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99年3月,在台湾召开了“海峡两岸大气科学名词学术研讨会”。为便于两岸名词的交流,会议以全国名词委审定出版的《大气科学名词·1996》(以下简称《大气本》)和台湾编译馆1998年出版的《气象学名词·第四版》(以下简称《气象本》,此本主要用于英汉名词对照,同一中文名词往往会有几种英文写法)为蓝本,共同编订出版《两岸气象学名词对照本》。研讨会就对照本的收词范围与准则、名词翻译通则、未来活动等方面确定了具体内容。本文通过对《大气本》和《气象本》的对照分析,将大陆与台湾的大气科学名词粗略分成七大类进…  相似文献   

2.
前言促进海峡两岸科技名词术语统一工作,是海峡两岸科技界共同关心的研究课题。全国名词委于1994年5月13日在北京召开了“促进海峡两岸科技名词交流与统一工作座谈会”,对海峡两岸科技名词问题进行了热烈地讨论,发表了很多建议性意见和建议。会议指出,海峡两岸科技名词术语的混乱状况令人忧心。一国两字、一国两词的现象在许多学科中均存在,严重地妨碍了海峡两岸的科技交流。1993年举行知名的“汪辜会谈”也提出了可探讨科技名词的统一问题,这充分反映了两岸人民,特别是科技界、教育界人士的愿望。近几年来,海峡两岸渔业科技名词术语与其它学科一样,同样存在着名词术语混乱的状况,也很有必要开展海峡两岸渔业科技名词、名称统一工作的研究。一、海峡两岸渔业科技术语研究的现状50年代以来,我国水产界一些专家、教授分别在水产科技名词术语研究方面做了大量的基础性研究工作。三十多年来,相继编辑、出版了《英汉水产学辞汇》(1959年费鸿年)、《俄汉水产词汇》(1960年上海水产学院)、《英汉水产词汇》(1977年厦门水产学院、东海水产研究所)、《英汉海洋学词汇》(1977年山东海洋学院和国家海洋局海洋科技情报研究所)、《日汉水产词汇》(1991年王民生等)、《俄汉水产词汇》(1989年水科院情报所等)、《日拉汉水产经济动植物名称》(1991年陆忠康等)、《拉汉英鱼类名称》(1992年成庆泰、郑葆珊)、《汉拉英俄日鱼名对照词典》(1993年史克怡)、《英法汉海事与渔业技术词典》(1993年黄锡昌等)、《拉汉英法西德日世界海洋鱼名词汇》(1995年赵传等)以及《英汉渔业词典》(1993年贾建三主编)等12本名词、名称术语工具书,对渔业科技名词定名、译名及规范化均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有力地促进和推动了我国水产界渔业名词术语学研究的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70年代以来,我国台湾省也类似出版了《英汉水产科学辞典》、《英汉海洋科学辞典》、《农渔牧名词辞典》、《英汉水产养殖词汇》等,其中《英汉水产科学辞典》(台湾吴秀真、左秀灵主编,1982年)和《英汉海洋科学辞典》(台湾吴秀真、左秀灵主编,1982),两本均系我国出版的《英汉水产词汇》和《英汉海洋学词汇》工具书的翻版。海峡两岸均相应编辑出版了渔业科技名词术语工具书,丰富了名词术语学研究的领域,这是我们应该看到的可喜成绩。随着改革开放,促进了海峡两岸渔业科技、教育的交流,发现双方名词术语使用上十分不统一。出现了一国两字、一国两词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海峡两岸渔业科技、教育与经济的正常交流。在统一渔业科技名词术语方面,两岸的专家均有很高的积极性,双方均做了一些工作,加强了联系。科技名词术语统一工作本身是一项系统工程,是一项长期的研究工作,必须作出艰苦的努力,才可能获得卓有成效的成果。二、海峡两岸渔业名词、名称差异的剖析近几年来,笔者对台湾省出版的有关渔业杂志、报刊作了一些专门调研,发现使用的名词、名称与我们大陆称谓上有很大的差异(附表),大致上反映以下几个方面:1.水产经济动植物名称称谓差异特别是养殖种类及捕捞对象,在台湾报刊杂志上使用的名称称谓上与我们很不统一,通常使用地方名、俗名,不标明拉丁文,这样无法核查;即使标明拉丁文,所标明的中文名称与我们大陆上称谓也不尽相同。2.名词术语使用不规范海峡两岸编辑、出版的有关水产杂志,使用的名词术语缺乏规范化,各用各的,不注意名词术语的统一性。最突出的问题是,正规出版物不使用正确的学名、标准名词术语,涉及的种不标明拉丁文,即使偶尔也标明拉丁文,往往是一个种,却把同物异名误认为两个种,有时标明的正确拉丁文,而中文名称常显各种标新立异的称谓。据我调查,台湾一些水产杂志不大注重使用学名,多数采用地方俗名,比如中国对虾,台称大正虾;鲻鱼,台称乌鱼;黑鲷,台称沙格。类似这样不宜人们看懂的地方名、俗名在台湾杂志上屡见不鲜。倘若缺乏专业知识判断的话,往往使人莫明其妙。建议正式出版物提倡标明拉丁文,倘若一定要沿续传统习惯称谓的话,必须在学名括弧内,给予必要的中文注释为好。三、遵循的原则与建议1.遵循原则海峡两岸渔业科技名词术语的统一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细致的系统工程,不能搞简单化,短时间内强求统一。应遵照全国名词委提出的“积极推进、增进了解、择优选用、统一为上;求同存异,逐步一致”以及“先急后缓,先易后难”的工作原则精神,开展海峡两岸渔业科技名词术语的统一工作。2.建议(1)首先加强相互交流与往来,可在专家之间、学科之间、各专业之间以及学会、学术团体之间等采用多种形式开展学术交流,这样有助于了解双方名词,名称统一的差异及面临的难点所在。(2)建议由中国水产学会水产科技名词审定委员会负责联系,首先组织有关专家编订对照出版物。当前可先组织力量收集海峡两岸的渔业科技名词、名称术语,在两岸协调的基础上出版名词、名称对照出版物,这样实施起来的时间短,对渔业科技交流及时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也为最终的名词、名称统一,打下良好的坚实基础。(3)海峡两岸应建立相应的对口机构,目前采取半官半民方式开展工作较有利。(4)海峡两岸渔业科技名词术语统一工作,笔者认为应该有序地进行,决不能自行地开展工作,否则只能越搞越乱。建议由中国水产学会水产科技名词审定委员会负责牵头开展这项有意义的工作;另一方面可物色台湾的合作者,应选择是水产科学研究的权威单位或长期从事名词术语学研究的科学家、专家、教授。(5)具体的工作方式可以灵活多样、多渠道地进行。首先要制订关于海峡两岸渔业科技名词、名称术语统一工作方案或规划,经主管领导批准后,方可进行实施。海峡两岸部分水产经济动植物名称称谓比较  相似文献   

