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水稻籼粳杂种多倍体亲本开花习性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强优势水稻四倍体杂交组合的亲本HN2026、SG99012、培矮64S及二倍体不育系培矮64S的开花习性进行观察研究.结果表明:具有高结实率特性的四倍体品系HN2026、SG99012如同二倍体的培矮64S一样,开花习性较为正常,即开花期和开花时间集中,表现出明显的高峰期;而四倍体的培矮64S则表现异常,主要表现为:颖花开张持续时间长、日开花时间分散、缺少明显的日开花高峰期,而且随着气温的升高,有颖花开张持续时间缩短、日开花高峰期后移的趋势,并对这种异常情况的可能原因进行了粗略的分析.  相似文献   

2.
籼粳杂种多倍体结实情况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用10个籼粳交组合的二倍体和四倍体为试材,研究了加倍对每穗总粒数、每穗实数数和结实经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倍对结实率等性能的影响因组合不同而不同,四倍体籼粳杂种的结实率显高于二倍体,加倍正反交的结实情况也有影响,要提高籼粳多倍体的结实经,应注重同时增加总数数的实数数。  相似文献   

3.
以一种极端类型籼粳亚种的二倍体杂种为材料,杂种幼穗的愈伤组织用秋水仙碱处理获得四倍体植株.幼穗在含不同浓度的2,4-D和KT的培养基上愈伤组织的诱导率不同,2,4-D为2.0mgL,KT为1.0mg/L,愈伤组织的诱导率最高,达55.6%.秋水仙碱在500mg/L的浓度加倍效果最高,达40%.同时比较分蘖期秧苗和萌发种子的诱导率,仍以愈伤组织的加倍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4.
水稻仙粳杂种四倍体的人工诱导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一种极端类型粳亚种的二倍体杂种为材料,杂种幼穗的愈伤组织用秋水仙碱处理获得四倍体植株,幼穗在含不同浓度的2,4-D和KT的培养基上愈作组织的诱导率不同,2,4-D为2.0mg/L,KT为1.0mg/L,愈伤组织和诱导率最高,达55.6%,秋水仙碱在500mg/L的浓度加倍效果最高,达40%,同时比较分蘖斯秧苗和萌发种子的诱导率,仍以愈伤组织和加倍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5.
籼粳交稻米品质性状的遗传相关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种子性状遗传模型对籼粳交稻米8个主要品质性状的遗传相关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籼粳杂种中,稻米品质性状之间的遗传相关主要涉及到种子直接遗传效应和母体遗传效应。其中,5个理化品质性状之间以直接效应相关为主,其次为母体效应相关;5个理化品质性状与3个外观品质性状之间只有直接加性、母体加性和母体显性相关;3个外观品质性状之间的遗传相关主要归因于母体效应。尤其是母体加性效应。在所有的性状对中,仅胶稠度和  相似文献   

6.
7.
采用单一自由度的独立比较方法,研究9个稻米品质性状的核外遗传效应。试验材料为3个籼型不育系(A)及其相应保持系(B)分别与2个恢复系(R)杂交而得的18个正反交杂种的F2米粒。结果表明:多数性状组合(54个中有38个)没有发现(B×R)和(R×B)的差异,(A×R)和(B×R)则有半数以上性状组合(54个中有28个)存在差异。这说明普通栽培稻不同品种间的细胞质对稻米品质大多没有不同影响;稻属不同种  相似文献   

8.
基于InDel分子标记的20个水稻品种的籼粳属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水稻品种的籼粳属性分析是培育高产优质杂交水稻亲本选择的重要依据之一。本研究以93-11与日本晴分别为籼粳稻参考标准,利用均匀分布于水稻基因组12条染色体并具有较高籼粳特异性的37对In Del分子标记,对20份水稻育种材料进行In Del标记的籼粳属性分析。结果表明:所选取的20份水稻材料中,有8份为典型籼稻,3份为典型粳稻,4份为偏籼类型,另有5份为偏粳类型。NTsys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在遗传相似系数为0.43处,20份水稻材料被分为两大类群;在遗传相似数为0.70处,所有水稻材料则被分为4个类群。  相似文献   

