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梁青  陈超  黄倩  陈波  平劲松 《中国科学(G辑)》2009,39(10):1379-1386
月球布格重力异常是研究月球内部物质分布特征的重要参数. 该文基于嫦娥一号激光测高数据, 采用球坐标系地形校正方法, 获得了最新的月球全球布格重力异常. 讨论了南极Aitken(SPA)盆地形成时的天体撞击方向, 认为SPA盆地是月球最大的质量瘤盆地. 通过分析撞击盆地的布格重力异常, 发现月球质量瘤盆地具有不同的特征. 高地型质量瘤盆地高密度物质主要分布在浅部, 为充填的高密度玄武岩质岩石, 而平原型质量瘤盆地的高密度物质主要分布在深部, 为上隆的高密度月幔物质.  相似文献   

2.
探讨"三江"北段铅锌矿床成矿物质的预富集作用.通过对典型矿床的矿石特征、下-中二叠统尕笛考组和上三叠统波里拉组的沉积环境特征研究,认为中二叠世-晚二叠世,研究区的构造环境为弧后盆地环境,形成初始矿源层;早中三叠世-晚三叠世,为火山岛弧环境,是层控预富集成矿期.该地区在二叠-三叠纪期间,盆地中发生的热水喷流沉积作用使铅锌成矿物质得到了初步的富集.  相似文献   

3.
探讨南美Llanos盆地油气地质特征及成藏规律。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构造沉积演化、生-储-盖条件、圈闭特征、油气田分布等分析,总结了Llanos盆地油气运聚特征及富集规律,指出有利勘探方向。结果表明,Llanos盆地是中生代弧后裂谷与新生代前陆作用共同形成的叠合盆地,主力烃源岩为白垩系Gacheta组页岩,储层包括白垩系、古近系及新近系多套砂岩,已证实有油气的储盖组合有7套;该盆地油气运聚具有远距运移混源充注、断砂立体持续输导、近远灶阶梯式捕集成藏的特点,近灶优先捕集形成中深层、大中型构造油气田,远灶接替捕集形成浅层、小型复合型油气田。盆地西部发育逆掩推覆构造圈闭,数量少、规模大,可形成大型油气田,是构造圈闭的有利勘探目标区;盆地中部和东部主要发育岩性-构造圈闭、岩性圈闭及水动力圈闭,圈闭类型和数量多但规模小,可形成浅层小型油气田,是地层-构造、水动力-构造等复合圈闭的主要勘探目标区。  相似文献   

4.
三百山盆地的粗面岩主要出现在盆地东部仰天湖破火山口构造中,粗面岩锆石SHRIMP测年的年龄为141.56±0.96 Ma,应归属于早白垩世.盆地粗面岩具有钾含量高,全碱含量高,稀土元素配分曲线图表现为右倾的轻稀土富集型,Eu负异常不明显或表现为正异常的特征,表明三百山盆地的粗面岩属橄榄玄粗岩系列,具有高压型粗面岩的特征,标志着一个加厚的陆壳存在;岩浆物质来源于由上地壳物质俯冲到深部与地幔的混合而形成的再循环富集地幔,岩石形成的构造环境为“同碰撞”环境,代表挤压至拉张过渡构造环境.  相似文献   

5.
西藏措勤地区典中组火山岩地球化学特征及构造背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措勤盆地位于西藏冈底斯构造-岩浆岩带的西段北侧,该区古新世火山活动十分强烈,形成了一套厚度大于1 000 m的中酸性火山岩地层,火山岩K-Ar和Rb-Sr同位素年龄为63.9~61.0 Ma,区域上可与古近纪林子宗群下部层位相对比,归为古新统典中组.火山岩岩石化学、地球化学特征分析表明,该火山岩系属高钾钙碱性-钙碱性系列,轻稀土富集,负Eu异常明显.与原始地幔相比,微量元素Rb,Ba,K,Th,U富集;Ti,P,Sr,Ta(Nb)亏损.锶、氧同位素组成显示岩浆来源与陆壳物质关系密切,推测是来自于俯冲带的幔源基性岩浆与陆壳重熔酸性岩浆以不同比例混合所形成.综合研究认为,这套火山岩形成于陆缘弧构造环境,与喜马拉雅特提斯洋壳向北俯冲消减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索多种矿产耦合成矿的盆地构造动力学问题。方法综合剖析鄂尔多斯盆地构造与油、气、煤和砂岩型铀矿等多种矿产共存富集的时空配置关系。结果鄂尔多斯盆地多种矿产相互关联、共存富集于古生界和中生界的不同地质层位,促使它们耦合成矿的时代主要发生在晚侏罗-早白垩世的燕山中晚期,主体受控于中新生代多构造演化及其关键变革时期的构造转换过程。结论探索、研究鄂尔多斯盆地中新生代构造动力学演化及其叠加转换关系,有助于客观认识多种矿产共存富集可能受控的统一盆地动力学环境及其耦合成矿效应。  相似文献   

