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90年代以来 ,我国东中西部地区间发展差距仍在继续扩大 ,但随着国家逐步加大对中西部地区发展的支持力度 ,地区发展差距扩大的趋势或将逐渐变缓。从发展趋势看 ,在2010年乃至2020年以前 ,东部与中西部地区间人均GDP的绝对差距还不可能出现逐步缩小的趋势。如何采取有效政策措施 ,促进地区经济合理布局和协调发展 ,仍将是今后我国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一、东中西部地区总体发展差距的变动情况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是衡量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综合性指标 ,能够比较客观地反映地区收入水平情况。地区差距主要通过绝对差距和相对差…  相似文献   

2.
我国地区间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城镇和农村地区间收入分配差距扩大进行了实证分析,用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变异系数来衡量,结果显示我国地区间收入分配差距在不断扩大。分析了我国地区间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主要原因,在此基础上通过建立计量模型对我国地区问城镇和农村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趋势进行了探讨,得出我国地区间城镇收入分配趋势是趋同、农村收入分配趋势是趋散的结论,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中国大陆国际旅游收入地区差异变化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引进地区国际旅游收入与我国大陆平均值比率变化指数,借以判断1997—2002年我国大陆国际旅游收入省区层次相对差异的变动情况。国际旅游收入地区间竞争结果表现为四大类型:正向差距扩大、正向差距缩小、反向差距扩大和反向差距缩小。在国际旅游业发展水平上,东部沿海地区与中西部内陆地区的发展梯度是客观存在的。北京和上海两大创汇基地的地位相对下降。江苏、浙江、福建和广东四地区已成为推动我国大陆国际旅游增长的热点地区,并且将国际旅游收入的重心拉向东南方向。此文可为我国大陆各地区国际旅游业发展战略的制定和市场开拓提供新的依据。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贵州省各县级行政区为研究单元,计算2000-2015年贵州88个县(市、区)人均GDP的极差、标准差和变异系数,分别从绝对差异和相对差异两个方面分析贵州县域经济增长差异特征。结果表明:贵州县域经济发展的绝对差异呈逐年扩大趋势,而相对差异则逐步降低,2010年以后贵州县域经济发展的相对差异变化不明显,说明省内经济发展比较差距在缩小。  相似文献   

5.
运用数理统计方法和GIS空间分析方法,对2000-2016年内蒙古市域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及贫困格局时空变化展开研究.结果表明:1) 2000-2016年内蒙古市域农村牧区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均呈现持续上升的趋势;市域农村牧区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绝对差异增大趋势较为明显,相对差异先上升后下降.2) 2000年和2016年内蒙古市域农村牧区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空间特征均呈现西部收入等级相对较高、东部相对较低.3) 2000-2016年内蒙古市域农村牧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总差异分别呈现波动中稍有减小、稍有增大趋势;地带内差异有所扩大,地带间差异有所减小.缩小总差异应首先解决地带内发展不平衡问题,重点是西部地区.4) 2000年内蒙古市域农村牧区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差距不大,2016年内蒙古市域农村牧区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差距相对较大.2000年和2016年贫困区域较多,贫困问题比较严重.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以来,尽管全国各个区域经济全面增长,但东部沿海地区与西部地区差距的逐步扩大之势,仍是我国收入分配领域最为引人注目的现象。尤其是进入90年代以后,其差距扩大速度正进一步加快。其主要表现是: 东西部地区GDP占全国比重的差距拉大。 90年代以来,其差距扩大速度加快。1978年东、中、西部占全国GDP的比重分别为52%、31%、17%,到1997年则变化为61.46%、23.74%、11.8%。不仅西部地区GDP总量占全国的比重逐年下降,人均GDP的差距也与东部地区逐步扩大。改革开放初期,西北各省区人均GDP均高于福建,其  相似文献   

7.
利用统计数据,分析了2000、2010和2020年中国四大板块、板块内地区的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和交通运输相关指标的相对差距和绝对差距变化情况,总结了交通运输在缩小区域差距中的效应,提出了交通运输更好服务支撑缩小区域差距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一方面,我国东中西部地区间财力差距和公共服务能力悬殊的矛盾在逐步加大;另一方面,当前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并没有摆脱基数法的痕迹,仍带有浓厚的过渡色彩。因此,在倡导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需要我们尽快建立横向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来逐步实现打造"阳光财政"和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9.
以西江流域(广西段)80个区县为研究对象,从人均GDP视角采用标准差、变异系数、空间分析等方法综合研究了1990—2016年各区县经济发展的时空演化规律。结果表明:从1990到2016年西江流域各区县间经济发展水平差距在逐渐扩大,且流域整体经济相对差距的扩大趋势在增强;在空间上,西江流域高水平发展区主要分布在西江干流的中下游地区;从1990到2016年各区县间经济区域协同发展作用显著增强,但作用强度仍然偏低。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化水平的地区差异变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1982-2000年基于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标准的城市化水平修正值,分析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化发展的地域差异变动型式,指出,(1)我国城市化发展的省际相对差距趋于缩小,速度趋缓;(2)三大地带内部的省际差距缩小,地带间的省际差距扩大;(3)在假定人均GDP、初始工业结构等制约条件后,城市化速度(1990-2000)与初始城市化水平(1990)为典型的条件趋同;(4)乡镇企业发展、外资利用是导致东、中西部之间具有不同城市化发展稳态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1.
Brunet A  Rando TA 《Nature》2007,449(7160):288-291
  相似文献   

