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微弱的多数,不稳的地位英国大选已于10月15日举行。工党以四个议席的微弱多数上台。10月16日,英女王任命工党领袖威尔逊为新政府首相。这是英国战后的第六届大选。在竞选运动期间和选举日里,工党和保守党的一千七百多名候选人进行了一场势均力敌的混战。最后选举的结果是:在下议院六百三十个议席中,工党获得三百一十七席,保守党三百零四席,自由党九席。工党所获得的多数,甚至于比上届工党政府在1950年大选中所获得的五个议席的多数还要少,是英国历史上一个执政党所获得的最微弱的多数。本届英国大选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进行的:英国国际地位迅速衰落,英国经济严重恶化,英国统治阶级与人民群众的矛盾愈来愈尖锐。由于在外交政策方面唯美国是从以及国内无力摆脱经济上通货膨胀和衰退之间根深蒂固的恶性循环,保守党十三年  相似文献   

2.
以撒切尔夫人为首的保守党在6月9日举行的英国战后第12届大选中以压倒优势再次获胜。在650议席中,保守党获397席,是1945年二次大战后不久工党取得压倒优势以来保守党取得的最大胜利;工党获209席,是1945年以来工党获得的最少席位;自由党和社会民主党联盟获23席,其他小党派获21席。 6月11日,撒切尔夫人改组了内阁,免除了保守党温和派的代表人物外交大臣皮姆和运输大臣豪厄尔等的职务。外国观察家认为,这一切将表明:以撒切尔夫人为首的保守党右翼将牢牢地控制着英国政局,  相似文献   

3.
今年是英国政治上的右倾年:6月大选,以右翼领袖撒切尔夫人为首的保守党大获全胜,以左翼代表人迈克尔·富特为首的工党惨遭败北;9月,英国职工会举行第115届年会,近十多年来日趋激进的职工会在这次年会上开始向右摆动;10月,工党举行年会,检讨在大选中遭到“耻辱性败北”的教训,选举新的领袖,并试图改弦更张,振兴工党。今年6月,笔者在伦敦就地考察了英国大选,觉得工会和工党政治上的遭遇反映出英国经济和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化,很值得研究。  相似文献   

4.
1964年10月工党上台时,英国的经济情况已经十分困窘:工业生产停滞不前,国际收支严重恶化。工党上台后,不到一个半月,就发生了严重的英镑危机。工党政府虽然依靠大举外债,暂时避免了英镑贬值,但是英镑地位仍旧十分不稳,而应付英镑危机的各种政府措施又使生产进一步萎缩。英镑的险恶处境,不仅进一步削弱英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而且也严重威胁着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货币金融体系。  相似文献   

5.
进入了决斗阶段英国女王于9月25日宣布解散议会,于10月15日举行大选。随着选举命合的发布,保守党和工党的竞选运动进入了高潮。这是战后以来英国的第六次选举,也是十多年来保守党和工党之间最激烈的一次斗争。保守党和工党都是英国垄断资本集团的代理人,多年来它们在议会内外进行着无休止的争吵,作为英国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的点辍,这是英国选民们早已司空见惯了的。这次两党之间的激烈斗争,主要反映了英国国内政治经济情况的恶化和英国国际地位的下降,而不是因为两党的方针政策有什么重大的差异。自1951年以来英国举行的三次大选中,保守党都处于优势。这是由于工党右翼领导集团在外交和  相似文献   

6.
在英国工党領袖的爭夺中,曾經两次敗北的哈罗德·威尔逊,今年2月終于击敗了他的对手布朗,被推选为英国工党領袖。由于英国保守党最近几年来在內政外交上一系列的失敗和英国人民对保守党的不滿,在野已經十二年的工党有可能在下届大选后登台执政,这样威尔逊就将成为英国首相的继任人,虽然这是今秋或明春大选以后才会見分曉的事,然而威尔逊出任首相的可能性已引起西方舆論的注意。对許多活着的工党“元老”来說,威尔逊是晚生后辈。他現年  相似文献   

7.
在英国本身,保守主义在选举中遭遇了大失败而趋于没落。英国人民已不能忍受保守主义及其反动的内外政策,因此选举了工党政府。虽然工党政府底中庸领袖们在国际事件中实际还是奉行着一个和保守党政策并无多大区别的帝国主义政策,但它也不能不赞成印度自由。事实很明显,工党政府不能将对印政策加以变动。  相似文献   

