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正A:当横向切断纹理非常均匀的肌纤维时,截面上断裂的肌纤维在微观上就构成了有规律的凸起-凹陷结构。当光线照射到这种结构上,就会发生增强特定波长光的相长干涉和削弱的相消干涉,产生颜色。这是一种结构色,与蝴蝶翅膀、孔雀尾羽的炫目色彩有着相同的机制。  相似文献   

2.
在音叉的振动中,对叉股产生波的个数都没有深入研究。因此,很多教材都认为两个叉股产生两列声波,音叉振动是两列声波干涉的结果。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阐明了在音叉振动时每个叉股都产生两列位相相反的波,则音叉的两个叉股就产生四列声波,利用干涉机理说明音叉的振动就是四列声波干涉的结果,从而可用声强传播的方向性和声波的干涉理论来解释绕音叉叉柄纵轴旋转一周就可以听到四强四弱的声音。本文对研究音叉振动问题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杨氏双孔的模拟实验入手,对分波前法干涉的几种方法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对两列球面波和两列柱面波产生的干涉场作了详细的计算;讨论了不同实验装置的有关实验现象,并介绍了杨氏实验的散斑法。  相似文献   

4.
著名的杨氏实验最初是用双孔,就像两个相干点源一样,所有教科书都给出了解,只可惜是近似的,为此,给出了两相干点源空间干涉的精确解,该解是以两点源s1和s2为公焦点,以s1,s2为转轴的回转双叶双曲面族,这一结果也适用于所有类型的波,比如机械波和电磁波。  相似文献   

5.
根据数学模型,借助计算机语言编程制作了涡旋波干涉的振幅全息图.结果表明:涡旋波分别与平面波和球面波干涉,形成叉形光栅和螺旋环形光栅全息图样,且图样分布随涡旋波拓扑荷值的变化而变化.当拓扑荷值由正整数变为负整数时,叉形光栅的开口方向和螺旋环的旋转方向发生反转;当拓扑荷值变为分数时,全息图样发生不同程度的位错.该全息图可作为振幅掩模或直接加载于液晶空间调制器,用于生成涡旋光束.  相似文献   

6.
针对重载铁路小半径曲线地段钢轨波磨严重的问题,通过建立基于semi-Hertzian轮轨接触算法的小半径曲线地段敞车动力学模型与三维钢轨弹塑性循环加载模型,分析重载塑流型波磨演化过程中波谷、波峰区域塑性行为特征,并对比和分析外轨超高、曲线半径等线路要素对波磨发展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钢轨表面在轮轨循环荷载作用下将迅速达到安定状态,且在安定状态下波磨波谷的塑性累积变形比波峰的塑性累积变形大,波磨轨波峰、波谷的塑性累积特征的差异促进了钢轨波磨病害的进一步发展;在不同的曲线半径条件下,波磨波谷区域塑性累积沿深度方向差异明显,当曲线半径较小时,最大累积塑性应变出现在钢轨表面;当曲线半径较大时,钢轨表面塑性特征不显著,最大塑性累积点出现在轨面下2~3 mm处;较小的曲线半径与线路过超高对钢轨波磨病害的发展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因此,在线路设计过程中,应尽量避免选择小于500 m的曲线半径;而对于既有线而言,线路过超高将促使波磨病害的进一步发展,在运营过程中应保证车辆运营速度。  相似文献   

7.
用费曼的路径积分理论对物质波通过多缝(N≥2)所产生的干涉效应进行定量分析,为使繁难的数学计算过程简单化,并获得比较简洁的结果,假设入射波为单色平面电子概率波,所得到的电子波强度空间分布函数和光波的多缝干涉强度分布函数具有完全相同的表达形式,方法简便,直观。  相似文献   