3.
第三届海峡两岸大气科学名词学术研讨会(台北·2002年5月)全国科技名词委参加中欧信息社会合作论坛(北京·2002年4月)海峡两岸药品名称对照筹备会(北京·2002年7月)海峡两岸测绘学名词座谈会(台北·2002年5月)第二届海峡两岸船舶工程名词学术研讨会(昆明·2002年7月)  相似文献   

4.
简讯     
2001年11月22~24日在海南召开了第五届测绘学名词审定委员会成立暨首次工作会议。新一届测绘学名词审定委员会的主要特点是年青化,吸收了一些工作在教学、科研前沿的青年专家学者,充分发挥他们接触新知识多,对名词工作热情高、活力大的特长,同中老年专家共同做好新一届委员会的名词审定工作。新一届委员会的任务主要是研讨测绘学新词和海峡两岸测绘学名词对照工作。会上对《测绘学名词审定工作规则》进行了认真、仔细地讨论,并审议了新一届委员会任期规划及明年工作计划。初步审议了测绘学名词新词工作项目阶段性成果300余条,并进一步明确了测绘学新名词的概念及收词范围,公布形式及审定计划。会上还讨论了《海峡两岸测绘学名词对照本》工作的事宜。 (李玉英)
2001年11月12~17日在台湾海洋大学召开了第一次海峡两岸船舶工程名词对照研讨会,成立了海峡两岸船舶工程名词对照工作委员会,两岸委员总计28人。会议进一步明确了海峡两岸船舶工程名词对照工作的任务,严格界定了收词范围及对照的基本原则。对已收名词进行严格审定认真推敲,基本讨论通过的词条大约占全部词条的三分之二。虽然没能讨论完所收全部词条,但经过4天的热烈、认真逐条研讨,总结出很多经验,这对今后的工作会有很大益处。会上对未来的工作也作了规划:① 第一次对照研讨会讨论的成果,由台湾方面整理成文,会后一个月内寄送各工作委员会委员,双方进一步斟酌修正;② 研讨本对照的公布、出版及知识产权等事宜;③ 拟定于2002年7月在昆明召开第二次海峡两岸船舶工程名词对照研讨会;④ 两岸名词对照在第一阶段完成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补充。 (李玉英)  相似文献   

