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开封西瓜以其个大、皮薄、瓤沙、脆甜、多汁、营养丰富而著称国内,1986年开封县仅种植西瓜一项收入就达2800万元,占全县种植业收入的15%。与其它经济作物相比,1亩西瓜相当于2亩棉花、3亩花生,4亩小麦、5亩玉麦的经济收入,而生长期却是  相似文献   

2.
<正> 项城县永丰乡冯滩村属于人多地少地区,多年来这个行政村为解决粮、棉争地矛盾,曾采用麦棉套种一年两熟制,但亩经济效益一般为250元左右。一九八四年开始试验小麦、花生、棉花间作套种一年三熟制,400亩试范田,每亩实收小麦650斤、花生530斤、棉花85厅,折合亩总收入584元,净收入528元,比麦棉套种亩增收250元,比小麦、大豆轮作亩增收一倍以上。实践证明,  相似文献   

3.
麦、瓜、棉间作套种高产高效益栽培技术开封市农林科学研究所李绍伟李国恒吴占清李俊秀豫东地区普遍推广麦、棉间作套种一年两熟制的栽培技术。近年来,为提高复种指数,增加效益,我们在杞县五里河乡进行了麦、瓜、棉间作套种一年三熟的栽培技术研究示范推广工作,取得了...  相似文献   

4.
<正> 封丘县獐鹿市乡邢庄农民刘奎梅,全家5口人,1981年从集体承包了12亩沙碱薄地。1983年,种棉花6.5亩,收皮棉10,50斤,平均亩产161.5斤。仅棉花一项,净收入2,205元,人均441元。其中有2.07亩棉花试验田,1981年亩产皮棉87.0斤,82年亩产154.5斤。1983年,种植了新品种豫棉一号,经地区农科所和县,社  相似文献   

5.
<正> 西平县武岗村地处老五坡滞洪区,是一个有名的十年九淹的涝灾村,又称“三靠村”,即吃粮靠统销,花钱靠贷款,生活靠救济。近几年来,通过县科委组织科技人员下乡、开展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的文化技术水平,改变单一的农业结构生产方式,进行农牧副渔五业商品化生产,使这个贫穷落后的村民收入五年翻三番,年人均收入由八○年的不足120元,到八五年达到441元,从而掷掉了“三靠村”帽子,开始走上富裕路。他们的做法是:一、组织科学论证,制订脱贫致富规划武岗村共有334户人家,1692口人,4368亩耕地。一九七五年发生特大洪水,庄稼淹,  相似文献   

6.
<正> 麦棉间作田加套甜瓜,是我县在总结群众经验的基础上,研究推广的一项以亩收入千元为目标的综合性栽培技术。该项栽培技术具有技术简单,病虫害发生轻,投资少、产量高,经济效益显著、易推广等优点。从一九八二年试种以来,目前已发展到四千多亩,占全县麦棉间作田的67%。根据大田调查,在中等或中上等肥力地块,一般每亩(不折算)可收小麦150~200公斤,甜瓜1500~2000公斤,皮棉65~75公斤。经济收入比单纯麦棉间作每亩增加300~500元,高者可达700元以上。现将其栽培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正> 豫棉一号是我所杂交选育的一个中熟棉种,1981年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由于该品种表现高产稳产、品质较好、感病较轻、综合性状优良,颇受广大棉农欢迎,1981—1984年推广面积累计已达1000多万亩,经济效益3亿元以上,为发展棉花生产、支援四化建设做出了贡献。示范推广概况豫棉一号试验的同时即开始小面积示范繁殖。1979年新乡县朗公庙、辉县韩营示范繁殖75亩获丰收。1980年扩大到5000亩,生产种子约100万斤,1981年种植10万亩;遍  相似文献   

8.
<正> 我们根据市旱地办下达的旱地开发实施方案,在1991年小面积试验的基础上,1992年在后河镇一农民承包的三亩半荒芜多年的坟地上,经过开垦、平整、深翻,增施肥料等一系列旱地农业综合措施,栽培了地膜覆盖西瓜红薯并且间作芝麻,获得重大突破,西瓜平均亩产4170公斤,收入1251元;红薯平均亩产2475.4公斤,收入495.1元;亩产芝麻5公斤,收入20元,全年平均每亩收1766.1元。尤其  相似文献   

9.
<正> 河南省灵宝县寺河乡被誉为“苹果王国”,名实其实。全乡3994口人,去年产色艳味美的苹果800多万公斤,人均1吨余,但不少人尚不知道,该乡的粮食、瓜、菜、药材等作物的收成也甚为可观。去年,全乡果、粮多种种植总产值1236万元,人均纯收入1470元,比1978年的人均收入125元增长11.64倍。90年靠苹果收入在万元以上的,仅刘柏村就有122户。这全得力于该乡采取的正确的种植模式:以果为主,立体开发。一、发挥资源优势,以果为主。寺河山海拔在700至1200米,属大陆性气候,年平均温度11至14.5℃,最高温度38℃,最低温度-20℃,全年无霜期180天左右,日照时间长,加之土层深厚、肥沃,昼夜温差大(9至10℃),年降雨量(700-800  相似文献   

10.
在党的十一大路线指引下,在五届人大和全国科学大会精神鼓舞下,我们岳滩大队以揭批“四人帮”为纲,在比去年更严重的长期干旱情况下,靠大寨精神,靠“八字宪法”,科学种田,今年夏粮生产再创“高稳低”,总产量一百一十九万四千斤,达到历史最高水平.其中小麦面积一千零二十点六亩,总产九十九万一千七百多斤,平均单产达到九百七十一斤.全大队包括夏杂在内的一千零八十亩的生产投资,按种子、化肥、农  相似文献   

