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生态用水理论及其在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中的现实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一、生态用水基本概念生态用水又被称为环境用水或生态环境用水 ,其内在含义是指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或维护环境质量不至于进一步下降所需要的水量。但因其环境主体不明确 ,故在使用中常有不同理解。目前 ,见诸文献的生态用水概念主要有西北干旱区生态用水和流域河流系统生态用水两项范畴。干旱区生态用水是指维持干旱区绿洲的生存、发展和环境质量 ,改善其支持作用的系统所消耗的水分。依据绿洲生命支持系统的来源 ,干旱区生态用水又可进一步分为不同的类型(见图1)。图1干旱区生态用水分类(见贾保全“新疆生态用水量初步估算”)流域河流…  相似文献   

2.
从维持和保护河网生态系统正常的基本功能角度出发,根据流域地理位置及河网地区河流自身的特点,探讨河网系统生态环境需水量的内涵和构成,指出平原河网系统生态环境需水量是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组合条件下,在合理开发和高效利用系统淡水资源的同时,为了维持和改善河网系统正常的生态结构与生态环境功能所必须蓄存和消耗的水量.在此概念的基础上,对适合于河网系统中各项生态环境需水量的计算方法进行研究,并对定量化研究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3.
河流系统的生态需水是指维持河流正常的生态结构和功能所需要的一定水质最小水量,具有明显的时空变化特征.对河流生态环境需水,在国外已经引起了政府管理部门的重视,并有了一些计算方法.结合三峡大学沙河河道环境需水,介绍了国外的生态环境需水量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4.
东居延海维持一定的水面面积是黑河"97"分水方案实施成功的重要标志,调水以来,黑河尾闾东居延海已实现连续13年不干涸,湖周生态环境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但在枯水年份,进入东居延海的水量有限,东居延海有可能干涸。如何在枯水年份既能保证东居延海一定的水面面积,维持东居延海基本生态功能,又能不挤占额济纳绿洲植被生态用水,实现绿洲生态用水效益的最大化是值得研究的科学问题。文中通过分析东居延海生态服务功能,计算东居延海不同水面面积情况下生态价值,构建黑河下游额济纳绿洲水资源配置模型,模拟不同来水条件下绿洲水资源配置和东居延海可入湖水量,从额济纳绿洲整体生态环境出发,提出既能实现东居延海基本生态功能,又能维持东居延海长期不干涸的适宜水面面积。通过研究得到:①东居延海生态价值随着水面面积的增加而增加,在水面面积0~18km~2变化过程中,生态价值增加显著,大于18km~2后,生态价值增加趋势明显变缓,单位面积水面面积增加所产生的生态价值不显著;②根据额济纳绿洲各生态分区的生态用水需求,通过水资源合理配置,无论黄藏寺水库是否建成运行,东居延海在连续枯水年会再次出现干涸,且最长干涸时间会达到6个月;③在东居延海维持18km~2水面面积,湖深为6m时,既能保持东居延海长年不干涸,维持基本的生态功能,,又能使绿洲生态缺水量最小,实现了水资源生态效益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5.
干旱、荒漠地区的生态环境取决于植被生长状况的优劣,而干旱区内陆河流域荒漠河岸林群落的形成、分布及生长又取决于流域内水文过程。在学习、吸收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同时,结合我国西部干旱区荒漠河岸林的实际情况,全面系统研究开展水分、盐分作用下对荒漠河岸林植被的影响研究,对于荒漠生态地区植被的保护与恢复,维护荒漠河岸绿洲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都具有重要的科学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6.
选取中国河西走廊地区的疏勒河流域和伊朗中部的扎因代河流域,应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对比研究两流域近25 a土地利用变化及生态环境效应.结果表明,过去25 a两流域耕地面积均呈持续增长态势,且疏勒河流域耕地增幅比(0.29%)是扎因代河流域(0.18%)的1.6倍.疏勒河流域增加的耕地面积主要来源于草地,扎因代河流域主要来源于林地.疏勒河流域草地面积呈先减少后增加的态势,主要由未利用地向草地转变所致;扎因代河流域呈先增加后减少的态势,主要来源于林地的退化,且波动幅度大于疏勒河流域.疏勒河流域林地面积呈增加态势,主要因未利用地和草地的人工植树造林所致.扎因代河流域林地呈持续减少态势.疏勒河流域的生态环境质量指数整体呈增加趋势,以生态环境质量不断改善为主导;扎因代河流域生态环境质量指数呈显著减少趋势,以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恶化为主导.疏勒河流域未利用地转化成林草地是生态环境改善的主要原因,扎因代河林地退化是生态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疏勒河流域的生态环境保护政策可以对扎因代河流域以及"一带一路"沿线的干旱区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7.
全面研究干旱区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对绿洲效应的影响,对合理布局下垫面结构、充分发挥绿洲效应、促进绿洲水分的利用效率、提高绿洲自维持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干旱区典型流域玛纳斯河流域为研究区,基于1993—2015年8个年份的Landsat数据和气象资料,利用单窗法反演近地表温度,建立温度植被干旱指数模型(TVDI)反演近地表湿度,剖析了玛纳斯河流域绿洲的土地利用变化及其对绿洲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1)耕地扩张侵占其他土地利用类型是研究区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特点。(2)近23年来,冷岛效应和湿岛效应均呈增强趋势,向降温、增湿方向发展,且面积增长速率大于强度。(3)绿洲效应的时空变化和强度与耕地的面积、扩张方向、强度和规模化发展紧密相关。(4)绿洲化有效提高了绿洲外围荒漠的植被覆盖度,可明显降低沙害。  相似文献   

