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当心脏的窦房结或传导系统发生严重病变,激动不能正常发出或传导受阻时.需靠人工心脏起搏刺激心脏收缩,以满足机体组织器官的供血,这就是七十年代以来广泛应用于临床的心脏起搏技术。它的应用挽救了千百万人的生命,是迄今为止治疗严重缓慢型心律失常最有效的方法之一。近年来我们曾护理了23例安置永久式心脏起搏器的病人,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23例,男性16例,女性7例,年龄49~73岁。病窦综合征11例,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1例,二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3例,三支阻滞伴阿斯综合征1例。起搏器的类型均为心…  相似文献   

2.
探讨由各种原因导致严重缓慢心律失常、心跳骤停及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时,经右颈外静脉紧急床旁漂浮电极临时起搏方法的疗效。26例采用床旁非X线条件下,经右颈外静脉穿刺,在黑泥鳅导丝引导下到达深静脉,将球囊漂浮电极置入深静脉,使之随血流漂浮送至右心室,根据电极进入深度结合体表II导联心电图特征、心腔内心电图ST段抬高以及起搏的效果确定有效起搏部位,实施紧急心脏起搏。根据体表II导联起搏心电图特征和血流动力学改善,判断心脏有效起搏和电极移位,各为25/26例(96.2%)和2/26例(7.6%)。并发局部出血1/26例(3.8%),无穿刺部不可控制出血。该方法操作简便,疗效可靠,并发症少,是一项安全有效的起搏方法。尤其适用于不易搬动又急需心脏起搏治疗的患者,以及需要溶栓或抗凝治疗而禁忌深静脉穿刺的患者。  相似文献   

3.
评价特发性室性心律失常(室性心动过速和室性早搏)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的临床疗效.10例患者(男4例,女6例),平均年龄42.5±17.3岁.其中频发室早5例,室速5例,采用激动标测法与起搏标测法相结合来确定起源点.4例心律失常位于右室流出道,5例位于左室中后间隔区,1例左室流出道室早位于左冠窦内.10例患者均获得良好效果,即刻成功率100%.随访期间(2~30个月)停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无心律失常复发.  相似文献   

4.
薄冰 《科技资讯》2014,(14):210-210,252
本文对在心脏起搏活动中发挥重要作用的3种氯离子通道进行综述,包括:内向整流Cl-电流,容积感受性外向整流Cl-电流及细胞内钙激活Cl-电流,上述通道在心脏起搏活动的调节及起搏活动异常类心律失常的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张盼  马娜 《甘肃科技》2021,37(20):160-163,103
心脏起搏器是治疗心律失常的有效方法,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传统右心室心尖部(RVA)起搏改变正常的心脏激动顺序为非生理性起搏,而希氏束起搏、右室间隔起搏、右室流出道起搏等部位起搏均符合正常心脏激动与传导顺序,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本研究就不同部位起搏的特点及对心功能影响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6.
郑江红  胡冬青  安光玉 《甘肃科技》2009,25(11):133-134
研究不同起搏模式患者心室累积起搏百分数与生活质量的关系;入选90例接受VVI型起搏器和DDD型起搏器、从I型起搏器治疗的患者,术后随访时通过程控仪获取起搏器的心室累积起搏百分数,采用SF-36生活质量调查表评估生活质量,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随访4~6年(平均4.2±1.7年),WI起搏组与DDD起搏组心室累积起搏百分数及生活质量总评分无统计学差异;AAI起搏组较VVI起搏组及DDD起搏组心室累积起搏百分数低,生活质量总评分高(P〈0.05);心室起搏所占比例越高,对生活质量的改善越有限。AAI型起搏器较VVI型起搏器及DDD型起搏器能更好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该文对于C1C-2内向整流氯离子通道在心脏起搏活动中的作用进行综述,该通道在心脏起搏活动产生及调节中发挥重要作用,并在窦房结功能异常等心律失常的机制探讨及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人工心脏起搏技术是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重要方法。本文总结了我院采用锁骨下静脉穿刺的方法安装人工心脏起搏器的经验,论述了技术要点和随访结果。证明该方法人工心脏起搏操作速度快,组织损伤少,病人痛苦少,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传统的心脏起搏只能适用于缓慢性心律失常的患者,而对于房性快速心律失常、扩张型心肌病、充血性心力衰竭、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等心脏患疾一直是个难题,近些年来,浙江医院充分发挥其在老年性疾病方面的优势,开展心脏多腔多部位起搏的临床应用,在治疗这些更具个体特征和多种心脏功能失常的疾病上作出了许多成功的尝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缓慢心律失常患者行临时心脏起搏的应用效果及护理要点。方法回顾38例缓慢心律失常患者安置临时心脏起搏器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临时心脏起搏器在缓慢心律失常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及注意事项。结果38例患者行临时起搏器植入,手术顺利,均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术中、术后无并发症发生,术后恢复良好,病情稳定出院。结论对已确诊窦房结或心脏传导异常的患者,安置临时心脏起搏器可有效帮助患者渡过疾病危险期,为进一步治疗奠定基础。做好术前、术中及术后的护理是保证疗效的必要保证。  相似文献   

