴演奏专业与声乐演奏专业相比是鲜为人知的。但近年来,它却越来越受到舞蹈院校的重视。那么如何使钢琴与舞蹈结合起来让舞蹈达到新的艺术表现水平形成相依共存的有机整体就很值得深入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20.
由于天人思想的渗透,《周易》形成了注重和谐的教育观,在人际关系教育、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以及政治教育中都有所体现。这种教育观重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家庭秩序的维护、教学双方的彼此顺应,以及领导者和群众的上下协调,至今仍有很深刻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