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一、前言生命运动是自然界中最高级最复杂的运动形式。生命运动的不息进行有赖于生命体中信息系统的调控。“受体”(Receptor)便是这个信息系统中一种关键的生物大分子,是生命调控的具体执行者之一。“受体”最早是在上世纪末对药物作用定义的概念,以后被借用到许多其他的信息物质使机体发生反应的过程。如鼻子对气味的反应,舌头对味道的感觉,免疫体系细胞与抗原反应而产生抗体的过程,某些化学物质由血流对细胞的补充和调节,细菌病毒的感染,特别是神经冲动传导和激素调节代谢,都是通过受体的作用。受体是细胞表面或亚 相似文献
2.
自阿片受体在动物和人的脑组织中的存在被证实以后,分离纯化阿片受体的研究十分引人注意。由于阿片受体含量极微,又难以从膜上溶脱,因而进展受阻。目前虽然获得用适当的去垢剂助溶的水溶性阿片受体,然产率较低,容易失活。本文报道用我们合成的氚标记的强效镇痛剂[~3H]羟甲芬太尼,即N-[1-(β-羟基-β-苯乙基)-3-甲基-4-哌啶基]-N-丙酰苯胺(简 相似文献
3.
G蛋白偶联受体及其生物信息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G蛋白偶联受体(G-protein-coupled receptor, GPCR)是一类具有7个跨膜螺旋的跨膜蛋白受体. GPCR的结构特征和在信号传导中的重要作用决定了其可以作为很好的药物靶标. 目前世界药物市场上有三分之一的小分子药物是GPCR的激活剂(agonist)或拮抗剂(antagonist), 这说明该类受体和它们的配基在药物开发和设计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以公开数据库中已有的基因组序列和EST序列作数据源, 利用生物信息学手段寻找新的GPCR编码基因(新的药物靶标), 并构建GPCR分子生物学数据库, 一直是GPCR研究领域中的热点. 综合利用生物信息学和高通量配基筛选方法, 寻找可以用作新的药物靶标的GPCR, 进而鉴定出它们的特异性或非特异性配基, 是GPCR研究和药物开发的一个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4.
5.
6.
受体是细胞膜上或细胞中的一类特殊生物活性分子,其组分大多数为蛋白质,具有抗原性。大量实验证实,在受体的亚基上存在着抗原决定簇。在正常的生物体内,由于免疫自稳作用的存在,机体一般不产生受体的自身抗体, 相似文献
7.
8.
细胞外钙调素的研究及其意义 总被引:20,自引:3,他引:20
细胞信号转导(signal transduction)目前已成为生物学中最热门的研究领域之一.按照Sutherland(1972)建立的模型,环境刺激及其诱导产生的激素等胞外信使(第一信使)作用于细胞膜,通过膜上受体、G蛋白、效应器等信号转换,产生胞内信使(第二信使),如环腺苷酸(cAMP)等,胞内信使再通过蛋白质可逆磷酸化过程传递信息,从而完成细胞生理反应及基因表达调控的全过程.目前基本上符合此模型的胞内信号系统除cAMP外,还有钙与钙调素系 相似文献
9.
古鸟类栖息行为的研究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1861年在德国索伦霍芬发现了侏罗纪晚期第一块始祖鸟化石以来,对于古鸟类及鸟类起源的研究便成为古生物学关注的课题[1,2].其后至今,在同一地域又陆续发现了7件始祖鸟化石标本. 相似文献
10.
