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国内外产学研联盟模式探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刚 《安徽科技》2009,(7):53-56
随着经济全球化与科技全球化的进程加快,科技创新已成为企业发展和竞争力提高的动力与源泉;能够有效地利用大学与科研院所的科技资源的产学研合作逐步走向了更为高级的合作形式——产学研联盟。  相似文献   

2.
产学研合作是生产企业(产)、大专院校、科研院所(以下简称“学研”机构)在社会范围内,按照“利益共享、风险共担、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原则,以技术合约为基础,依照各自的优势分担技术创新不同阶段所需投入的资源,合作进行技术创新的活动。产学研合作有五个基本要素,即科技成果、资金投入、利益分配、商业规范,市场效益。科技成果决定合作能否成功,资金投入决定合作能否成立,利益分配决定运行发展,商业规范确定合作规则,市场效益建立合作目标。产学研合作是国家配置科技资源的基本途径,是发展民族经济的基本保证.产学研合作的…  相似文献   

3.
官产学研联盟对产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产学研联盟作为推进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的有效途径,它的诞生离不开政府的推动,它天生就是政府、企业和高校及科研院所有机、紧密的联合体。因此,产学研联盟更确切地应称为官产学研战略联盟。官产学研战略联盟是指政府、产业界、学术界与科研界为了共同实  相似文献   

4.
产学研合作的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焱松 《安徽科技》2009,(11):18-20
产学研合作是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在优势互补、互惠互利、风险共担、共同发展的基础上开展的多种形式的合作.是优势资源整合的一种先进模式,对促进科技与经济结合具有重要意义。我国的产学研合作始于20世纪80年代,特别是1992年开始组织实施产学研联合开发工程,  相似文献   

5.
刘娟  廖超  袁芳 《杭州科技》2014,(3):39-42
<正>随着知识经济与全球化时代的到来,2012年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了"实施创新驱动发展"的发展战略,而实施创新驱动发展的关键在于如何解决科技与经济"两张皮"的问题。在促进科技与经济的不断融合中,产学研合作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受到世界各国广泛重视。产学研合作是指企业、大学、科研机构之间的合作,是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依托各自优势资源,实现各种要素最佳组合,培养创新人才,多出创新成果,促进产业发展的社会经济活动。作为产学研合作的重要载体之一的"高校-地方政府"产学研合作平台现已成为了地方政府和企业科技自主创新,产出高水平、高质量科技成果的重要条件保障,且日益成为区域参与国内、国际科技创新竞争的重要战略资源,已愈加受到国家各级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  相似文献   

6.
科技创新已成为企业发展及其提高竞争力的动力和源泉。因企业难以满足所需的智力资源,则往往借助高等院校与科研院所的研究力量进行技术创新。本文设计基于产学研联盟的协同创新机制模型,强调协同创新是内外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通过提高高等院校与企业间的协同绩效来提高双方的核心能力,达到更有效的发挥产学研联盟各方的互补优势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科技在线     
《安徽科技》2007,(6):26-27
5月19日,我国首个以循环经济为纽带、产学研紧密结合的科技型协会组织——铜陵循环经济产学研合作联盟在铜陵成立。省科技厅副厅长任鸣出席成立大会。据悉,铜陵循环经济产学研合作联盟是在安徽省科技厅等有关部门的推动下成立的。会上,来自全国19所高校和科研院所的50多名专家与铜陵市就循环经济技术发展进行了产学研合作研讨对接,其中,中科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  相似文献   

8.
产学研主体的合作障碍与动力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学研合作是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三类主要技术创新主体按照利益共享、风险共担、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原则,共同开展技术创新,并逐步实现科研、产品和市场良性循环的一种有效形式。近年来,安徽省各地方在产学研合作中虽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产学研合作的深度和广度尚需进一步推进,合作动力尚需进一步挖掘。笔者通过走访蚌埠市部分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分析了产学研合作的阻碍因素和动力机制。  相似文献   

9.
《广东科技》2011,20(17):10-10
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第二十七章指出,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促进全社会科技资源高效配置和综合集成。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着力提高企业创新能力。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推动建立企业、科研院所和高校共同参与的创新战略联盟。  相似文献   

10.
《广东科技》2011,(17):10
科技创新能力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第二十七章指出,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促进全社会科技资源高效配置和综合集成。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着力提高企业创新能力,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推动建立企业、科研院所和高校共同参与的创新战略联盟。  相似文献   

11.
《今日科技》2006,(3):69-69
近年来,德清县科技工作全面实“施开放带动、接轨沪杭”战略,以争创省科技强县为主线,坚持统筹全县科技资源,优化科技发展环境,完善科技创新体系,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努力推动全县优化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20年前,德清县与高校、科研院所产学研结合的模式曾被中科院专家誉“为德清模式”,这一模式突出自主创新。近年来,随着德清与上海、南京、杭州时间距离的拉近,与杭州凸现“零距离”优势,与高校、科研院所开展多形式科技合作已成为企业发展的重要力量,全县现有450余家企业同近百所高校、科研院所建立…  相似文献   

