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夏勇 《大自然》2012,(2):43
江苏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后面简称:大丰麋鹿)是国际重要湿地,地处亚洲东方、太平洋西岸美丽的黄海滩涂。在这广袤无垠的湿地上生活着近1500多种野生动植物,麋鹿家族就生活在这片物种丰富、气候适宜的土地上。1986年从英国回归的39头麋鹿已增长到现在的1618头。目前,这里是全球面积最大、麋鹿种群数量最多并建立了最大麋鹿基因库的保护区。  相似文献   

2.
追踪麋鹿     
麋鹿是我国特有的世界珍稀动物,俗称“四不像”,19世纪末在我国绝迹。1985年,英国乌邦寺主人塔维斯托克侯爵把22头麋鹿送还中国,散养在北京南海子。1991年,中国政府在湖北天鹅洲建立2.3万亩湿地自然保护区,致力恢复野生麋鹿种群。从1993年开始,由北京南海子分三批向保护区放归9  相似文献   

3.
发情期野生与圈养麋鹿群主行为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麋鹿发情期,以大丰麋鹿群主为对象,选择最具代表性的5种行为及群主吼叫行为为研究内容,探讨大丰野生麋鹿与圈养麋鹿习性差异.结果显示:行为发生频次在时间段上分布差异显著;两种群主吼叫持续时间差异不显著,持续时间为9.495s±6.070s;但在06:00~08:00,08:00~10:00,10:00~12:00和12:00~14:00吼叫持续时间出现显著差异;在行为发生方面,休息、追雌和奔跑,吼叫持续时间差异显著,而走动和驱雄差异不显著.研究表明大丰野生麋鹿为了适应自然环境,行为习性有别于圈养麋鹿,正在逐步恢复野生麋鹿的本性.  相似文献   

4.
在调查分析扬子鳄野生及饲养种群保护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当前中国扬子鳄保护存在的主要问题:野生扬子鳄栖息地岛屿化严重及自然保护区管理体制的缺陷;饲养种群基础设施规模的局限及没有建立完整谱系资料等。同时提出了相应的管理对策:改变保护区的管理体制,恢复扬子鳄丘陵人工湿地型栖息地及建立扬子鳄成片滩涂型湿地栖息地;加大对宣城扬子鳄繁殖研究中心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加快饲养种群的遗传谱系建设,开展扬子鳄种群生存力分析及有效种群大小评估。  相似文献   

5.
张林源 《大自然》2010,(2):38-41
麇鹿是中国特产的鹿科动物,从元朝开始,麋鹿就因专供皇帝狩猎之用而被放养在北京南海子皇家猎苑中。19世纪末的战争与自然灾害.使野生麋鹿彻底在中国消失了。一百多年前,中国最后一批圈养麋鹿种群在北京南海子灭绝,仅有被西方列强运到欧洲的部分麋鹿保存下来。为了在中国重新建立麋鹿种群,1985年,我国在麋鹿的最后灭绝地南海子原皇家猎苑的中心区域建立了麋鹿苑。  相似文献   

6.
针对来源于6个省份的茶尺蠖种群发育和繁殖情况,研究不同茶尺蠖地理种群增长的差异性.结果表明:不同地理种群茶尺蠖的卵和幼虫发育历期具有明显的差异性,成虫寿命和产卵量亦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而蛹的发育历期和幼虫存活率差异不明显.种群增长指数显示,在各种群中,以武汉种群增长指数最大,繁殖一代后种群数量约增加123倍,信阳和长沙种群增长指数最小约为80,而杭州、南昌、福州种群增长指数居中,介于80~123之间.  相似文献   

7.
湖北青檀野生种群数量结构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单生和丛生两个生长水平,以湖北省大贵寺国家森林公园野生青檀种群为例探讨了种群的年龄结构、生态位宽度、静态生命表等数量结构特征及变化趋势。结果表明:研究区野生青檀单生植株类群的平均高度为10.26 m,丛生植株类群的平均高度为17.01 m;年龄结构分析表明该青檀种群为稳定种群,其中单生植株类群为增长型,丛生植株类群为衰退型;种群的更新以种子繁殖方式为主;生态位宽度测算结果表明单生植株类群对环境资源的利用略优于丛生植株类群;生命表分析表明单生植株类群幼树发育为成年个体时,幼龄植株具有较高死亡率;丛生植株类群的中龄级个体具有高死亡率。因此,应加强野外人工辅助育苗以提高青檀种子的发芽率及幼苗的成活率,并大力保护中龄级个体,以促进种群的更新和发展。  相似文献   