全球变暖背景下,冰冻圈显著退缩引发的环境效应成为科学界关注的热点问题。青藏高原冰冻圈正在发生的显著退缩势必会加速冰冻圈中污染物向环境中释放,从而对生态系统和生物健康产生潜在的风险。汞是一种全球性污染物。目前,高原冰冻圈区主要介质(冰川、冻土、水体和大气等)中汞的历史记录、浓度水平和时空分布特征等研究均已取得较大进展。然而,对冰冻圈区关键的汞输出过程及其环境效应的认识较少,如冰川中汞向下游水体的传输过程、多年冻土退化的汞释放过程,特别是冻土区地表大气汞动态交换过程等。青藏高原冰冻圈区汞研究的深入持续开展,不但将丰富对冰冻圈区汞循环的认识,亦可为评价冰冻圈地区的环境汞暴露风险和冰冻圈退缩的环境效应提供基础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长江径流量特性及其重要意义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长江的年平均径流量与径流深度分别为9.519 ×10~(11)m~3与526.4mm.其径流量有五个特性:(1)径流量居全国河流之首,占全国总径流量的35.1%,也是流入中国海径流量总量的55.2%.(2)径流量与降水量的关系密切,两者相关系数高达0.99.(3)年际流分配均匀;流量变化幅度在全国不同气候带的大河中属最小.(4)中游的年平均径流量与径流深度均居全流域的首位.但全流域径流分布较为均匀.(5)中下游干流的水面比降与洪水传播速度均大于上游.这些特性,对于长江的洪水成因与预报的研究和水利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均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临近空间指海平面之上20~100 km高度的空间,包括大部分的平流层、整个中间层和少部分热层.临近空间是生物圈-大气圈-电离层的多圈层耦合区,是保护人类和地表生物圈免受太阳风和宇宙辐射侵蚀的重要屏障,上接外层空间,下临各国领空,战略地位突出.临近空间独特的高辐射、低温、干燥、低气压等复杂极端环境条件是实验室无法模拟的,可以类比早期地球的高辐射环境和现代火星的表面环境,使其成为开展地球生物学和天体生物学研究的天然实验室.近年来研究人员相继在临近空间20~41 km高度发现许多微生物,表明临近空间中存在着一个未知的生物圈.随着浮空器技术的进步以及实验载荷和方法的研发,临近空间的生物学研究,特别是在临近空间生物多样性及其环境适应机制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新进展.这为更好地认识地球生物圈上边界、生命生存极限、类火星环境生命、生命星际传输、行星保护等天体生物学问题提供了新的突破口.临近空间生物学研究与近地轨道空间中开展的生物实验具有很好的衔接和互补,随着我国将于2022年前后完成中国空间站建造以及登月探火等深空探测计划的逐步实施,临近空间生物学研究不仅可以为未来空间站的相关研究提供支撑,而且也将进一步促进我国在天体生物学研究领域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14.
一、问题的提出1975年,我们在开展铀矿床包裹体的热爆裂法测温研究时,有时感到头晕恶心。当时推测这可能是含铀包裹体样品在高温热爆裂时产生一些放射性气体引起的。为了证实这种设想,我们在7104和701铀矿床进行了包裹体热晕法寻找盲矿体实验,用CГ-11型射气仪做了包裹体爆裂后样品的射气测量。结果发现具有放射性异常的花岗岩比无异常的花岗岩射气仪 相似文献
15.
16.
赫兹对光电效应的研究及其历史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赫兹发现光电效应的实验过程和他对这种效应重要性的认识及其影响,在相关物理学史论中尚未见有充分的论述.章根据赫兹的日记、书信、实验笔记和他对光电效应研究发表的论,对他的实验研究过程进行了仔细分析,揭示了他对这一效应研究和认识的学术价值和历史意义,阐明了他的这项发现和实验研究对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勒纳彼等人所产生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7.
18.
硅脑的起源 1956年,有十位数学家和逻辑学家向洛克菲勒基金会申请基金在新罕布什尔州的达特茅斯学院举办一个夏季学术讨论会.他们目的是研究这样一项假设:知识的各方面或者是智能的任何特性,原则上都可以被机器来模仿.这些科学工作者讨论奕棋的计算机程 相似文献
19.
20.
草鱼出血病病毒形态结构及其理化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草鱼出血病(Hemorrhage of grass carp)是草鱼种饲养阶段危害最严重的疾病。我所鱼病室病毒组于1978年报导了其病原研究,认为是由一种病毒所引起。1980年又报道了病原的电镜观察,在人工感染致病的草鱼肾组织的超薄切片中看到病毒颗粒,并暂名为草鱼疱疹病毒(Herpesvirus of grass carp)。为了进一步了解该病毒的特性及形态结构,近年来,我们提纯了病毒,作了一些理化特性测定和电镜观察,现将结果简报如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