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宋代社会经济的发展促进了节日文化的繁荣,清明和寒食作为宋代重要的三大节日之一,节令词中有大量以这一节日为题材的作品。清明寒食词中对的"舟船"的描写,一方面介绍了宋代春日里人们欢愉的节日活动,另一方面表现宋人在清明寒食节借"舟船"意象所表达的深切情感。这些内容不但让人了解宋代的社会文化现象、民情风俗文化,而且还能观照宋人含蓄委婉的感情世界。  相似文献   

2.
寒食清明是唐代重要的时令节日之一 ,在唐诗中有着大量的描写寒食清明节的诗篇 ,从中显示出寒食清明节在唐代的风俗。这些风俗有的是对唐以前习俗的继承 ,如禁烟赐火 ;有的是对唐以前习俗的发展 ,如上坟扫墓 ;有的是对唐以前习俗的突破 ,如踏青游玩 ;还有的是对唐以前习俗的创新 ,如宴游文会  相似文献   

3.
我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已有二干五百多年的历史。清明最开始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气,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后来,由于清明与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间禁火扫墓的日子,渐渐的,寒食与清明就合二为一了,而寒食既成为清明的别称,也变成为清明时节的一个习俗,  相似文献   

4.
寒食清明是唐代重要的时令节日之一,在唐诗中有着大量的描写寒食清明节的诗篇,从中显示出寒食清明节在唐代的风俗。这些风俗有的是对唐以前习俗的继承,如禁烟赐火;有的是对唐以前习俗的发展,如上坟扫墓;有的是对唐以前习俗的突破,如踏青游玩;还有的是对唐以前习俗的创新,如宴游文会。  相似文献   

5.
唐宋时期以寒食、清明这两个传统节日为题材的部分诗歌,蕴涵着人类亲和自然,反观自身生命及人生意义的文化内涵。解读这类诗歌,可以发现许多超越节日具体的形式本身的更为广泛深在的文化意义与精神旨趣。  相似文献   

6.
"介休寒食清明习俗"于2011年被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扩展项目名录。考证介休古谚语,以冬至日为始,依次过寒食、一百五、清明三个节日,符合介休人尊天命、信鬼神、祀祖先、做农事的民俗习惯。考证早期甲骨文"孝"和"家"字形字义都和生育有关,说明孝道中的"无后为大",而且宗法制下的地名大量嵌有姓氏和"家"字。随着金文和篆文"孝"字形字义的演变,"善事父母"成为"孝文化"的核心内容,介休民谚俗语凝聚着感恩、家规、敬老、善事的"孝道文化"。  相似文献   

7.
从汉代到南北朝,寒食节发生了诸多变化。概括而言,主要包括:播布空间扩张,俗民主体增加,节日地位上升;节期渐趋统一;娱乐活动增加,节俗走向多元,节日气质变化,节日功能更新;节日习俗和气质具有一定的南北差异。对此,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大规模移民南迁具有重要作用。被携带至南方的寒食节在南方经历了因地制宜的改造。后来伴随大批南人北迁,来自南方的关于寒食的解释和节俗活动开始在北方扎根流传,它们与北方的寒食习俗相互融合,为唐代寒食节走向兴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正>清明[唐]杜牧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历书》记载:“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丁,为清明,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显,因此得名。”说清明节,我得先说说一个在古代非常重要的节日——寒食节。寒食节,又称禁烟节、冷节、百五节,日期是冬至后第一百零五天,也就是清明节前一两天。这个节日的主要习俗是禁火,  相似文献   

9.
在建设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中,人们又开始重视对人民群众风俗民情的研究,人民群众也继承着富有民族特色和积极意义的生活习俗,应该说这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必然反映,也是继承文化遗产的一个重要内容.为了适应民俗研究的需要和满足人民群众对传统民俗的兴趣,我校中文科古典文学教研室编选了一部《唐代民俗诗选》(待出版).这里选登书中节日民俗的寒食和饮食民俗的饮茶两类.  相似文献   

10.
正冬季的日子一天天过去,天色越来越清明而澄澈,阳光越来越明亮到晃人的眼。虽说一年365人,而西班牙有265个节日,但无论如何这个节真的值得你现场感受,那就是西班牙的圣周。  相似文献   

11.
清明,小雨。不知什么时候,那薄纱般的纤细小雨就将这个日子笼罩。似乎每年的这个时候已经成了定式,如果没有雨,便不是清明。是啊,蒙蒙细雨为这样一个特殊的日子平添了几许感伤。也许,我们可以不理会脚底下已经泛绿的青草,不理会四周逐渐湿润的山石。只要全家人聚在一处,怀揣着对先人的思念就好。静谧中,我们漫步在渐高的石阶上,漫步在幽静的绿草地上,漫步在细雨散丝的节日里……  相似文献   