8.
蒙特卡罗方法研究集合种群动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金堇蛱蝶的实际生活史和调查数据,以天为单位采用蒙特卡罗模拟方法仿真每个个体的发育、迁移、繁殖等随机行为. 从而获取集合种群及其各局域种群的动态变化,展示了局域种群的周转行为,得到了每年各斑块局域种群大小、占据率、被占据斑块数及相应的概率分布等信息. 计算结果表明该集合种群能够进入一个基本稳定的状态从而维持适当的种群规模并得以续存下去.我们还分析了斑块质量和所处地理位置对局域种群的影响. 提供了一种能够同时描述集合种群和局域种群动态的研究方法,为将来进一步研究各种影响集合种群动态的因素和制定保护策略等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2009年4-9月,对哈尔滨地区花背蟾蜍的种群生态进行初步调查.结果表明:该地区花背蟾蜍的四种典型生境是池塘、湿地、退化湿地和沙丘;花背蟾蜍的种群数量随季节呈规律性变化;繁殖期主要生活在池塘及岸边,繁殖后主要在湿地及退化湿地,冬眠集中在沙丘.  相似文献   

10.
生态恢复前后神农架大九湖湿地土地利用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不同时相遥感影像和实地调查,借助RS和GIS技术,研究了2005年~2010年大九湖湿地土地利用的动态变化和类型转换,以探讨生态恢复工程对土地利用格局的影响.研究发现,生态恢复工程实施后,湖泊和草甸面积大幅增加,菜地和旱地面积大幅减少;土地利用类型转化主要表现为沼泽、草甸、林地向湖泊转化和菜地、旱地向草甸转化.大九湖湿地生态恢复工程取得了初步成效,湿地类型和面积有所增加,湿地景观得到一定恢复,湿地生态环境有所改善.针对沼泽湿地面积减少的现状,需要加强对泥炭藓沼泽湿地的恢复和保护,规范对泥炭藓湿地的开发、经营和管理行为,最终实现湿地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为了科学合理地评价半散养及圈养麋鹿(Elaphurus davidianus)种群的栖息环境,采用模糊层次分析法(FAHP)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对国内13处半散养及圈养麋鹿种群作了指标评价.结果表明:构建的指标体系中,生物环境因素对于麋鹿的栖息环境影响最大,其中地表植被丰富度和麋鹿自然取食的物种多样性是最重要的2项评价指标.13个麋鹿种群中,湖北石首和江苏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达到优秀级,半散养式管理的麋鹿种群栖息环境评分均显著高于圈养管理的麋鹿种群的栖息环境.  相似文献   

12.
已有研究显示分布于我国东南沿海的拟穴青蟹(Scylla paramamosain)可能已分化为南、北2个种群.在低温季节从不同纬度的3个海域采集拟穴青蟹的野生个体,比较其南、北种群线粒体呼吸速率和酶活性的差异.结果如下:除了乳酸脱氢酶、丙酮酸激酶以及肝胰腺细胞色素C氧化酶外,无论是北方种群还是南方种群,生活在纬度较高的宁波海域的拟穴青蟹的线粒体呼吸速率和酶活性都显著高于生活在纬度较低的儋州海域的个体;同一海域的南、北种群间,鳃、肌肉和肝胰腺线粒体呼吸速率和细胞色素C氧化酶活性总体上都是北方种群高于南方种群,纬度越高的海域的南、北种群间差异越显著;南、北种群肌肉的乳酸脱氢酶、丙酮酸激酶和己糖激酶活性相比,宁波海域北方种群的己糖激酶活性显著高于该海域的南方种群.上述结果表明,分布于我国东南沿海的拟穴青蟹的北方种群比南方种群对温度有更有效的代谢补偿能力,且纬度越高,二者的差异越显著,由此可见分布于我国东南沿海的拟穴青蟹的北方种群比南方种群更能适应低温环境.  相似文献   

13.
花鼠种群生态学研究(Ⅱ)——繁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了山西省隰县地区花鼠(Eutamiassibiricus)种群的繁殖特征.对繁殖期、年繁殖次数、性成熟速率,不同年龄组的性比、怀孕率、胎仔数和繁殖指数等做了分析研究.花鼠种群的总性比(♀/♂)为1.07,雌性略多于雄性,但是也随季节和年龄的不同而变化.刚出生的仔鼠性比为1.00,而幼年组则升为1.41,到成年组Ⅰ、Ⅱ组则降为0.92和0.88,老年组则为1.33,说明雌性仔鼠的成活率较高,怀胎、产仔等行为会增加成年雌鼠的死亡率,但雌鼠比雄鼠寿命长.花鼠年繁殖一次,交配、妊娠时间在3月-6月上旬.当年鼠越冬后(从出生开始计算月龄10个月左右)参与繁殖.成年Ⅱ组繁殖力最强,繁殖指数(5.50)高于成年Ⅰ组(4.17)和老年组(4.16).花鼠胎仔数3~7只,平均为5.04±0.13只.  相似文献   