7.
Ⅰ盆地是东南亚某国最大的含油气盆地,盆地总体勘探程度较低,油气勘探前景广阔.该文从构造演化、地层特征、油气成藏条件和油气富集规律等方面对盆地油气地质特征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8.
嫦娥五号任务从月球风暴洋北部地区成功返回了1731 g月壤样品,这些样品为研究月球年轻玄武岩的成因和演化提供了重要的样本.本文利用多源月球遥感探测数据结合嫦娥五号样品研究结果,从光谱学和矿物学角度研究了嫦娥五号着陆区年轻玄武岩的演化过程.嫦娥五号着陆区主要包含雨海纪极低钛到低钛玄武岩和爱拉托逊纪中钛玄武岩,遥感光谱学分析表明年轻玄武岩表现出明显的1μm吸收特征,可能存在橄榄石的富集.然而,返回的嫦娥五号月球样品研究揭示年轻玄武岩中橄榄石的含量并不高,我们推测年轻玄武岩遥感光谱上的1μm强吸收特征可能是富铁辉石、富铁玻璃、空间风化作用和铁橄榄石共同作用的结果.综合已有的样品研究和本文的遥感地质研究,嫦娥五号玄武岩源于高度演化的月球晚期岩浆活动,其源区可能位于富单斜辉石的浅层月幔.  相似文献   

9.
M盆地走滑特征与油气富集规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通过对大型走滑型M盆地的研究发现,在早、晚白垩世不同的走滑时期分别形成NEE,NW和NNW向三大构造体系,表现出剪切和扭张两种不同形式的走滑构造特征。认为:M盆地油气丰富但复杂多变,早期,紧临中非断裂带,断陷深度大,沉积下巨厚的下白垩统生油层系;后期,中非断裂带走滑方向变化,沉积中心向南转移,在远离中非断裂带的南区沉积了上白垩统优质的厚层泥岩,形成了大油田的区域盖层,是控制油气分布与富集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为解决鄂尔多斯盆地华庆地区延长组长6段的物源问题,引入聚类分析方法.通过研究长6段砂岩的稀土元素特征和聚类分析,确定了该区的物源方向.稀土元素特征表明:配分曲线与上地壳稀土元素的分布形态几乎完全一致,与下地壳和洋壳的特征相差甚远,说明其陆源碎屑物质应来源于上地壳.聚类分析结果认为该区主要物源有北东方向,北东东方向和正北方向三个物源,与鄂尔多斯盆地古地理背景一致.  相似文献   

11.
中国边缘海盆地构造演化与油气分布富集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边缘海盆地处在欧亚、印度-澳大利亚及太平洋三大板块相互作用之新生代最活跃区域,其中,南部边
缘海盆地尚受南海裂解扩张作用等多种因素的深刻影响,形成了具有断拗双层结构不同类型伸展型或伸展、走滑、挤
压复合型盆地,沉积充填了古近纪断陷裂谷早期中深湖相地层及其烃源岩、古近纪断陷晚期煤系地层及烃源岩、新近
纪拗陷期海相地层及其烃源岩,为油气形成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受区域地质背景影响,边缘海盆地地壳性质及厚
度从陆缘区到深海洋盆区具有逐渐递变的特点;盆地沉降沉积中心亦逐渐向深海洋盆迁移,导致其大地热流及地热场
向洋盆区逐渐升高增强,加之与晚期新构造运动和烃源供给系统时空上的相互耦合配置,最终控制了边缘海盆地油气
分布富集规律。  相似文献   

