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据英《新科学家》2002年1月5日报道 :最近一个科研小组发现 ,一种称为PPARγ2的蛋白质是对脂肪细胞的发育生长起关键性作用的角色。这一发现为研究战胜肥胖的药物打开了新的道路。PPARγ2这种蛋白质只在脂肪细胞中才能找到。现在研究人员希望找到一种阻止这种蛋白质生长的药物 ,从而战胜肥胖。找到这种和肥胖密切有关的蛋白质的科研小组(Pfizer的HeidiCamp)在《基因和发育》杂志(第16卷第27页)上公布了他们的发现。一种与肥胖密切有关的蛋白质被发现@刘先曙  相似文献   

2.
PPARγ配体的抗肿瘤作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过氧化酶增殖体激活受体(PPARs)是一类核受体,PPARγ配体无论在体外还是在体内均可以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导致肿瘤细胞的凋亡并引起肿瘤细胞发生分化,并且PPARγ配体与维甲酸和非甾体类抗炎药联合应用可以加强其抗肿瘤作用.就PPARγ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信号传导通路以及以PPARγ为靶点的药物研究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3.
利用油酸诱导延边牛前体脂肪细胞分化,同时添加不同浓度的FABP4抑制剂(0,2.5,5,10,20和40μmol/L),处理48h,研究FABP4对延边牛前体脂肪细胞分化的影响,以及与PPARγ等成脂相关基因间的互作关系。结果表明:随着抑制剂浓度的增加,脂滴形成数量和密度减小,甘油三酯浓度和脂联素的分泌量也不断减少,成脂相关基因PPARγ、PLIN2、CD36和ADP的表达均不断下降(P0.05),因此说明,FABP4在延边牛前体脂肪细胞的分化过程中对脂滴形成、甘油三酯浓度及脂联素的分泌均有重要影响,同时,进一步证实了FABP4作为PPARγ的下游转录元件,可以对PPARγ进行反馈调控。  相似文献   

4.
采用RT-PCR、PCR-RFLP及测序技术,对山猪等背最长肌(LD)的品质及PPARγ2基因表达量和第一启动子Bsr1位点多态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LD上PPARγ2基因表达量较低,且与肌内脂肪(IMF)呈弱相关(R=0.22).对PPARγ2 Bsr1位点多态性研究发现,该位点可产生G/A突变,形成b、Bb和B型3种基因型.山猪LD PPARγ2 Bsr1位点包含3种基因型,二元杂交后b型比例下降,三元杂交会出现b型缺失.同时发现,长白和大约克LD b型不表达,长白猪仅有B型,而申农1号除B型外Bb型高表达,提示瘦肉猪定向选育过程中可能会使b型逐渐丢失或表达关闭,从而不利于脂肪细胞的增生.以PPARγ2基因型为主效因素与肉质性状拟合建立GLM模型,不同基因型间猪LD剪切力和IMF存在显著差异(P<0.05).b型的高表达有利于脂肪细胞分化和增生,故可维系较高的IMF和较好的肌肉嫩度,提示其可作为优质肉的目标基因.  相似文献   

5.
美国洛克菲勒大学的贾弗里·弗利德曼博士,经过多年研究后发现,肥胖与脂肪细胞有关。由脂肪细胞产生的一种命名为“莱普钦”(希腊语“苗条”之意)的激素,担负着调节体内脂肪量的任务。这是一种由167个氨基酸结合而成的蛋白质,具有抑制肥胖的作用。 “苗条”激素有抑制食欲的功能。在进食时,依靠胰腺分泌的胰岛素,脂防细胞产生“苗条”激素。这种激素随着血液最终到达大脑,并作用于丘脑下  相似文献   

