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2 毫秒
1.
报道了用电子共辐照法对石棉纤维辐射接枝有机单体表面改性的研究。用法,灼烧法,元素分析,扫描电镜及红外光谱法对接枝共聚物进行表行证明,甲基丙烯酸甲酯和苯乙烯已通过化学键接枝在石棉纤维上,经接枝反应的质量分数,接枝温度及辐照剂量的研究表明,辐射引发无机材料的接枝反应具有复杂的机理。  相似文献   

2.
以过氧化二苯甲酰(BPO)为引发剂,在1,2-二氯乙烷溶液中进行了10*十一烯酸接枝ABS树脂反应,并对接枝产物进行了表征,研究了单体浓度、引发剂浓度、反应时间和反应温度对接枝聚合物接枝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0-十一烯酸接枝ABS产物的红外光谱图中在1717cm^-1和1273cm^-1处出现了明显的C=O和C-O基团吸收值,证实10-十一烯酸接枝到了ABS树脂上;接枝率随引发剂浓度、反应时间、反应温度的增加而增加;随单体浓度的增加,接枝率初始时增加较快,至0.30mol/L后降低,接枝很可能是通过10-十一烯酸均聚合自由基对ABS中丁二烯部分的双键加成而形成。  相似文献   

3.
聚乙烯预辐射接枝丙烯酸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采用预辐射法研究了丙烯酸对聚乙烯膜的接枝反应。结果表明,在真空环境下添加阻聚刑铁盐可使接枝反应顺利进行,加入无机酸可促进接枝反应。还研究了单体浓度、辐照剂量和贮存时间的影响,测定了接枝膜的吸水率、吸碱率和机械性能。  相似文献   

4.
通过液相共混光接枝聚合,将强极性单体马来酸酐接枝于PE膜表面;以红外光谱验证了实验结果; 同时, 探讨了马来酸酐接枝量与单体混合物中苯乙烯相对含量的关系; 实验表明: 苯乙烯摩尔分数小于10% 时, 对马来酸酐接枝量的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5.
The surface of high strength and high modulus polyethylene (PE) fiber has been modified bygrafting with acrylic acid.Benzophenone and acrylic acid in vapor phase were UV-irradiated in thepresence of the PE tiber substrate.Grafting with acrylic acid took place in a thin layer on the sur-face,thus increasing the surface adhesion of PE fiber with epoxy resin.This paper dealt withphoto-polymerization reactions including the role of photoinitiator.The degree of graft increasedwith the enhancing of reaction time,reaction temperature and concentration of initiator.Acetonewas used as carriers of monomer and tiator and able to initiate and promote grafting to the sur-face.ATR-IR and SEM measurements on the grafted surface showed that some polar groups wereintroduced to the surface of PE fibers.Oligomer which existed during the polymerization could beremoved by washing with benzene.  相似文献   

6.
用固相接枝法制备聚丙烯接枝甲基丙烯酸乙酯共聚物,分析讨论反应时间、温度、BPO浓度、单体浓度等条件对接枝率的影响,并用红外光谱、差式扫描量热仪对产物的结构进行表征。  相似文献   

7.
采用预辐照方法将甲基丙烯酸接枝到微晶纤维素粉末上.研究了辐照剂量、单体浓度、反应时间和温度等因素对接枝反应的影响;用ESR研究了反应机理,表明辐照后,微晶纤维素表面产生了过氧化(或沦陷)自由基,由它引发接枝共聚.使用IR光谱、SEM、X—衍射等手段对接枝共聚物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8.
以过氧化二苯甲酰 ( BPO)为引发剂 ,在 1 ,2 -二氯乙烷溶液中进行了丙烯酸接枝 ABS树脂 .红外光谱分析表明 ,丙烯酸接枝 ABS产物在 1 71 7cm- 1处出现了明显的 C=O基吸收峰 ,证实了丙烯酸接枝到了 ABS树脂上 .研究表明 ,接枝率随单体浓度、引发剂浓度、反应时间的增加 ,开始时迅速升高 ,以后只略有增大 ;随反应温度的升高 ,接枝率增加较快 .根据实验结果 ,推测终止反应主要为接枝链间的偶合终止 .给出了接枝反应的初始反应速度公式  相似文献   

9.
采用非均相接枝聚合方法对流延聚丙烯膜接枝丙烯腈单体进行了研究 ,分别考察了单体浓度、引发剂面密度、聚合反应时间、聚合反应温度等反应因素对接枝率的影响 ,并通过水接触角、红外光谱、扫描电镜对所得产物进行了表征。实验结果表明 ,通过非均相接枝聚合方法可将丙烯腈单体接枝到聚丙烯薄膜表面 ,并可改善膜的亲水性。当聚合反应温度为 85℃ ,反应时间120min ,单体质量分数为 10%,引发剂面密度为 2g/m2 时 ,获得最佳接枝效果。  相似文献   

10.
为提高黏胶纤维的吸水性,以硝酸铈铵(CAN)硝酸溶液为引发剂、丙烯酸(AA)为亲水单体、去离子水为溶剂,采用自由基聚合法进行黏胶纤维的接枝共聚反应。利用红外光谱仪(FT-IR)、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X射线衍射仪(XRD)等对接枝黏胶纤维的结构进行研究,同时探讨了接枝共聚反应条件对改性黏胶纤维接枝率和吸水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黏胶纤维表面成功接枝上聚丙烯酸,且当硝酸铈铵、硝酸、丙烯酸的质量分数分别为10%、1.0%、2.0%,反应温度为60℃时,改性黏胶纤维的接枝率和吸水倍率达到最大值。  相似文献   

