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若干时期以来,国际局势出现了一定程度的缓和,这是社会主义阵营和一切爱好和平的力量共同斗争的结果。在国际力量对比显然越来越对和平有利的形势下,帝国主义国家的某些当权人物也一再被迫作出愿意缓和的姿态。但是,从最近的一连串事实可以看出,美国统治集团拜不甘心于局势继擅趋向援和,它仍在准备佼略战孚和毒化国际气氛。侵略性的日美军事同盟日本岸信介反动政府和美国在修改  相似文献   

2.
一世界的风向变了全世界人民已经胜利地走过了1958年,现在又满怀信心地踏上1959年。过去的一年,对以苏联为首的所有社会主义国家来说,是飞跃前进的一年;在亚非和拉丁美洲地区,是民族独立解放运动继续高涨的一年;在世界范围内,也是广大人民维护和平的斗争波澜壮阔展开的一年。全体进步人类正在奋勇前进。和平、民主、社会主义的力量团结得愈巩固、愈强大了。过去的一年,对资本主义世界来说,是暗云低垂、美国经济危机的威胁继续深刻发展的一年;对帝国主义者来说,是矛盾重重,加速分崩离析的一年。  相似文献   

3.
转捩着逆流今年1月18日的中苏联合声明曾经指出:“……在全世界,主张和平、反对战争的社会力量正在日益增长;在帝国主义阵营内部,由于争夺原料产地、销售市场和势力范围而产生的矛盾和分歧正在日益尖锐和加深。”最近一个时期国际局势发展的特点,更加明朗地证实了上述估计的正确性。帝国主义侵略埃及和挑起匈牙利反革命阴谋所引起的乌云已经消散了。国际局势不可阻挡地继续走向缓和。美国侵略集团虽然不甘于长期趋向和缓的局面,还在到处耀武扬威,制造紧张,但它显然已日益遭到更大的困难,处于更深的孤立。放眼世界,有的地方较紧张,有的地力较缓和;有的地方阳光灿烂,  相似文献   

4.
由二十九个亚非国家在印度尼西亚举行的具有历史意义的万隆会议已经四周年了。这是亚非地区发生深刻变化的四年,也是万隆精神日益深入人心的四年。四年来亚非地区所发生的变化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呢? 第一,反对殖民主义和要求和平的民族独立运动和民族主义力量,有了空前的发展,不仅日益牢固地掌握自己的命运,要成为这个地区的主人,而且正日益有力地成为推动和影响国际局势的积极因素。我们看到,巳经取得独立并坚持和平中立政策的国家,为维护民族独立和国家主权、为发展民族经济和摆脱落后状况、为取消帝国主义特权和根除殖民主义祸害而努力,并在不同程度上取得了成就。我们看到,由于殖民地和附属国人民进行长期斗争的结果,许多新的独立国家(苏丹、摩洛哥、突尼斯、加纳、  相似文献   

5.
陈心慧:对每一个具休时期异常复杂的国际局势,简单地用发展总趋向和个别现象来说明,是万万不够的。其实复杂万状的局势,是不可能在趋向缓和和紧张之间答一个是或非的,当前的局势更其如此。而且,局势的一时紧张不能视作“趋向”。再者,“现阶段趋向”这个概念是很含糊的,它似乎给人一个印象:到一定时期后,局势将是另一趋向。这是错误的。我们应该而且必须看到,局势的发展不是直线的,而是曲折的,在某个时期有着和缓趋势中断的可能,犹如目前局势那样。但是,要注意,这只是和缓趋势的中断,而不是出现一个新趋向。在我看来,问题这样提是比较恰当的,即:目前国际局势的特点是怎样的? 目前国际局势的特点是:世界和平民主社会主义力量,经受了帝国主义、反革命势力发动的一次战争  相似文献   

