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介绍了高性能混凝土材料的性能特点;论述了高性能混凝土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目前,混凝土正在向高强、高性能和生态化的方向发展,绿色高性能混凝土是混凝土材料的发展方向,其应用前景将越来越广阔。  相似文献   

2.
矿物超细粉的应用研究现状与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合分析和评述了粉煤灰、矿渣、硅灰对混凝土的工作性、耐久性和强度的影响及在高性能混凝土中的应用研究现状;重点分析了复掺粉煤灰和矿渣超细粉在配制高性能混凝土中的重要作用;对粉煤灰和矿渣超细粉在高性能混凝土中的应用提出了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3.
分析了高性能混凝土的结构设计,并讨论了高性能混凝土运用于桥梁建设的实际优势,总结高性能混凝土在现代桥梁建设中的积极作用,增强人们对高性能混凝土的认识,为推广高性能混凝土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4.
粉煤灰高性能混凝土气体渗透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研究了水胶比m(水):m(胶)在0.25~0.35范围内,粉煤灰掺量在0~60%之间的粉煤灰高性能混凝土气体渗透性能情况.结合汞压力测孔法分析了粉煤灰高性能混凝土气体渗透性能与孔结构参数之间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水胶质量比0.25~0.30,粉煤灰高性能混凝土气体渗透系数随水胶质量比增加而增大;水胶质量比0.30~0.35,粉煤灰高性能混凝土气体渗透系数却随水胶质量比增大而减小;且粉煤灰对高性能混凝土气体渗透性能的影响受水胶质量比影响较大;养护龄期的延长可以明显改善混凝土的抗气体渗透性.粉煤灰高性能混凝土总孔隙率、孔临界孔径、平均孔径与气体渗透系数之间线性拟合相关系数分别为0.93,0.90,0.83,可以用这些结构参数近似表征粉煤灰高性能混凝土的气体渗透性能。  相似文献   

5.
为减小高性能混凝土早期开裂,利用非接触测量技术,测量了高性能混凝土早期自生及单面干燥条件下的收缩,研究了减缩剂、聚丙烯纤维等几种作用机理不同的物质对高性能混凝土早期自生及干燥收缩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利用板式混凝土早期收缩开裂试验架,对高性能混凝土进行了约束试验,研究了减缩剂、减缩剂+聚丙烯纤维等对高性能混凝土早期抗裂的作用.结果表明:减缩剂、聚丙烯纤维、减缩剂+聚丙烯纤维及渗透结晶防水涂料均有减缩抗裂效果,其作用大小为渗透结晶防水涂料>减缩剂>减缩剂+聚丙烯纤维>聚丙烯纤维.  相似文献   

6.
高性能混凝土发展中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阐述了高性能混凝土产生的背景和国内外学者对高性能混凝土的认识与定义,并详细介绍了高性能混凝土的国内外的研究与发展现状,同时,还针对高性能混凝土研究与发展中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探讨,如高性能混凝土的原材料选择、配合比设计和配制高性能泥凝土应注意的问题,并对高性能混凝土的应用方法、发展方向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7.
普通混凝土绿色高性能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简要介绍了绿色材料的概念和发展状况.针对兰州市普通混凝土发展现状,分析了普通混凝土配合比的不足,提出了兰州市普通混凝土绿色高性能化的途径,总结了粉煤灰在混凝土中的作用.通过粉煤灰掺量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和混凝土的约束收缩实验研究,优化了粉煤灰混凝土的配合比,并应用于生产.研究结果表明:粉煤灰混凝土具有优越的性能,正是由于粉煤灰混凝土的优越性才能使其成为绿色高性能混凝土;使用兰州本地的原材料可以达到普通混凝土的绿色高性能化.  相似文献   

8.
分别采用极限平衡法、修正压力场理论和塑性理论对超高性能混凝土梁抗剪承载力进行分析.根据超高性能混凝土的力学特性,采用简化的Rankine破坏准则推导了极限平衡法求解超高性能混凝土梁抗剪承载力的相关公式;通过对修正压力场理论的相关方程进行修正,得到了适合计算超高性能混凝土梁抗剪承载力的相关方程;给出了用塑性理论求解超高性能混凝土梁抗剪承载力时塑性系数的取值方法.通过对9根试验梁和其他17根试验梁进行计算,结果表明:极限平衡法、修正压力场理论和塑性理论均能较好地预测超高性能混凝土梁的抗剪承载力,其中修正压力场理论计算结果比较保守,极限平衡法计算结果最接近实测值且变异系数最小.  相似文献   

