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作为中国书法史上两座高峰之一的颜真卿,该文从他的一楷一行两篇代表作出发,较为详尽地品评了颜真卿及颜真卿书法的特点、风格。正大气象是颜氏书法艺术的主旋律,并试图通过这种解析,匡正一些社会时弊,揭示书法艺术的本质。  相似文献   

2.
<正>从我所居住的偃师县城东行不足两公里,便是伟大的爱国主义将领"、颜体"楷书的创立者、与柳公权并称"颜筋柳骨"的唐代杰出书法家颜真卿的墓地。翻开1200多年前那段厚重的历史,我们除了可以从中感受到作为平原太守、太子太师等不同时期、不同身份的颜真卿那  相似文献   

3.
颜真卿、邓石如是中国书法史上的两位大家,在书法革新方面有着相同的价值,其影响却不可同日而语,前者世人皆知而后者鲜为人知。笔者通过对两人的比较,着重对后者进行剖析,对邓石如在中国书法史上的价值重新予以评价和肯定。  相似文献   

4.
唯余笔砚清犹在,留于人间作笑谈──浅论欣赏赵孟頫书法二、三事舒志福指导教师陈仰高(成都大学商贸经济系成都610081)在我国书坛上闪耀着一颗夺目的明星──赵孟,他的书法自成一体,整整影响了元、明、清三代,并至今。后人把他与唐代著名书法家欧阳询、颜真卿...  相似文献   

5.
赵之谦书法初宗二王,后取法颜真卿,得其坚实严谨与浑穆从容。他师从邓石如,博采秦汉瓦当、铜币、权量、魏晋六朝碑铭,融合真、行、草、隶、篆之笔法,创造出一种浑厚朴茂的手札行书艺术风格,并留下了丰硕的艺术成果。赵之谦在书法艺术上成功地开创了清末以后碑学书法的先河,这也为当前书法家在碑帖融合创新中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6.
正2019年1月16日,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书圣之后——颜真卿及其时代书法特展》开幕。此次展览在海峡两岸引起了不小的波澜,原因是展品中有借自台北故宫、被称为"天下三大行书"之一的颜真卿的《祭侄文稿》。博物馆之间藏品互相交换展出,本是一件非常正常的文化交流活动。1997年《祭侄文稿》就曾远赴重洋,在美国华盛顿国家美术馆展出。那么为什么同样一幅书法作品22年后再次赴海外展出,竟掀起如此大的波澜呢?  相似文献   

7.
鄱阳地区地理环境优越,自宋代以来经济富庶,颜真卿、范仲淹等人促进了当地的文化教育。江万里的殉难、理学的盛行使得文人崇尚忠孝节义,元代鄱阳文人辈出,文学创作兴盛。叶氏敦节义、重文学的家族传统与鄱阳地域文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怀素生平研究现状综述方爱龙怀素是唐代著名的书法家,作为一位僧人艺术家,其生平本身就是一个较大的谜团。历代有关怀素的小说家言很少,且多不可据。陆羽《僧怀素传》、颜真卿《怀素上人草书歌序》以及流传至今的《自叙帖》、《藏真帖》等是我们今天较可信,并引以为据...  相似文献   

9.
隋唐楷书兼南北文化于一体,融南北书风为一炉;欧、虞、褚、薛,群龙戏海,各领风骚,中唐颜真卿,独立鳌头,开宗立派,晚唐柳公权以“柳骨”再度辉煌。凡此三变,形成了隋唐时期楷书震古烁今的繁荣之势。  相似文献   

10.
一 开士怀素,僧中之英,气概通疏,性灵豁畅,精心草圣,积有岁时,江岭之间,其名大著。故吏部侍郎韦公陟,睹其笔力,勖以有成;今礼部侍郎张公谓,赏其不羁,引以游处,兼好事者同作歌以赞之,动盈卷轴。 以上这段话引自流传至今的怀素(737—799年)《自叙帖》。据《自叙帖》又可知,此话乃“书家者流”的“颜刑部”(颜真卿)所作。尚可见于《文苑英华》(卷737)所存的颜真卿《怀素上人草书歌序》一文。 《自叙》是一篇叙述怀素身世,回顾“西游上国”等激动人心的经历和艺术生涯的纪传体文章。该帖狂草,帖尾著有书于唐“大历丁已冬十月廿有八日”,即唐大历十二年,公元777年。现有墨迹本和摹拓本存世。  相似文献   

11.
颜元作为明清时期北方学术的杰出代表,他以强烈的弘道意识,坚决的辟佛道态度,对心学、理学和佛道均作了较为彻底的批判,以“三事”、“三物”为道之内涵,注重躬行实践,提出了“习行”道统观,建立了别具一格的事功型学说体系。  相似文献   

12.
“趣”作为一种审美范畴,在严羽、袁宏道二人诗论中占有重要位置,严羽所谈之“趣”指“韵味”,而袁宏道所谈之“趣”指“自然”,二在内涵、目的、特征上有差别。而从禅学上来看,二也有根源上的差别。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体育思想的概念、分类、特征的阐述,分别列举颜元、蔡元培、杨昌济、毛泽东等体育思想,在剖析其形成过程及深远意义的基础上,阐明了它们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志怪小说《异苑》内容丰富,既记载了许多传闻逸事,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俗人情,又涉及晋宋及前朝的诸多史实。但现有的校勘仍不尽如人意,现依据史书记载和唐宋类书引录的条目,就其中与史实相关的部分异文进行校勘整理。  相似文献   

15.
袁世凯缘何逼清退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袁世凯之所以致力于推翻清廷,这与他和清廷之间的矛盾纠葛有关联,这主要表现为权利之争、联手革命派及与宗社党的矛盾上。至于矛盾的性质,既具有统治阶级内部倾轧的一面,又带有资本主义与封建主义斗争的色彩。由长期以来在学界占据统治地位的袁世凯之否定情结出发,可知:要想了解历史的本色,我们似乎需要重新建构自己的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6.
当代中国元小说研究论文统计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元小说的产生和元小说研究的重要意义。对元小说的研究论文进行了统计与分析,指出虽然目前中国元小说的研究者及论文数量尚少,但经过多年的积累。元小说研究必将成为小说乃至文学理论研究的新领域。  相似文献   

17.
元代出伯家族在敦煌地区成为一大势力,位高权重,统治敦煌近一个半世纪,此时期藏传佛教得到延续和发展,留下许多藏传佛教遗迹。文章分析了蒙元时期藏传佛教在敦煌地区的传播原因,对敦煌地区出土的碑石、文献、石窟壁画、游人题记等内容进行讨论,试图揭示蒙元时期藏传佛教在敦煌地区得到延续和发展的概况及原因。  相似文献   

18.
不同时期的学者对明末清初的实学教育思想有不同的研究状况.1983年-1990年的研究是从简单的、零碎的研究走向正规化、系统化;1990年-2004年的研究步入了正规的、系统的研究和大范围的比较;2004年至今集中于对颜元思想的研究.每个阶段对清末明初实学思潮的研究也都存在着优缺点,而对颜元的研究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张勋和袁世凯是中国近代史上颇具传奇色彩的人物,他们之间的关系也是富有戏剧性的:从最初张对袁的效忠、到发生冲突、再到张对袁的扶保,历经了三个阶段.透过张袁关系二十余年的变化历程,我们不难发现,利益,始终是他们行动的唯一出发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