5.
本刊讯 第四届海峡两岸大气科学名词学术研讨会于2006年10月10~15日在新疆召开。出席会议的有全国科技名词委代表、海峡两岸大气科学家共15人。会议讨论了经过两岸专家精心选定的大气科学常用且比较新的名词共342条,经统计,讨论前342条名词中两岸用名的一致率仅为38%,经过深入、热烈的讨论,会议提出一大批两岸共同推荐用名,并以科学、准确、简洁等为原则,修订了部分用名,使两岸用名的一致率提高到80%以上。会议对今后的两岸大气科学名词工作做出四项决定:一是两岸专家及时整理本次会议讨论的新名词,各自上网站发布;二是继续开展新名词的交流工作,继续收集可供两岸讨论的新名词,先期以电子邮件形式进行研讨;三是由全国科技名词委从2002年版《海峡两岸大气科学名词》(对照本)中遴选出一批可达成两岸一致的推荐用名,组织两岸专家研讨;四是决定2008年底之前,将在台湾召开第五届大气科学名词学术研讨会,会议的主要内容是在增加新名词、讨论共同推荐名的基础上,修订《海峡两岸大气科学名词》。第二版《海峡两岸大气科学名词》对照本中,两岸名词一致率将比第一版有较大提高。会后,台湾专家还参观访问了新疆自治区气象局,两岸专家就两岸大气科学界的发展情况和一些学术问题进行了交流。 (刘青)  相似文献   

6.
简讯     
第三届海峡两岸昆虫学名词学术讨论会于2000年11月20~30日在台湾台中自然科学博物馆召开。与会的两岸专家共30人。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讨论两岸专家共同编订的《海峡两岸昆虫学名词》对照本中的有关问题。会上两岸专家从科学的态度出发,实事求是地就两岸称谓不一致的名词进行了认真讨论,使一些名词达到了统一。经过几天的紧张工作,基本完成了任务。会后两岸专家将分别对存疑问题进行处理后定稿。此书将由大陆出版。 (高素婷)  相似文献   

7.
本刊讯 2007年9月28日,海峡两岸大气科学名词工作会议在厦门召开。与会专家包括中国气象学会理事长秦大河院士,中科院大气所黄荣辉院士,北京大学物理学院谭本馗院长,气象出版社俞卫平编审,以及全国科技名词委李玉英副编审等。会议由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张人禾院长主持。会上首先由李玉英副编审介绍了全国科技名词委两岸名词对照统一工作以及两岸大气科学本次对照工作任务。俞卫平编审介绍了会前的准备工作。按照会议代表的共同商定,2008年9月在台湾召开“第五届海峡两岸大气科学名词研讨会”,为开好这次会议,近期需要开展以下几项工作:1.增补“大气变暖”方面的新词;2.对已出版的《海峡两岸大气科学名词》中未收录的不一致名词进行讨论,并对新疆两岸名词工作会议审定的新词进行复审。3.对第一版《海峡两岸大气科学名词》提出修订意见。下次会议的主要内容是研讨第二版《海峡两岸大气科学名词》。 (李玉英)  相似文献   

