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浅谈如何降低锅炉排烟温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产锅炉机组运行中,排烟温度普遍高于设计值。排烟温度升高,排烟损失增大,从而导致锅炉效率降低,煤耗升高,经济效益下降,本文通过理论分析,并结合现场经验,对引起排烟温度升高的原因从运行调整的角度进行了分析、归纳,针对不同的起因,提出了相应的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杨俊广 《科技信息》2012,(5):170-170,200
锅炉运行中,经常出现排烟温度大大高于设计值。排烟温度升高,排烟损失增大,从而导致锅炉效率降低,煤耗升高,经济效益下降,本文通过理论分析,并结合现场经验,对引起排烟温度升高的原因从环境、设计、设备、管理等不同的角度进行了分析、归纳,针对不同的起因,提出了相应的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国产锅炉机组运行中,排烟温度普遍高于设计值.排烟温度升高,排烟损失增大,从而导致锅炉效率降低,煤耗升高,经济效益下降,本文通过理论分析,并结合实际经验,对引起排烟温度升高的原因从环境、设计、设备、管理等不同的角度进行了分析、归纳,针对不同的起因,提出了相应的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锅炉排烟热损失的概念入手,分析排烟热损失与热效率的关系,就排烟温度和过量空气系数两个方面对导致排烟热损失增加的因素进行论述,找到控制排烟热损失的措施。  相似文献   

5.
夏德 《科技信息》2009,(23):98-98,89
容克式空预器漏风率高是难以解决的问题,在容克式空预器技术中,防止或降低漏风即密封技术占有很重要的地位。空预器的漏风会导致机组热力工况的变化,随着漏风量的增加,热风和排烟温度下降,排烟温度下降会加速冷端换热元件的低温腐蚀;漏风还影响机组的经济运行,它一方面降低机组的热效率,另一方面增加送、引风机的功率消耗,使煤耗增加。针对降低空预器漏风因素进行探讨以降低漏风率显得较为重要。  相似文献   

6.
采用一种全新的网格画法,运用FLUENT软件对1台300 MW四角切圆煤粉锅炉在不同工况下的炉内流动、传热、燃烧及污染物排放规律分"无漏风"和"有漏风"2种情况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炉膛漏风使排烟温度升高、烟气中CO_2浓度降低、NO浓度升高,导致排烟损失、CO_2捕集回收难度及污染物排放量增加;随着O_2浓度的升高,漏风的影响加剧,锅炉运行的经济性大幅降低,甚至存在安全隐患.  相似文献   

7.
对锅炉排烟温度升高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有效措施,对于降低排烟温度,提高锅炉效率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为掌握机组运行状况,探索A、B两电厂运行参数差异的原因,试验研究并对比分析两电厂焚烧炉-余热锅炉性能,定量计算焚烧炉-余热锅炉效率、各项热损失及过热器、省煤器余热利用率,根据测试及计算结果,分析过热器性能。结果表明:两电厂焚烧炉-余热锅炉效率偏低,排烟温度均较高,机组总热损失中排烟热损失所占比例最大,A电厂为82.84%,B电厂为84.61%,其次为炉渣热损失;A电厂过热器性能整体优于B电厂,是导致两电厂运行参数差异的主要原因,B电厂过热器进口到省煤器进口余热利用率为34.91%,比A电厂低9.14个百分点。研究结果对垃圾焚烧电厂经济高效运行及下一步技术改造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研究高效、节能的污泥处理技术对环境保护有重要意义.通过热力计算详细分析了420 t/h的燃煤锅炉掺烧含水率为20%的干化污泥时,不同污泥掺烧比例对燃煤电站锅炉排烟温度、排烟热损失和锅炉热效率等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掺烧比由0增加至10%时,锅炉排烟温度从1 109.5℃上升到1 125.8℃、空气预热器出口烟温从145℃上升到168℃、减温水量从11 t/h增加到26 t/h、热效率从90.6%下降到88.2%、燃煤量从69 900 t/h减少到67 830 t/h.  相似文献   

10.
火电厂锅炉排烟热损失是锅炉系统最大的热损失,而减少排烟热损失的主要方法就是提高磨煤机出口温度。因此,该文特对提高磨煤机出口温度的经济性进行详细阐述。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排烟温度升高的各种原因进行了分析,找到了引起排烟温度升高的因素,并提出了一些切实可行的措施,为锅炉设计和设备改造治理、降低排烟温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张桂华  刘玉文  张斌 《科技信息》2010,(34):I0312-I0313
本文通过对机组锅炉进行在线监测,分析了排烟温度对锅炉热损失的影响,并总结了电站锅炉排烟温度高的原因和解决办法。针对该锅炉做了变氧量试验,并得出了过量空气系数与排烟温度的变化规律,提出了排烟温度的应达值。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探究高层建筑着火房间内的机械排烟效率,以南京市某写字楼为模型,建立双开口着火房间最优化机械排烟效率的理论计算模型;应用火灾动力学(FDS)软件对该建筑室内不同火灾场景的排烟效率进行数值模拟分析。对比理论计算模型及数值模拟研究结果可知:随着火源功率的增加,所需的机械排烟量逐渐增加,随着窗口宽度和门口宽度的增加,所需的机械排烟量逐渐减小;建立的理论计算模型可用于计算不同房间开口尺寸和火源功率下房间内安全状态时的机械排烟效率。  相似文献   