8.
渭干河平原绿洲耗水过程及特点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了解决中国西北干旱区社会经济需水和生态环境需水的矛盾,应用干旱区平原绿洲耗散型水文模型,研究1992-1996年新疆渭干河平原绿洲水资源消耗过程及其组成.结果是 渭干河绿洲每年耗水约20.5亿~26亿m3; 农业区的年均陆面蒸发为620~660 mm, 自然生态系统年均陆面蒸发为320~400 mm; 在绿洲耗水中,社会经济系统约占60%~65%, 自然生态系统约占35%~40%; 作物生长期为非充分灌溉供水.模型模拟和实测结果比较吻合,表明该模型在干旱区有一定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9.
新疆玛纳斯河流域水资源分布规律及基生态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水作为绿洲环境及其经济建设的主要限制因素,直接决定着绿洲建设的规模、方向和水平。分析和研究对水资源形成及其分布规律和生态意义,对整个流域的发展规划和战略布置都具有深远的理论和现实意义。玛纳斯河流域作为新疆干旱区典型的内陆河、上、中、下游及山地、绿洲、荒漠的生态建设和保护均取决于对该流域水资源的集约高效利用。  相似文献   

10.
受地形影响,新疆玛纳斯河流域自然带呈明显的系统结构,形成了山地、绿洲、荒漠流域生态系统。山地是流域的水源地,从水、土等方面制约绿洲的物质循环;荒漠是流域的生态屏障,从光、热等方面决定着绿洲的能量平衡。绿洲是流域水、土、光、热资源的集成地,是干旱区人类生产、生活的理想场所。绿洲建设已完全改变了流域生态面貌,使流域开发带有明显的技术倾向,并最终决定着流域生态建设的演变。  相似文献   

11.
秦伟 《韶关学院学报》2007,28(8):120-121
《梁山伯与祝英台》与《罗密欧与朱丽叶》两部作品的内容都取材于民间故事,都属于标题性音乐作品,作品曲式结构基本相同。不同之处是对造成悲剧原因的展示有着明显区别,主、副部主题的表现和运用截然相反,音乐的主基调有较大差异,作品的整体风格迥异。  相似文献   

12.
徐辉 《科技信息》2011,(5):231-231,266
健康与运动是密不可分的,运动分为有氧和无氧,有氧运动较无氧运动更易普及和被大众接受,从人体长期参加有氧运动对人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的角度来阐述有氧运动对人体的良好影响。  相似文献   

13.
Dads and disomy and disease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M Little  V Van Heyningen  N Hastie 《Nature》1991,351(6328):609-610
  相似文献   

14.
我国的沙暴、尘暴及其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是沙尘暴易发的国家 ,进入90年代以来 ,沙尘暴有频率增加、强度加大、范围扩展、危害程度加剧的趋势。据统计 ,我国发生强沙尘暴的次数 ,50年代为5次 ,60年代为8次 ,70年代为13次 ,80年代为14次[1] ,90年代为23次[2] ,呈明显上升趋势。沙尘暴的强度及造成的损失 ,以90年代最为突出 ,发生于1993年5月5日(5.5沙尘暴)和1998年4月16日(4.16沙尘暴)的特大强沙尘暴 ,是我国近100年来所罕见 ,损失极其惨重。5、5沙尘暴锋面前移速度14~17米/秒 ,最大19.5米/秒 ,瞬时最大风…  相似文献   

15.
辽金诗文作品中存在着大量的由佛经禅典移植而来的话语。这一现象从特定侧面体现了佛禅对中国古代文学的渗透溶浸。其表现主要反映在借用佛禅意像、使用佛禅故实和引用佛禅语汇三方面。  相似文献   

16.
欲望是作家创作的内驱力,道教对中国古代文人的欲望有什么影响,这是研究中国古代文学和文学理论不能不思考的问题。本文从道教的功利性,文人纷纷走近道教,文学观念中的道教因素等方面,对道教与魏晋南北朝文人的功利欲望作些专门探讨。这无疑会拓展人们研究的新视界。  相似文献   

17.
 我国是沙尘暴易发的国家, 进入90年代以来, 沙尘暴有频率增加、强度加大、范围扩展、危害程度加剧的趋势。据统计, 我国发生强沙尘暴的次数, 50年代为5次, 60年代为8次, 70年代为13次, 80年代为14次[1], 90年代为23次[2], 呈明显上升趋势。沙尘暴的强度及造成的损失, 以90年代最为突出, 发生于1993年5月5日(5.5沙尘暴)和1998年4月16日(4.16沙尘暴)的特大强沙尘暴, 是我国近100年来所罕见, 损失极其惨重。  相似文献   

18.
文献信息情报工作在科技工作及立项决策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揭示了在当今信息市场形势下 ,文献信息情报工作在科技工作和经济立项决策中的作用 ,同时也指出 :图书馆文献信息工作者们能在强手如云的信息市场中占领一块阵地也应成为图书馆界的共识  相似文献   

19.
当前,因高校管理引发的法律纠纷呈上升趋势,究其原因是师生的法治观念在增强,另一方面说明高校在师生管理等方面也存在诸多不适应。要改变这些不适应,就要进行依法治校,更新管理理念。做到规章制度合法、管理行为合法。努力加强法制教育工作和师德校风建设,切实保障师生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20.
网络的发展为我们带来全新便捷的互动平台和交流方式,博客是当今传播文化的重要载体,因个体性、公共性、开放性、成本投入少等特点吸引着"90后"大学生广泛关注。在新形势的要求下,高校辅导员应主动占领网络博客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加强辅导员博客建设,根据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利用博客提升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