6.
PPARγ配体在抗肿瘤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这些配体具有抗肿瘤、诱导分化和抗血管生成等效果.目的主要是评估PPARγ激动剂罗格列酮对结肠癌细胞株HT-29生长的抑制作用.结果显示,罗格列酮可以有效地抑制体外培养的结肠癌细胞株HT-29的生长及克隆形成,并能抑制HT-29裸鼠移植瘤的生长.与此同时,罗格列酮能够升高PPARγ, p- PPARγ的表达水平.以上结果初步证明罗格列酮在体内外均可抑制结肠癌细胞株HT-29的成长,提示罗格列酮有可能发展成为治疗结肠癌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7.
核转录因子PPARγ与多种重大的疾病有密切关系 ,是近年来基础研究的热点及重要药物筛选靶点 .作者将一个表达PPARγ1全蛋白的重组质粒转染人Jarket细胞 ,通过RT PCR确定其表达后 ,与另一个含有PPRE元件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的质粒 pTK PPRE瞬时共转染细胞 ,检测到较高水平表达的荧光素酶 .将共转染的细胞以PPARγ的强激活物 15d PGJ2刺激后 ,荧光素酶的表达水平大幅度上升 .实验结果表明 ,已成功地建立了PPARγ转录激活系统 .这对于PPARγ激活剂的研究开发及相关基础研究具有重要作用 .  相似文献   

8.
在人体生长发育与衰老过程中骨髓会逐渐由红骨髓转变成为黄骨髓,即骨髓脂肪化,其本质是骨髓中脂肪细胞增多.骨髓脂肪细胞对造血微环境具有负性调节作用,能抑制骨髓造血、抑制造血重建时造血干细胞在骨髓中的植入.深入研究骨髓脂肪化机制对促进某些疾病过程中造血恢复、提高造血干细胞移植效率具有一定意义.脂肪细胞的形成主要包括间充质干细胞向前体脂肪细胞的定向分化及其终末分化两个阶段.本文主要阐述细胞形态变化和细胞外基质通过WNT和RHO-family GTPase信号级联通路调节前体脂肪细胞的定向分化,成脂刺激因素通过PPARγ的表观遗传学途径诱导前体脂肪细胞的终末分化,以及PPARγ和C/EBP的相互作用维持脂肪细胞的基因表达.  相似文献   

9.
分离培养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缺失与野生(WT)型小鼠前脂肪细胞,诱导其成脂分化,观察成脂相关蛋白的时序性变化,探讨TNF-α缺失小鼠前脂肪细胞成脂分化特征。结果表明,TNF-α缺失小鼠前脂肪细胞诱导后第14 d,油红O染色阳性细胞显著多于WT小鼠细胞(p<0.05);成脂分化过程中,脂联素与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γ)表达水平逐渐上调,且TNF-α缺失小鼠前脂肪及成熟脂肪细胞表达量高于WT小鼠细胞。提示TNF-α缺失可上调前脂肪细胞分化过程中脂联素与PPARγ的表达,促进其成脂分化。  相似文献   

10.
对肥胖小鼠腹腔注射剂量为100和200 mg/kg小鼠体质量的氯化锂水溶液,实验期间记录小鼠体质量,于注射3周后采用半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小鼠腹股沟处内脏脂肪组织中,β-catenin和PPARγ的表达变化。结果表明:氯化锂处理后小鼠体质量增长速率略有下降,β-catenin的mRNA水平无明显改变(p>0.05),蛋白水平明显上升(p<0.05),PPARγ的mRNA和蛋白水平表达均下降(p<0.05)。提示氯化锂可能通过上调β-catenin蛋白水平,并抑制PPARγ表达影响小鼠早期肥胖发生。  相似文献   

11.
探讨维生素C影响3T3-L1前脂肪细胞成脂分化过程中成脂相关分子胆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SREBP-1)、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α(C/EBPα)和脂联素(adiponectin)表达水平的时序性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维生素C处理组的成脂率明显大于非处理组的;维生素C处理组SREBP-1、PPARγ2和C/EBPα的转录水平在3T3-L1细胞整个分化过程中明显大于非处理组的,脂联素的转录和翻译水平均显著小于非处理组的;维生素C处理组SREBP-1、PPARγ2和C/EBPα的翻译水平在早、中期明显大于非处理组的,晚期时与非处理组基本一致;维生素C在3T3-L1细胞成脂分化早、中期上调SREBP-1、PPARγ2和C/EBPα的表达,而在整个分化过程中下调脂联素的表达,促进3T3-L1细胞的成脂分化进程。  相似文献   