11.
Cardiac channelopathies.   总被引:38,自引:0,他引:38  
Eduardo Marbán 《Nature》2002,415(6868):213-218
Genetic alterations of various ion channels produce heritable cardiac arrhythmias that predispose affected individuals to sudden death. The investigation of such 'channelopathies' continues to yield remarkable insights into the molecular basis of cardiac excitability. The concept of channelopathies is not restricted to genetic disorders; notably, changes in the expression or post-translational modification of ion channels underlie the fatal arrhythmias associated with heart failure. Recognizing the fundamental defects in channelopathies provides the basis for new strategies of treatment, including tailored pharmacotherapy and gene therapy.  相似文献   

12.
采用数值方法分析心肌动作电位对心脏节律的影响。心肌动作电位用Noble模型来描述,心脏节律用Bernardo-Signorint模型来模拟。数值分析结果表明,心肌动作电位形成的靶环波和螺旋波对心脏节律影响较大。当心肌动作电位表现为噪声时,心脏节律可完全破坏。  相似文献   

13.
将体重为 2 4— 2 6kg的成年五指山小型猪 ,用于颈外静脉放置心脏起搏器的实验研究 ,结果表明此方法操作简单 ,起搏效果好 ,为建立理想的心衰模型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方法和措施 ,为小型猪的心衰模型系列开发利用奠定了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14.
迟脉与数脉的心功能对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检测了53例迟脉和58例数脉患者的心功能,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均有左心功能损伤,迟脉组总外周阻力增高,血流缓慢;数脉组总外周阻力降低,血流加速,与正常对照组均有显著差异.因此,导致迟脉患者表现寒证,而数脉患者表现虚证.  相似文献   

15.
心肌肌钙蛋白I-C复合物酶联免疫检测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制备抗人心肌肌钙蛋白I(cTnI)单克隆抗体、建立检测人cTnI链酶亲和素-生物素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方法,用基因工程表达的人cTnI免疫雌性BALB/c小鼠,以杂交瘤技术制备得到三株特异性抗人cTnI的单克隆抗体记为6G3,6A6,3G9.三株杂交瘤细胞中6G3和6A6为IgG1,3G9为IgG2b,腹水效价分别为4×10-5,4×10-5和10-5.亲和常数为5.0×109,6.4×109和3.8×109mol-1.Westernblotting结果表明6G3和6A6能够识别cTnI-C复合物.把6G3抗体生物素化并制备抗cTnI、cTnC和cTnI-C的大鼠多克隆抗体.以多抗作为固相捕捉抗体,生物素化6G3抗体作为检测抗体,建立检测cTnI的双抗体夹心ELISA方法并初步应用于临床病人标本检测.以cTnI-C复合物多抗捕捉检测方法具有良好的灵敏度、特异性和准确性,灵敏度为0.9ng/mL,较包被其他抗体捕捉方法提高1~2倍.批内变异系数为5.03%,回收率为94.56%.测定17例AMI病人和18例血清样本临床诊断结果符合率为100%.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妊娠的临床情况及处理。方法:分析经治的8例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妊娠患者的临床表现、处理及结局。结果:8例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妊娠患者经过合理抗凝,适时剖宫产分娩,母婴平安出院。结论:对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妊娠患者应予重视,合理抗凝、密切监护,以保证患者在孕期和分娩期的安全。  相似文献   