6.
最近一个时期国际局势的发展更清楚地显示出:谁是真正拥护和平的,谁是假冒和平之名而实行侵略和战争的政策的。事实最雄辩,美国侵略集团及其追随者的任何花言巧语都是欺骗不了人民的。  相似文献   

7.
甲正想找你,议论议论国际形势。乙有什么高见吗?和平力量一天强大一天,要求国际紧张局势走向缓和的压力越来越不可阻挡了。赫鲁晓夫和艾森豪威尔互相访问的决定,说明了冷战的冰块在浮动,冷战势力遭到了打击。甲自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苏联和美国两国政府首脑互相访问还是破天荒第一遭。确如“人民日报”所说,这是当前国际政治生活中的重大事件。乙苏联和美国都是世界大国,对于世界和平负有特别重大的责任。这两个大国政府首脑的相互访问,对于缓和国际局势,促进世界和平事业可以有积极的作用。所以,这个消息一宣布,就引起全世界十分广泛和热烈的反应,这也说明了人心所向。甲是的,从易北河到红河,地理上联成一片的所有社会主义国家的舆论,一致欢迎苏联和平外交的胜利,一致支持苏联为缓和国际局势所作的努力。这次反应的广泛性是前所未有的,其中不但包括和平中  相似文献   

8.
由于苏联和人民民主国家和平外交政策的推动,在一切爱好和平国家的努力之下,总的国际局势近来已在趋向进一步的缓和。在西欧,今年以来,西欧人民反对战争、要求和平中立的意願已形成舆论的主流。这就使得英法等许多西欧国家的政府在拟订外交政策的时候不能不对这些要求加以考虑。苏联国家领导人布尔加  相似文献   

9.
在讨论国际局势趋向缓和还是紧张问题的时候,首先应当弄清怎样理解我们通常所说的缓和或紧张。否则,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不同理解作出不同的解释,因而也就很难取得一致的看法。我认为,所谓国际局势趋向缓和,是指这种意义而言,即在国际关系上和平协商精神占得上风,帝国主义实力政策和“冷战”遭到破产,新战争威胁逐渐减弱,和平地区不断扩大,各大国之间的关系有所改善……等等,反之,就是趋向紧张。因此,所谓缓和或紧张,都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根据这样的了解,可以清楚看到:几年来国际局势是紧张与缓和相互更替地发展着的。在1953—54年时期,一方面由于世界上两处热战(朝鲜战争和印度支那战争)停止,另一方面由于大国之间恢复了用谈判方式解决国际争端(四外长柏林会议和日内瓦五外  相似文献   

10.
苏联高举着和平的大旗裁军问题已经谈判了好多年,但是一直都谈不拢。在这种情况下,最近苏联提出的全面彻底裁军的建议,的确是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的。苏联以前提出过不少建议,西方国家一次也没有接受,这是事实。但是,结果不是没有的。像我们所看到的,苏联的每一次建议,都受到各国人民的热烈欢迎,使争取和平的运动一步一步地向前推进,和平的队伍愈来愈壮大,运动的规模愈来愈开阔。这是一。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统治集团没有接受苏联的建议,这对他们自己也不是什么好事情。因为,他们常常用和平的口号来欺骗人民,特别是在国内进行竞选或准备向国外进行侵略的时候。面对着苏联的裁军建议,他们原形毕露了.各国人民,包括他们自己本国的人民,愈来愈清楚地看出他们不仅搞“冷战”,而且要搞“热战”,他们的政策就不能不受到人民愈来愈大的反对。这是二。许多民族独立国家也渴望有一个长时期的和平环  相似文献   