12.
沁水盆地樊庄区块构造对煤层气富集的控制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樊庄区块褶皱形成力学机制研究基础上,从煤层气藏构造演化史的角度,结合樊庄区块煤层气排采实际资料,建立了沁水盆地樊庄区块三种类型煤层气成藏模式,即原生型、调整型和改造型,其中改造型又可分为原生改造型和调整改造型,旨在研究沁水盆地樊庄区块构造对煤层气富集的控制作用,为认识局部微小构造对煤层气藏的控制作用提供参考。本区煤层气开发实践表明,不同成因的气藏宜采用相应的勘探开发策略。  相似文献   

13.
扬子地台寒武系下统存在富含V、Ni、Mo和铂族元素(platinum group element, PGE)等的黑色页岩,局部地区有U或者Ba、Hg、As等的富集,研究这些元素富集机理有利于寻找相关矿产或者探究地质事件。6 500万年前的小行星撞击地球产生了高PGE含量的地层或者化石,依据这一事实和陨石的特征及其他地质地球化学证据,推断下寒武统黑色页岩中Ni-Mo-PGE富集是陨石撞击结果,PGE中的Ir、Os富集最明显是因为二者最抗淋滤。U在康滇地轴东侧黑色页岩中最高可达480×10-6,因康滇地轴本身就存在混合型铀矿,推测黑色页岩中U来自它的风化。据V和Ba-Hg-As等的地化特性,认为V富集是受生物活动影响,但因V易于在热泉水中富集,故寒武纪早期泛非运动的构造-热事件可导致V富集成矿,Ba、Hg、As也因该事件产生构造裂隙后,它们优先随热液沿裂隙上升富集,并在海底局部成矿。此外,5.65亿年前的埃迪卡拉动物群发生地基本上就是5.8亿年前小行星撞击地点,提出此次行星撞击可能与埃迪卡拉生物群出现存在因果关系。由于在中国存在寒武纪澄江生物群大爆发事件,推测该次生物...  相似文献   

14.
屋背冲矿区位于衡阳盆地东缘川口矿田东北部,通过对本区钨矿的地质背景、时空分布特征及成矿物理化学特征的阐述,探讨屋背冲钨矿成因机理.初步认为区内存在花岗岩型和石英脉型两类钨矿,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花岗岩浆岩,花岗岩型钨矿是岩浆期后热液(气成高温热液)交代、活化富集成矿,以规模大,品位低特点,石英脉型钨矿含矿热液充填断裂构造沉淀富集成矿,以规模小,品位富为特点.花岗岩型找矿潜力大,为下一步主要勘查目标.矿区南西延伸段是寻找隐伏大矿体的有利部位.  相似文献   

15.
岩溶陷落柱、断裂、老窑采空区是引起矿井突水的主要地质构造。在对比研究了各种物探方法应用条件的基础上,采用三维地震查明地质构造的类型、大小及分布范围,利用瞬变电磁法和SYT电磁测深技术探查构造的富水性。研究表明,地层的富水性与其视电阻率大小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富水的地层视电阻率值较低,反之视电阻率较高。根据横向和纵向电阻率等值线图分析地质构造的富水性,为矿井突水危险评价提供地质依据。淮南矿区突水地质构造探测结果显示:在探测区内发育两个陷落柱,西北部的陷落柱无水,东部陷落柱富水程度高。实际巷道揭露资料与探测结果基本吻合,该物探方法组合不失为探查地质构造富水性的一种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6.
黑河中上游流域水文区划分析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黑河中上游流域11个水文站点反映流域降水径流特性的7个区划指标,分别应用模糊聚类法和集对分析进行水文区划研究.2种方法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应用模糊聚类法将该流域划分为5个子区更为合理.所得分区结果有助于进一步认识该流域水文现象的形成、分布和变化规律,也为黑河流域水文站网合理规划、布设提供了基础,同时也为解决水文资料移用和水资源合理开发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7.
鄂尔多斯盆地多种能源矿产共存富集形式及沉积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鄂尔多斯盆地以煤和石油为主体的多能源矿产共存富集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油中气、上气下油、油中铀、煤中铀、煤中油、煤中气、煤与油单独赋存等,这些矿产之间又多有成因关系。石炭-二叠纪特殊的沉积环境,形成以煤为主的能源矿产。含煤地层既是上、下古生界天然气的主力烃源岩,又是上古生界煤成气的主力储集层,为油气提供非常有利的生、储、盖空间配置体系,在纵向上呈现下煤上气的能源共存组合形式。有机质的丰度及分布与盆地的兴衰演化、沉积环境及其沉积相密切相关;储层的分布及物性明显受控于沉积体系;沉积体系控制着砂体、泥质岩的空间展布,有利的沉积体系常发育有利的储集层和盖层类型。  相似文献   