8.
简讯     
由于历史原因,海峡两岸阻绝了几十年,语言与文字的使用已发生很大的变化和差异,出席国际会议的两岸专家学者,虽然使用同一种语言、文字,却常常要从英文中去寻求“统一”,这是我们民族史上的悲剧。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广泛征集海峡两岸不同的用语对照词汇,编辑《海峡两岸习惯用语对照手册》,内容包括科技、文化、教育、体育、时事政治、经济、日常生活等方面的用语对照。凡提供20个以上别人未提供的对照词汇的读者(以稿件发出时邮戳日期为准),出书后可得到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赠送的《海峡两岸习惯用语对照手册》一本作为纪念。希望海内外各位热心的同胞和朋友给予关心和支持,将你所了解的大陆用语与台湾用语的对照及你对该词汇的统一表达形式的建议,寄到北京市南河沿大街111号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交流部。这些对照词汇和统一表达形式将分类、分批刊登在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的刊物《统一论坛》杂志上。让我们共同架起沟通海峡两岸的语言文字之桥,脚踏实地的为建设富强、民主、统一的中国而努力。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1989年1月  相似文献   

9.
<正>《两岸科学技术名词差异手册》是两岸合作编纂中华语文工具书的项目成果之一。海峡两岸使用着同样的语言,书写着同样的文字。但是,由于历史原因,导致了两岸在科学技术领域对同一事物和概念的命名有着很大差异。为此,全国科技名词委一直在编订"海峡两岸科技名词对照本",至2009年末,已出版17种"海峡两岸科技名词对照本"。2010年3月,根据《第五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共同建议》,两岸专家学者在北京达成共识,决定合作编纂中华语文工具书,其中科学技术名词部分由大陆  相似文献   

10.
摘要 海峡两岸大部分水产品加工名词是一致的,但由于历史原因等许多因素的影响,也有一部分水产品加工名词的定名不一致。本文选取部分名词加以比较,以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使海峡两岸的水产品加工科技名词能早日取得一致,以利于两岸的科技交流和贸易往来。
由于历史原因和科学概念在传播过程中诸多因素的影响,海峡两岸水产品加工科技名词不一致之处有很多,严重影响了两岸的技术合作与交流,水产科技文献的编纂与检索,以及海峡两岸的贸易往来等。近年来,随着两岸水产贸易和学术交流的不断增多,名词不一致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最近,国家水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在制定水产行业标准《水产品加工基本术语》,在参与这一工作的过程中,我们查阅了大量国际上关于水产品加工术语的最新资料,并参考了台湾省的有关水产品加工的名词,发现由于海峡两岸长期隔离,两岸的生活方式及语言用法上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导致了海峡两岸在水产品加工方面的名词差异较大,以致两岸的学术交流过程中往往需用英文进行名词的统一,这严重阻碍了两岸的学术交流和贸易往来。我们在制定水产行业标准《水产品加工术语》的过程中,根据收集到的海峡两岸出版的有关水产品加工方面的资料,将其中水产品加工方面有差异的名词,进行了整理、汇总,并归纳为以下几个部分进行对比,见表1,2,3,4,5,6。我们在查阅台湾有关水产加工文献资料的过程中,发现台湾本地区的水产加工名词也很不统一,如salted product,在台湾就有腌制品、盐藏品、腌酱制品、盐制品等多种叫法。由于长期以来台湾受到日本的影响很大,台湾的水产加工名词中也有很多属于直接引用日文的说法,如鱼介类、佃煮品、盐辛品等;对于那些难以考证的名词,我们原则上应用英文名称进行验证,但对于从日文得来的名词则难以进行考证。由于资料有限,在此仅提供一部分不同的水产名词。我们希望通过本文能引起海峡两岸水产加工及名词术语方面的专家对海峡两岸名词术语不一致现象的重视,能够早日促成海峡两岸的专家学者们聚集一起进行交流、探讨,使两岸水产科技名词早日取得一致,以利于广泛开展海峡两岸的学术交流及贸易往来。 ① 这些资料主要有:《英汉水产学辞汇》(北京:科学出版社,1959)、《水产品冷藏加工》(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96)、《英汉发酵工业词汇》(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99)、《水产微生物学》、《水产食品化学》(台北:正中书局,1968)、《冷冻食品学》(台北:复文书局,1973)、《台湾水产加工业实况》(台北:1977)、《水产制造》(台北:徐氏基金会,1979)、《水产品藻源毒素检测操作手册》(<台湾>卫生署,1999)、《水产加工》(台北:复文书局)。  相似文献   

