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阴阳二气及其相互转换的现代科学诠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阴阳二气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气”,具有明显的哲学本体论意义,因为古人把“气”看成是构成万物的本元,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物质。但它与西方人认识的原子、电子、夸克等物质实体不一样。“气”分阴阳,是阴阳二气的相互竞争、相互协同、相互转化决定了世间万事万物的发生、发展与演化,而原子、电子、夸克似乎不具备这些特性。就是西方哲学本体论中的物质定义,也与“阴阳二气”迥然不同,西方哲学本体论中的物质只承担构成“物体”的“真身”这一责任。所以,我们的祖先所说的“气”这种物质,既不同于原子、电子、夸克之类具体的物…  相似文献   

2.
美国芝加哥费米实验室的科学家们,最近提出了一个有可能导致一场科学理论革命的新的实验证据,认为原来一直被科学界视为宇宙中所有物质的最基本粒子、不可分的“夸克”,可能是由比它更小的东西所构成。 “夸克”的质量仅相当于一颗砂粒的10的24次乘幂分之一。现行的理论认为,宇宙中的所有物质由原子组成,原子是化学元素保持其基本属性的最小单位;原子是由原子核及其核外带有负电荷的电子构成,原子核又由质子和中子构成;而“夸克”是构成质子和中子的最基本单位,“夸克”不占有空间,没有明显的结构,不能被分成更小的单位。然而,美国费米实验室的科学家们,最近在使质子和反质子以接近光速的速度相互轰击后发现,“夸克”可能占有某些空间。科学家们说,如果这一点成立的话,那么“夸克”就肯定具有某种内部结构,它也许是由某种比它更为基本的物质构成单位所组成的。  相似文献   

3.
从原子、夸克、反粒子到暗物质和希格斯粒子 世界是由什么构成的?把物质无限放大,最终会看见什么?人类自古以来就在探索“物质的本原”,现在已经追寻到诸如电子和夸克这样的“基本粒子”。我们还知道,宇宙中到处都充满了看不见摸不着的“暗物质”和“暗能量”,尽管我们现在还不清楚它们究竟是什么。这些就是现代科学所查明的构成自然界和宇宙的“原材料”。本文将对此作全面介绍,并尽可能做到通俗易懂。  相似文献   

4.
欧洲核子研究中心的一个科研小组,最近提出了用“夸克球”提供巨大能源的设想。他们认为,这种“夸克球”的新物质形式,可能给人类提供几乎用之不尽的能源。 “夸克球”的概念,是根据“超对称”假想提出的。这一假想将自然界中的万有引力、电磁力、强作用力和弱作用力统一起来。认为目前的各种微观粒子,都有对称的粒子存在,比如与组成质子和中子的夸克对应的是“超夸克”,与电子对应的是“超电子”。通常的微观粒子都是  相似文献   

5.
在科学家的眼里,地球、太阳、房屋、汽车等一切日常所见的物体.构成了宏观世界。宏观世界的每一个物体都是由原子和电子构成的.原子和电子又构成了我们肉眼无法看见的微观世界。  相似文献   

6.
哲学史上,光构成了我们经验的本体论,柏拉图光的隐喻是从认识论层面的分析,老子的道本体论是从本体论层面对光的分析,奥古斯丁则是从境界论层面对光的分析。这里的光指的是自然光(尤其是太阳光),它参与我们的存在,形成的是光—物—人的模式。虚拟实在也是以光为本体论,但这里的光是人造的电力之光,我们在虚拟实在中所经验到的就是人造光的不同组合,因而在认识论的层次上,光直接进入了我们的意识中;本体论的层面上,它自身构成一个世界;境界论的层面上,构成的是体验,而不是经验。由此,我们可以看到虚拟与现实的关系,不同于我们日常所说的虚拟世界同物理世界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ε物质、B物质与"编外"粒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中微子统一模型,新名古屋模型和焦一宫亚夸克模型、preon模型的相互联系,推广了ε物质、B物质的概念。它们实际上是亚夸克模型和preon模型中“编外”玻色子。进而对电子衰变,味荷破坏电荷不变的轻子转换,轻子-夸克对称,超对称以及质子衰变的物理机制给出了自然而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8.
本体论在哲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在某种意义上说哲学就是本体论。哲学发展的历史就是本体论更替演进的历史。西方哲学经历了从古代的本体论哲学、近代认识论哲学到现代的生存论哲学的发展历程。由于不同时代哲学的主题、研究对象不同,思维方式有别,因此,它们对本体的理解也各不相同。本体论追究也就经历了从“终极本原”的追寻,到“终极真理”的探究,再到“终极价值”的过程。  相似文献   

