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林语堂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大力提倡晓明小品,可分为三个阶段:前期偏重文体研究,着眼于为白话文探索一种轻松自由的语言范本;中期主编《论语》,强调晓明小品折射出的悠然闲适、平和冲淡的人生态度,以此作为传播西方“幽默”理想的手段;后期面对激烈的社会革命,民主自由理想的破灭,他的人生观亦趋保守,转而把小品文作为自己独善其身的精神园地。林语堂推崇晓明小品并不只是为了复兴一种古代文体.而是根据时代与社会的变化对其进行了新的解读与阐释,将其作为寄寓人生理想的工具和载体。林氏小品对于民族、阶级矛盾尖锐的现代中国自有其消极影响,但却推动形成了“闲话”体这一新的散文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2.
林语堂提倡幽默的缘由,主要有四个:改革文风之需要;改造国民性之需要;克服人性“异化”之需要;时代高压之选择。  相似文献   

3.
林语堂所倡之幽默,既是一种自由、活泼、意味隽永的行文格,又是一种笑对挫折烦恼、化解矛盾、舒展心灵的人生态度,更是一种透视官本体制危害的有力武器。林语堂幽默对当时官本体制危害的深刻透视和全面曝光主要得力于林语堂幽默为观照、品评人生的西洋镜的观点。同时,还与林语堂幽默之来源、生成和功能紧密相关。  相似文献   

4.
林事堂标举幽默闲适小品文,在30年代的中国文坛独树一帜并形成了以他为代表的“论语派”。幽默、性灵和闲适是林语堂文艺思想的三个支点,他企图通过幽默来改变中国现实,继而改变中国人的苦闷人生;他提倡性灵就是主张在文学上发挥个性,表现真思想,真情感。“论语派”的小品文思想和艺术上的特征非常明显。较之于五四以来的散文所具有的感伤、浪漫、矫情、教化色彩,“论语派”的小品文便显得从容睿智,轻松自然,它对于现代散文审美领域的开拓是人类所共见的。其最大的局限性是有意超离现实,缺乏当时的主流文学对现实的批判力度。  相似文献   

5.
林语堂提倡幽默的缘由,主要有四个:改革文风之需要;改造国民性之需要;克服人性“异化”之需要;时代高压之选择。  相似文献   

6.
20世纪30年代,林语堂提倡幽默、推崇性灵,打出“不干涉政治”的自由主义旗帜,有意回避阶级性、社会性、时代性和思想性等重大命题,这可以看成是他退而在精神领域求得思想解脱和心灵自由的文化苦旅。左翼文艺工作者高扬的文艺功利性与林语堂在艺术上的价值取向有着明显的不同。“左联”的“文学应当为政治服务,并把所有的非政治宣传的文学看作是无价值的”的文艺批评标准,以及文艺批评中教条主义、宗派倾向都是不利于中国新文艺健康成长的。  相似文献   

7.
林语堂是中国20世纪30年代自由主义文学的代表人之一,同时也是独树一帜又充满历史争议的著名杂志编辑家。林语堂编辑思想与编辑实践呈现出"一团矛盾"的特点。主要表现为林语堂所主张的期刊编辑思想与其编辑实践并不完全一致,并且有两种幽默观共存于同一刊物。他持中间立场办刊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充满苦恼与矛盾。  相似文献   

8.
林语堂幽默观是中西幽默结合的产物。文章探索了林语堂幽默观的中西来源,第一部分追幽默的由来。第二部分探讨林语堂幽默观的西方来源。第三部分探讨林语堂幽默观的中国来源。  相似文献   

9.
林语堂是远近闻名的"幽默大师",他的名字总是和"幽默"相连.他是第一个把幽默引入中国的人,在其创办的<论语>和<人间世>中,他大力提倡幽默和性灵文学.他不仅创作了上百篇别具情趣的幽默散文,而且还把幽默上升为理论.他的幽默可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呈现不同的特征.  相似文献   

10.
林语堂幽默观是中西幽默结合的产物。文章探索了林语堂幽默观的中西来源,第一部分追溯幽默的由来。第二部分探讨林语堂幽默观的西方来源。第三部分探讨林语堂幽默观的中国来源。  相似文献   