8.
一英国艾德礼工党政府渡过了一个难关。工党议员七十三名对英国政府现行外交政策和征兵制度的修正案,终于十九日遭下院否决了。这次修正案的否决,是由于保守党和工党一部份反动议员的联合支持,以及多数工党议员的缺席(约一百多名工党议员拒绝投票)。实际上,工党本身的议员反对外交政策者达一百六十一名之多,赞成者仅二百三十人,二者相差无几,而且这些反对英工党政府现行外交政策者,仍表示保持其原来的意见,坚决反对到底。英国外交政策所包含的危机并未过去,所以这次工党议员的「反叛」事件,显然不能说是问题的解决,而只是问题的开始。波涛原是由无数浪花激成的。英国这次政潮的发生,决非偶然。原来自工党执政一年以来,它的政策,特别是外交方面,简直和保守党没有什么两样。在  相似文献   

9.
闯过大选暗礁,又临经济险滩。工党以微弱多数获胜组阁,它将承受来自各方面的更大压力和制。 3月24日,澳大利亚拉开大选战幕,经过一番激烈角逐,以霍克为首的工党再次获胜,蝉联执政。这是工党继1983年、1984年和1987年连续三届执政后赢得的又一次大选胜利,霍克也因此成为澳大利亚历史上第一位连任四届总理的工党领袖。  相似文献   

10.
来英国一年了,不论报纸电台的舆论,或是英国朋友的日常接触,英国的经济形势总是离不开的一个话题:大至保守党经济政策的成败,小至生活费用的涨落。当然,反应是各式各样的,褒贬不一,毁誉俱有。特别是涉及英国经济的前景,那就更是众说纷纭了。英国经济多年来都处于通货膨胀、生产增长缓慢甚至停滞以及失业严重交相并举的困难境地。历届政府上台,都要开一付解决经济顽症的药方,这的确也是英国人民所最关心的问题。去年五月,以撒切尔夫人为首的保守党获得大选胜利后,新政府提出的经济政策也是其施政纲领中最引人注目的一部分。保守党认为,英国经济不振,其重要原因之一是历届工党政府所推行的赤字财政和“福利主义”政策。它认为,搞赤字财政只不过是虚假繁荣,必然导致经  相似文献   

11.
我们时代的特点是,敌人一天天烂下去,我们一天天好起来。过去一年中,美国帝国主义在国内和国外遭到无数困难和狠狈处境,突出地表明了这个世界人民最大的敌人是正在一天天烂下去。经济危机深化经济危机的阴影仍然笼罩着美国,这是美国帝国主义一天天烂下去的最鲜明标志之一。1957年8月开始的美国经济危机是战后最严重的一次生产过剩危机。1958年4月美国工业生产指数曾经下降到比危机起点低13%以上。去年5月以来,由于美国政府加速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英国国内经济困难不断加深,贫富两极化更加严重。今年10月英国大选前,英国《新政治家》周刊发表了一篇题为《几百万默不作声的人们》的文章。作者的目的是揭露在保守党统治十三年期间,几百万贫困的人民挣扎在最低生活水平之下的情况。作者并对当时可望在大选中获胜执政的工党,寄予期望。工党在竞选时曾提出一些改善工人福利、解决房荒问题等空洞的诺言。10月间工党政府上台后,就适应垄断资本的需要,转嫁经济危机,实行对劳动人民切身利益进一步进攻的经济措施。英国劳动人民的苦难有增无已。作者所表示的一些极有限的、改良主义的期望,悲惨地落了空,成为对英国这个“福利国家”的讽刺。下面是这篇文章的节译。  相似文献   

13.
英国在三月三十一日提前举行了大选。按照英国的选举制度,应該是五年选举一次。上台仅十七个月的工党政府,由于在議席中仅有三票的微弱多数,統治地位一直岌岌可危,有些重要法案难以在議会中通过;而英国的經济困难有增无已,国內外政策到处碰壁。因此,工党想通过大选来改善自己的处境。現在,大选的結果已經揭曉,工党以九十七席議会多数继續执政。  相似文献   