8.
本文理论研究了在特定激光波形下, H2+核间距对单阶谐波增强的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 当特定激光波形驱动原子时, 谐波光谱可以呈现单阶谐波强度增强; 但是, 当用相同激光波形驱动H2+时, 单阶谐波强度增强的现象与H2+核间距离有关. 具体来说, 当H2+在平衡位置时, H2+谐波光谱呈现单阶谐波增强现象; 当H2+核间距在3~7 a.u.变化时, 单阶谐波增强现象消失; 当H2+核间距大于8 a.u.时, 单阶谐波增强会再次出现. 理论分析表明, 多通道谐波干涉是导致H2+单阶谐波强度变化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常规的瑞利波压制方法是利用瑞利波和有效波在频率或视速度方面的差异,对瑞利波进行分离和压制,在差异较小时,压制效果不理想。针对这一问题,引入超虚干涉法实现瑞利波压制。该方法是一种数据驱动的方法,不依赖频率和视速度信息,且对于复杂地表有较好的适用性。与传统干涉法只能预测检波点间的瑞利波并要求检波点附近存在真实炮点相比,超虚干涉法可以直接得到炮点至检波点的瑞利波,进而通过多道L1范数自适应相减法去除瑞利波。通过合成数据处理,利用该方法压制瑞利波取得一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一种模拟波干涉的方法。在OpenGL虚拟现实开发技术平台和VC++编程环境下,依据波的传播和叠加特性,结合模块化设计理念,把现实存在的质点抽象成一个数学模型。通过控制每一时刻每个质点的运动方向和速度,确定质点的位置并由显示器实时绘制出来,实现了对高中物理实验中波的传播和干涉的模拟,有利于学生对波学原理的理解,提高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1.
地铁普通扣件钢轨波磨特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分析上海某地铁线路上普通扣件轨道区段钢轨波磨实测数据,得到该区段波磨的典型通过频率.然后建立三维实体有限元模型并进行模态分析,发现实测波磨的典型通过频率均与轨道结构某几阶弯曲振型的频率相接近.最后基于摩擦功理论,建立磨耗计算模型并进行仿真计算,对波磨频率特征及发展特性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普通扣件轨道低频处峰值较大,而且不同车速下峰值频率基本吻合.结合磨耗叠加图及1/3倍频程等级图,可得相同速度下,随着叠加次数的增加,波磨波峰、波谷叠加位置相同,特征频率相同;不同速度下,波磨的特征频率并未随速度的改变而发生改变,体现了波磨固定位置和固定频率的特性.在车速80km·h~(-1)和60 km·h~(-1)下,波磨在40 Hz、80 Hz频带内发生的可能性较大;而在车速40 km·h~(-1)下,轨道上主要表现为均匀磨耗.同时车速对波磨的增长有一定影响,速度越大,总体磨耗量越大;但磨耗的发展速度并不完全随车速的增大而增大.  相似文献   

12.
利用小波分析分析了非磁暴期间几种情况下宇宙线强度的变化,结果表明,只有行星际较平静时银河宇宙线强度的周日变化才比较明显和稳定.不同年份,地磁静日银河宇宙线日波峰值取值的地方时可能不同.当行星际出现扰动但没有出现磁暴时,银河宇宙线的日波也会出现变化,即日波幅度会出现减弱或增强,因此,仅利用银河宇宙线的日波变化情况不能作为地磁暴前兆的判据,只能作为行星际扰动的判据.  相似文献   

13.
针对LAMOST光纤定位系统中期试验机构(由19个单元组成)在运行过程中出现的单元之间干涉现象,提出了一种消除干涉和观测星像方法。该方法根据星像的分布特点,通过星像分配、预处理减少机械干涉的发生概率,然后干涉检测、干涉处理以消除干涉,获得星像点的观测顺序及各单元的运行线路,确保观测过程中不会出现单元之间的机械干涉现象。软件仿真表明,该方案满足子系统需要,可获得较高的观测效率,对以后整个并行光纤观测系统(4000个单元)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踝臂指数(ABI)的测量对临床诊断有很重要的意义.目前测量ABI的产品绝大多数都是基于幅度系数法测量收缩压,该方法缺乏扎实的理论基础,带有浓厚的经验性,测量值不够准确.通过实验分析以及柯氏音听诊法测量原理,发现检测脉搏重新恢复波动的第一个波谷起点所对应的袖带压力就等于收缩压.所以,测量收缩压的关键在于该点的确定.然而实际采集到的脉搏波信号总是受到呼吸干扰,以至于无法确定波谷起点.本文使用了离散小波去噪的方法,成功的将脉搏波从实际信号中提取出来,进而确定收缩压对应点,从而为ABI的测量提供了可靠的数据.  相似文献   

