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对宇宙线高能γ族事例分析中采用了几种“退级联”和“集团化分析”的方法。对两个总观测能为E_γ≈400TeV 的γ族事例采用几种不同的方法进行了退级联和团化分析。比较与讨论了所得到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基于宇宙线实验积累数据的分析,求得非弹性K对能量的依赖为0.6E-0.02(E,GeV),与STAT模型预期一致,但与KNP和Minijet模型矛盾.实验数据暗示,在宇宙线能谱膝区的非弹性较大.  相似文献   

3.
文章简要介绍了中意合作西藏羊八井ARGO-YBJ宇宙线观测实验的物理目标和探测原理,重点概述了ARGO-YBJ阵列自2007年稳定运行以来在宇宙线实验观测中取得的重要成果,如甚高能γ点源、大尺度各向异性、宇宙线月亮阴影效应和全粒子谱等。  相似文献   

4.
西藏宇宙线实验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简要回顾我国宇宙线物理研究的历史,重点介绍了在西藏开展宇宙线实验的发展历程及取得的重要成果,如中日合作甘巴拉山乳胶室实验、中日合作羊八井ASγ实验及中意合作羊八井AR-GO-YBJ实验,并对在西藏开展高海拔宇宙线实验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大气契伦柯夫脉冲波形和光强探测器用于研究跨越宇宙线能谱膝区的核作用特征.结果表明,当跨越膝区时延伸率及相应的核作用参数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6.
跨越膝区核作用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大气契伦柯夫脉冲波形和光强探测器用于研究跨越宇宙线能谱膝区的核作用特征。结果表明,当跨越膝区时延伸率及相应的核作用参数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7.
梁小山EAS阵有关宇宙线谱数据的重新分析表明,在6*10^14-10^16eV能区的初级宇宙线谱中存在膝。微分大小谱在Ne=8.8*10^5th yo bfhy,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我国的宇宙线物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宇宙线发现已经有80年了,它是来自地球之外的各种高能射线。宇宙线研究是粒子物理和天体物理的交叉学科,在没有加速器的时代,粒子物理实验就用宇审线作为高能粒子源。有了加速器之后,在高于加速器达到能区的实验还得在宇宙线中进行。由于我国长期没有高能加速器,因而当时在国内只能进行宇宙线超高能物理实验。不过,  相似文献   

9.
釆用3种辐射分量来拟合典型的γ爆GB780325的观测能谱.这3种辐射分量分别是:起源于同一辐射区的同步辐射谱和正负电子对湮灭谱,以及从源区逃逸出来的正电子所形成的成束粒子系的同步辐射谱.由拟合参数,获得以下源区物理特性:磁场B=4.3×10~8T,电子密度n_(?)≈6.12×10~(28)cm~(-3),源区厚度τ≈2.45×10~(-5)cm,源距离d≈0.975Mpc.  相似文献   

10.
100多年来,银河宇宙线的起源,传播,空间分布一直是宇宙线的研究重点之一,至今虽有巨大进展但仍远没有完全明白.近年来,射电,光学,X-ray和γ-ray的联合观测对我们了解银河宇宙线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它们已经给出的众多证据表明银河宇宙线很有可能主要起源于超新星遗迹的扩散激波加速.对高灵敏度Fermi银河弥散γ-ray数据的分析,使得我们对宇宙线在银河系内分布和组成的认识进一步加深.米波射电观测将有可能在银河宇宙线的空间分布和传播(通过电离氢区和行星状星云的吸收观测,高灵敏度高分辨率米波射电巡天),宇宙线的起源(超新星遗迹激波区域的观测,河外点源和脉冲星的闪烁,散射观测,Te Vγ-ray源在低能端的对应体的搜寻)方面起到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重建原初宇宙线粒子的能量是基于地面宇宙线观测实验的关键工作.这一工作体现了高海拔和全覆盖两大突出的地面实验特点,利用广延大气簇射(EAS)和蒙特卡罗模拟程序,以及设置在高海拔的地面全覆盖探测器阵列,记录膝区宇宙线粒子质子和铁核成分产生的次级粒子信息,给出了对事例初能的重建方法.  相似文献   

12.
利用羊八井ASγ阵列实验数据分析宇宙线的较长周期变化.收集整理Tibet ASγ阵列1994~2003年间记录的宇宙线触发率数据和气象数据,发现这段时间的宇宙线触发率存在明显的年周期变化,气压、室内温度、室外温度与宇宙线触发率有着相似的年变化,存在较强关联;对宇宙线触发率进行多元气象参量修正,修正后的宇宙线触发率不再有...  相似文献   

13.
宇宙线从源产生后传播到地球要和星际介质、磁场和辐射场等发生相互作用,它把天体物理源、星际空间环境等因素都联系起来,是获取天体物理信息的重要手段之一。GALPROP是一个数值求解宇宙线传播的程序包,包含了宇宙线传播中的各种物理过程,它能在统一的模型框架下模拟宇宙线的相互作用,尽可能利用真实的天体物理信息,达到模拟银河系宇宙线相互作用的真实情况。  相似文献   