11.
编辑室     
这期“世界知识”和它的读者见面的时候,恰好是1958年下半年的开始。过去整半年的国际局势如何?东风压倒西风、东风继续压倒西风表现在什么地方?我们中国以及以苏联为首的整个社会主义大家庭在增长东风优势、加深西风颓势中起了什么作用?这些无疑都是读者在回顾这半年来国际局势发展时所关心的问题。本期纪隆同志的“在斗争中发展的国际局势”一文扼要地阐明了这些问题。有不少读者来信要求我们刊登些综合性的时事分析文章,如四川省南充县读者任致华同志来信要求我们答复“目前国际上的形势怎样?”四川省重庆读者周林同志来信要求我们“不定期总结世界大势”。我们希望,除了我刊定期的“半月谈”一栏外,本期纪隆同志的文章能满足上述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朝鲜停战以后,国际局势愈来愈肯定地趋向缓和了。在1954年和1955年,国际上发生了一系列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事件,包括印度支那和平的恢复,亚非会议的召开及其成就,四大国政府首脑会议的举行……等等,从这些事件中产生了今天的时代精种——“万隆精神”和“日内瓦精神”。这个时代精神表明:任何国际争端都可以用和平协商的方式来求得解决;不同体系的国家是可以和平共处的,只要它们都有谋求和平的诚意;“实力地位”政策是不得人心的,因而越来越遭到全世界人民的唾弃。在这个时期,民族主义国家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大大提高了,中立主义倾向受到各国人民的重视,甚至一部分参加帝国主义军事集团的国家也开始表现出中立的倾向。与此同时,社会主义国家和民族主义国家之间的相互支持和合作也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在上一讲中我们已经指出,和平、民主与社会主义阵营的出现,是战后国际关系中的最重要的特点。这个阵营坚决主张不同制度的国家和平共处和友好合作,争取国际局势的缓和,反对把人类投入一次新战争的任何企图。由于和平、民主与社会主义阵营的坚持不懈的努力,开辟了通过真诚协商来解决一切悬而未决的问题的道路,井团结了最大多数热爱和平的人民,使得战争势力与和平力量的对比起了决定性的变化:和平力量的日益壮大肯定地成为国际关系的主流。但是帝国主义好战势力是不甘心失败的,和平力量的任何进展都是经过尖锐的斗争取得的。而且,随着和平力量的继续发展,战争势力一定会更加疯狂地进行反扑,斗争就会更加剧烈,并呈现出反复的形式。从1950年起,战后国际关系进入了第二个阶段。这个阶段的特征是:一方面,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阵营进一步巩固,它的影响和威望愈来愈扩大和增长;另一方面,帝国主义好战势力从准备战争转入了发动侵略战争,也就是从“冷战”变为“热战”,使国际局势大大紧张,但在世界一切爱好和平的人民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14.
社会主义阵营在前进帝国主义者在波兰、匈牙利事件以后诽谤苏联和社会主义阵营的叫嚣,虽然还在继续中,但已经越来越显得声嘶力竭。因为,在许多无可争辩的事实的面前,这些诽谤是站不住脚的。比方说吧,尽管帝国主义者使尽一切阴谋诡计来破坏社会主义阵营内部的关系,事实却证明社会主义国家的团结合作,不但经得起考验,而且不断在加强和发展。苏捷两国代表团的会谈和联合宣言、苏联和东欧七个人民民主国家的经济合作会议的举行、中苏两国纪念伟大的中苏同盟七周年的热烈情况,是最近的一些例证。又比方说,帝国主义者曾经幻想和宣传东欧人民民主国家怎样“不稳”,但波兰社会主义和民主力量在大选中的伟大胜利,已经把这种幻想打个粉碎,本月  相似文献   

15.
反法西斯战争的组成部分之一的抗日战争,取得辉煌的胜利,已经四十年了。回顾过去,展望未来,我们生活在一个经历了多次劫难而正趋向更紧张和不稳定的时代。复杂而动荡的国际局势,超级大国不断升级的军备竞赛和争夺世界霸权,军事集团的对峙和国际“热点”的冲突所孕育的危险,使我们深深地感到,维护世界和平已成为当代国际政治中最重大最紧迫的问题,也是各国人民首要的共同任务。为了人类的进步与幸福,如何才能避免人为造成的毁坏和灾难?如何才能实现持久而公正的国际和平?我们必须作出  相似文献   

