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邓小平同志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实事求是”进一步完善了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哲学基础和思想方法;“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丰富了生产力的理论,“改革是解放生产力的必由之路”发展了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理论;“开放与独立自主”补充了世界历史 的整体性和多元性的理论。  相似文献   

2.
“三个代表”思想具有坚实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它以历史发展的合规律性为根本前提,充分尊重历史规律的客观性,顺应历史发展的需要,反映了历史规律;它以历史发展的合目的性为基本依据,从根本上体现了符合生产力发展的需要”、“符合最在多数人的利益”、“趋向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历史合目的性;它以共产主义为最终目标,是未来社会的现实纲领。  相似文献   

3.
邓小平同志在继承马克思主义的生产力理论的基础上,经过长期的理论和实践探索,以创造性的理论思维,提出:(1)把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和社会主义本质相联系;(2)判断改革开放及一切工作是非得失的“三个有利于”标准;(3)把调动人民的积极性作为发展生产力的关键;(4)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些论述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把马克思主义的生产力理论提高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它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具有不同的中国化主题,“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中有关党的建设和发展理论中国化的产物;理论创新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产生,是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紧密结合世纪之交的中国实际不断进行理论创新的结果;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目的是为了更有效地指导中国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产生,必将为新时期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带来新的生机。  相似文献   

5.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中国社会主义实践的产物和中国共产党人集体智慧的结晶。它以历史唯物主义为理论基础 ,创造性地发展了生产力论、社会意识能动性原理和人民主体论等历史唯物主义理论 ,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在理论和实践上的与时俱进。  相似文献   

6.
江泽民同志继承、丰富和发展了邓小平同志“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科学论断,作出了“坚持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并重”以及“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且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等重要论述,为我们树立了理论创新的光辉典范,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和我们党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现代科技思想.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中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基本原理为基础,用唯物史观基本原则指导社会主义建设,在实践中提出了“生产力标准”、“三个代表”、“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等重要思想,这些思想都是唯物史观在我国的科学运用与发展。  相似文献   

8.
研究“三个代表”与“与时俱进”的关系,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与时俱进、创新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是与时俱进的典范。“三个代表”是与时俱进的价值取向和价值目标。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这可以从思想路线、创新、精神状态等方面体现出来。  相似文献   

9.
生产力观上的与时俱进、继往开来,文化观上的与时俱进、继往开来和人民利益观上的与时俱进、继往开来,是“三个代表”的理论品格。学习贯彻“三个代表”思想时,一定要把握其对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既有继承又有发展,既有坚持又有创新的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理论是随着实践的发展而逐渐深化的学说。实践性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根本特征,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建构的根基,它的生成具有一定的逻辑性。这种生成逻辑体现在三个方面:一,它反思与批判了不公平的国家法律制度给劳苦大众造成的灾难,即以现实生活作为变革的对象,从宗教、政治、哲学三个方面开展批判;二,它将批判的落脚点放在“现实的人”身上,从“现实的人”的实践性、社会性、历史性三个方面具体展开;三,它确立了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根本价值目标,从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人与人自身的关系三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产生了三大理论成果,即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纵观这些理论成果的产生历程,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几个基本经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过程;是一个继承和发展、坚持和创新的统一的过程;是一个历史的、动态的过程。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以来,党的理论建设的最大特点就是理论创新。从回答科学社会主义的三个基本问题,到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三大纲领,再到确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地位,这一党的理论建设历程,充分反映了党的理论是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础上,不断发展马克思主义;是在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在实践中不断创新;是在尊重人民群众创造的基础上,大胆吸收中国历史文化优秀传统和世界文化有益成果中丰富和发展的。这一党的理论建设历程,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相似文献   

13.
分析提出了邓小平的改革观: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改革就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社会主义发展到今天,不改革只能是死路一条;改革是社会主义发展的直接动力和亿万人民自己的事业;我们的改革是社会主义的巩固、发展和完善,改革应坚持“两条”原则和“三个有利于”的判断标准;改革是有风险的,改革必须正确处理好发展和稳定的关系。邓小平的改革观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改革理论。  相似文献   

14.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进行理论创新的最新成果;“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内容丰富、内涵深刻,涵盖了经济、政治、文化各个领域,围绕着“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这个根本问题,形成了一系列相互联系、内在逻辑统一的基本观点,从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科学理论体系;它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脉相承,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5.
本认为马克思主义产生和发展具有一定的科学技术背景;马克思主义是与科学技术相互渗透、相互影响,共同发展的,科学技术是生产力是马克思主义的生产力观点,“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科学论断是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学说的新发展,只有大力推进我区的科技进步和创新,才能实现社会、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16.
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泽民“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是在世界进入大转折、世界社会主义出现大曲折、中国工人阶级地位发生新变化、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进入新时期、中华民族处于伟大复兴的新起点、中国共产党的建设步入新阶段的历史背景下提出的;先后经过初步提出、进一步丰富和全面阐述三个阶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标准着江泽民党建理论的成熟,体现了江泽民建设党的理论与建设国家的理论的统一,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党建理论。  相似文献   

17.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其核心是生产力理论。邓小平生产力理论立足于当代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既源于实践又高于实践;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三个代表思想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的理论,是取得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终胜利的根本保证。这一思想充分反映了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为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了精神动力和群众基础。由于它对我党的先进性进行了新的概括并提出了新的要求,为我党在新时期的建设和发展指明了方向,因此,“三个代表”思想既是理论建树又是我党当前和今后的行动纲领。  相似文献   

19.
一、“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观点的提出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是马克思主义历来的观点。早在一百多年前,马克思就说过,机器生产的发展要求自觉地应用自然科学,并且指出:“生产力中也包括科学”(《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下册,第211页)。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使科学与生产的关系越来越密切。科学技术作为生产力,越来越显示出巨大的作用进而成为第一生产力。邓小平根据当代生产力发展规律和时代特征,继在1978年第一次全国科学大会上提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思想后,又进一步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274页)的论断。这是对马克思主义科技学说和生产力理论的创造性发展,也是发展我国科学技术和进行现代化建设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20.
科技与经济的关系,由于历史传统的种种原因,往往教人们所忽视,甚至有意无意地被割裂。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的发展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而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二者之间,生产力是最活跃的。但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往往只注重生产关系的调整,而忽视生产力的活跃性和生产力的发展。科技工作也常常被误认为是一项软工作。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同志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地站在科学的高度,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伟大理论,二十年的实践证明,在这一理论的指导下,我国的经济取得了辉煌前成就。新任国务院总理朱镕基在3月19目第五届人大记者招待会上说“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是本届政府最大的任务,我们有决心把科教兴国的方针贯彻到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