14.
分析了由甘巴拉山乳胶室实验得到的∑Eγ=16~100TeVγ族事例的统计行为。给出了族的垂向流强、横向扩展及其他观测量。针对其初能平均地只比SppS能区高一个量级的特点,采用外推SppS实验结果建立的超高能核作用模型作了模拟计算。用计算结果解释了大多数统计特征并建议一种10~(14)~10~(16)eV能区根据刚度切割模型自然外推的初级宇宙线成分。对影响γ族横向扩展的因素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15.
《中国西部科技》2013,(6):83-83
德国卡尔斯鲁厄理工学院(KIT)近日发布了高能宇宙线实验KASCADE-Grande项目的数据分析成果:所谓宇宙线的“膝”,即能量谱中的一个拐折,对于轻和重的初始粒子以不同的能量出现。此外,科学家还成功在“膝”之后识别了“踝”的结构。  相似文献   

16.
利用羊八井ASγ阵列实验数据分析宇宙线的较长周期变化.收集整理Tibet ASγ阵列1994~2003年间记录的宇宙线触发率数据和气象数据,发现这段时间的宇宙线触发率存在明显的年周期变化,气压、室内温度、室外温度与宇宙线触发率有着相似的年变化,存在较强关联;对宇宙线触发率进行多元气象参量修正,修正后的宇宙线触发率不再有明显的年变化;利用小波分析和数学统计方法分析气象修正后的宇宙线触发率,没有发现确定的几日周期.统计结果显示:宇宙线周期变化中4日周期和6日周期较多,其次是5日7、日和8日周期.  相似文献   

17.
 宇宙线的研究具有悠久的历史,取得了许多划时代的发现性成果。但是人类对宇宙线的起源、加速和传播等问题仍存在诸多疑惑。大型高海拔空气簇射观测站(LHAASO)独具高海拔和大规模优势,计划利用多种探测手段开展联合观测,大幅提升对伽马和宇宙线粒子的鉴别能力。LHAASO有望获得史上最高的伽玛探测灵敏度,并在很宽的能量范围内精确测量宇宙线能谱,为宇宙线物理、高能天体物理、宇宙学和新物理学规律研究做出贡献。介绍了LHAASO的探测器结构、性能优势和科学目标。  相似文献   

18.
大科学装置已经成为全球创新系统中具有支撑作用的框架结构,对中国作为一个国家和宇宙线物理作为一个研究领域来说也是一样的.在其一百年发展史中,传统的宇宙线研究并非完全以大科学装置为依托.20世纪80年代以后,为了探索宇宙中微子和极高能宇宙线粒子,那必不可少的巨大中微子灵敏体积和至少上千平方公里的极高能宇宙线探测面积才给这个古老的学科设定了新的标准,而随之提出的几个大科学装置相继建成并在近几十年的宇宙线研究的辉煌成就中占据了核心地位,尤其在甚高能伽马射线天文学.在过去的20年内,中国为发展巡天普查伽马射线源的广延空气簇射技术做出了巨大的努力,成功地运行了ASγ和ARGO-YBJ两个高海拔国际宇宙线实验.现在,我们提出独具特色的高海拔空气簇射测量装置LHAASO的建设计划,建设面积达一平方公里的复合探测器阵列,以多种探测手段的有机组合寻求发现高能宇宙线起源,挑战新世纪里未解之科学难题.凭借其30 TeV以上最高的探测灵敏度,LHAASO将成为整个宇宙线研究领域的支柱项目之一.  相似文献   

19.
到达地球的宇宙线强度可能存在着日周期变化,研究宇宙线恒星日和太阳日周期变化对解决宇宙线起源、传播以及调制等这些基本问题有重要意义.首先对仿真信号进行周期分析处理,给出利用周期折叠分析法要区分宇宙线中可能的太阳日和恒星日周期信号,需要至少7.6年的宇宙线数据.然后利用羊八井Tibet ASγ阵列1994—2003年间记录的宇宙线触发率数据,气象修正后,将小波变换与折叠周期分析方法相结合,对10TeV宇宙线太阳日和恒星日周期变化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发现了宇宙线中的1.0d(太阳日)周期,其信噪比为46.3,变化幅度约为0.48%,最大值处的相位约为0.82(19.7h),没有发现0.997d(恒星日)周期.  相似文献   

20.
<正>张丙开,男,教授,1976年11月出生,安徽宿州人。2008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专业,获博士学位。参与了国际著名极高能宇宙线实验(美国HiRes实验)的数据分析和物理分析工作,发展了一套新的重建宇宙线事例的方法,提高了宇宙线到达方向的重建精度,解决了探测器有效孔径因大气质量影响而估计不准的难题,测量了极高能宇宙线的能谱。这些工作得到HiRes实验合作组的广泛认可和好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