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4.
地震是一种自然灾害,大地震往往给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失.解放以来,特别是六十年代邢台大地震以后,我国在地震预报研究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曾先后成功地预报过一些地震.利用地震前兆预报地震是科学家们现在普遍采用的方法.近年来,通过较长时期对地震云的观测研究,我们认为地震云是一种临震前兆.它不仅是一种可靠的临震预报手段,而且根据它出现的时间、形态及其变化以及相对于观察者的方位,再结合其他预报手段,可以预报某些地震的震中、震级和发震时间三要素.用地震云预报地震,价格低廉,方法简便,容易掌握.结合其他观测手段进行分析,有较高的准确性,从而深受广大群众的欢迎. 相似文献
5.
6.
《自然杂志》1980,(1)
贵刊1卷5期介绍了《地震云及其成因的探讨》一文,我们认为该文有以下几点值得商榷. 该文提到,“地震发生时,地球内部积聚起巨大的能量,因此从发生地震的前几天起,地热升高,它的波变为上升气流,以同心圆状扩散到同温层,使1,000米高空的雨云形成细长的稻草绳状地震云”.从大气物理学的角度来看,同温层位于对流层之上,距海平面高度不是1,000米,而是10,000多米.只有类似于火山喷发、核弹爆炸、强烈雷暴云的发展等,才能使空气对流上升到对流层顶附近高空.而大气这种强烈对流一般都是产生“塔状”、“柱状”、“蘑菇状”等垂直方向发展的对流体,不可能形成沿水平方向横卧的“细长稻草绳状”或“长条带状”的云体. 如果可以形成“稻草绳状”的云,但“地球内部 相似文献
7.
8.
9.
我们的文章《地震云及其成因的探讨》(见《自然杂志》1卷5期),当时因限于篇幅,只作了简单的介绍,希望引起大家对地震云研究的重视,因此未作全面的阐述.看了《“地震云”辨》一文后,觉得很受启发,但有一些不同的看法,特作说明如下: 首先,该文谈到“不可能形成沿水平方向横卧的‘细长稻草绳状’,或‘长条带状’的云体”.此处未提及断裂带的作用.气象学上本来就承认地面对高空气象有下垫面的作用.因此孕震区的活动主断裂对其上空的气象及云体的形成,应该是有影响的.而活动主断裂往往是条带状的.此外,我们也观察到垂直走向的稻草绳状云体,到了高空,由于气流关系,变成了沿水平方向横卧的云体. 第二,文中接着提出地球内部的能量是以什么机制来加热大气的问题.该文只谈了“地气”一种形式. 相似文献
10.
11.
12.
1984年11月25日下午,上海市青少年气象爱好者协会邀请中国震兆云霞研究会的多名研究者,为全市二百多名朝气蓬勃的中学生作了关于地震云的科学普及报告。中国震兆云霞研究会于1983年11月正式成立,该研究会是在国内外地震学界以奇特的地震云预报地 相似文献
13.
14.
16.
17.
18.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