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霄  孙建印  赵宇  李玉涛 《河南科学》2022,(11):1842-1849
为验证人工增雨效果物理检验方法的合理性及有效性,选取2016年4月16日徐州市一次非随机火箭人工增雨作业个例,在对其进行合理性分析的基础上,分别从云体动态追踪检验和静态区域对比检验两方面论证增雨催化是否有效.首先解析了新一代S波段多普勒气象雷达(CINRAD/SA)基数据以获取反射率资料,再通过计算获取特定的雷达产品,然后对人工增雨作业前后的作业云体和对比云体进行识别追踪并编号,划分作业影响区和对比区,通过雷达回波物理参量的时序对比分析,得到催化作业效果的物理证据.研究发现:作业云体较之对比云体在5个物理量上的正偏离逐渐变大,且在作业约25 min后进一步发展并维持一段时间;催化作用可使经过影响区的云体发展状态得以维持.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2014—2015年重庆市人工增雨作业天气过程(包括地面和飞机作业)进行统计,选取其中作业效果较好的21个个例,利用多种气象观测资料进行分析.根据低槽降水过程对应地面影响系统的不同,将降水天气过程分为有冷锋和无冷锋两种类型.低槽冷锋型过程使降雨产生的区域范围较大,重庆市大部分地区都出现降水;低槽无冷锋型过程使降水产生的区域范围较小,重庆的中西部和长江沿线以北的东北部地区出现降水.重庆市低槽云系的增雨潜力区位于500hPa高空低槽前,700hPa和850hPa切变线之间且温度露点差(t-td)≤2℃的区域,有冷锋影响的天气过程增雨潜力区位于地面冷锋后部.低槽云系降雨天气过程增雨作业的时机可以选择在850hPa切变线开始影响重庆市,且700hPa切变线仍位于四川中东部的时候.冬季的低槽冷锋型降雨过程是最适宜进行人工增雨的天气过程,增雨潜力区位于高空3km附近,中西部和东南部地区的增雨潜力比东北部地区好.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2014—2015年重庆市人工增雨作业天气过程(包括地面和飞机作业)进行统计,选取其中作业效果较好的21个个例,利用多种气象观测资料进行分析.根据低槽降水过程对应地面影响系统的不同,将降水天气过程分为有冷锋和无冷锋两种类型.低槽冷锋型过程使降雨产生的区域范围较大,重庆市大部分地区都出现降水;低槽无冷锋型过程使降水产生的区域范围较小,重庆的中西部和长江沿线以北的东北部地区出现降水.重庆市低槽云系的增雨潜力区位于500hPa高空低槽前,700hPa和850hPa切变线之间且温度露点差(t-td)≤2℃的区域,有冷锋影响的天气过程增雨潜力区位于地面冷锋后部.低槽云系降雨天气过程增雨作业的时机可以选择在850hPa切变线开始影响重庆市,且700hPa切变线仍位于四川中东部的时候.冬季的低槽冷锋型降雨过程是最适宜进行人工增雨的天气过程,增雨潜力区位于高空3km附近,中西部和东南部地区的增雨潜力比东北部地区好.  相似文献   

4.
利用NCEP 1°×1°再分析资料、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和激光雨滴谱仪资料分析了2019年6月1日和14日洱海流域增雨作业过程,并对增雨效果进行了分析检验.“06.01”过程受高空槽和切变线的影响,“06.14”过程受孟加拉湾低压槽影响,充沛的水汽条件和上升运动是开展人工增雨作业的必要条件.洱海流域初夏人工增雨作业目标云为混合云,中心强度在35~40 dBz之间,回波顶高为5~7 km,垂直积分液态水含量(Vertical Integrated Liquid water,VIL)大于0.4 kg·m-2,低层速度辐合.开展人工增雨作业后雷达回波增强,30 dBz的回波面积明显增大,降水强度上升,作业影响区降水量比非作业区高,作业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5.
利用MICAPS资料、卫星反演产品和多普勒雷达产品,采用统计和物理检验相结合的方法,对2010年12月15日重庆主城一次飞机人工增雨作业过程进行了效果分析.分析表明,此次飞机人工增雨作业相对增雨率在20%以上,在云系发展开始和持续发展阶段增雨效果好;雷达回波、卫星反演产品均能反应人工增雨催化前后的物理变化,催化作业后1h内引起的物理变化最为明显.反射率因子图上的零度层亮带是把握人工增雨作业时机和部位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6.
利用中国气象局人工影响天气中心GRAPES-CAMS模式预报产品结合探空资料,使用逐步判断法对人工增雨潜力进行分级预报,评估海南岛人工增雨作业潜力分布.通过2个实例分析表明,该方法可以较为准确地评估海南岛人工增雨潜力,从而帮助作业指挥人员确定该区域的可播性,科学指导市县开展人工增雨作业,提高人工增雨作业的针对性.  相似文献   

7.
该课题研究的增雨防雹效益评估方法,集飞机、火箭增雨、防雹作业时影响区和对比区雨情、雹情统计对比,多部雷达同时探测,用其回波参数分析和雹云数值模拟等多种手段,对人工影响天气的效果进行深入分析估算,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相似文献   

8.
山东飞机人工增雨效益估算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山东飞机人工增雨效益估算系统中,根据冷云催化剂扩散模式,以作业区内碘化银粒子扩散的深度为依据,确定收音机人工增雨的影响区;以天气系统历史降雨量的分布等条件确定对比区;采用单次天气系统分层分历史回归或区域对比的统计方法确定增雨量。该系统在较客观地选择对比区和影响区的总是上有较大的改进。程序操作简单,实现了业务化。  相似文献   

