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C/Cu复合材料不同可靠度的p—v曲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C/Cu复合材料与45钢在无润滑条件下进行磨损试验,统计分析试验数据,得出无润滑摩擦副材料磨损率服从标准正态分布。通过回归分析和可靠度计算,得到在给定磨损率下C/Cu复合材料在不同可靠度下的p-v曲线族及其计算方法,为使用C/Cu复合材料提供了设计数据。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300K-1073K温度范围内两种纤维比C/Cu复合材料的热膨胀性能及合金元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在α-T曲线的水平和下降阶段,合金元素对C/Cu复合材料热膨胀性能的影响主要取决于合金元素对其界面结合强度的影响程度。  相似文献   

3.
C—SiC—TiC—TiB2复合材料原位合成及热压烧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熟焦,碳纤维,B4C,SiC,Si,TiO2和TiC为原料,采用原位合成及热压技术研究了不同TiO2和TiC含量对多组份碳/陶复合材料的组成、结构和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Fe3Al/TiC复合材料在高浓度SO2和SiO2细颗粒气流中的耐高温冲蚀磨损性能,并与Fe3Al基合金和钴基高温合金在同等实验条件下进行比较,结果表明:Fe3Al/TiC复合材料的高温抗冲蚀性优于2种对比材料。SEM分析显示:Fe3Al/TiC复合材料的冲蚀表面形貌以薄片屑形成机制为主。  相似文献   

5.
用硅胶柱色谱,以价廉的石油醚为洗脱剂,快速、简便的进行了C60/C70的分离。质谱分析证明C60的纯度可达98%以上。  相似文献   

6.
用电弧法制备了以Fe和C为原材料的超微粒,通过X射线衍射,X射线光电子能谱,电子显微镜和电子衍射观测和分析了样品的形态,结构和成分,并与以Fe为原材料制备的微粒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用电弧法能够制备出含有FexC1-x相的合金超微粒,较Fe超微粒而言,含FexC1-x相的合金超微粒抗氧化能力有所增强。  相似文献   

7.
本文介绍了直流电弧法合成C60/C70技术,测量了在拟和氩中,烟灰 产率和C60/C70提取率与气压及孤电流的关系。在150mmHg拟气氛和65A孤电流下,烟灰产率为34%,从烟灰中提取C60/C70的产率为17%。  相似文献   

8.
裂解C5,C9馏分共聚石油树脂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乙烯副产C5、C9混合馏份的研究,合成出色相(Fe-Co)≤5#,软化点≥90℃的共聚石油树脂。为乙烯副产C5、C9馏份的利用再找出一条出路。  相似文献   

9.
界面软质层在C/Al复合材料中行为的试验研究王浩伟,贺鹏飞,吴人洁,张国定(复合材料研究所)关键词金属基复合材料,界面,软质层,断裂,纤维中图法分类号TB331界面是复合材料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纤维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FRM)的界面对其力学性能尤其是...  相似文献   

10.
采用粉末冶金方法制得了FeNi/Cu粉末和FeNi/Cu纤维的低膨胀高导热(DG)复合材料.结果表明,随着Cu粉末尺寸增大,FeNi/Cu粉末制品电阻率减小,膨胀系数增大;而随着Cu纤维长径比增大,FeNi/Cu纤维制品的热膨胀系数和电阻率都增大.这是由Cu纤维和Cu粉末在制品中的分布状态,即Cu网络形成难易程度和FeNi与Cu互扩散难易程度共同决定的.当膨胀系数小于7×10-6/K时,FeNi/Cu纤维制品比FeNi/Cu粉末制品的电导性能要好.  相似文献   

11.
以炭纤维针刺整体毡为预制体,用化学气相渗透(CVI)、浸渍/炭化(I/C)的方法制备密度和基体炭不同的C/C多孔坯体,采用真空熔渗将铜合金液渗入C/C坯体中制备C/C-Cu复合材料,研究试验条件对复合材料摩擦磨损性能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时间的延长,C/C-Cu复合材料摩擦因数趋于稳定;随着载荷的增加,摩擦因数和体积磨损先增后减,当载荷为80 N时达到最大值;试样摩擦因数和体积磨损与对偶件有关,当采用硬度较高的40Cr钢为对偶件时,试样摩擦因数随着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并趋于稳定,且磨损量最大;当采用硬度低的黄铜和紫铜为对偶件时,试样摩擦因数随着时间变化不大,与紫铜对偶时的磨损量最小;C/C-Cu复合材料的磨损机制主要为磨料磨损、粘着磨损,采用40Cr钢作对偶时氧化磨损加大。  相似文献   

12.
准三维C/C复合材料的压缩性能及其破坏机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炭纤维针刺毡为预制体,分别采用CVI法和CVI与结合液相法相结合的方法制备热解炭、树脂炭和沥青炭基质的准三维C/C复合材料,并研究了这些材料的压缩性能及其破坏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压缩强度随致密度提高而增大;炭基体对压缩强度的影响从大到小依次为CVI炭,树脂炭和沥青炭;树脂炭的垂直压缩强度与CVI炭的垂直压缩强度相近,两者都高于沥青炭;3类基质炭试样的压缩破坏均表现为韧性断裂方式,其中平行压缩主要以分层劈裂的方式破坏,致密度较低的试样垂直压缩呈现出压溃破坏,致密度较高的试样垂直压缩表现为剪切破坏或分层破坏。  相似文献   

