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关联理论认为人类语言交际是一个通过寻找关联进行明示-推理的过程.作为一种跨语言的交际活动,翻译的全过程实际上包含两个明示-推理过程,涉及三个交际者:原文作者、译者和译文读者.因此,译者要结合原文语境、译文读者认知语境两方面寻找翻译的最佳关联.  相似文献   

2.
潘妍 《科技信息》2011,(26):124-124
关联理论视翻译为认知推理的交际过程,要求原作者、译者和读者三方达成认知上的共鸣。在此过程中,能否提供最佳语境效果、达成与译语读者的最佳关联便成为翻译成功的决定性因素。翻译涉及到两种语言的转换、文化沟通以及译者的能动参与,因此译者需在分析选择语境的过程中找到最佳关联,并创造足够合适的关联效果,使原文作者的意图与译文读者的企盼相吻合。本文以关联理论中最佳关联原则为理论指导,通过典型英文翻译案例探讨关联理论对汉译英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3.
旷群 《科技信息》2008,(5):148-149
Sperber和Wilson提出了关联理论,它为语用学翻译提供了理论基础.译者进行翻译的时候必须尽量达到语用对等,否则会发生语用失误。从关联理论的角度来看,我们可以将翻译看作双重示意一推理的交际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原文作者、译者和译文读者相互关联。如果三者成功合作,原文和译文之间便可以实现最佳关联。《天净沙·秋思》有好几种英译版本,本文将以其中三篇译文为例进行分析,以证明关联理论亦可应用于中国古代诗词曲的翻译。  相似文献   

4.
杨振杰 《科技信息》2008,(1):164-165
翻译是一个涉及大脑机制的推理过程,是一种言语交际行为;翻译应该是一种三元关系:原文作者、译者和译文读者;交际的成功取决于原文作者的意图能否被译文读者所认识.基于关联理论所阐述的翻译的推理交际这一本质,分析解读出翻译等效只能是相对而言的,进一步印证了关联理论对翻译本体论和方法论的强大的解释力.  相似文献   

5.
毕赟慧  潘颖 《科技咨询导报》2010,(14):252-252,254
关联理论认为人类语言交际是一个通过寻找关联进行明示——推理的过程。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对原作的交际意图进行推理,再结合原作者和译文读者的认知语境,用具最佳关联的方式将此意图明示于译文读者,使译文与原作在相关方面一致。本文仅以《阿Q正传》杨宪益、戴乃迭英译本为例,探讨关联理论在翻译实践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6.
关联翻译理论把翻译看作是一个涉及大脑机制的推理过程,它是一种言语交际行为;翻译从本质上讲是语用的、交际的。最佳关联性是译者力争达到的目标,译文的效度取决于是否体现了交际者的意图,是否满足了受体的期待。关联理论在双关语的翻译中,在处理语言形式障碍时凸显出强大的解释指导意义。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应把交际效果放在首位,然后根据原文作者的意图和目的语读者认知环境的估计进行语码的选择来进行双关语的翻译,使译文最大限度趋同于原文以再现原文的幽默风格。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关联理论的视角出发,阐述了其理论的主要观点并在其指导下提出了可用于翻译实践的一些策略方法。关联理论的翻译观把翻译视作交际过程,既包含静态的代码模式,又有动态的推理模式。在翻译实践中,译者应在交际过程中寻找与原语作者和译语读者双向的最佳关联性。  相似文献   

8.
厄恩斯特·奥古斯特·格特率先把语言学的关联理论应用于翻译研究,提出了关联的翻译观,指出翻译是一种言语明示-推理的阐释活动,也是一种言语交际行为.制约翻译的基本原则就是关联.译者应对原交际者明示的交际行为进行推理,寻找最佳关联性,再把这种关联性传递给译语读者,从而产生最佳语境效果.只有原交际者的意图和译语读者的需求在认知环境的相关方面与原文相似,才是成功的译文.  相似文献   

9.
从关联视角寻求公示语英译的译学理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调整法、借用法和创造法三个方面探讨了关联理论对公示语翻译的解释力并提出相应翻译策略,认为译者可以通过迎合读者的心理期待,增强语境效果,减少其推理难度和时间来实现最佳关联,让译文读者用最短的时间和最小的努力获取最多的信息。  相似文献   

10.
董婷 《科技信息》2009,(4):61-61
厄恩斯特·奥古斯特·格特率先把关联理论应用到翻译实践,提出了关联翻译理论。他认为翻译是明示—推理阐释活动,译者的主要任务是寻求最佳关联,在保证效度与信度基础上的译文才是成功的。本文以《静夜思》的四个英译本为例,分析关联翻译理论在翻译实践中的解释力。  相似文献   

11.
关联理论作为一种语言交际理论,在处理文化缺省问题上为翻译提供了理论基础。应根据不同的认知语境采用不同的策略,获得语言信息和语境的最佳关联,实现原文作者的意图和再现原文的美学特质,以满足目的语读者的期待。  相似文献   

12.
论述了在翻译过程中译者的两重身份:原语读者与译文作者,探讨了在意图、主语、连贯、意境不同的情况下,译者对原文作出的选择性变译。  相似文献   

13.
以俄裔美国作家、翻译家纳博科夫的《翻译问题奥涅金的英译》为基础,深入地挖掘他的翻译思想,并提出翻译方法的采用应该考虑多种因素,如翻译目的,读者群等.  相似文献   

14.
阐述了文化缺省的成因,并运用关联理论中的最佳关联原则,对文学翻译中的文化缺省进行分析和重构,强调根据不同的认知语境采用不同的策略,实现原文作者的意图和再现原文的美学特质,以满足目的语读者的期待。  相似文献   

15.
文学翻译中的主体就是指译者,而客体则包括原作者、原作、原作读者、译作、译作读者五个方面。译者要做好翻译工作,就必须处理好同这几个方面的关系。对主客体关系的正确认识是建立新翻译观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关联理论对翻译研究的解释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关联理论启示,指出它是一种语言交际理论,揭示了语言文化交际的本质属性,对跨文化语言交际的翻译实践具有强大的解释力。译者应突出原作的认知语境效果,建立原文与译文间的最佳关联,使译文尽力与原文趋同。  相似文献   

17.
接受理论倡导读者中心论,强调作者要了解潜在读者的期待视野,作品与读者之间的审美距离要适当。翻译是二度创作,也要重视潜在的译文读者。通过对《三国演义》两个译本从五个不同维度的文化比较可以看出,针对不同时代、不同类型的读者,译者应采取不同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8.
企业简介代表着企业的形象,对于企业的发展非常重要,然而目前国内很多企业的简介翻译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以德国功能翻译理论为依据,探讨了企业简介翻译存在的问题,并对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尝试提出了企业简介翻译可以采用的几种常见方法。认为译者在翻译企业简介时,必须以目的语文化为背景,站在译语读者的角度,按照译文的预期目的灵活恰当地选用多种翻译方法,使译文被译语读者所接受,进而实现企业简介翻译的宣传推介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