9.
本体论在哲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在某种意义上说哲学就是本体论。哲学发展的历史就是本体论更替演进的历史。西方哲学经历了从古代的本体论哲学、近代认识论哲学到现代的生存论哲学的发展历程。由于不同时代哲学的主题、研究对象不同,思维方式有别,因此,它们对本体的理解也各不相同。本体论追究也就经历了从“终极本原”的追寻,到“终极真理”的探究,再到“终极价值”的过程。  相似文献   

10.
张德安 《科技信息》2009,(18):301-305
本文提出了关于物质的从引力子到宇宙各个层次的形成、结构及它们相互子转化的试探性观点,主要有:1.引力子、光子、中微子、电子、μ子是有内部结构的;对π介子、重介质、核子、超子的结构提出了见解。2.小引子可形成引力子,引力子可形成多引力子体及光子,光子可形成多光子体及电子,电子可形成多电子体、μ子、π介子与核子3.预言了一些新粒子的存在,如多引力子体、多光子体、多电子体、多μ子体、中性电子、中性μ子、黑子、红子、篮子等。4,认为多光子体就是中微子,认为重介子应叫做多π子体,超子应叫做核介子体,原子核应叫做多核子体,分子应叫做中性多原子体,宏观物体应叫做多分子体。5.对原子、分子等重新进行了分类,例如认为原子可分正原子、负原子、中性原子三类。6.认为自然界不只存在“原子核反应”这一种核反应,还存在“光子核反应”、“电子核反应”、“核子核反应”等许多种“粒子核反应”。7.建立了新的宇宙模型-动态平衡宇宙模型。8.原子不是电中性的,它显正电性。9.物质(基本粒子)的相互作用不只有四种,一种力不一定只由一种粒子介导。并应用上述观点对粒子物理、结构化学、宇宙学等学科的一些疑难问题提出了见解。  相似文献   

11.
齐卡     
《景德镇高专学报》2013,(6):I0016-I0016
1986年生,江西景德镇人。作品《秋实》在2009年上海第十二届中国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中获金奖,作品《反哺》2011年迎奥运中青年陶瓷艺术大赛获金奖。  相似文献   

12.
齐长城是研究齐国历史文化的重要考古道存,其存在反映了当时齐国和其他诸侯国的关系。齐国与楚国分别作为当时东方和南方诸侯大国,两国之间关系的演变对于当时列国形势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齐长城作为大国争霸的直接产物,不仅见证了齐楚两国关系的复杂演变,也充分体现了中原文化和荆楚文化在齐鲁大地的碰撞和交流。  相似文献   

13.
齐长城是齐文化的重要栽体和外在表现形式,齐长城研究是对齐文化研究的丰富和发展。以古老齐长城为栽体研究齐文化,有着深远的现实意义。特别是对现代政治军事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尤具有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七志》、《七录》是我国古代魏晋南北朝时期目录学家王俭、阮孝绪编撰的两部重要目录学著作,也是古典目录学史上的私家开端之作。它们上承《七略》体制,又有创新。二书的分类精神、目录体系以及丰富的史料为后世完善四分法和史志目录所借鉴吸取。通过对王、阮简介及二书的比较研究,进一步凸显出《七志》、《七录》在古典目录学史上的文化贡献。  相似文献   

15.
考虑一个新的混沌系统——Qi系统,利用脉冲微分方程稳定性理论及脉冲控制方法,给出了Qi系统稳定到平衡点的充分条件.同时,考虑了两个Qi系统的同步性问题,得到相关的稳定性定理.最后,通过数值模拟验证了脉冲控制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对于像齐长城这样较大的历史文化遗存,如果仅仅从军事的角度去加以认识和理解,往往会失之偏颇。造成这种偏颇的原因,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儒家思想观念对后世所造成的思维惯性。儒家经典《春秋》、《左传》中所详记的尽属政治史、军事史以及伦理道德演化史,但客观的历史远比这些经籍所反映的内容更为全面、广阔,如《管子》所反映的经济方面的内容,展现了那个时代的璀璨的经济成就,构成了齐鲁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春秋》、《左传》和《管子》的比较研究可以发现:齐国在春秋时期的崛起,不仅是军事上的胜利,更是经济上的胜利;修建齐长城不仅是政治斗争的需要,更是经济竞争的需要;齐长城不仅可以作为军事屏障,更是齐国从事商战的有力武器。  相似文献   

17.
齐桓公是春秋五霸中第一位霸主,其改革意识,用人理念,人本思想和“九合诸侯、尊王攘夷”的称霸策略具有深刻的历史价值.  相似文献   

18.
契嵩是北宋倡导儒释融汇的著名僧人,在禅宗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其文论是北宋释子文论的代表。他对于“人文”、“言文”的论述,兼有古文家、道学家、政治家诸种之长,其意义和影响不可低估。  相似文献   

19.
据考古荻见齐境兵器出土区域与铭刻所涉地名,宏观勾划出齐国武库防御格局;再藉长城与武库之相应关系,显现齐之长城在其军事防御格局中处于极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