12.
《攀枝花科技与信息》2007,32(2):F0003-F0003
2007年6月12日上午,由四川省科技厅和攀技花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攀枝花产学研合作信息发布暨项目对接会”在攀枝花市会展中心隆重召开。会议邀请到了市外大学、科研院所共25所,专家40余人,实现了将市外优势科技资源引入我市,为我市的科技与经济发展“把脉会诊”,解决攀枝花产业发展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会议期间,攀枝花市作了“攀枝花市情及科技需求”介绍,市外高校、科研院所作了科技成果信息发布,企业作了技术需求信息发布,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进行了项目交流对接。会议举行了攀枝花市人民政府与四川师范大学合作协议签字仪式和产学研合…  相似文献   

13.
三晋视点     
太原市产学研战略联盟试点工作成效显现太原市产学研战略联盟试点工作开展一年多来,各试点企业从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产品竞争力出发,与有关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了长期、稳定的战略合作关系,并围绕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产品竞争力,充分利用企业及高校、科研院所的人才、技术、科研设备等资源优势,共同组建了10余个技术中心、实验室、研发基地等合作平台,共同开展新技术、新产品研发,推广应用先进适用技术成果,在共同实施的30余项科技项目中有6项已申请了发明专利。同时,各试点单位还与高校合作建立了硕士培养点、大学生实习基地等,为企业培养了300余名青年科技人员。  相似文献   

14.
产学研合作是生产企业(产)、大专院校、科研院所(以下简称"学研"机构)在社会范围内,按照"利益共享、风险共担、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原则,以技术合约为基础,依照各自的优势分担技术创新不同阶段所需投入的资源,合作进行技术创新的活动.  相似文献   

15.
太原市民生科技发展及需求调查的目的 改善民生的绿色科技平台旨在发挥政府在科技体系中的引导作用,利用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科技中介机构和企业研发机构等组成的产学研联盟所应发挥的科技资源优势,整合现有科技资源,推进科技资源运用到民生领域;利用平台机制增强市民的科学素质和使用科技的理性,体现政府服务为民的职能转变,构建完善的公共科技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16.
卷首语     
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是我国今后发展的重大战略抉择。为进一步整合科技资源.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全面提升自主创新能力,12月4日至5日,山西省委常委、太原市委书记申维辰深入企业、科研院所对太原市自主创新工作进行调研,并召开企业、科研院所、高校科技人员座谈会,就促进产学研合作,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等方面内容,广泛听取意见和建议.并展开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7.
2006年7月14日,太原市促进产学研战略联盟座谈会在并州饭店召开,来自企业、省城高校、科研院所的有关人员,围绕产学研战略联盟试点、重点领域的共性技术和关键技术、青年科技创新拔尖人才培养、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竞争力建言献策。太原市科学技术局王燕阳局长就产学研合作作了总结发言,并提出4点建议:一是着力解决产学研合作动力机制问题;二是重点解决七大支柱产业领域的技术瓶颈,攻克共性技术、关键技术;三是把培养青年科技创新拔尖人才放在突出的战略位置,加大扶持力度,加强青年创新团队建设;四是营造环境,加大政策引导力度,在项目安排上突出产学研合作。  相似文献   

18.
《甘肃科技》2010,26(12):I0001-I0001
在6月22日全省产学研对接会上了解到,我省企业加快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产学研联合步伐,建立联合技术开发中心、研究所和长期的技术开发联盟,实现资金与科研力量的优势对接,有效地解决了企业在研发人才、技术、设备等方面的难题。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省每年开发的300多项省级以上新产品中,有60%以上是由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以不同合作方式开发的。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联合,已成为全省企业技术创新的主要形式,目前全省80%的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建立了多元化的合作关系。  相似文献   

19.
张磊 《安徽科技》2018,(7):34-35
正科技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源头活水。强化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的产学研合作,充分利用高校、科研院所的科研优势,可以有效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促进科技成果快速转化及产业化,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和智力支持。一、长丰县产学研合作主要成效近年来,为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区域经济转型升级,长丰县不断加快内引外联步伐,持续开展校  相似文献   

20.
产学研合作是企业技术创新的最主要途径之一。推进产学研合作,促进企业技术进步,是世界各国推动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的普遍经验。产学研合作的宗旨是运用市场机制,推进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在风险共担、互利互惠、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机制下开展合作创新,促进科技与经济的结合,提高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和“学研”机构的研究开发能力及成果转化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