16.
今年2月14日是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九周年纪念日。这是一个伟大的日子,从九年前的这一天起,中苏两国人民在长期共同的革命斗争中所形成的深厚的兄弟友谊,就以法律形式固定了下来。中国和苏联都是社会主义国家,中苏同盟是一个和平的同盟。两国的利害是一致的,命运是共同的。两国人民的亲密的友谊也是牢不可破的。中苏两国兄弟般的全面合作不但有利于维护和巩固远东和世界和平,而且有利于两国进行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建设的崇高事业。目前国际局势的根本特点是东风压倒西风,并且东风将以更大的优势继续压倒西风。中苏两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国家,这两个国家的人口和面积加在一起超  相似文献   

17.
从全局看,局势是趋向紧张最近三、四年来,人们分析国际形势时常常提到国际局势正在趋向缓和或者认为国际局势已经肯定地趋向缓和。这种看法是符合于从1953年下半年到1956年上半年这时期国际形势发展的情况的。但是从1956年下半年起,国际形势的发展已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战后十一年来国际形势的演变,大致经过了如下几个阶段:战争刚结束时,共同对法西斯国家作战的盟国之间有过短暂的“蜜月”时期。1947年前后开始了“冷战”,国际局势趋向紧张,到1950年,在朝鲜爆发了“热战”,局势一直保持紧张。到1953年才开始呈现缓和的趋势,到1956年春苏共二十次代表大会以后,苏联领袖先后和英、法政府领袖进行会谈,国际局势缓和的趋势达到了最高峰。  相似文献   

18.
一问题的提出世界总的趋势是走向紧张还是走向缓和,在匈牙利事件和英法以侵埃战争发生以前,这个问题差不多不成为一个问题。因为朝鲜战争和印度支那战争相继停下来之后,四国政府首脑会议、中美会谈、苏英会谈、苏法会谈、东西方在经济和文化上日渐频繁的接触等等一连串的事实,证明了冷战确有解冻之势,整个国际局势比起过去几年缓和了不少。但是,在帝国主义者向匈牙利和埃及发动了进攻以后,人们对于世界总的趋势究竟走向紧张还是缓和就有一些不同的看法。有人连朝鲜停战以来国际局势趋向缓和的事实也怀疑起来,认为这几年的国际局势“紧张如故”。也有人鉴于匈牙利事件和侵埃战争所造成的紧张局面,推测今后的国际局势有一个相当长的时期还是继续紧张下去,甚至更加紧张。还有人认为现阶段的国际局势是和平力量和战争力量对峙,僵持的局面,既没有更加紧张,也没有趋向缓和。那末,现阶段国际局势的总  相似文献   

19.
拨开迷雾看南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淮 《世界知识》2010,(16):24-26
最近一段时间,美国等个别域外国家不时对"南海地区的和平与稳定"表示"关注",声称南海问题"是地区安全问题"。越南等个别南海周边国家则公开表示欢迎这些"关注",多方推动南海问题"地区化"、"国际化"。这些域外、域内国家在一唱一和。事实何在?用意何在?  相似文献   

20.
半月述评     
四大国政府首脑的日内瓦会议已经圆满结束了。它没有辜负爱好和平的各国人民的希望,作出了有利於和平的决定,从而使国际形势肯定地趋向缓和。这是目前国际形势发展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日内瓦会议闭幕后,苏联政府代表团在7月24-27日访问了民主德国,进行了会谈,并发表了联合公报。双方完全一致地认为,日内瓦会议促进了国际紧张局势的缓和;为了保障和平和各国人民的安全,必须以谅解和合作的精神继续举行谈判,就悬而未决的国际问题达成协议。7月27日,苏联和英国方面同时宣布,布尔加宁和赫鲁晓夫将於明年春天访问英国。这些事件都有助於进一步缓和国际局势,因而受到各国人民和舆论的热烈欢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