12.
论述了主机功率为324kW的60客位川江急流航段平头蜗尾客渡船开发的环境特点,船型关键技术,总布置设计,船舶快速性、经济性和稳性指标等.该船型在不到一年的时间中已推广建造20余艘,其32.4kw的动力达到了47.1kw的同类船的航速,并全面提高了川江急流航段客渡船的安全保障系数,适合在内河急流航段客渡船中推广应用及更新换代,具有较好的经济意义和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13.
利用有限元(FEM)/边界元法(BEM),建立了桨-轴-船尾部结构耦合振动模型,以实效伴流场下的螺旋桨轴承力作为激励源,分析了螺旋桨不同方向轴承力对尾部结构声振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螺旋桨轴承力的作用下,船体结构振动响应峰值与螺旋桨倍叶频(BPF)或尾部结构固有频率相近;尾部结构水下辐射噪声特性随频率变化明显,当频率较低时,尾部结构的辐射噪声沿船长的分布相对均匀;随着频率升高,尾部结构的局部声辐射特性增强;水平力为引起船体结构振动并向外辐射噪声的主要分量.  相似文献   

14.
水润滑艉轴承负载能力的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以具有弹性的塑料轴承为例,分析相应的流体动力润滑机理以及水槽结构形式对其运行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一个连续的不开槽的轴承表面比一个开槽的轴承表面允许水力膜形成更高的动压力;长径比大的轴承,其负载能力亦相对较大。  相似文献   

15.
 据统计 ,自去年3月以来 ,我国连续发生了12次大范围的沙尘暴、浮尘和扬沙等恶劣天气 ,与往年同时期相比 ,其发生的时间之早、频率之高、范围之广、强度之大 ,都是近50年来所罕见的。这就给人们敲响了警钟 :人们再也不能对这种自然灾害熟视无睹、高枕无忧了。由土地沙化所引起的“沙患” ,实际上已成为中华民族的“心腹之患”.就当前而言 ,土地沙化是我国特别是西部民族地区最为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 ,不断加剧的沙尘暴和土地沙化扩展更使得生态环境问题雪上加霜 ,吞噬着中华民族的生存空间 ,成为西部大开发中需要迫切考虑和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针对某排水型深V船高海况下航行时纵摇幅值过大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可动尾插板减摇方法.利用粘流CFD软件,分析了安装尾插板前后船底压力分布的差异,揭示了尾插板对船体纵摇运动控制的力学原理.通过静水生摇试验,评估了尾插板的减纵摇能力,进而开展了顶浪中不同尾插板运动工况下船模纵摇运动响应的测试及分析.试验结果表明:在研究工况范围内,所设计尾插板的减摇率均在12%以上,最高可达33.4%,验证了该方法减纵摇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秦伟 《韶关学院学报》2007,28(8):120-121
《梁山伯与祝英台》与《罗密欧与朱丽叶》两部作品的内容都取材于民间故事,都属于标题性音乐作品,作品曲式结构基本相同。不同之处是对造成悲剧原因的展示有着明显区别,主、副部主题的表现和运用截然相反,音乐的主基调有较大差异,作品的整体风格迥异。  相似文献   

18.
徐辉 《科技信息》2011,(5):231-231,266
健康与运动是密不可分的,运动分为有氧和无氧,有氧运动较无氧运动更易普及和被大众接受,从人体长期参加有氧运动对人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的角度来阐述有氧运动对人体的良好影响。  相似文献   

19.
Dads and disomy and disease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M Little  V Van Heyningen  N Hastie 《Nature》1991,351(6328):609-610
  相似文献   

20.
我国的沙暴、尘暴及其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是沙尘暴易发的国家 ,进入90年代以来 ,沙尘暴有频率增加、强度加大、范围扩展、危害程度加剧的趋势。据统计 ,我国发生强沙尘暴的次数 ,50年代为5次 ,60年代为8次 ,70年代为13次 ,80年代为14次[1] ,90年代为23次[2] ,呈明显上升趋势。沙尘暴的强度及造成的损失 ,以90年代最为突出 ,发生于1993年5月5日(5.5沙尘暴)和1998年4月16日(4.16沙尘暴)的特大强沙尘暴 ,是我国近100年来所罕见 ,损失极其惨重。5、5沙尘暴锋面前移速度14~17米/秒 ,最大19.5米/秒 ,瞬时最大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