14.
按照英国宪法每五年举行一次大选的规定,今年应当举行大选。4月9日,英国首相道格拉斯-霍姆宣布今年秋季、大概是10月举行大选。其实,从去年秋天开始,竞选斗争就已经加紧进行了。英国保守党执政十三年来,英国国内情况和国际地位都是江河日下。保守党内部矛盾重重,英国人民对保守党政府的厌恶情绪日益增长(参阅本期《英国霍姆内阁的穷途末路》一文)。因此,工党方面认为这次大选是他们的大好机会,该论到他们来做庄了。但是,工党提出的政策,究竟同保守党有多少不同呢? 今年4月出版的美国《外交季刊》上刊登了戈登-沃克的一篇文章,全面说明工党的国防和外交政策。戈登-沃克是工党“影子内阁”的外交大臣,1950—51年曾任工党内阁的外交大臣。他在这篇文章里表明,工党如果执政,在外交上将更加追随美国的政策,力求发展美英之间的“特殊关系”,同时企图继续充当美苏关系中的掮客,从中渔利;在国防上将托庇于美国的“核保护伞”,而致力于发展维护英国殖民利益的常规武装。当然,文章的内容在有些问题上也反映了美英之间的矛盾。此外,这篇文章述及工党的对华政策时,一方面表示“工党政府将更加密切它同中国的关系”,另一方面又对中国进行了歪曲和诬蔑,说什么要使中国“受到联合国内世界舆论的压力”。下面是这篇文章的节译。  相似文献   

15.
新任英国第一国务大臣兼经济事务大臣乔治·布朗, 出生于1914 年9月。他的父亲是个汽车司机。他十五岁时一面在伦敦金融区充当小职员,一面在夜校读书。1931年至1936年,在一家百货公司当店员。1936年起,在运输工会工作,历时八年。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当选为下院议员。同年,英国工党执政,布朗也就参加政府工作,先后担任劳工大臣艾萨克斯和财政大臣道尔顿的驻议会私人秘书,至1947年10月,出任农业和渔业部驻议会秘书。1951年4月,调任工程大臣,同时成为枢密院成员,但不久因工党政府垮台而卸任。1955年6月,布朗被选入工党议会党团。此后,在工党“影子内阁”中历任农业、国防和内政等方面的发言人。1960年出任工党议会党团副领袖和工党副领袖。工党领袖盖茨克尔1963年逝世后,他同威尔逊争夺领袖地位失败,只得再次担任工  相似文献   

16.
1945年2月13日出版的英国《经济学家》杂志,将当时的保守党政府财政大臣巴特勒(Butler,R.A.)及其前任工党政府财政大臣盖茨克尔(Gaitskell,Hugh)的姓氏缩写合并,创造了巴茨克尔主义(Butskellism)这个词。它着重说明保守党和工党在国内基本政策上都推行一种大体一致的、建立在艾德礼工党政府“社会主义”政策和凯恩斯主义需求管理政策基础之上的福利资本主义。振华  相似文献   

17.
[说明] 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继续执行疯抂的侵略和战爭政策以及它的阴謀颠复活动,进一步到处激起被压迫人民革命斗爭的怒潮。一年来世界各同人民反对帝国主义、殖民主义的斗爭不断地向前发展,亚洲、非洲、拉丁美洲民族民主革命运动汹涌澎湃,势不可当。以工人阶级为首的人民群众所进行的反对垄断资本、反对帝国主义战爭集团的斗爭,震动着资本主义世界的心脏——北美和西欧。美帝国主义越来越陷于世界人民的重重包圍中。亚洲的面貌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一年来,即使  相似文献   

18.
英国首相威尔逊为了讨好美国,并且为了逃避工党政府因追随美国侵越政策而招致的国内外舆论的谴责,正在声嘶力竭地叫卖他的“和平方案”。他硬要率领所谓英联邦“和平使团”到有关国家去“游说”。威尔逊于六月十七日乘英联邦总理会议  相似文献   

19.
1964年年底,锡兰国内反动势力在帝国主义的策动下制造了一次内阁危机,阴谋推翻班达拉奈克夫人领导的现政府,这次内阁危机的根本原因,是锡兰政府近年来采取的一系列维护民族利益和国家主权的措施,引起美、英帝国主义和锡兰反动派的恼怒和仇视。而危机的导火线则是锡兰政府在议会提出了旨在接管报业垄断企业“湖滨大厦”的新闻法案。锡兰国内反动势力在美、英  相似文献   

20.
包袱越背越重;改革艰难竭蹶;前景难卜。今年5月3日荷兰大选揭晓:在荷兰政治生活中长期起主导作用的基督教民主联盟受挫。以现任副首相维姆·科克为首的工党将取代已连续执政12年的吕贝尔斯政府,组成自1977年以来的第一个由工党领导的政府。外电分析吕贝尔斯政府的下台是它自己一手促成的。因为它所主张的削减福利、降低工业税收以刺激经济增长的主张一开始就引起公众不满。它的下台从某种意义上讲也敲响了西欧国家福利改革的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