9.
籼粳杂交稻主要农艺性状之间的遗传相关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混合线性模型方法对舢粳亚种间杂交组合农艺性状的相关性进行了遗传研究,结果表明:被测性状之间大都存在一定程度的相关.其中,株高与实粒数、结实率,穗长与总粒数、实粒数,总粒数与实粒数和结实率,以及实粒数与结实率之间具有显著的表型相关,总粒数与实粒数,实粒数与结实率,以及穗长与株高和结实率之间具有显著的遗传相关.进一步的分析表明,性状之间的遗传相关大多归因于显性效应,而粒重与穗长、总粒数和实粒数之间,以及总粒数与实粒数之间还具有极显著的加性相关  相似文献   

10.
用2个籼型裟光温敏核不育系和7个粳型广亲和品种为材料,按NCⅡ设计配制杂交组合,获得亲本、F1及F2代的籽粒群体,对8个主要品质性状和6个农艺性状进行测定,按混合线性模型的分析方法对品质性状与农艺之间的遗传方差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籼粳亚种间杂交组合中,稻为理化品质性状与植株农艺性状之间遗传协方差大都不直接加性/母体加性协方差,外观品质性状与农艺性状之间的遗传协方差则主要是直接加性/母体加性协方  相似文献   

11.
用胚乳性状遗传模型和条件遗传效应的分析方法,对籼粳交组合在不同发育阶段的蛋白质含量进行了遗传研究,结果表明:蛋白质的遗传表达受到了胚乳核基因、母体植株核基因和细胞质效应制约,但各种遗传控制体系基因效应的大小因发育的时间而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2.
分析了遗传背景相同的籼粳中间型重组自交系(RIL)9个品系与5个籼、偏籼型光温敏核不育系杂交的F1主要农艺性状的杂种优势.结果表明:9个农艺性状均表现为正向超亲优势,以单株产量、穗实粒数、株高和穗总粒数表现的优势较强,有效穗数、结实率和千粒重表现的优势较弱;F1单株产量仅与父本穗长呈显著负相关,而与杂种有效穗数、穗实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呈极显著和显著正相关;F1单株产量的超亲优势与父本单株产量、有效穗数、结实率均呈极显著负相关,与父本抽穗天数和千粒重却呈显著负相关,而与杂种的抽穗天数、有效穗数、穗实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优势呈极显著正相关.亚种间杂交稻超高产的获得关键在于要协调好产量目标、亲本产量构成因素和其杂种优势三者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水稻籼粳杂交F1植株育性与花粉育性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广亲和品种轮回422、02428分别与籼、粳稻配组及粳/籼、籼/粳、粳/粳配组,检测杂种F1代的实率及镜检亲本F1代的花粉活性,试验结果表明:除测49外,亲本花粉可育性均较高,杂种F1代的花粉育性因亲本不同而有所差异,以广亲和品种与籼、粳稻配组所得的杂种F1代的花粉可育性为最高;籼粳杂种F1代的花粉败育率与植株不结实率的相关系数(r)达0.8380。  相似文献   

14.
粟贵武 《广东科技》2014,(Z1):122+70
通过常规有性杂交育种途径,于2009年培育出具有超亲和性和特异遗传效应的光温敏核不育系SGW286S。2011年培育成功偏籼和偏粳型籼粳亚种间杂交稻。2013年在广西马山和上林进行10亩以上作连晚栽培示范,无论单产、抗倒力、抗病性均已超越当前生产上应用的品种间杂交稻。  相似文献   

15.
粟贵武 《广东科技》2014,(3):122-122,70
通过常规有性杂交育种途径,于2009年培育出具有超亲和性和特异遗传效应的光温敏核不育系SGW286S。2011年培育成功偏籼和偏粳型籼粳亚种间杂交稻。2013年在广西马山和上林进行10亩以上作连晚栽培示范,无论单产、抗倒力、抗病性均已超越当前生产上应用的品种间杂交稻。  相似文献   

