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响应需求运输与优化奥运交通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响应需求运输(DemandResponsiveTransport,DRT) ,又称“门到门”运输 ,是一种先进的公共运输模式 ,在货物快递和现代物流领域中正被关注、研究和引入应用。但作为一种新型的运输模式 ,至今它的研究和应用仍极为有限。本文的研究对象是响应需求的旅客运输。DRT的显著特点是公交车辆的运营时间、路径由DRT的出行调度中心(TravelDispatchCenter,TDC)根据乘客预定的需求来优化决定 ,利用它乘客可以实现“门到门”出行。这种模式没有固定的运营路线或没有固定的运营时间 ,故也称…  相似文献   

2.
针对居住在城市外围的人们在非高峰期出行时,公交系统的运营效率及运营成本与乘客等待公交时间的矛盾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网约车思想利用手机APP实时预约公交的系统模式。在新请求出现时实时预约公交调度系统会先根据公交系统服务阈值筛选出符合条件的公交,再利用启发式最短路径算法为距离新请求点由近至远的公交依次进行响应路径规划,并结合响应判断函数计算对应公交的响应效益,然后指派首个效益为正的公交作为新请求的响应公交,最后调度系统会将响应公交的信息实时反馈到乘客APP。本文以重庆市外围地区的169路公交为研究对象,验证实时预约公交系统的可实施性,并得出该系统模式在城市外围非高峰期可以进一步完善公交运营系统且满足乘客出行需求。  相似文献   

3.
李璠 《江西科学》2011,29(2):244-247,252
基于出行需求的交通服务(DRT,Demand Responsive Transport)就出行者的需求可以迅速地提供相应的出行服务,同时在应对个性化出行需求方面比常规公共交通方式更具时间和空间上的灵活性.作为近年来客运交通领域的一次革新,在欧美发达国家已经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立足于DRT的基本理论,探索了DRT模式下...  相似文献   

4.
针对城市轨道交通全日客流时间分布不均衡特性下的列车开行方案优化问题,从乘客广义出行成本和企业运营成本角度,考虑列车满载率对牵引能耗成本的影响,利用数学规划方法构建基于灵活编组模式下的多目标列车开行方案优化模型,并提出四阶段求解算法.以某城市轨道交通线路为对象进行案例分析,对比传统固定编组列车开行方案,基于灵活编组的列车开行方案使乘客广义出行费用和企业运营成本分别减少了14.6%和11.0%.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有效实现既有固定编组条件下,列车开行方案难以达到的乘客出行费用和企业运营成本双赢目标,可为我国城市轨道交通新型运输组织方案的制定提供新方法.  相似文献   

5.
针对我国城市近郊区公交系统智能化水平低、居民出行便捷性差等交通现状,在综合分析现有需求响应式交通系统(DRT)特点的基础上,结合互联网主动预约技术与车辆智能定位技术,提出了一种基于移动终端的主动预约式智能公交调度系统。将互联网移动终端、总调度控制中心与公交车辆作为一个整体系统,以乘客预约候车总人数与乘客最长等待时间为决策变量,通过引入相关阈值建立了基于乘客需求的发车间隔优化模型,并给出了发车时间间隔的求解方法。研究结果表明:与常规公交系统相比,基于移动终端的主动预约式智能公交调度系统能够有效地解决我国城市近郊公交运行效率低、乘客候车时间长、出行困难等交通问题,对于提高公交的便捷性与智能化水平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为进一步研究异质性需求公交线路的组合调度,设计全程车、区间车和大站快车组合调度研究模型:以公交线路总成本(包括用户成本和运营成本)为目标函数,以各种调度模式发车频率、大站快车跳过站点为优化参数,以满足乘客出行需求为约束条件。模型首先基于Logit模型计算换乘比例,将乘客的出行需求进行分类,然后对组合调度方案进行建模。设计一种混合遗传算法的布谷鸟算法求解算例,获得最优解,并对模型参数进行敏感性分析。计算分析结果表明:此组合调度方法相较于全程车、全程车+区间车调度模式,总成本分别减少24.3%和14.4%;并优化乘客出行方式;乘客时间价值和单位运营成本对结果影响较大。通过这种组合调度优化方法,为公交运营企业调度方案提供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7.
传统意义上的公交系统具有固定的路线和时刻表,造成需求量较低的地区调度上的灵活性较差,不能满足人们出行的需求。通过阐述一种新的柔性公交车搭乘方法,融合了传统公交系统的低成本性和需求响应公交的灵活性,在保持原有公交路线行进方向的情况下,采用无返回最近插入算法,拓展了公交路线的宽度,通过减少乘客来去候车时间,减少所有乘客出行的总时间,便于人们出行,对于出行不便者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8.
为了指导城市轨道交通运营、规划及管理,在考虑轨道车厢内拥挤和早到与晚到成本的情况下,通过建立轨道交通廊道中的出行动态均衡模型,研究了模型算法以及出行时间价值对乘客出行分布的影响.如果乘客通过权衡拥挤成本与延误成本,选择最佳轨道班次使得个人出行总成本最小,那么会达到出行成本的用户均衡状态.基于Frank-Wolfe算法迭代计算轨道交通廊道中用户出行时间分布均衡解.结果 表明,均衡状态时,不同讫点的乘客连续分布在不同班次之间,人数分别在各自误时成本最小的车次上达到峰值;晚到成本增大到一定程度时,没有乘客选择晚到的班次;减少单位早到误时成本时,乘客只权衡拥挤成本来选择班次.研究结果不仅对轨道交通管理有一定理论意义,也对个人出行选择行为有一定的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本文在车联网平台下进行需求响应式公交的调度方法研究,为出行者提供提前、实时双重预约模式下的高品质运输服务。首先进行调度目标和方法设计,然后平衡供给与需求两方的利益,充分考虑乘客多样化的出行需求,建立静态和动态两阶段的调度模型,分别运用遗传算法和精确算法对模型进行求解。最后,在实例分析中运用2种不同车型验证了所构建调度方法和模型的有效性。结果表明:载客量较大的车型所带来的综合效益较优,但载客量较小的车型能更好满足乘客的乘车时间要求。  相似文献   

