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不同滤料去除地下水中铁锰效果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地下水接触氧化法除铁除锰过程中,分别对比了优质锰砂、纤维球、活化沸石3种不同性能滤料的除铁除锰效果、反冲洗强度及运行周期等运行参数.研究结果表明,纤维球、活化沸石滤料均能除铁,具有反冲洗强度小,反冲洗耗水量小的优点;优质锰砂滤料具有较好的铁锰同时去除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在分析单级活性污泥法在除磷脱氮中存在不足的基础上 ,提出了两种双级序批式活性污泥反应器串联运行的除磷脱氮工艺模式。通过合理地控制操作过程 ,采用该工艺可使功能不同的微生物在各自有利的条件下生长 ,提高系统除磷脱氮的效果和稳定性。模式 1工艺适用于处理BOD5 /TP值较高的污水 ;模式 2工艺对进水的BOD5 /TP值没有特殊的限制  相似文献   

3.
循环活性污泥系统(CASS)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循环活性污泥系统(CASS)是一种将变容积活性污泥法和生物选择器原理有机地结合起来,具有同步脱氮除磷的以序批曝气 -非曝气方式运行的充 -放式间歇活性污泥处理工艺。文中主要介绍了循环活性污泥法CASS工艺的发展、应用情况及其工艺特点,就该工艺在我国的应用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通过试验 ,研究了洞庭湖区地下水生物除锰滤池的成熟过程与除锰效果 ,探讨了 pH值、氧化还原电位 (ORP)以及亚铁离子 (Fe2 + )与生物除锰的关系。结果表明 ,石英砂滤池除锰能力与砂层细菌含量密切相关 ;在试验进水水质条件下 ,通过自然培养 ,石英砂生物除锰滤池可在 6 0天内培养成熟 ;在 12m/h的较高滤速下 ,生物滤池仍有良好的除锰、除浊效果和很长的过滤周期 ;当出水 pH为 5~ 8.5时 ,出水含锰量小于 0 .1mg/L ,但当pH <5时 ,出水含锰量随进水 pH值的降低而急剧增加 ;当ORP为 4 30~ 72 0mV时 ,生物滤池具有良好的除锰效果 ;Fe2 + 与生物滤池除锰能力密切相关 .  相似文献   

5.
SBR生物除磷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SBR易于调节曝气时间,能实现好氧、厌氧的交替运行,满足强化生物除磷技术(EBPR)的要求,成为生物除磷技术的研究热点。综述了SBR废水处理工艺的流程和特点、生物除磷机理及SBR生物除磷的应用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6.
 以改性河砂为除锰滤料,对模拟地下水进行过滤处理,研究了水力停留时间、pH值、溶解氧含量、Mn2+质量浓度等对除锰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水力停留时间为24min、溶解氧为7mg/L、中性及弱碱性、原水Mn2+质量浓度不大于2mg/L等条件下,改性河砂过滤可使出水Mn2+质量浓度持续稳定在0.1mg/L以下,符合国家饮用水标准。通过对改性河砂表面滤膜的电镜扫描和X射线能谱分析,初步确定了改性河砂表面滤膜对除锰发挥了重要作用,主要机理为吸附和自催化作用。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某市河段水源水进行了大量的混凝搅拌试验,证实高锰酸钾预氧化可以将地表水中的锰在混凝沉淀阶段很有效地去除,从而可以避免滤池除锰造成滤料发黑和滤头堵塞.同时,试验对高锰酸钾投加量、pH值、预氧化时间、混凝剂投加量、源水锰含量、源水有机物浓度对除锰效果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确定了该市河段水源水除锰效果最佳时的高锰酸钾投加量、预氧化时间、pH值和混凝剂投加量.  相似文献   

8.
陈菊香  谢寒 《科技信息》2011,(35):21-21,25
介绍了印染废水的成分特性及基本处理方法,简述了超声场耦合曝气生物填料塔,新型海藻式膜生物反应器,均相Fenton氧化-混凝强化,钢渣过滤工艺,催化氧化,纳米TiO2光催化降解等几种深度处理印染废水的方法,分析了几种方法的可行性及使用过程中存在的缺点。  相似文献   

9.
地下水除铁除锰技术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自然氧化法、接触氧化法、生物氧化法3种除铁除锰技术的工艺原理,论述了这几种工艺的运行效果及存在的问题;阐述了生物氧化法是针对自然氧化法、接触氧化法等常规技术存在的缺陷,并利用微生物技术提出的一种经济高效、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新工艺.指出由于理论研究与工程实践相对较少,生物除铁除锰技术还有待进一步研究与实践.  相似文献   

10.
接触氧化法除地下水铁锰时不同滤料性能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地下水接触氧化法除铁除锰过程中,分别对比了石英砂、优质锰砂及纤维球3种不同性能的滤料的除铁除锰效果及滤速、反冲洗强度及运行周期等运行参数。研究结果表明,纤维球和石英砂滤料均能除铁,但不能除锰,纤维球软性滤料用于除铁具有滤速高,运行周期长,反冲洗强度及水耗小、耐磨损等优点;优质锰砂滤料去除铁锰效果均较好,适用于铁锰共存水质。  相似文献   

