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当代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名字在各个时期发生了很大变化,刘震云的新写实小说《单位》中人物名字的姓氏化处理不仅宣告了一个大写的"人"解体,同时也增强了作品中艺术典型的涵盖力。  相似文献   

2.
从三个方面来探究《鲁滨孙飘流记》这部作品永久性艺术魅力的真正原因。即新主题:资产阶级领导人类和利用自然的伟大斗争的能力;新人物:“鲁滨孙”是一个个人奋斗者形象,真实地反映了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上产生的新人物的思想和性格的特点;新手法:《鲁滨孙飘流记》的创作反映出启蒙主义文学的特点,奠定了英国写实手法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我们习惯了一种场景,被称为典型的场景。典型的人物典型的环境典型的情节等等,这样的作品有助于我们作理想主义的陶醉,现在又有了另一种场景.新写实小说的兴起把我们的目光从空远扯到身边的凡夫琐事,观照具体的生活。如果说,革命现实主义告诉我们的是如何上台阶,那么,在新写实作家那里则告诉我们上台阶,下台阶或者伫立原地都无关紧要,人生,是一种状态。  相似文献   

4.
对80年代末90年代初兴起的学现象——新写实小说进行了描述和评论,试图把握新写实发展的脉络,认识新写实小说的特征,探究它出现的原因和性质、地位。  相似文献   

5.
安野 《科技信息》2012,(20):204-204
上个世纪末,西方后现代主义文学传播到中国,对中国当代文学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促使了中国当代新写实小说的诞生。新写实小说继承并发展了传统现实文学的创作风格,通过写实的风格,真实的反映了当代人们生活的种种境遇。对现实的批判是新写实小说的一个主要特征,揭露了当代社会平民生活的真实状况,揭露了平民百姓对特权的仇视与羡慕,在政治生活中,当代的"官本位"思想对知识分子、对广大人民群众的侵蚀。本文从新写实小说的艺术特点、悲剧意识、价值批判等方面浅析当代文学中的新写实小说。  相似文献   

6.
新写实作家方方的中篇小说《风景》以一种本真的状态呈现出凡俗人物的生存景况和生活状貌,彰显了"生存"处境艰辛,野蛮愚昧,家庭冷漠,亲情变异,揭示了贫困中挣扎的底层人的生活实质,从生存的另一面咀爵更深层意味。  相似文献   

7.
新写实是大众文化的文学表现形式,它是与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社会结构转型相伴生的一种文学运动。新写实文学实践具有自根自本的汉语文化背景,是由我们本土文化所哺育出来的,它的出现标示了一种本土化的大众文化话语的形成。新写实已经走向一种新的美学。新写实不对生活进行诗性追问,表现出与生活的原则同格,这表征了大众文化是一种品位不高的文化,大众文化的缺点通过新写实文本被证明得千真万确。  相似文献   

8.
杨惠 《皖西学院学报》2005,21(4):103-105
1989年《钟山》第三期倡导新写实小说,以它的卷首语中对新写实小说的定义来观照池莉的一系列小说,无论在发表时间、创作方法上,池莉都堪称新写实小说的代表作家。  相似文献   

9.
本文主要分析《钟山》杂志"新写实小说大联展"产生的背景及其意义,认为"大联展"对新写实小说命名、新写实小说内涵的理论界定具有重要影响,同时,通过分析《钟山》杂志"大联展"期间推介的新写实作品,认为其作品与理论倡导之间存在较大距离。  相似文献   

10.
再读中国人物画,通过所能看到的战国人物帛画《龙凤人物图》到唐、五代两宋涌现出了如吴道子、顾宏中、李公麟、武宗元等名家。人物画在造型上更为精致,写实的工夫似已到登峰造极。  相似文献   

11.
新写实是大众文化的文学表现形式,它是与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社会结构转型相伴生的一种文学运动。新写实文学实践具有自根自本的汉语文化背景,是由我们本土文化所哺育出来的,它的出现标示了一种本土化的大众文化话语的形成。新写实已经走向一种新的美学。新写实不对生活进行诗性追问,表现出与生活的原则同格,这表征了大众文化是一种品位不高的文化,大众文化的缺点通过新写实文本被证明得千真万确。  相似文献   

