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公民环境权逐渐为国际性法律文件和各国立法所承认 ,环境权已在很大程度上成为一种实然的权利 ,而且国内外很多学者和一些国家司法实践亦认可环境权的私权性质 ,因此探讨环境侵权责任对公民环境权的救济具有一定的意义。本文在对环境侵权责任构成要件和免责事由的分析基础上 ,进一步对环境侵权的救济措施作了评价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环境权理论产生背景的介绍,分析了传统法学理论对环境权性质研究中存在的不足,提出了将环境权分为国家环境权和公民环境权,国家环境权是具有公权性质的以服务为本的权力,公民的环境权是具有私权性质的以参与为本的权利.  相似文献   

3.
高明侠 《科技信息》2009,(33):T0370-T0371
诉讼推进环境保护的发展是环境法实施的重要环节.环境权制度不仅包含对实体环境权的规定,也包含当这种权利受到侵害时公民和社会组织可以提起诉讼的内容,实施环境行政公益诉讼对环境权进行保障是由环境权本身性质决定的;环境权与环境行政公益诉讼的预防性是一脉相承的。目前,环境权在我国得不到行政公益诉讼救济的原因主要是我国实体法对环境权没有明确、具体的规定,我国环境权自身制度还很不完善。本文主要探讨了我国环境权的行政公益诉讼救济存在的障碍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4.
郑毓枫 《科技信息》2010,(30):I0092-I0093
目前,我国宪法并未明确规定公民的环境权,环境权只是我国公民的一项人权。通过借鉴其他国家公民环境权入宪的立法实践,笔者建议在宪法中明确规定环境权既是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也是基本义务。同时,要构建我国的环境公益诉讼制度和宪法诉讼制度,使公民的环境权从纸上的权利成为现实的权利。  相似文献   

5.
郑莉 《奇闻怪事》2010,(5):50-52
目前,大气污染环境保护立法,对公众参与虽有一些规定.但与实现大气污染防治目的所要求的公众参与相差甚远,公众参与法律机制并未真正建立。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构建和完善我国公众参与机制:1.提高全民族的环境保护法律意识:2.通过立法确认环境权为公民的基本权利,并将环境权内容具体化:3.在执法中建立、完善环境信息公开制度,鼓励和支持环境保护团体开展环境保护活动:4.在司法中完善环境陪审员和环境案例听证会制度等。  相似文献   

6.
郑莉 《奇闻怪事》2010,(10):54-56
目前,大气污染环境保护立法.对公众参与虽有一些规定,但与实现大气污染防治目的所要求的公众参与相差甚远,公众参与法律机制并未真正建立。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构建和完善我国公众参与机制:1.提高全民族的环境保护法律意识:2.通过立法确认环境权为公民的基本权利,并将环境权内容具体化:3.在执法中建立、完善环境信息公开制度,鼓励和支持环境保护团体开展环境保护活动:4.在司法中完善环境陪审员和环境案例听证会制度等。  相似文献   

7.
法律规定的"环境权"能否进入司法,通过司法获得法律的保护,以及在多大程度上能够通过司法影响公民的环境权以及保护环境,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对于环境权的实现,也是一个很关键的问题。构建环境公益诉讼制度成为法学界的共识,环境权的确立依据不足使环境公益诉讼缺乏坚实的实体法基础,司法实践中对原告资格的限制性解释导致环境公益诉讼难以启动。  相似文献   

8.
《潍坊学院学报》2016,(5):53-56
经济的迅猛发展使环境问题日渐突出,公民赖以生存的环境受到严重损害,生存权利受到威胁。公民环境权是公民能够生存的最基本的权利,世界上很多国家都已在宪法或者环境法中来确定公民环境权并进行有效的保护。我国虽然有环境立法和环境保护的实践,但都大多停留在应然权利的阶段。通过对人类环境权的诞生和发展的研究,对公民环境权的实现进行探讨,有必要建立公民环境权制度,实现公民对自身权利的保护。  相似文献   