12.
秦波  郭学强  徐存拴 《河南科学》2010,28(7):786-790
为了解大鼠肝再生中肝细胞、胆管上皮细胞、卵圆细胞、星形细胞、窦内皮细胞、库普弗细胞、陷窝细胞、树突状细胞等8种肝脏细胞的PPARγ信号通路相关基因转录谱及其预示的脂类代谢活动,按本卷2期张丽君[1]等方法分离大鼠再生肝8种细胞,检测它们的PPARγ信号通路基因表达谱,分析其预示的生理活动.结果表明,41个PPARγ信号通路相关基因在大鼠肝再生中发生了有意义的表达变化,其中上调、下调和上/下调的基因为9、9、23个,呈现15种表达相关性.相应细胞的基因数为10、6和1,10、12和2,7、7和0,16、8和3,18、7和1,10、6和1,11、20和0,13、9和4.它们的转录谱预示,胆管上皮细胞和星形细胞的脂肪合成、星形细胞和树突状细胞的胆固醇代谢、8种肝脏细胞的脂肪酸运输和脂肪细胞分化、星形细胞、窦内皮细胞和树突状细胞的脂肪酸氧化和糖异生、胆管上皮细胞和树突状细胞的能量代谢增强.上述结果表明,PPARγ信号通路与大鼠肝再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研究发现肿瘤组织有脂代谢异常,但脂代谢异常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还不清楚.为了探讨脂代谢异常在肿瘤中的作用,本研究对45例肝细胞肝癌患者,用免疫组化方法研究其癌组织中硬脂酰辅酶A去饱和酶1(SCD1)、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2(PPARγ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情况,并结合ishak评分和患者的病理检查结果,分析和探讨PPARγ2,SCD1及VEGF在肝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与肿瘤发生发展的关系、它们相互之间的表达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本研究发现在肝细胞癌组织中,PPARγ2,SCD1及VEGF在肿瘤组织中高表达,其高表达率分别为40.00%、46.70%、75.50%.相关性分析发现SCD1和VEGF之间存在相关性(r=0.482,p≤0.001),但是PPARγ2和SCD1(r=0.221,p=0.164),以及PPARγ2与VEGF(r=0.219,p=0.169)之间不存在相关性.该研究提示脂代谢相关基因与血管生成相关,但不通过PPARγ2调控SCD1途径;脂代谢相关基因SCD1是抑制血管生成和肿瘤发展的潜在靶点.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油酸对延边黄牛前脂肪细胞的分化过程的影响,无菌条件下从延边黄牛皮下脂肪组织中分离获得原代脂肪细胞,并进行传代,在培养基中加入100μmol/L的油酸诱导其分化,并分别在0、48h、96h、144h时观察其细胞形态,油红O染色效果,并检测其甘油三酯含量及与分化相关的主要转录因子PPARγ、SREBP1、LPL及C/EBPβ基因表达量的变化等。结果表明,加入油酸后48h便可观察到前脂肪细胞中有脂滴出现,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脂滴数量明显增多,形状变大,且甘油三酯含量也随着处理天数的增加而升高,PPARγ和LPL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在处理后均高于处理前,SREBP1的表达量在处理后随着处理时间增加先升后降,而C/EBPβ基因的表达量则在添加油酸后不断下降,在处理144h时达到最低。说明油酸在延边黄牛脂肪细胞的分化过程中对脂滴形成、甘油三酯含量及主要转录因子表达有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5.
最近的数据显示,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γ,PPARγ)可参与导致阿尔茨海默氏症(Alzheimer's disease,AD)的淀粉样级联的调节。在本研究中我们证明了的PPARγ在培养的细胞中过表达,急剧减少了β-淀粉样蛋白(Amyloid-β,Aβ)的分泌,在转录后水平影响淀粉样前体蛋白(Amyloid precursor protein,APP)的表达。APP下游调节不涉及分泌酶的通路而与对APP泛素化的显著诱导有关。此外,我们还证明了PPARγ能通过降低Aβ的分泌从而保护过氧化氢诱导的细胞坏死。综合起来,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了一种新型机制:PPARγ激动剂对神经元的保护作用和由于Aβ的积累所造成的致病作用的机制。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体激活型受体γ(PPARγ)C161-T变异与高血压病的关系.方法本研究采用病例对照设计,选出120例高血压病患者(高血压组)及116例非高血压病人员(对照组)为研究对象.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长度多态性方法测定PPARγ基因多态型.结果高血压组与对照组PPARγ基因型的分布频率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高血压组与对照组PPARγCC基因型频率分别为76.7%,60.3%,CT基因型频率为20.8%,36.2%,TT基因型频率为2.5%,3.5%,高血压组PPARγCT基因型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PPARγCT基因型的多态性与高血压病相关.  相似文献   

