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本文主要从创新和产业集群两个视角对浙江省块状经济转型升级研究进行了综述,对现有研究的不足进行了评述,并指出基于产业链整合视角,研究块状经济向产业集群转型模式和机制是实现块状经济转型升级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2.
王波 《甘肃科技》2010,26(15):1-2,17
基于定西市马铃薯产业发展的现状,运用区域经济学的观点和方法,对定西马铃薯产业"块状经济"发展的特征进行了分析,发现定西马铃薯产业"块状经济"具有适应性、扩张性和联动性等特点,由此得出了应把加强政策引导、规划先行作为发展区域特色经济的切入点等的若干启示。  相似文献   

3.
块状硫化物矿床可分为VMS和SEDEX矿床两大类.这类矿床是一类重要的金属矿床,通常产于海相火山岩系和沉积岩系中,主要由Fe、Cu、Zn和pb的硫化物组成,伴有Au、Ag、Co等多种有益元素,多表现为块状矿体和网脉状矿体,其铜的工业意义仅次于斑岩型铜矿.本文通过对块状硫化物的成矿背景、成矿物质来源以及成矿流体详细描述的基础上,总结分析了块状硫化物矿床的形成环境、矿床类型及成矿机制.  相似文献   

4.
产业集群是区域竞争力的重要标志。通过要素之间和生产环节之间的整合建立以专业化分工网络为基础的产业集群,能强化地区经济增长核心能力。区域创新体系与产业集群存在着地域、结构、功能和目标等多项关联。建设区域创新体系的关键是促成产业集群形成和发展的制度条件。政府可以通过实施积极的集群创导,制定促进产业集群与区域创新体系相融合的发展政策,不断优化区域创新环境,提升区域创新能力,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5.
《今日科技》2010,(5):2-3
<正>"块状经济"是指一定的区域范围内形成的一种产业集中、专业化极强的,同时又具有明显地方特色的区域性产业群体的经济组织形式。因为"块状经济"往往能带动当地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因而往往又被称为区域特色经济。  相似文献   

6.
从经济因素、体制因素、区域因素、产业因素、市场因素、文化因素和历史因素等方面分析了产业集群形成和发展的相关因素,并基于政策、市场、内部协作、自我强化和资本,从产业集群形成、发展到分化的这一系列过程中,分析了其动力机制和研究了产业集群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的模式,最后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通过关系资本、创新网络联结机制、主体创新能力等观念,探讨了区域创新网络中创新绩效的问题。以江苏省内的高新技术开发区、大学科技园区为对象进行实证,得出了“以往的合作经验、宏微观关系资本形成因素有助于区域创新网络主体间关系、互动、协同等网络联结机制的建立,进而提升创新绩效”的结论。  相似文献   

8.
区域经济增长机制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源泉,包括动力机制、传递机制和协调机制。区域经济增长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源泉,是保证区域经济持续、稳定和协调发展的重要基础。要实现区域经济高速增长,必须建立运行良好、系统完整的区域经济增长机制。  相似文献   

9.
《今日科技》2010,(5):1-1
从浙江的发展实践看,块状经济已经成为灵活性很强、专业化程度很高的地方化生产系统。特别在富阳市,以通信器材、造纸为主的块状经济已成为该市GDP增长、税收的主要来源。本期,我们特别推出《科技日报》记者黄橙与科技部政策法规司巡视员李新男和浙江省科技厅党组副书记、副厅长寿剑刚的对话解读,以及富阳市、龙泉市、仙居县块状经济的现状、思考和对策,来共同探讨块状经济的优势和特色,推动特色产业以技术创新为突破向现代产业集群的跨越。  相似文献   