14.
胡杨种群生殖生态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殖生态学的研究是解决我国西北荒漠绿洲重要树种胡杨退化问题的关键.论述了胡杨生殖生态学研究的概况;重点从有关胡杨种群的生活史对策、生殖物候学、生殖构件、种子和幼苗的生态学、繁殖适应、无性繁殖以及干扰对胡杨群落更新的影响等7个方面系统的评述了胡杨的生殖生态学研究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胡杨林的恢复与保护的角度,从其有性繁殖适应对策、根蘖繁殖发生机制以及优良种源地的选择与保护等方面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5.
提出用种群发育停滞代数对变异概率和变异位数进行动态控制的改进遗传算法。该算法把种群没有更优个体产生看作种群发育停滞 ,将种群发育停滞代数定义为当前繁殖代序号与已得最优解的繁殖代序号之差 ;变异参数 (包括变异概率、变异位数 )初值与标准遗传算法 (SGA)相近 ;随着发育停滞代数的增长 ,增大变异参数 ;当有更优个体产生时 ,变异参数恢复到初值 ,种群发育停滞代数置 0 ;随种群发育停滞代数再次增长 ,变异参数再次增大 ,如此反复 ,直至算法结束。该算法在保持局部搜索能力的同时 ,提高了全局搜索能力及速度。用两个多极值函数(Camel函数、Shaffer’sF6函数 )对该算法进行测试 ,结果表明 ,与SGA及自适应遗传算法相比 ,该方法以相当强的鲁棒性收敛到全局最优解 ,且具有较高的收敛速度  相似文献   

16.
大丰麋鹿自然保护区在建立20多年来,在麋鹿保护和野生放养上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另一方面麋鹿的放养也引起了保护区内相关的生态反应。本文从圈养区内植物群落、生态多样性以及土壤的物理性质出发,进行初步研究和推论。  相似文献   

17.
<正> 猕猴繁殖除受自身的生殖机能限制外,还受气候、生活环境、营养水平、配种条件等因素影响。如气侯条件改变,会影响猕猴食物的丰欠,食物又直接影响繁殖率,食物是猕猴种群个体数量变动的重要调节因素。各种因素相互制约,相互影响。为了探讨降水因子对猕猴繁殖产仔高潮期的影响,于1987年和1988年两个春季,在黄楝树林场对半野生人工驯养猕猴群做了较为详细的观察,现将资料整理报道于下:  相似文献   

18.
在黄河三角洲保护区内,选择两个试验区,进行生态恢复比较研究观测,在恢复前,两区域的地貌与地质、水文与气候、植被状况和土壤条件非常相似.湿地恢复工程实施后,恢复区在水质、植被群落、芦苇植株形态、土壤含盐量、生物多样性等方面观察明显优于未恢复区,恢复后生态环境得到了改善,湿地水域面积明显扩大,芦苇湿地面积增大后,鸟类有充足的食物,并形成了优越的越冬栖息繁殖环境.  相似文献   

19.
《大自然》1991,(4)
江苏省大丰糜鹿保护区座落在黄海之滨的大丰县林场南端.东与浩瀚的大海隔堤相望,南与东台市毗邻,是由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的海陆交界处,受海洋性、大陆性气候双重影响的狭长地带.这里四季分明,以季风气候为背景,夏季多东南风,冬季多西北风.年平均温度14.1℃,一月平均气温-0.8℃,最低温度-12℃;七月平均气温26.8℃,最高温度31℃.年平均降水量1068毫米,其中6~9月份降水675毫米,为全年降水量的68%;相对湿度80%;无霜期216天.保护区总面积15000亩,属海边盐土沼泽型自然保护区,也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麋鹿野生放养地.  相似文献   

20.
陕西红碱淖遗鸥研究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遗鸥(Larus relictus)是世界珍稀濒危鸟类,国家Ⅰ级保护鸟类,是确立较晚的物种。我国主要繁殖和栖息地分布在内蒙古鄂尔多斯桃力庙-阿拉善湾海子和陕西神木红碱淖湿地,目前红碱淖遗鸥种群的数量已经远胜于桃力庙-阿拉善湾海子,成为全球最大遗鸥繁殖种群,有关学者对其开展了一些研究工作。本文从种群的分布、分类学、生态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