17.
徐雷 《科学技术与工程》2006,6(23):4752-4755
PPARγ辅助活化因子1α属于PGC-1转录辅助活化因子家族中的一员,在多种组织中特异性地参与代谢途径调节;它在葡萄糖、脂肪代谢及维持组织内能量稳态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并与肥胖、糖尿病、心肌病等疾病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为了研究木犀草素对3T3-L1前脂肪细胞成脂分化过程中各个阶段的作用,文章探讨相关的分子机制,在细胞分化的不同阶段添加20μmol/L木犀草素处理,通过油红O染色和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检测其对3T3-L1前脂肪细胞脂肪化过程的细节作用。3T3-L1前脂肪细胞成脂分化过程共需8 d,结果表明,木犀草素从细胞分化开始处理8 d可以显著降低其脂滴生成及脂肪化相关基因PPARγ、C/EBPα、Ap2和Fas等的表达,处理2、4、6 d对脂滴生成抑制效果不明显,但可以显著抑制脂肪化相关因子表达,说明木犀草素在3T3-L1细胞的前期分化和后期成熟过程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通过PCR—RFLP与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研究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γ_2基因Prol2Ala多态性与糖尿病(DM)易感性的关系,以及人皮下脂肪组织中PPARγ_2的表达与DM的相关性.实验结果表明,DM患者基因型Pro/Ala为9%,而对照组Pro/Ala为5%,DM患者与对照组之间Prol2Ala多态性频率存在差异,但不显著;用SABC方法处理皮下脂肪组织后,DM患者与正常对照组切片染色不同.PPARγ_2可能会在DM的诊断和治疗过程中起到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20.
罗格列酮对NOD小鼠PPARγ和FABPs基因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格列酮是核受体PPARγ的激动剂,PPARγ被激活后通过调控许多与代谢相关基因的转录而发挥多种物效应.为了研究罗格列酮对NOD(nonobese diabetic)小鼠PPARγ和FABPs基因表达的影响,以NOD小鼠为实验对象,分为对照组(灌喂蒸馏水12周)和用药组(灌喂罗格列酮12周).结果显示用药组小鼠比对照组生长快,而且对照组小鼠体质量在实验第11周开始下降;实验结束时,用药组体质量和脂肪质量显著大于对照组.RT-PCR法检测肝脏、脂肪和肌肉组织PPARγ和FABPs mRNA相对表达量显示,用药组肝脏、肌肉和脂肪组织PPARγ mRNA表达均较对照组增加1倍以上;用药组肌肉组织的H-FABP mRNA和脂肪组织的A-FABP mRNA分别比对照组上调1倍和4倍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