13.
高导热碳/碳复合材料的制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中间相沥青和中间相沥青基碳纤维为原料, 采用碳布热压法、液相浸渍法制备了二维和三维高导热碳/碳复合材料, 且所制得复合材料的热导率分别高达443和340 W/(m·K). 依据碳/碳复合材料的热导率模型, 分析了不同结构特征参数对材料热导率的影响. 结果表明, 基体碳热导率、孔隙率以及界面相厚度均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材料的导热性能.  相似文献   

14.
炭纤维增强树脂炭复合材料微观结构与烧蚀性能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采用金相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对炭纤维增强树脂炭复合材料微观结构进行分析,采用等离子烧蚀方法研究了炭纤维增强树脂炭复合材料不同方向的烧蚀性能,并对其烧蚀表面形貌进行扫描电镜观察,分析了复合材料烧蚀性能差异的原因.研究结果表明:炭纤维增强树脂炭复合材料中炭纤维和树脂炭结合较好,基体中产生了应力石墨化,材料烧蚀优先从纤维与树脂炭的界面及缺陷处开始,轴向垂直于气流方向的纤维越多,材料烧蚀率越小.  相似文献   

15.
利用多元耦合场CVI工艺将炭毡增密至1.58 g/cm3,再进行树脂浸渍/炭化增密至1.85 g/cm3制备C/C复合材料。测试由其制成的摩擦实验环的湿式摩擦磨损性能,并利用软件建立的有限元模型对2 500 r/min及1.5 MPa时摩擦实验环的温度场分布进行模拟。结果表明:该湿式摩擦材料的摩擦因数在0.07~0.13间波动,当初始转速恒定时,摩擦因数随刹车压力的增大而减小;当刹车压力恒定时,摩擦因数先增大后减小。建立了C/C复合材料湿式制动过程模型,通过模拟获得了制动盘的各个部位温度场在本模拟研究中呈岛形分布,最高温度出现在0.875 s,这为制动材料的设计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6.
不同载荷下C/C复合材料往返式滑动摩擦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GCr钢球为对偶,在UMT-3微摩擦试验机上测试2种具有不同基体炭结构的C/C复合材料长时间往返式滑动摩擦磨损行为。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载荷下,具有粗糙层热解炭基体的材料A的平均摩擦因数高于具有光滑层/树脂炭基体的材料B平均摩擦因数;在60N时,材料A的平均摩擦因数出现最大值,为0.193;而材料B的平均摩擦因数出现最低值,为0.120;随着载荷的增加,2种材料的平均摩擦因数均出现较大的波动,其中:材料A的平均摩擦因数变化趋势为先升后降,材料B的平均摩擦因数先降后升,但二者的差值随载荷增加先增后减;随着时间的延长,所有试样的摩擦因数均逐渐趋于稳定;材料A的摩擦表面膜较完整、致密,但存在大块摩擦膜剥落或交替堆叠;材料B的摩擦表面较粗糙,形成纤维与基体炭分开堆积成膜形貌。  相似文献   

17.
以液化气为碳源前驱体,氮气为稀释气体,采用定向脉冲气流TG-CVI法,对初始密度为0.14 g·cm-3的普通碳毡进行致密化处理.研究在不同试验条件下C/C复合材料的致密化过程和密度分布,借助偏光显微镜观察其微观组织,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其断口形貌,采用三点弯曲法测定C/C复合材料的抗弯强度.结果表明:在热端温度为1 080 ℃、脉冲压力为-3~0 kPa的条件下,经70 h致密化,C/C复合材料的表观密度可达1.836 g·cm-3,且密度分布均匀;组织为粗糙层(RL)和光滑层(SL)的混合型组织;试样断口形貌呈渐变的锯齿状分布,纤维以拔出为主,表现为假塑性断裂特征,抗弯强度为83.91 MPa.  相似文献   

18.
预氧丝原位炭化无粘结剂C/C复合材料氧化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恒温热重法测定了在空气中,0.1MPa,673K到973K下预氧丝(即预氧化聚丙烯腈纤维)原位炭化无粘结剂C/C复合的氧化失重率;并利用扫描电镜分析了这种复合材料氧化前后的结构,氧化动力学测定结果表明:该材料在氧化开始时,其氧化速率随时间的增长而增大,然后随时间的延长而减小,并趋向恒定,研究表明:该材料中预氧丝与基体炭界面结合处是空气中氧的扩散通道,杂质为空气中氧的吸附起到了有附活性中心的催化  相似文献   

19.
基于炭基和硅基防热复合材料的烧蚀机理对C/C-SiC防热复合材料进行烧蚀分析.依据相变原理,在热传导方程和能量平衡原理的基础上,建立了一维非稳态烧蚀数值模型,模拟了C/C-SiC防热复合材料的烧蚀过程,分析结果与实验数据吻合良好.同时通过数值对比看出,在同等的烧蚀环境中,C/C复合材料的烧蚀速率最快,材料内部温度最低;...  相似文献   

20.
采用^13C NMR分析技术,将超临界CO2下AN沉淀聚合的立体特性(以下简称CO2-PAN)与AN水相沉淀自由基聚合及AN水相悬浮自由基聚合进行了比较,在五单元组立构序列的水平上讨论了超临界CO2中AN沉淀聚合的统计链增长模型。研究表明CO2-PAN的链增长过程符合Bernoulli统计模型,其立构规整性是完全无规的。并认为,与其他两种PAN相比,CO2-PAN等规立构规整度偏低的原因是由于所采用的CO2溶剂的非极性效应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