18.
为了需求古地下水的运移规律及对寻找矿床的作用,利用放射性元素钍稳定性的特点,建立了钍归一化判断的数学模型。其原理为;在自然界铀、钾与钍的含量在区域上有比较一致的比值,钍的主要化合物相当稳定,不易迁移,而铀酰离子、钾离子易溶于水,在古地下水的作用下使铀、钾与钍的比值发生了变化。本文以鄂尔多斯东胜地区的放射性数据为例,运用此模型分析迁移前后铀、钾的分布特点,从而判断出本区的古地下水运移规律,此结论与前地质工作者研究结果相吻合。因此,为研究古地下水运移开辟了一条全新的、简单的、高效的道路,从而对寻找其它矿床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9.
海拉尔盆地乌南凹陷南一段高伽马砂岩成因与识别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提高海拉尔盆地乌南凹陷高伽马砂岩测井岩性解释的准确性,采用岩心观察、显微镜下描述和测井曲线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高伽马砂岩的成因和识别方法进行探讨。对砂岩的补偿中子值进行分类以排除孔隙度对测井曲线的影响,再利用深侧向电阻率、微侧向电阻率和补偿密度交会识别高自然伽马砂岩。研究结果表明:影响砂岩自然伽马特征的因素有凝灰质、黏土、油、长石以及钙质;高自然伽马砂岩具有高钍或者高铀含量的特征;凝灰质导致钍富集,黏土导致铀、钍和钾均富集,油导致铀富集,长石导致钾富集,钙质导致铀含量降低;从凹陷边缘至凹陷中央影响砂岩高自然伽马因素依次为高凝灰质含量、高长石含量以及高黏土含量。  相似文献   

20.
以柳江流域23个点位为例,研究了不同水文季节(3月和6月)水质因子(DO、CODMn、NH3-N、As、Hg、Cd、Pb)对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的影响,2次调查共鉴定出底栖动物4门7纲16目54科68属(种),种类相似系数为83.76%,物种丰富度表现为枯水期略高于丰水期,底栖动物优势种在枯、丰水期分别有4种和2种,具有明显的季节演替. DCA和TWINSPAN分析结果显示:柳江流域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在时空分布上存在一定差异,主要表现为枯、丰水期均有3个不同的底栖动物类群大致依次分布在该流域干流及支流的源头、中上游及下游,群落内指示物种呈现出由清洁种逐渐过渡到耐污种的变化. 指示物种分析结果(ISA)显示:在枯水期,共有8种底栖动物能作为柳江源头和大环江上游群落的指示种,分别为四节蜉属(Baetis sp.)、锯形蜉(Serratella sp.)、溪泥甲一属(Zaitzevia sp.)、短脉纹石娥属(Cheumatopsyche sp.)、蜗虫(Dugesia sp.)、朝大蚊属(Antocha)、摇蚊属(Chironomus sp.)和细蜉属(Caenis sp.),其他类群无显著指示种;在丰水期,共有5种底栖动物能作为群落划分的指示种,其中,方格短沟蜷(Semisulcospira cancellata)、钉螺(Oncomelania sp.)是柳江中上游的指示种,汉森安春蜓(Amphigomphus hansoni)、河蚬(Corbicula fluminea)、卷扁螺(Gyraulus compressus)是柳江下游的指示种. CCA分析结果显示:CODMn和DO是枯、丰水期均对柳江流域底栖动物群落分布有重要影响的水质驱动因子,而重金属因子(Cd、Pb、Hg)在枯水期对底栖动物分布影响较大, NH3-N在丰水期对底栖动物分布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