17.
不同强度游泳训练对大鼠心脏形态和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不同强度的游泳运动对大鼠心脏形态和功能的影响。方法:50只Sprague-Dawley(SD)大鼠被随机分为3组:适度游泳组(Moderate swimming group,MS)、高强度游泳组(High-intensity swimming group,HS)和空白对照组(Sedentary control group,SC)。8周的游泳训练结束后,采用超声心动图检测大鼠心脏的形态和功能指标。结果:与SC相比,MS组和HS组大鼠心脏重量分别增加了16%和17%(P<0.01),MS组和HS组大鼠心脏室间隔和左室后壁的厚度显著增加(P<0.001),左室的重量分别增加了36%和41%(P<0.001),但MS组和HS组左室的重量无显著改变。与安静对照组相比,MS组和HS左室内径、每搏输出量、心输出量和射血分数均显著增加。组织多普勒结果显示MS组和HS组大鼠心脏二尖瓣环舒张早期峰值速度(Ea)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而二尖瓣环舒张晚期峰值速度(Aa)几乎没有改变,导致MS组和HS组Ea/Aa显著高于SC组(P<0.01),并且,HS组Ea/Aa显著高于MS组(P<0.01)。结论:(1)长期游泳训练能有效地提高大鼠的心脏功能,其主要生理特征表现为提高安静状态下心脏舒张功能,可导致心肌的能量利用出现节省化;(2)运动训练强度可能比训练时间更能有效提高大鼠心脏舒张功能;(3)大强度的游泳运动并不能导致病理性心肌肥大征象的出现。  相似文献   

18.
影响现场徒手心肺复苏抢救效果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收集1996年至2005年百色市2家三级综合医院急诊科中有较完整抢救记录的心跳呼吸骤停患者病例一共138例,应用SPSS11.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研究实施现场徒手心肺复苏(CPR)抢救过程中原发疾病、心跳呼吸骤停至早期获得CPR帮助时间、实施不同抢救措施情况和开展群众性CPR技术普及前后对急诊心肺复苏抢救效果的影响.统计结果显示,在医院内发生心跳呼吸骤停而很快得到医务人员抢救22例,抢救成功10例,成功率45.45%;在医院外发生116例,得到第一目击者现场CPR抢救并等到急诊医护人员赶到的47例,抢救成功13例,成功率27.66%;而未得到第一目击者救治的69例,抢救成功10例,成功率14.49%.心源性停搏、严重创伤和脑卒中对心肺复苏成功率的影响最大,病死率分别达到82.86%、75.00%和81.82%.心跳呼吸骤停至获救的时间越短心肺复苏成功率越高,超过10min心肺复苏成功率降至2.90%以下.心跳呼吸骤停患者获得规范的早期CPR抢救、早期除颤、使用复苏药物和气管插管等抢救措施可以明显提高患者的救治成功率.开展群众性CPR技术普及教育工作后5年间心肺复苏抢救成功率为28.95%,明显高于开展CPR技术普及教育前的5年间的成功率(17.74%).  相似文献   

19.
心脏过度负荷是运动性疾病中的常见病和多发病 .许多研究者运用组织学观察和生物化学等多种方法 ,从心肌超微结构、心肌舒缩性能等方面研究心脏过度负荷对心脏产生的损伤 .通过对这些方面进行归纳总结 ,探讨了心脏过度负荷引起心脏损伤的因素及其机制  相似文献   

20.
采用放免法及多普勒超声测定34例Ⅰ~Ⅱ期高血压病患者及20例正常人血浆心钠素水平(PANFC)及左心功能,并给高血压病人Enalapril治疗2周,观测它对血浆心钠素水平和左心功能的影响。结果发现。高血压病人PANFC显著升高(P<0.05),左心功能受损害,Enalapril能明显降压,同时降低血浆心钠素水平,改善左心功能,增加心排血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