16.
籼粳杂交稻米品质性状与农艺性状之间的遗传协方差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2个籼型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和7个粳型广亲和品种为材料,按NCⅡ设计配制杂交组合,获得亲本、F1及F2代的籽粒群体,对8个主要品质性状和6个农艺性状进行测定,按混合线性模型的分析方法对品质性状与农艺性状之间的遗传协方差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籼粳亚种间杂交组合中,稻米理化品质性状与植株农艺性状之间的遗传协方差大都为直接加性/母体加性协方差,外观品质性状与农艺性状之间的遗传协方差则主要是直接加性/母体加性协方差和母体加性/母体加性协方差,细胞质效应协方差也普遍存在.  相似文献   

17.
水稻广亲和品种与籼粳亚种的亲缘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典型的水稻籼粳亚种代表品种为参照群体,根据RFLP和SSR标记座位上等位基因在亚种间的频率分布,确定了3个广亲和品种的基因组与两亚种的亲缘关系.如果亚种间无分化的等位基因在控制亚种间杂种育性上为显性,则这些品种的广亲和性可以用这类等位基因的高含量来解释.新等位基因的衍生及它们在亚种间的分化是导致亚种间部分生殖隔离的直接原因.由Ikehashi和Araki提出的“等位基因互作”模型与我们对广亲和性遗传基础的解释是高度一致的.  相似文献   

18.
碱基的插入/缺失(InDel)引起DNA序列变化并形成了DNA片段长度多态,可以用作遗传标记.为了评价基于籼稻93-11和粳稻日本晴全基因组序列比对获得的差异片段而设计的InDel引物在鉴定籼稻和粳稻两种生态型以及研究稻属不同物种之间亲缘关系的意义,采用45对InDel引物,对来自亚洲10个国家的49份籼稻、43份粳稻品种和24份野生稻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其中41对InDel引物鉴定籼稻或粳稻品种的准确率高于80%.主成分分析散点图显示:籼稻与粳稻存在明显的遗传分化;含AA基因组的野生稻物种与籼稻品种存在较近的亲缘关系;非AA基因组的野生稻物种不存在明显的籼-粳分化.并且证明了基于籼稻93-11和粳稻日本晴全基因组序列比对获得的InDel差异片段设计的引物可以用于栽培稻籼稻和粳稻品种的鉴定以及籼-粳分化问题的研究,及探索稻属不同物种间的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19.
生态条件对籼粳稻杂交后代亚种特性与经济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两个典型的籼粳交重组自交系F6群体(RILSA:中优早8号/丰锦、RILSB:七山占/秋光)为试材,分别在四川和辽宁同年种植,研究亚种特性和经济性状变化规律及其相互关系的结果表明,不同生态条件下籼粳交后代的亚种特性和经济性状都发生了显著的变化.生态条件对程氏指数和构成性状的影响因群体和性状而异,RILSA群体在四川和辽宁都呈偏粳分布,RILSB群体在辽宁接近正态分布,在四川呈偏粳分布,总体上四川表现比辽宁更加偏粳.与辽宁相比,四川穗数、结实率和千粒重降低,因而产量极显著下降,而穗粒数在不同地区和不同群体间差异不显著.程氏指数和构成性状与产量和经济性状有正相关的趋势,据此进行人工选择可能是北方稻区籼粳稻杂交育成品种仍然基本保持粳亚种特性的重要原因.此外,还讨论了籼粳分化与生态条件的关系等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20.
水稻动态株型材料的遗传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引进的水稻材料中发现了在生育前期叶片披垂,后期叶片直立的动态株型材料泸香90A.动态株型材料90A分别与正常株型恢复系蜀恢527和泸香恢1号杂交,F1代均表现显性,即动态型,杂交组合的F2代群体发生分离,动态型植株与正常型植株的比例表现为3:1.初步的遗传分析表明,上述动态株型属单基因显性遗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