12.
2006年,六大传统节日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此后,特别是清明、端午、中秋等增补为国家法定节日后,全国各地把中华民族共享的传统节日作为一种精神文化的软实力加以弘扬。尤其在一年中最重要、最隆重的传统节日——春节,上演了一幕幕地域特色鲜明、  相似文献   

13.
节日纪念物是特定节日习俗整体的组成部分,是节日文化内涵的延伸形式和物化形态。节日纪念物的利用与开发有助于传统节日在现代社会的繁荣壮大。它对传统节日现代性的建构作用主要表现在3个方面:第一,维系人们的节日情感,丰富人们的节俗活动;第二,营造浓重的节日氛围;第三,传统节日在现代社会的顺利传承有赖于节日纪念物消费市场的推动。节日纪念物的设计、开发与销售,必须依托、尊重、利用相关的民俗规律。目前传统节日纪念物的性质可分为旧物新用、创用新物、旧物旧用等3种情况。民俗总是在传承中不断演变的,节日纪念物也在不断地进行功能调整或品种更新。  相似文献   

14.
以往对于清明的研究主要是从风俗文化、殡葬服务及局部系统运营的角度分析清明现象.本文则以上海清明祭扫为背景,首先对上海清明系统现状进行介绍,并总结出近年来上海清明祭扫的若干特点,然后从整体系统的角度分析了上海清明突发事件与清明系统的内在联系及特点,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对清明突发事件进行系统管控.  相似文献   

15.
在家庭和祠堂里祭祀祖先是有选择的。祖先因为子孙的成长和增加,面对被新去世的子孙取代、失祀或失去个人性格的危机。因此,祖先可以是善意的、泽惠子孙的,也可以是恶意的、嫉妒子孙的。祖先和子孙之间是合作的、也是竞争的。香港新界粉岭围彭氏宗族通过太平洪朝、清明和太平清醮等周期性的节日,一方面组织地域社会人群、确认宗族成员身份;另一方面调合地域宗族里的祖先和子孙之间的紧张关系,在"祖先"和"孤魂野鬼"之间,小心翼翼地祭祀拥有集体性格的、既亲近又疏远的"先祖",免使其沦为无祀的游魂野鬼,危害生生不息的子孙。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唐代“寒食诗 ”所反映的当时寒食节民俗事象的钩沉 ,及诗人们在寒食节期间民俗心态的探寻 ,粗线条地勾勒出唐代寒食节的民俗生活相;从民俗史的角度为研究和认识唐代文化打开一个小窗 。  相似文献   

17.
清明是我国的二十四节气之一。由于二十四节气比较客观地反映了一年四季气温、降雨、物候等方面的变化,所以古代劳动人民用它安排农事活动。按《岁时百问》的说法:"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清明一到,气温升高,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点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可见这个节气与农业生产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比比谁会赢     
每逢节日,人们都要走亲访友,互相问候。在不同的节日里大家说的祝福也不一样,你知道下面4句话分别是在什么节日里说的吗? 1.A teacher affects etemity;he can never  相似文献   

19.
<正>看过《红楼梦》的人都知道,贾府里有很多娱乐活动,这些娱乐活动有的是即兴举办的,更多的则是以节日、节气为由头举办的。《红楼梦》中的节日《红楼梦》中写到的节日非常多,有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除夕、春节等,这些都是中国传统节日。诸多节日当中,作者提到次数最多的是元宵节,其次是中秋节。中国传统节日中最盛大的应该是春节,为什么曹雪芹在《红楼梦》中提到元宵节的次数反而最多呢?春节确实热闹,一家人团聚,人  相似文献   

20.
在旅游信息化快速发展的基础上,旅游景区也紧跟热潮,相继进行智慧化建设。清明上河园是开封市的龙头景区,从游客感知的角度,采用问卷调查法收集基础数据,对当前清明上河园智慧景区的构建内容进行了研究,获知游客对清明上河园智慧化建设项目的总体心理期望较高,而现实体验满意度较低,进而分别从重要性和满意度出发对建设内容进行了细化分析;将17项建设内容定位在IPA四象限矩阵中,区分为应该"保持优势"、"重点改善"、"毋须优先"和"表现过度"的建设项,分析清明上河园的智慧景化建设的优劣势,并提出区分主次,按需分配建设力度等的针对性建议,以期有序、高效的建设智慧景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