10.
区域经济联合协作的动力机制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区域经济联合协作是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地区之间经济关系形成与演进的重要模式,本文在探讨区域经济联合协作发展的内在规律基础上,认为相互信任,资源依赖和经济互补性是区域经济联合的本质特征;区域利益的协调和竞争机制是区域经济联合的主要形成机制,市场,计划与行政手段的综合协调是区域经济联合的运行机制,在经济联合过程中政府一般起着桥梁和纽带作用,企业是全成参与区域经济联合的主体,有关的法律法规建设是区域经济联合发展有序化和正规化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1.
以循环经济理论为依据,从工业生产的资源投入、经济效益、废弃物再使用、废弃物排放4个角度,构建了评价区域工业循环经济发展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和变异系数法对指标进行了综合赋权.运用该指标体系对2011年陕西省十市一区的工业循环经济发展水平做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陕西省各市区工业循环经济发展水平差异不大,部分地区还需进一步推进工业循环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新疆蔷薇科植物的区系特点和地理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蔷薇科(Rosacue)植物兼具有原始的、过渡的和进化的类群。其地理成分包括泛北极古地中海和少数古热带成分,但以温带为主,其中尤以中亚、西亚成分占比例大。经初步研究,蔷薇科植物在新疆境内的分布。大致可以划分为3个区。由于地带气候因素和水热等条件差异,致使植物分布很不一致,种类以疆北分布区和疆西北分布区最为丰富,疆南分布区较为稀少。越往西北植物类型也由高大乔木灌木逐渐过渡为低矮或垫状小灌木和草本,反映出植物与生态环境条件相关的规律性变化。新疆蔷薇科植物与邻近地区在区系组成上有密切联系。通过新疆蔷薇科植物与国外邻近地区共有种的比较分析,说明我国新疆与中亚、西亚的区系关系较密切,与东亚等地区也有不同程度的联系。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山西省生产力布局及区域经济发展的现状和成就及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对出现上述问题的根源进行分析,对今后山西省生产力布局的改善和区域经济发展起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4.
广西猫儿山叶蜂昆虫区系及地理分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广西猫儿山进行叶蜂区系调查,鉴定整理出叶蜂昆虫134种,隶属3科63属.昆虫区系主要起源于东洋区,东洋种占总种数的65.67%.猫儿山叶蜂共计15种分布型,其中华中特有种所占比重最大,达58.96%.广西猫儿山与湖南有90个共有种,与四川有43种,与河南有39种;与云南(24种共有)的关系也比较密切,与西藏几乎没有什么联系.  相似文献   

15.
玉兰属植物起源与地理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了玉兰属植物的起源和地理分布,认为:①木兰属起源于白垩纪的阿普第阶期,因为在阿普第阶至阿尔必阶期不少地区有Magnolia植物化石或孢粉的发现;②玉兰属植物起源于阿普第阶期或巴列姆阶期,我国新疆、山东、吉林等地有木兰属的温带成分,即有玉兰属植物化石或孢粉出现;③玉兰属共计40种,中国分布区内种数有36种,占该属植物总种数的90%.中国为玉兰属植物起源、分布和多样性中心,其中又以河南、陕西、湖北及四川东北部的广大山区分布种类最多、栽培面积最大,是玉兰属植物在中国的分布中心、起源中心和多样性中心.  相似文献   

16.
在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区域高校科研活动存在着管理理念和机制不够完善、原创性科研不足、科技成果转化率不高、企业和高校科研合作的格局不完善等问题。政府和高校应加强科研管理理念和机制,积极有效引导原创性科研活动,企业和高校在科研活动上各自发挥优势,建立合理的科研合作格局。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太原市迎泽区经济结构调整的基本情况和做法,分析了区域结构调整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对区域经济结构调整提出了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8.
高职教育紧密融入区域经济发展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高等职业教育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作为为区域经济建设提供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高职院校,融入区域经济发展是十分必要的。因此,分析当前区域经济发展的困境,提出高职教育有效融入区域经济建设的对策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9.
蒙古高原岩黄芪属(Hedysarum)植物区系生态地理分布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蒙古高原岩黄氏植物区系地理分布的特点是在其北部渗入了北极及欧洲-西伯利亚成分(5种),在其西北部渗入了中亚东部山地成分(5种),在其南部渗入了华北成分(2种)和唐古特成分(1种).由于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及物种生存的高度适应也有蒙古高原自身的特有种(4种)和亚特有种(1种).蒙古高原的岩黄芪植物同华北、东西伯利亚和新疆地区的联系较紧密.  相似文献   

20.
根据长治市2003年~2012年统计年鉴,通过文献法、统计法、分析与综合法、制图法得出并分析了长治市2003~2012年各地区的人口和经济数据.首先通过长治市及其各地区2003年~2012年人口总数分布、人口密度、人口经济密度得出了长治市2003年~2012年的人口分布概况;其次,通过人口—经济地理联系率、区域经济—人口分布协调偏离度指数研究方法得出了长治市经济—人口的协调程度.第三,分析了长治市经济—人口不协调的原因;最后,提出了促进经济—人口协调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