11.
鲁迅《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一文后的第二条注释给读者三点印象:一、林语堂是“费厄泼赖”的倡导者;二、鲁迅写作此文是专门批判林语堂的;三、二三十年代林语堂始终站在进步文学的对立面。事实并非如此。“费厄泼赖”的始作俑者是周作人,而不是林语堂。鲁迅对“费厄泼赖”的批评,表面上对着林语堂.其实瞄准的是周作人。准确地讲,是针对当时一些善良人们姑息养奸的错误倾向而言的。二十年代的林语堂作为语丝派叱咤风云的一员战将,伴随着鲁迅的步伐,在反抗封建势力和现代评论派的攻城劫寨中立下了汗马功劳。林语堂是代人受过的。这场围绕“费厄泼赖”问题的讨论,是语丝派内部人之间不同意见的磋商,长期以来人们把它定格在“两个阶级”、“两条路线”斗争的档次上是不科学的。  相似文献   

12.
林语堂提倡幽默并创办《论语》,一个时期里论语派作家颇有影响。上海《逸经》第28期(1937年4月20日)列出《瑶斋漫笔》三则,第三则为《新旧八仙考》。此文勾勒了一幅“论语八仙”图。这“八仙”是:吕洞宾——林语堂、张果老——周作人、蓝采和——俞平  相似文献   

13.
林语堂幽默在林语堂研究领域里是最热门的话题之一,有认同中式幽默者,褒其"近情",有认同西式幽默者,扬其"谐趣"。其实,在林氏幽默里,中式和西式既非对立,亦非平行关系。"近情"的传统承载,是林语堂幽默形之于内的灵魂;"谐趣"是形之于外的体貌,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关系。文章据此立论,提出"独抒性灵"、"我佛慈悲"、"内庄外谐"为林语堂幽默的文化构成的观点。  相似文献   

14.
周作人与林语堂是现代散文"言志论"的两大主将,"以自我为中心,以闲适为格调"是他们共同的美学追求。他们都致力于个人言志探源,力图为现代散文寻求历史依据。尽管同为提倡散文的个人言志,周作人与林语堂对于散文"言志论"的理解和建构还是存在一定差异的。周作人主要侧重于言志之"道",以"道"明"志";而林语堂除了提倡自我的言志外,还进一步强调了个人言志之"术",并以此探索现代散文文体风格的变革。  相似文献   

15.
林语堂先生言,幽默能够表示“心灵的光辉与智慧的丰富”,在各种风调之中“最富于感情”。幽默是一门哲学,更是一门艺术。数学因严谨性和深刻性一直不容易被学习和理解,这就需要“幽默”这一艺术来充当数学教学的润滑油和兴奋剂,提高教学质量,实现“传道、授业、解惑”。“幽默教学”不是幽默话语和数学课程的简单相加,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分寸的把握、教学目的的明确尤其需要重视,只有这样才能取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文结合高中数学的教学内容,分析了幽默教学的作用、技巧以及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6.
从踯躅于“十字街头”到冷静超远看待人生,“一团矛盾”的林语堂的人生态度从“入世”向“出世”转化,这是儒、道、佛三家哲学对林语堂人生观的影响。林语堂的思想和性格的矛盾,反映了那个时代一部分文人的性格误区。  相似文献   

17.
幽默是一种特殊的文体,幽默的效果可以通过多种手段来实现。但是,有关幽默的研究大多侧重于从语言学的角度出发。本文从文体学的角度分析了制造幽默的一种很重要的文体手段——变异。通过对三种变异形式——搭配变异、方言变异和语域变异的分析,本文指出了变异也是产生幽默的一种重要手段,应引起人们更多的注意。  相似文献   

18.
文章主要从历史语言学和描写语言学的角度,论述了林语堂在20世纪20-30年代对西方语言学理论的吸收和传播。  相似文献   

19.
从功能翻译理论的视角分析林语堂在翻译中国儒家经典作品时采用的方法,研究发现林语堂在翻译过程中对原文的结构和文体进行了较大地调整.从目的论的视角观察可以发现译者的翻译观、翻译活动的发起人和赞助人的参与以及目标读者的阅读习惯对林语堂的翻译方法均起着很大的导向性作用.  相似文献   

20.
国内学术界长期忽视林语堂"对中国人讲外国文化"的重要贡献。林语堂的中文译著活动是其汉译活动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在20世纪20年代末至30年代初,林语堂主要通过编译、独译、辑集翻译、合译以及英汉对译等方式完成包括回忆性散文、书信、散论、小说、文艺批评理论、戏剧等5部中文译著。概述林语堂5部中文译著的初版发行情况,并结合林语堂在进行中文译著活动时的社会状况、国内外政治形势、历史背景和文化环境,详细分析林语堂从事中文译著活动的翻译动机,有助于深入了解林语堂向中国介绍欧美文化方面的独特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