11.
为降低生物-生态协同污水处理系统的能耗,提出的生物-生态协同优化方法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针对不同季节,通过动态分配生物、生态单元的处理负荷,将生物单元出水浓度控制为生态单元的允许进水浓度,从而降低生物单元的处理负荷、降低系统能耗;二是针对生物处理单元,采用最优化方法,通过引入氧开关函数,定量反应DO对最大比降解速率的影响,建立了以DO为控制变量、出水达标排放为约束条件、生物单元曝气能耗最小为目标函数的最优化方程.并以某污水处理厂春季某天为例,通过求解最优化方程,得到维持生物单元DO值4.58mg/L、连续曝气2.3h,耗能31.7kWh,即可去除污染物,与单独运行生物单元相比,可缩短曝气时间1.7h,节电28.3kWh,节能效果显著.最后,用某污水厂春季30天运行实测数据验证了该最优化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
DSD酸生产废水治理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采用铁碳曝气-催化氧化-中和絮凝沉淀法作为DSD酸生产废水的处理工艺,实验结果表明:经该工艺处理后,色度和COD去除率分别达98%和90%以上,废水的可生化性(BOD5/CODCr=0.30~0.35)明显改善,减轻了后续生化处理的有机负荷,为后续生化处理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废水经铁碳曝气处理后,pH值有较大的提高,同时产生较多的Fe2+,可省去酸和FeSO4的投加量,降低运行费用。  相似文献   

13.
本文阐述了生物脱氮除磷的原理和A2/O工艺流程,并对该工艺流程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研究,指出了它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对A2/O工艺流程的改进措施.对A2/O生物脱氮除磷工艺的设计与运转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污水厂改良氧化沟处理工艺的优化控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由于实际进水水质与设计值有偏差,造成采用改良氧化沟工艺的邯郸市西污水处理厂,运行管理困难且费用较高。针对该厂的实际运行情况,探讨了曝气系统的DO,MLSS和泥龄等运行参数的控制问题,并对各参数进行分析、优化调整,最终使该工艺具有较好的脱氮除磷效果。  相似文献   

15.
从成熟滤柱中成功筛选出3种具有去除Mn2+效果较强的革兰氏阳性细菌,并对其生理生化特性进行详细研究.3种菌体适宜生长的pH值和温度范围很广,在富营养和贫营养条件下都可以良好生长,并对Mn2+去除效果很好,去除率均在86%以上,去除率增高阶段对应菌体的对数生长期阶段.采用聚乙烯醇和海藻酸钠混合包埋的方法将菌体包埋,制成的固定化颗粒机械强度高,传质性能好;固定化颗粒与廉价河砂混合填埋的柱子对贫营养模拟水中的Mn2+去除效果很好,3种菌体最大去除率均大于85.6%.  相似文献   

16.
城市景观水体的净化及增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太阳能为动力,对受污染的景观水体直接进行催化臭氧化及增氧,由于催化氧化反应剩余气体中氧气含量大于90%,故大大提高了水体曝气增氧过程中氧的传输速率。处理后水体苯环类有机污染物的浓度明显下降.灭藻效果明显,可生化性显著增强。  相似文献   

17.
三级SBR除磷脱氮工艺处理生活污水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根据生物除磷和反硝化脱氮的机理,污水的脱氮除磷存在基质竞争和泥龄方面的矛盾.为解决该矛盾开发了一种新的污水生物处理反应工艺--三级序批式活性污泥法(三级SBR法),并运用该方法处理了生活污水.该工艺将具有硝化、聚磷和去碳功能的细菌种群分别控制在三级反应器中优势生长并结合反硝化除磷技术.实验表明,处理效果稳定,COD 、TN 、TP去除率平均为87%、80%、86%,并可以减少能耗,节约碳源.该工艺能取得较好的同时脱氮除磷效果,且操作简便,运行费用低,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好氧段对反硝化除磷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生物除磷系统在厌氧/缺氧交替变化的环境中可以发生反硝化除磷现象,通过研究发现:没有好氧段的A/A-SBR系统除磷能力低于有好氧段的A/AO-SBR系统,而且随着运行时间的增加A/A-SBR系统的除磷能力逐渐减弱,污泥产率也从起始的0.22 Gmlss/Gcod d逐渐下降趋于零增长甚至负增长.试验结果表明,设置后好氧段是保证反硝化除磷系统稳定运行的关键.但是,较长的好氧时间将导致NO3-N的积累,并抑制A/AO-SBR系统除磷,而 0.5 h的后好氧时间既可以确保A/AO-SBR反硝化除磷系统的稳定运行又可以获得好的除磷效果.  相似文献   

19.
采用SBR工艺对沈阳市的城市污水进行生物脱氮除磷处理,其工艺运行模式:进水0.05h,搅拌0.95h,曝气3.5h,沉淀1h,排水0.05h,待机0.45h;测定项目:进出水的COD,TN,TP,PH;曝气池中污泥的MLSS,SVI及一个运行周期(6h)内的COD,TN,TP.结果:当MLSS值为1330~3009mg/L时,出口COD值0~34mg/L,去除率为67.62%~100%;TN浓度0.6~1.7mg/L,去除率95.44%~98.59%;TP浓度0.4~2.95mg/L,去除率为32.8%~88.5%.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从理论上系统地分析了不同生物除磷工艺的碳源要求 ,以及影响其除磷效果的关键因素。并理论结合实践 ,分析碳源分配对生物脱氮除磷的工艺选择和运行的重要性 ,建议从碳源的角度进行污水除磷设施的优化设计 ,以此开发新的工艺来解决进水碳源成为限制因素的污水处理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