11.
简讯     
2003年12月14日至20日在台湾地区台北市师范学院召开了海峡两岸测绘学名词研讨会。共有30位两岸专家参加了会议。会议由两岸专家共同主持召开。会上,海峡两岸专家对5000余条测绘学名词进行对照讨论。对二审稿基本达成共识,暂定2004年在祖国大陆召开二审会,审稿出书。在这期间,还召开了海峡两岸地理信息系统名词研讨会,对经过对照的2000余条名词逐条讨论,并最终定稿,准备出版。(李玉英)  相似文献   

12.
2009年7月,海峡两岸生态学名词对照纳入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以下简称全国科技名词委)和台湾"国立编译馆"确立的共同编订科技名词对照计划,并于2009年底正式启动.现将海峡两岸生态学名词对照进展情况作一简述,以便交流.  相似文献   

13.
最近,台湾大学哲学系、台湾大学哲学研究所教授林正弘托人带来台湾学者近期的两项成果:一是Philosophy and the History of Science: A Tai-wanese Journal(《哲学与科学史研究:台湾杂志》),二是Philosophy and Conceptual History of Sciencein Taiwan(《台湾科学哲学和科学概念史》),Edited by Cheng-hung Lin(林正弘)and DaiwieFu(傅大为), Kluwer Academic Pubishers, 1993.走马观花地浏览了一下,也收益甚丰、感慨良多。在这里,我愿把它们向大陆学术界和同行作一简介,以增进海峡两岸学者的了解和交流。《哲学与科学史研究》是1992年10月创刊的一本国际性的英文学术杂志,由台北远流出版公司(Yuan-Liou Publishing Co. Ltd.)出版。该刊的执行编辑是Wann-Sheng Horng(洪万生),Yu-Houng Houng(洪裕宏),H.Terence Tai;评论  相似文献   

14.
简讯     
● 2 0 0 0年 11月 2 7日至 12月 2日在海南省海口市召开了“第二届海峡两岸大气科学名词学术研讨会”。全国名词委副主任潘书祥和台湾大学陈泰然教授主持了会议。首先 ,潘书祥副主任介绍了全国名词委目前两岸名词工作进展情况及已取得的成绩 ,随后两岸大气专家分别介绍前段工作情况。会上两岸专家对正在编订的《海峡两岸大气科学名词对照》二审稿中的词条 ,逐条进行了严格的审定。会上再次明确了由两岸各派 9人组成“海峡两岸大气科学名词工作委员会” ,并对即将出版的《海峡两岸大气科学名词对照》一书的具体事宜进行讨论。会议对未来的新…  相似文献   

15.
本刊讯 2007年4月27日至5月5日,海峡两岸地理学家大会在台湾高雄师范大学召开,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在本次会议期间召开了海峡两岸地理学名词研讨会,与会海峡两岸专家代表共计20余位。海峡两岸地理学名词研讨会针对经过两岸专家共同努力所形成的4000余条地理名词对照稿,分专业组进行了集中研讨。根据会议精神,此次经过两岸专家共同讨论形成的地理学名词将在会后由台湾专家进行修改,并于今年年底前交由大陆专家作进一步修订,争取2008年在大陆召开第二次审查会。(李玉英)  相似文献   

16.
本刊讯 2007年6月15—17日,第八届天文学名词审定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暨《海峡两岸天文学名词》工作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在江苏省扬州市召开,20多名海峡两岸天文学专家出席了会议。会议内容,一是认真研讨了《海峡两岸天文学名词对照本》,对两岸不一致的天文学名词进行了对照和协调定名;二是讨论了新一届天文学名词委近几年的审定工作任务;三是两岸天文学家共同为矮行星 Eris确定了中文译名:将Eris定名为“阋神星”,同时将其卫星“ Dysnomia ”定名为“阋卫一”。会议取得多项成果和圆满成功。 (赵伟)  相似文献   