11.
<正> 农民对小型联合收割机有迫切的需求,实践证明,小型联合收割机比人工割、捆、装、运、脱,省工省时,效率高,社会经济效益显著。按一户五亩,人工收割4-5天能收脱完毕,小型联合收割机1-2小时即可完成。按用工价值,用机比人工每亩可省7元费用,依每台每季200亩效率计算,计可省工1400元,用机比用人工每亩还能减少谷物损失10公斤,又可为社会创造价值1600元,一季下来净增效益3000元。在经济收入较高而劳动力缺少的地区,小型联合收割机则能为更多的人所接受。一、市场前景机收在我国现在仍是薄弱环节,“七五”期间机收  相似文献   

12.
河南省正阳县熊寨镇青年妇女宋红丽学科技用科技,培育营养钵瓜、菜苗,每年收入在万元以上,成为远近闻名的科技致富明星,并帮助15户农民靠种植瓜菜走上致富路。罔为宋红丽在管理西瓜苗。  相似文献   

13.
<正> “淮阳黄花菜技术开发”是国家科委一九八六年下达的“星火计划”项目。两年来,我们切实加强管理,积极组织实施收到了显著的成效。一九八七年黄花菜栽培面积发展到6.07万亩。比一九八五年扩大2.27万亩:平均亩产129公斤,比一九八五年增加22公斤;总产375万公斤,增产288.5万公斤:总产值1875万元,增加1477万元,为振兴地方经济,促进农民致富做出了积极地贡献。一、建立组织,实行目标管理“星火计划”项目下达后,县政府召开专门会议进行研究,成立了有关单位领导参  相似文献   

14.
<正> 近几年随着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产量的迅速提高,不少群众为了充分发挥土地的利用效率,调整了作物布局,改一年一季为一年两季,改棉花春播为夏播,为产量的再提高积累了经验。随着优良品种的推广利用,我县麦茬棉面积,也从1977年的一万一千亩发展到今年的五万三千三百亩,增加近五倍。但由于麦茬棉花的虫害发生期、发生量和春播棉花有些差异,不  相似文献   

15.
一、种植模式 1.麦-瓜-棉间套模式.1.8米一带,种植5行小(大)麦,占地0.8米,留1米空档.次年4月20日前后在空档内覆膜,破膜移栽一行西瓜,株距53厘米,密度为700株/亩.5月上旬在瓜行两侧各移栽一行棉花,棉花与西瓜行距为30厘米,棉花株距为25~30厘米,呈宽窄行种植,宽行1.2米,窄行0.6米,密度为2500~3000株/亩.  相似文献   

16.
<正> 缩节安是北京农业大学和河北省沙城农药厂试制的新产品。可防治棉花蕾花期棉株徒长和生育失调,是棉花稳产、高产的生长调节剂。经15个省、市、自治区的十万亩棉田试验示范,证明缩节安可使棉株稳长,株型矮健,内围铃比例增加15%左右,铃重增加0.2—0.9克,衣分、绒长、子指、衣指等没有显著变化,一般每亩可以增收霜前花10—20%,增收皮棉10%左右,增加收入约20元。  相似文献   

17.
寒蒜,原产四川成都以北彭县一带,当地又称伏蒜、苔蒜、硬叶蒜。1989年引入鲁山县。由于该品种抗寒丰产,12月即可上市,亩产3500公斤以上,亩收入年年超过5000元,所以引种几年来,鲁山县累计推广种植12000亩,1997年播种面积就达3500亩。一...  相似文献   

18.
河南省延津县高寨乡平陵村有一位土生土长的农民科学家,他的名字叫郭明学。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他认真贯彻执行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坚持科教兴农。为解决科技棚架问题,他积极引进推广新技术,提高广大农民的科技素质和科学种田水平,促进农业生产的迅速发展,使粮棉产量逐年提高。1997年3000亩耕地,取得亩产小麦400公斤,亩产皮棉75公斤的好收成,比1986年亩增产小麦150公斤和棉花20公斤,1997年人均收入1300元。因此,全村出现了盖新房、买摩托、买家电三多现象。先后被市、县评为先进工作者,科技先…  相似文献   

19.
<正> 眼下,河南省滑县上官镇谢寨村的500亩桃树果实累累,又红又大的桃子压弯了枝,一派丰收景象惹人喜爱。 谢寨村1300口人,有耕地1500亩,多年来单一的种植模式,使村民们辛苦一年只能落下零花钱。1986年,有3家农户在自己的责任田上栽上了桃树,到桃树挂果时,亩收入达3000多元,是种植农作物的几倍。1992年,村党支部对他们种植桃树致富的经验进行了总结,决定把林果业作为该村新的经济  相似文献   

20.
<正> 固始县胡族铺镇迎河村金龙村民组62岁的农民李定玉承包责任田种山药,获得了可观的收入。 近年来,李定玉的孩子相继外出上学打工,家里只有老伴和他,没劳力,种粮收入又低,他就拿出一亩多责任田种山药。到了秋后,山药获得大丰收。老李俩口夜里将山药从土里挖出,白天运到集上卖,当年收入9000余元。接着,他又增加山药种植面积,同时鼓励和指导45户邻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