14.
连鹏  陈峰 《科技信息》2010,(27):103-103
锅炉在长时间的运行后受热面就会结一层厚厚的垢。受热面结垢后提高了受热面的传热系数,增大了锅炉传热的热阻。使得工质在锅炉内部的吸热性能变弱,提高了锅炉的排烟热损失,而排烟热损失又是锅炉最大的热损失,因此会大大降低锅炉运行的热效率,燃料的消耗量增加,运行费用上升,同时由于锅炉效率的下降,使得锅炉的蒸发量很难达到设计的额定蒸发量,影响锅炉的出力。针对以上情况提出积盐进行反清洗和化学清洗几种锅炉清洗方案,实施后提高锅炉了效率,确保运行安全。  相似文献   

15.
针对生物质成型燃料燃烧特性及现有生物质锅炉炉膛温度高、排烟温度较高、热损失大等问题,通过优化设计和试验研制出适合生物质成型燃料燃烧的专用链条锅炉,锅炉为单锅筒纵置式布置,采用倒U型后拱炉膛结构及独特的二次风设计,锅筒内布置高效螺纹烟管.试验得出,锅炉的燃烧效率达94.88%,热效率达80.07%,锅炉排烟中CO、NOx、SO2、烟尘含量分别为395×10-6、147×10-6、52×10-6、28.9 mg/m3,表明锅炉的燃烧效率、热效率较高,锅炉消烟除尘性能较好,排烟中的烟尘、氮氧化物及SO2含量低,符合国家锅炉的污染物排放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探究梯级利用地下水储能的地源热泵空调系统能量利用率,基于■分析理论建立了系统热力学数学模型,分析了蒸发温度和冷凝温度对新型地下水源热泵空调系统及其系统部件■效率和■损失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新型地下水源热泵空调系统比传统地下水源热泵空调系统节能效果更加显著,前者总■效率比后者总■效率提高了38.99%,且前者■损失比后者■损失降低了36.38%。当蒸发温度增加10℃时,新型系统■效率提高14.80%,■损失降低18.88%;当冷凝温度降低10℃时,新型系统■效率提高15.16%,■损失降低19.73%。所有部件中空气加热器的■损失最大,是需要进行改进和优化设计的重要部件。  相似文献   

17.
为分析不同通风模式对于池火热传递过程的影响,在隧道模型内进行直径0.5 m酒精池火实验,测试和对比燃料质量损失速率、火场温度、火焰辐射热和对流换热热通量.结果表明:在0.5 m/s纵向排烟模式下,旺盛阶段连续火焰区火焰辐射热通量比自然通风条件增加了30%左右,这对火灾热传递过程控制不利.在0.8,1 m/s纵向排烟条件下,旺盛阶段连续火焰区火焰辐射热通量及上部热烟气层温度显著降低.0.5 m/s顶部排烟显著降低了旺盛阶段连续火焰区火焰辐射热通量,火灾最晚达到旺盛阶段,较早进入衰减阶段.0.5 m/s顶部排烟是本实验条件下最佳的排烟模式.  相似文献   

18.
使用计算流体动力学软件FLUENT,并采用详细的化学反应机理,对当量比为0.5的氢气/空气预混气在带凹腔的平板型微通道内的燃烧特性进行了数值模拟.探讨了进气速度和凹腔的长深比对微通道内的温度场、燃烧效率和排烟温度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随着进气速度的增大,火焰被吹向下游,并且使火焰变得狭长,这会使得壁温分布更加均匀;在同一长深比下,燃烧效率随着进气速度的增加而降低,而排烟温度随着进气速度的增大先升高后降低;当长深比从1增大到3时,增大凹腔的长深比能拓展吹熄极限;长深比从3增大到4时,其吹熄极限相同.  相似文献   

19.
锅炉水处理与锅炉安全直接相关,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因水处理不好而发生的事故,在锅炉运行中的比例有所上升,而目前锅炉已经广泛应用,搞好锅炉水处理是保证锅炉安全、经济运行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是延长锅炉使用寿命,降低检修费用,减少排烟热损失,节约能源,提高供暖质量的重要措施之一。因此,做好锅炉水处理工作对锅炉安全运行有着及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管式加热炉旋流场燃烧节能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加热炉几种工况进行热力计算、冷态试验的流场分布及阻力测定和热态试验的炉膛温度场分布及管壁温度等参数的测定,确定将管式加热炉炉膛内直流燃烧改为旋流场燃烧和增加辐射筒,增设烟气含氧量分析,可以将燃烧的过剩空气系数从1.35减小到1.15以下,极好地改善炉膛内的燃烧状况和对流辐射传热效果,从而降低排烟温度45℃,减少加热炉排烟损失,节约了煤气量6%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