17.
2009年7月,海峡两岸生态学名词对照纳入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以下简称全国科技名词委)和台湾“国立编译馆”确立的共同编订科技名词对照计划,并于2009年底正式启动。现将海峡两岸生态学名词对照进展情况作一简述,以便交流。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分布的《大气科学名词:1996》和台湾“教育部”公布的:《气象学名词.第四版》的对比,发现海峡两岸名词大多数是一致的。但由于历史原因和科学概念在传播过程中受诸多因素的影响,也有部分名词在两岸的定名不一致。本择取若干条名词加以分析、比较,提出推荐用名,蔽帚自珍,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19.
简讯     
2004年8月16日至18日,第四届海峡两岸测绘发展研讨会在长春市召开期间,海峡两岸测绘学名词委员会召开了《海峡两岸测绘学名词》审定会。共有23位两岸测绘学专家参加会议。会上,海峡两岸测绘学专家对7000余条的测绘学名词中有争议的名词和新对照增补的测绘学名词逐条审定,对两岸分别提出准备删除的名词逐条进行讨论。这次会议对终审稿基本达成共识,将经过两岸专家再次审阅,年底定稿,明年出版。

(李玉英)  相似文献   

20.
前言海峡两岸分隔四十多年,科技名词存在着严重的不统一。直接影响两岸科技、经贸、文教方面的交流。我们水产界也不例外,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海峡两岸渔业科技、文教、贸易相互交流日益频繁,在交往中发现海峡两岸使用的渔业科技名词术语称谓有很大的不同。由于名词术语差异大,近几年来,本人开始从事两岸渔业科技名词术语研究的探讨。最近几年来,本人应台湾《现代渔业》、《养鱼世界》等杂志邀请,在该两本杂志上开设专栏,连续刊登渔业科技名词术语,先后已刊登了5000多条,目前仍在进行编写之中。渔业科技名词连续刊登后,受到海峡两岸渔业界专家们的好评。通过近几年的海峡两岸渔业科技名词术语的初步研究,深深体会到,建立两岸共同的专用名词很有必要,是一件业在当代,功在千秋的大事。为此,本人就关于海峡两岸渔业科技名词术语联合审定的建议及设想进行初步的探讨。一、海峡两岸渔业科技名词差异性水产科学(fishery science)是一门综合性应用科学,包括资源、捕捞、养殖、加工、海洋、环保、气象、渔机、仪器及渔船等方面,涉及分支学科范围广。因此,水产科学的名词术语非常丰富。由于海峡两岸分隔四十多年,长期缺乏相互交流,致使渔业科技名词术语存在严重的不统一,影响了两岸间渔业科技的交流。下面列表说明:海峡两岸渔业科技名词术语差异比较从上表清楚地看出,海峡两岸渔业科技名词术语称谓差异很大。往往出现好多交流上的麻烦。比如有一个单位基层情报研究室曾编写出版《主要经济虾类的养殖技术》一书,出现搜集资料上的错误。台湾把日本对虾称为斑节虾,搜集斑节对虾养殖资料时,结果把台湾称日本对虾为斑节虾,误为斑节对虾,把两种完全不同的对虾资料混编在一起,出了一个很大的洋相。从这个例子说明,由于海峡两岸渔业科技名词术语的不统一,严重影响了两岸渔业科技交流。这是摆在海峡两岸渔业科技名词术语专家面前,必需急待解决的问题。倘若双方专用名词术语迟迟不能统一审定的话,将会进一步影响科技、教育、外贸、生产、情报等正常交流。二、建议与设想考虑到水产学是一门综合性应用学科,涉及的分支学科比较多,不能在短时间内把所有分支学科都统一起来,只能分期分批进行。海峡两岸渔业科技名词术语交流最频繁的是水产增养殖和远洋捕捞对象。据初步统计,涉及的种类及专用名词也不是太多,估计数千条术语。笔者认为,应首先从这两部分开始。为此,双方成立海峡两岸渔业科技名词术语审定委员会,该委员会直接由中国水产学会渔业科技名词审定委员会领导、负责指导下开展工作。组织机构:海峡两岸渔业科技名词审定委员会,下设水产增养殖、远洋捕捞对象名词术语统一审定专家组。专家组由海峡两岸从事渔业科技名词术语的专家、增养殖专家及鱼类学专家组成,通常由5~10人组成,不宜太多。统一审定专用名词内容:1.水产增养殖主要种类名称;2.水产增养殖技术专用名词术语;3.主要捕捞对象,其中包括鱼、虾、贝、藻。整个工作建议在中国水产学会水产科技名词审定委员会主持下进行。上述当否,敬请同行术语专家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