15.
针对地铁线路上普遍存在的波磨问题,依据实际运营情况,建立了车辆-轨道刚柔耦合数值模型,借助实测数据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分析了直线和曲线轨道上的轮轨黏滑特性,并利用黏着系数总体离散率衡量了钢轨波磨的发生趋势,同时分析了黏滑振动的相位同步条件.结果表明:当不考虑轨面不平顺时,直线轨道轮轨界面具有发生横向黏滑振动的趋势,但振动强度相对较小;当存在短波不平顺时,直线轨道轮轨界面具有发生纵向黏滑振动的趋势,且振动强度相对较大;当存在长波不平顺时,直线轨道轮轨界面具有发生横向黏滑振动的趋势,但振动强度相对较小.对于直线无不平顺或存在长波不平顺情况,出现波磨或波磨进一步发展的原因与轮轨横向黏着系数达到饱和有关;而对于直线短波不平顺情况,波磨进一步发展的原因则与轮轨纵向黏着系数达到饱和有关.曲线轨道上内外侧轮轨均具有发生黏滑振动的趋势,且短波不平顺的存在会加剧黏滑振动强度.内侧轮轨界面纵横向黏着系数总体离散率大于外侧对应值,表明内轨更容易发生强度较大的黏滑振动,从而促使内轨波磨形成和发展.轨面固定缺陷会导致相同位置处产生同相位的钢轨磨耗,赋予同相位的周期黏滑振动,并沿着钢轨纵向发展,最终形成钢轨波磨.  相似文献   

16.
研究与两个普通金属电极相连并同时与三个量子点分子耦合的单个量子点中电导率性质和热电效应.结果发现当三个量子点分子的能级都相同时,单个量子点中电导率几乎不受二者之间耦合强度的影响,但赛贝克效应的品质因数(Figure of merit)却随着耦合强度的增大明显增大.如果量子点分子中的能级不同,单个量子点的电导率尖峰会因为量子干涉效应而发生分裂,并导致赛贝克效应的加强,其品质因数的值可以达到20左右,远远超过体材料的最佳值.  相似文献   

17.
汶川地震波中横波和纵波的叠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汶川大地震所听到、看到和自己亲身感受到的一些客观真实的事实,发表一点自己的看法.为什么有些房屋是直接向下陷的?为什么有些房屋是向某一方向倾倒的?为什么有些房屋被扭转了一定的角度?是不是因为地震波中的横波和纵波所造成?当纵波能量大时,房屋就上下振动而直接向下塌陷,当横波能量大时房屋就左右振动而向某一方向倒塌.当横波和纵波或它们的折射波在空间某区域相遇时互成角度,房屋就有可能被扭转.这些观点仅供大家一起讨论、参考.  相似文献   

18.
《科学世界》2012,(5):12-12
量子物理中最神秘的现象之一就是波粒二象性,每个量子物体都同时具有波和粒子的特性。双缝实验是展示这个现象的最经典手段。粒子(光子、电子等)流通过两条狭缝射向探测器,每一个单独的粒子都可以被探测器独立检测到,而大量粒子则能像波一样产生干涉条纹。  相似文献   

19.
为阐明地铁直线轨道上的异常波磨现象,从轮轨滚动接触层面研究钢轨波磨特性。首先,调研实测线路波磨特征,并建立三维轮轨滚动接触有限元模型;然后,分析轮轨黏滑特性以及轮轨接触和钢轨磨耗特征,以期从微观瞬态角度解释钢轨波磨的演化过程;最后,结合系统稳定性分析,从宏观上表征钢轨波磨的发展趋势。研究结果表明,在无波磨工况下,轮轨接触未出现黏滑过程,因而钢轨波磨不会形成;在波磨工况下,轮轨接触出现了轻微的黏滑运动,进而促使初始波磨继续发展。对于轨面接触区域中的固定节点,其所在断面的应力和应变最大值会随着车轮运行逐渐从次表面转移至表面,由于断面损伤易发位置与应力和应变最大值密切相关,因此,损伤易发位置也会在次表面首先形成并逐渐转移至表面,这从微观角度说明波磨断面波峰/波谷的形成是一个由下而上的损伤累积过程;在车轮单次运行后,波磨区域发生了明显的不均匀相对滑移,进一步说明初始波磨仍处在发展过程中;轮轨系统不稳定振型对应频率与实测波磨通过频率相近,表明初始波磨将随着车轮运行逐渐加剧。  相似文献   

20.
应用分波展开法,通过电离态上的粒子布居,研究了电离相干现象.同时考虑到精细结构中分裂能级间的相互作用,采用nπ脉冲(n取整数或半整数),给出了电离态上粒子布居的数值模拟结果.并采用近似处理办法,得到了电离态上粒子布居受相互作用影响的解析表达形式.结果表明,双通道电离过程中不仅有两列波间的干涉,而且存在耦合作用对电离的调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