9.
吕淑琳  扬士恩 《科技信息》2007,(16):54-54,49
2007年3月3日黄淮气旋在山东产生了一次大范围降雨。利用聊城市地面人工增雨作业业务技术系统,聊城市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在莘县马西地区组织实施了一次火箭人工增雨作业。文中分析了这次降雨过程的天气形势、决策指挥和作业情况,并简要分析了这次作业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结合人工增雨理论对长治市多年来利用"三七"高炮、火箭弹实施人工抗旱增雨作业的实践经验进行了分析总结,并详细介绍了在实际地面人工增雨作业中使用的作业技术。  相似文献   

11.
火箭增雨具有投资少、效益高、机动能好、操作简单、维护容易、作业影响范围广、效果好等诸多优势。目前正逐取代高炮成为人工增雨的主要装备。阐述了火箭增雨作业前的准备工作,指出了作业过程中的各类注意事项,并就作业后的维护及意外事故的处理进行了总结,以供人工增雨台站借鉴。  相似文献   

12.
利用福州2008~2012年降水等气象资料和空气污染指数资料,分析福州24h降水量对空气污染指数的影响以及实施人工增雨作业对城市空气质量的改善情况;确定人工增雨改善空气质量潜力日、适合人工增雨改善福州市空气质量作业的天气系统类型;提出在外来大气污染物通道沿线增设人工增雨作业点,强增对外来污染物的防护雨带。  相似文献   

13.
重庆主城区人工增雨对空气质量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重庆市主城区2004—2008年1-3月和11-12月的降水资料和空气污染指数资料,分析了重庆市主城区24 h降水对空气污染指数的影响,以及实施人工增雨作业对城市空气质量的改善情况.结果表明:在冬半年,主城区降水对空气中污染物有明显的净化作用,对PM10和SO2净化作用要强于NOx;当24 h降雨量大于或等于6mm时,空气污染状况明显改善,当日空气质量基本达标;统计分析人工增雨对城市空气质量的影响,按不同增雨效率计算,在冬半年开展人工增雨作业后,平均可以让城市空气质量达标天数增加3.4~6.2 d.  相似文献   

14.
人工增雨是增加自然云降水,开发利用空中水资源的有效途径。数字化雷达能及时探测云和降水系统的结构分布和发展变化,是指导人工增雨作业的有力工具。萨吾尔山是吉木乃县的是唯一的水源地,山区过境天气系统和局地强对流天气频繁,应用WR-08X型数字化雷达能对萨吾尔山区降水云系进行准确识别,确定山区人工增雨作业的时间和区域,选择最有利的作业时机,自主指挥火箭、地面碘化银烟等工具进行人工增雨作业,大大提高作业的科学性和效率。  相似文献   

15.
邵振平  杜春丽 《河南科学》2014,(8):1594-1598
利用河南省2011年和2012年春季飞机作业信息和2012年春季地面作业信息及自动气象站雨量数据,对中国气象局人工影响天气中心研发的层状云人工增雨(雪)作业效果统计检验系统(APESTS)适用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系统用于河南省春季飞机作业效果评估表现出较好的统计显著性特征,能在一定程度上定量反映出增雨(雪)作业效果;用于春季地面作业效果评估,由于受到多重因素的影响,评估结果不理想,系统适用性还需进一步分析和验证.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利用龙岩7个县(市、区)1961~2013年地面气象观测资料,采用气候统计方法,分析了龙岩市近53a的年、季、月降水特征,并对龙岩市开展人工增雨作业的可行性及其增雨潜力进行了研究,为政府进行抗旱减灾找出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分析了聊城市近40年的自然降水,给出了降水的自回归序列,比较了开展人工增雨后降水与自然降水时间序列的差异,结合增雨作业,对开展人工增雨效果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18.
胡峰  张民凯  董静 《科技信息》2010,(24):I0386-I0387
人工影响天气工作专业性、技术性较强,是在局部范围内进行的人工影响局部天气的作业活动。笔者概述了国内外人工影响天气工作的发展及我国的现状,强调了人工影响天气作业装备的重要性,并以国营9394厂生产的BL-1A型防雹增雨火箭弹系统为例,对地面人影作业催化设备的应用维护做了初步的阐述和讨论。  相似文献   

19.
为了细化火箭增雨作业过程,依据数据确定目标有效实施增雨作业,通过综合运用计算机网络光纤GPS无线通信技术链接TWR01雷达、714CD雷达车载式WR—1B火箭发射作业点、作业指挥中心,形成增雨指挥作业系统,提高了人工增雨科学指挥、科学作业水平。TWR01雷达计算机系统自动解算出火箭发射装置的作业参数,GPS确定火箭作业地点,增强了火箭发射地点、方位、仰角、高度、行程等作业数据的准确性和科学性。通过在火箭增雨作业中应用,增加了火箭增雨作业效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不断提高云物理综合探测的科学性和人工增雨催化作业的有效性.方法 利用GPS定位技术.对飞行探测、催化作业的航线进行设计.通过编程计算得出航线空间定位的具体坐标,设计出探测区、作业区和粒子增长区.结果 以Y-12飞机在延安地区综合探测为例,给出了完整的云物理综合探测航线设计方案.结论 2002-2003年多次外场试验证明,按该方案进行飞行探测和催化作业,使综合探测的科学性和催化作业的有效性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