12.
“新写实主义”这一概念,为本世纪60年代法国美术评论家雷克斯塔尼所首创.旨在倡导艺术向现实世界和人的日常生活的回归.主张以日常用品和废物如碗盘、刀叉、烟蒂等作为绘画艺术的表现对象。有时候,画面上只留下雨淋火烧的痕迹,或者让沾满颜料的裸妇在平铺的画布上蠕动,以追求自动性、偶然性的艺术效果,从而充分地表现事物的“原生”形态.这一流派的代表人物罗塞菲尔德、迪尔克森的作品就是如此.我国文学中的“新写实”流派,就是这种西方后现代主义造型艺术的“移植”之果.主张对生活明面的“细节”写实以展示生活的“原色”.从…  相似文献   

13.
评论界将“零度情感”作为新写实小说的话语目的是一种误读,这种误读导致了对新写实小说价值判断的分歧。无论从“零度情感”的理论基础“零度写作”还是从新写实的主流文本蕴涵来看,“零度情感”都应该是话语方式而非话语目的。运用“对立原理”,新写实以形式上的“零度情感”克服题材,达到了效果上的“情感非零度”。  相似文献   

14.
80年代在戏剧探索大潮中涌现出一批写实型探索戏剧,它们既秉承“写实剧”特征,又兼具“探索剧”特点。前者仍以现实主义精神为基石、现实主义手法为主要创作方法,坚持以人物为中心,注意揭示底层人物的命运、生存价值、内心冲突,追求人物关系生活化;后者不拘泥于传统旧有模式,适度进行创新试验,注入一些现代意识,吸纳了西方现代主义戏剧的手法、技巧,或从传统戏曲中汲取营养,采用非幻觉武审美形式,表现出现实主义的开放性和拓展。  相似文献   

15.
池莉的标志性创作是新写实小说。对新写实之前创作的把握有利于准确感知和深度挖掘新写实小说。文章认为池莉初期创作的动机是探索精神家园,重点在于现实的诗化和文化的反思,关键是执着于人的故事。池莉新写实之前的创作对于池莉的整个创作具有比较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新写实小说的日常生活叙事转向所带来的文学史意义,无疑是重大的。但是,评论界在强调这场转向的同时,又无意间制造了新写实主义与传统现实主义之间的对立。这无疑就割裂了文学史的发展脉络。事实上,新写实小说与传统现实主义小说的对话空间,要大于他们之间的对立空间。但也正是这种对话空间的存在,预示了新写实小说的短暂青春。  相似文献   

17.
新时期小说从“伤痕”到“新写实”的发展实现了从“回忆”向“写实”的转化,这是颇具文学史价值的.文学与权力话语逐渐分离,文学与人学日趋接近.其中,“现实”问题有了更真切的把握与传达.这种写实化是文学自身发展的结果,更是新的历史时期读者选择的结果.先锋小说和新写实小说最终以共存互补的方式将新时期文学推向九十年代.  相似文献   

18.
诺曼·罗克韦尔的作品有着极其鲜明、显著的艺术特点:通俗、贴近生活的题材,传统写实的手法,生动准确的造型,淡雅细腻而又平易内在的风格。他的作品,在结构上写实,在人物的表情、动态上夸张,形成浓郁、生动的幽默感。他的灵感撷取自日常生活中的戏剧性插曲,而后凝练地加以展现。  相似文献   

19.
颜士全 《科技资讯》2009,(35):158-159
《儒林外史》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以知识分子生活为题材的长篇小说,与其同时期的作品相比,具有很强的独特性,人物外貌描写也别具一格。本文试从人物外貌的写真与写实、外貌的成长性、外貌美丑与心灵善恶的割裂等探讨人物外貌"非概念性"的描写;从抓住性格特征、浅色调描绘、民族特色等入手把握其"白描式"的人物外貌描写;指出吴敬梓在人物外貌描写方面打破了种种俗套与模式,体现出自己独到的文学运思。  相似文献   

20.
写实油画作为对自身的肯定发展,超越写实本意,向具象油画、新具象油画嬗变,这里对这种变化过程进行简略的描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