10.
网约车平台的出现使得出租车司机可以提前获得乘客出行信息,在提高供-需匹配效率的同时也带来了司机挑客或隐性拒载等潜在问题。基于司机在不同程度预知乘客出行信息情况下的运营数据,通过描述性统计分析了运营模式转变期间司机服务供给的基本特征,基于非参数检验的结果对订单距离分组,利用空间统计和空间分析研究了司机对长距离订单的响应行为规律。结果证实了信息差异对于出租车订单的影响,并且发现充分获知信息的司机在响应长距离订单时具有出发时刻和载客位置的选择倾向性。因此,未来出行平台的机制设计和策略评估应当将信息管制纳入其中。  相似文献   

11.
提出了光传送网节点传输模型的概念;讨论了传输模型应达到的要求和建立传输模型的意义。在线性时不变的假设下,提出利用频域传输矩阵来表示节点传输特性的方法;给出了OXC和OADM两类光传送网节点的统一的表示;根据目前通用的波分复用、强度调制直接检波系统的特点对复杂的频域传输矩阵进行了简化;并对通常所关心的节点主要性能指标与模型参数的关系、模型参数的测量和计算、模型的设计与计算机仿真、辅助设计软件开发的衔接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2.
本书是关于城市交通管理的一本论文集,是根据2003年在瑞典召开的“未来城市交通:如何应对城市交通发展的复杂性”学术会议上宣读的论文编著而成。这次会议是由沃尔沃研究教育基金资助。本书阐述了多个城市交通的特点、复杂性的概念、如何应对复杂性、汽车交通系统的作用。并对亚洲、非洲、欧洲等多国的交通系统模型做出了分析,提出了解决交通问题的一些措施。  相似文献   

13.
以聚砜为原料制得非对称多孔指状超滤膜,将白蛋白固定于该膜中制得了固定白蛋白促进传递膜。经实验验证,应用该膜清除亲脂性毒物胆红素明显优于空白膜。通过对清除过程传递机理的分析,建立了膜中固定载体促进传递的数学模型,获得了模型参数及其数值解,且通过促进因子F的理论值与实验值的比较,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4.
本文就上海经济发展对综合运输的需求进行了研究。在运输历史和现状的调查基础上,用多元回归分析法对上海市到2000年的客货运量进行了预测,用系统动力学模型仿真计算了不同运输投资方案下,上海经济发展的前景,以及用网络优化和运输方式最优分配模型研究分析了运输的发展规划,最后对上海综合运输的对策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从水运货物数字化后可能带来的优越性,提出将水运货物数字化的初步设想,在此基础上给出货物数字化的结果。  相似文献   

16.
《Nature》1970,228(5277):1131-1132
  相似文献   

17.
Spanner DC 《Nature》1971,232(5307):157-160
  相似文献   

18.
发展城市低碳公共交通是低碳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城市人口密集,各种车辆多,大气污染严重.为此,国家政府提出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并强调科学发展和绿色发展.西安市公共交通能源利用多元化、低碳化,决定从今年起,4年内消除“黄标车”运行,逐步调控私家车增幅,使更多的人选择公交出行,公交出行是低碳、健康、理性的选择.  相似文献   

19.
The uncontrolled growth in urbanization and motorization generally contributes to an urban land use and transportation system that is socially, economically, and environmentally unsustainable. This paper uses Karachi as a case study, which is the largest urban and economic centre of Pakistan, passing through an uncontrolled phase of rapid urbanization and motorization. The paper first reviews research related to sustainable transportation systems to comprehend the concept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transporta-tion. The paper then evaluates the existing transportation and infrastructure system, national transportation policies, and urban transportation projects to determine if the current paradigm is moving toward or away from sustainable transportation. Furthermore, the principles for sustainable urban transportation are devel-oped to see what significance national transportation policies have given to urban transportation from a sus-tainable transportation point of view. Finally some strategies are suggested, adoption of which may lead to a sustainable urban development and transportation system in Karachi.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