9.
刘薇  张季男 《甘肃科技》2006,22(3):157-161
介绍了高性能混凝土在国内外道路工程中的应用概况,并分析了针对道路性能改善的高性能混凝土,高性能快速修补混凝土和纤维增强高性能混凝土,在道路工程中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0.
从氧化镁复合膨胀剂对高性能混凝土安定性能和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出发,系统研究了该新型氧化镁复合膨胀剂在不同养护方式下对高性能混凝土变形特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在确保安定性的前提下,氧化镁复合膨胀剂在高性能混凝土适宜掺量为不超过8%.内掺8%的氧化镁复合膨胀剂对高性能混凝土力学性能影响不大,但对高性能混凝土的变形特性有显著影响.在饱水养护条件下,氧化镁复合膨胀剂既具有较大的早期膨胀性能,又具有一定的持续微膨胀性能;在密封养护条件下,氧化镁复合膨胀剂的掺入能完全消除高性能混凝土的早期自收缩,产生自膨胀;在干燥养护条件下,氧化镁复合膨胀剂的掺入对高性能混凝土的干燥收缩也表现出明显的抑制效果,至120 d测试龄期时干燥收缩的减缩率仍然高达50.2%.  相似文献   

11.
对高性能再生骨料混凝土的力学性能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高性能再生骨料混凝土的立方体抗压强度稍低于同强度等级的高性能天然骨料混凝土,而其弹性模量明显低于高性能天然骨料混凝土。随着强度的提高,高性能再生骨料混凝土的弹性模量也提高。  相似文献   

12.
刘艳文 《科技资讯》2009,(26):90-90
本文阐述了高性能混凝土产生的背景和国内外学者对高性能混凝土的认识与定义,并详细介绍了高性能混凝土的国内外的研究与发展现状,同时,还针对高性能混凝土研究与发展中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分别含有河砂和机制砂两种细骨料的C40高性能混凝土试件在高温烧透作用后的力学性能试验研究,分析讨论了细骨料种类对不同高温烧透后的高性能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影响,探讨了混凝土力学性能随温度变化的规律.试验研究表明,高温后对高性能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影响最大的因素是作用的最高温度,在相同的烧透条件下,C40高性能混凝土的力学性能随着经历温度的升高总体呈下降趋势;河砂混凝土和机制砂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在300℃、500℃和700℃高温后的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虽然机制砂混凝土的力学性能不如河砂混凝土的力学性能,但机制砂混凝土依然具有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海峡两岸高性能混凝土研讨会”于 2 0 0 1年 3月 2 3日在同济大学研究生院 (瑞安楼 )二楼报告厅胜利举行 .参加研讨会的海峡两岸代表总数为 1 38名 ,他们分别来自台湾、上海、浙江、广东、福建、江苏、安徽等省市的高校、科研院所 ,以及水泥、混凝土的生产和施工应用单位 .本次研讨会的目的在于加强海峡两岸高性能混凝土技术的交流 ,促进海峡两岸 ,尤其是上海及周边地区高性能混凝土技术的发展 .会议共交流论文 1 4篇 ,并编印了研讨会论文集 ,其内容包括 :海峡两岸高性能混凝土发展情况的综述 ;高强、高性能混凝土的配制技术 ;高性能混凝…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高性能混凝土的定义谈出了自己的看法,探讨了高性能混凝土磨细矿粉的掺用量,总结了高性能混凝土的强度增长规律。  相似文献   

16.
采用杆径为75,mm的分离式霍普金斯杆试验机和YAW-3000电液伺服压力试验机分别对5组不同配合比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进行了动力压缩试验和静力压缩试验,详细分析了不同类型钢纤维和不同钢纤维掺量对超高性能混凝土动态抗压强度的影响.通过计算得出不同配合比的动态增长因子,绘制出超高性能混凝土动态增长因子曲线.结果表明:超高性能混凝土动态强度、峰值应变均随应变率的增大而增加;不同钢纤维类型和掺量对超高性能混凝土的动态抗压性能影响显著,但对其动态增长因子影响较小;同时,也清晰地观察到大长径比钢纤维对超高性能混凝土动态强度增强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7.
王建林 《科技信息》2008,(11):146-146
本文阐述了高性能混凝土用水量的取值原则,对高性能混凝土用水量的计算及实现高性能混凝土低用水量的技术途径进行了探。  相似文献   

18.
利用ABAQUS软件建立了钢-聚丙烯混杂纤维超高性能混凝土三维细观数值模型,对其轴心受压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通过对比轴心受压试验结果,验证了模型的合理性。在此基础上,拓展分析纤维掺量、长径比等参数对超高性能混凝土受压特性的影响,进一步分析压力作用下纤维增强超高性能混凝土机理。结果表明:随着钢纤维体积掺量增加,超高性能混凝土损伤发展变缓,单轴受压峰值强度略有提高,峰后延性明显增加;钢纤维长径比对超高性能混凝土受压应力-应变曲线的影响较小,但是更长的纤维更好地发挥了阻裂作用;在超高性能混凝土单轴受压过程中,钢纤维在峰值点前主要发挥骨架作用,在峰值点后主要发挥阻裂作用。  相似文献   

19.
刘华伟  李新光  徐会娟 《科技信息》2012,(29):333-333,389
本文阐述了高性能混凝土用水量的取值原则,对高性能混凝土用水量的计算及实现高性能混凝土低用水量的技术途径进行了探究。  相似文献   

20.
自密实高性能混凝土研究与应用现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自密实高性能混凝土是采用现代混凝土技术生产的新型高技术混凝土,是一种高性能混凝土.本文对自密实高性能混凝土的特点、发展历史进行了介绍,重点分析了研究与应用现状,对自密实高性能混凝土的进一步研究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