11.
采用乙烯丙烯酸共聚物(EAA)熔融接枝马来酸酐(MAH)方法制备改性材料,通过FTIR确定了EAA-g-MAH的生成,研究了单体浓度、引发剂浓度和助剂浓度以及反应温度对接枝率的影响,通过偏光显微镜(PLM)和广角X射线衍射(WAXD)研究聚合物结晶行为,发现形成晶粒减小,通过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和热失重分析仪(TGA)进行了热性能分析,发现接枝后熔融温度几乎不变,结晶能力降低,热稳定性得到了提高.  相似文献   

12.
采用两步接枝方法,研究了芴酮(FL)引发丙烯酸(AA)在低密度聚乙烯(LDPE)膜表面的接枝聚合过程,探讨了单体浓度、聚合温度等因素对表面接枝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单体质量分数为5%~20%,聚合温度为70~90℃范围内,增大单体浓度、提高聚合温度,有利于接枝反应的进行。采用称量法、表面水接触角测定法、红外光谱分析等手段对表面接枝膜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丙烯酸被成功地引入到LDPE膜表面,接枝率最高达到8.24%,改善了LDPE膜表面的亲水性。  相似文献   

13.
以高锰酸钾/硫酸引发羧甲基瓜尔胶(CMGG)和丙烯酰胺(AM)、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DMC)的接枝聚合反应制备两性瓜尔胶(AC-GG),考察了引发剂、单体和CMGG浓度及其取代度等因素对接枝程度的影响,最佳操作条件下转化率、接枝率和接枝效率分别为92.9%、797%和84.7%。根据Arrhenius方程计算23℃-50℃共聚反应的表观活化能为13.28KJ/mol,表明高锰酸钾是高效引发剂,13C-NMR证实发生了接枝反应。  相似文献   

14.
PE-g-MAH表面改性氢氧化铝及其在聚乙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溶液法制备马来酸酐(MAH)接枝聚乙烯(PE),然后在液相中用马来酸酐接枝聚乙烯(PE-g-MAH)表面处理氢氧化铝(ATH),研究马来酸酐接枝聚乙烯的接枝率与引发剂、马来酸酐用量的关系,以及马来酸酐接枝聚乙烯表面改性氢氧化铝对聚乙烯/氢氧化铝性能的影响。将PE-g-MAH处理氢氧化铝与聚乙烯熔融混合,测试结果显示,适量PE-g-MAH(w(PE-g-MAH)/w(ATH)约为2%)表面处理氢氧化铝后,聚乙烯/氢氧化铝体系的熔体流动的平衡转矩降低,力学性能增加。  相似文献   

15.
以聚丙烯纤维为基体,以丙烯酸(AA)为单体,在石英大试管内通过紫外光照射,使丙烯酸单体接枝到纤维表面,研究了一些因素对纤维的接枝率和回潮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光敏剂浓度为0.25mol/L,浸泡时间为1.5h,单体浓度为0.9mol/L,光照时间为2.25h时,聚丙烯纤维的接枝率和回潮率较高。  相似文献   

16.
LDPE/NVP体系表面光接枝聚合研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采用一步法和二步法研究了聚乙烯薄膜表面的N-乙烯基吡咯烷光接枝反应,并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定性表征了反应结果。实验发现,光敏剂浓度对接枝率有一定影响;光还原时间增加,接枝率明显增加;聚合前期接枝率提高较快,反应后期增加慢;紫外光照射强度的改变会影响接枝率。  相似文献   

17.
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偏光显微镜(POM)研究了聚四氟乙烯(PTFE)辐射接枝气相丙烯酸(AA)共聚物膜的表面和断面结构,并分析了膜厚与接枝率的关系,以确证PTFE辐照接枝气相AA的反应为扩散控制反应.还进一步测试了PTFEgAA膜的亲水性和粘接性能,探寻改性PTFE膜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PET纤维上SuMA的紫外光接枝及对蛋白质的固定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使用NaIO4而不需除氧的条件下,利用紫外光接枝技术,成功地将SuMA或SuMA和HEMA二元单体共接枝到PET纤维上。在相同SuMA单体浓度下,HEMA的加入能显著提高SuMA的接支率。  相似文献   

19.
光接枝聚合制备双极膜的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丙烯酸(AA)为接枝单体,二苯甲酮(BP)为主引发剂,二乙烯基苯(DVB)、新戊二醇二丙烯酸酯(NPGDA)为交联剂,在均相阴离子交换膜表面,通过光接枝聚合得到聚丙烯酸型阳离子交换层,形成单片型双极膜结构.考察了光照时间、交联剂用量、引发剂浓度等对光接枝聚合反应的影响.不加交联剂时,单纯以BP为引发剂,接枝程度随反应时间延长而增加,但接枝程度低;交联剂的加入可明显的提高接枝程度,在反应时间为60s左右,接枝程度最大;NPGDA做交联剂时,接枝程度高于二乙烯基苯;以2,4,6-三甲苯甲酰基-二苯基氧化膦(TPO)为共引发剂,NPGDA用量为单体量的2.5%时,接枝程度最高,为30.1%.采用均聚型引发剂与接枝型引发剂(BP)复配,可提高接枝程度,但在浓度相同时接枝程度最低.  相似文献   

20.
EVA预辐射接枝NIPAAm及其表面性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采用空气预辐射接枝的方法,将N-异丙基丙烯酰胺(NIPAAm)接枝于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EVA)上,研究了影响接枝反应的因素,以及接枝物的溶胀性能.结果表明,EVA-g-NIPAAm具有较好的热敏性.SEM和DSC对接枝表层的分析也表明,EVA-g-NIPAAm接枝层的溶胀态有明显的网状微孔结构,因而能容纳大量自由水,而在收缩态无微孔结构,因而含水量很低,且大部分为非自由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