9.
在“双碳”政策背景下,碳排放成为法律权利具有正当性。但鉴于财产权取得以及权利客体可交易性等方面与现有权利理论不能兼容,所以单一将碳排放权私权化或者公权化的解释路径都不合适,兼具公私属性的环境权是更好的选择。生态环境部门作出的碳排放配额设计是转承碳排放行政许可和配额市场交易的关键,碳交易市场中流通的是配额而非权利,这一模式对未来发展碳金融以及推动全国碳交易市场接入国际轨道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姬鹏 《当代地方科技》2010,(10):104-104
知识产权的权利属性,即知识产权是公权抑抑或私权,还是公权化的私权问题的认识一直困扰学界。但是对这一问题的认识的意义却非常重要,因为其涉及知识产权制度设计的理念,因为知识产权制度的确立是立法机关对利益考量和博弈后果的确认。对这一问题的反思对知识产权制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张晶 《当代地方科技》2010,(24):103-103
环境权作为一项基本的权利,尽管在理论上还不成熟,但是,人们己经开始慢慢接受,并开始指导环境保护和环境立法,发挥环境权在保护环境的过程中的重要指导作用。本文将通过对我国环境权的现状和原因的论述,并以环境权的理论为指导,对环境法中环境权的制度设想阐明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12.
目前环境日益恶化,已经到了不改善就会严重影响人类生存的地步,人们也对环境问题越来越重视,有关环境问题入宪的观点也层出不穷:有的赞成环境权入宪;有的认为没有必要;有的主张把环境权作为基本权利纳入宪法;有的主张把环境权作为基本国策纳入宪法;有的从可操作性的角度主张把环境权仅仅看作一项公众参与的程序性权利。笔者对各种观点做了简要的评议,指出环境权的入宪问题还存在很多难以克服的理论难题,对这个问题要谨慎对待,与其追求一个空泛的、笼统的宪法环境权,不如用心考虑如何利用现有的制度来更好的保护环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环境权的法律保障是环境资源法制建设中的一个核心问题。从法律上确认、保障环境权,对于加强环境法制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保护的协调与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将在剖析环境权的概念和法律属性的基础上,尝试构建较为完善的环境权法律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4.
<正>一、公民环境权的基础理论公民环境权指每个人都享有在健康舒适的环境中生活的权利。它的内容包括环境使用权、环境知情权、环境参与权、环境请求权。它是继生存权自由权后被国际社会普遍认为的第三代人权。一经提出就引发了广泛的热议,有肯定的也有否定的,为公民环境权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一)公民环境权的由来本世纪以来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伴随着强烈复苏经济的愿  相似文献   

15.
论私权神圣     
赵磊 《长春大学学报》2012,(9):1137-1140
我国在立法中并未确立私权神圣原则,因此而导致了实践中的诸多问题。私权神圣在我国是应当被确立的,应当属于法治建设的题中应有之意。笔者立足我国实际在同西方国家的对比和我国的现有制度,探讨了私权神圣的内涵,私权与公权间的私权神圣、不同主体间的私权神圣、同一主体的不同种私权间的私权神圣,以及私权神圣的界限。  相似文献   

16.
郑莉 《奇闻怪事》2009,(10):80-81
目前,大气污染环境保护立法,对公众参与虽有一些规定,但与实现大气污染防治目的所要求的公众参与相差甚远。公众参与法律机制并未真正建立。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构建和完善我国公众参与机制:1.提高全民族的环境保护法律意识:2.通过立法确认环境权为公民的基本权利。并将环境权内容具体化;3.在执法中建立、完善环境信息公开制度,鼓励和支持环境保护团体开展环境保护活动:4.在司法中完善环境陪审员和环境案例听证会制度等。  相似文献   

17.
刍议环境权     
环境法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作为环境法基石的环境权理论的发展历史也很短,它是伴随着人类工业化和无限度的改造自然所带来的愈演愈烈的环境问题和环境危机而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产生、确立和发展起来的。对于环境权理论的探讨,学者们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在笔者看来,环境权是指人类以及法人和其它组织享有的,在良好的环境中生存和发展以及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权利。笔者拟从环境权的主体,性质等方面入手,谈谈对环境权的一点粗浅认识。  相似文献   

18.
如何构建我国环境公益诉讼制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环境问题及环境权入手,引出了公益诉讼的概念,通过分析国内立法的不足,为建立我国环境公益诉讼法律制度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9.
公民环境权是伴随着人类无限改造自然所带来的环境问题而产生的,是现代社会人权的一项基本内容。我国现行法律和政策对公民环境权保障的规定明显滞后,制约了公民环境权的实现。本文从环境权的性质出发,揭示了我国公民环境权保障机制存在的缺陷,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深入分析了如何完善我国公民环境权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20.
田茂兴 《科技信息》2008,(30):150-151
环境人格权是环境权在人格权法中的具体化,也是环境保护需求在人格权法中的反映。人格权法的发展规律也表明了确立环境人格权的可能性。明确环境人格权的法定内容是维护公民环境权的首要前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