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运用回归分析方法对河南省2009—2018年地区生产总值、体育产业总规模与体育产业增加值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体育产业增加值对地区生产总值的影响呈现较强显著性,体育产业增加值每增长1%可以促进地区生产总值增长0.62%。面对新形势,河南省应结合自身实际,提升体育产业市场化水平,优化体育产业结构,提高体育产业科技水平,通过完善体育设施建设、加快发展体育制造业、提升体育服务业比重与水平等措施促进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努力成为地区经济新的增长点。  相似文献   

2.
从产业关联角度揭示体育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文献资料、归纳演绎等方法,通过对我国体育产业与其它产业的直接消费、体育产业与其它产业的完全消耗关系、体育产业的中间需求率与中间投入率以及体育产业的影响力与感应度的计分析,从产业关联的角度,分析我国体育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以期寻求更好的体育产业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3.
我国体育产业结构现状及调整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我国体育产业仍然不够合理。群众体育与竞技体育产业发展不协调,地区间体育产业结构不平衡,体育本体产业发展缓慢,相关产业发展滞后,体育产业结构关联效应较低.调整我国体育产业结构。应进行有效的制度创新,实施地区体育产业的非均衡协调发展,大力培育竞赛表演业、健身娱乐业等体育本体产业,发展体育中介、咨询等相关产业,积极引导高层次的体育消费,依靠科技进步。推动体育高科技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体育产业规模小,基础比较薄弱,目前尚处于萌芽阶段.把握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的总体水平,以及现阶段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的类型特征,是推进我国体育产业同国际接轨的战略选择,同时也是促使体育产业成为我国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的中心环节.  相似文献   

5.
体育产业概念界定及分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体育产业概念及分类在国内外都有很大的争议,影响了我国体育产业的有序发展.为科学、准确的界定体育产业概念及其构成,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与比较等方法,对体育产业概念、体育产业分类的前期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基于体育产业的本质涵义,结论认为:体育产业是专门从事围绕着直接作用于消费者的体育服务或劳务的生产经营活动,包含体育竞赛市场、体育健身娱乐市场、体育培训市场.  相似文献   

6.
21世纪我国体育产业发展战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分析了我国体育产业的现状,指出了加入WTO后,中国体育产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针对中国体育产业实际,作者提出了21世纪中国体育产业的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7.
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体育产业是21世纪的朝阳行业。我国体育产业发展中存在体育市场发育不完善;市场主体模糊;体育产业政策不到位等等问题。全面探讨当前我国体育产业进一步发展的思路及对策,具有较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我国的体育产业虽起步较晚,但其发展势头迅猛,已逐步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其向纵深发展的过程中,建立体育产业经营与开发工作的管理原则势在必行。本文深入探讨了体育产业实体在经营开发工作应遵循的各种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9.
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在对我国健康体育产业的发展进行了全面了解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健康体育产业发展现状,并提出了几点发展建议,为提高我国健康体育产业水平,有其现实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当前我国体育产业正朝着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发展目标加速前进,但囿于产业内部竞争趋于激烈,外部入侵不断加剧,产业良性生态系统难以建立.基于此,本文在产业共生理论指导下,研判我国体育产业共生发展的特征趋势,并尝试建构体育产业共生模式.主要结论:我国体育产业的共生呈现从互利到共荣的互动趋势、从渗透到重构的融合趋势、从结构到功能的协调趋势.建议:建构强化核心产业主导性的偏利型共生模式、塑造运动项目产业链的寄生型共生模式、打造区域协同增长极的互惠型共生模式以及提高产业发展融合度的混合型共生模式.  相似文献   

11.
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理论与现实意义。基于产业经济学基本理论,探究“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中国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逻辑、动力与路径。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构建完善的体育产业内需体系,畅通国内大循环;构建完善的体育产业链供应链,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是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逻辑。当前,体育“放管服”改革不断推进、体育产业政策不断向好、体育产业规模不断提升、体育市场不断扩大、体育企业不断壮大,形成了“政府—政策—产业—市场—企业”五位一体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双循环”支撑动力。鉴于此,通过紧扣更高水平供需平衡,围绕供给侧改革与需求侧改革,抓住以扩大体育内需、促进城乡区域体育产业协调发展、推进体育产业数字化转型为重点,构建体育产业政策体系、现代体育产业体系、现代体育市场体系、新型体育消费体系,提出“一个”主线、“两个”改革、“三个”重点、“四个”体系的“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中国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2.
我国体育赛事电视转播权经营开发的影响因素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体育、广电小系统到整个社会大系统,审视了影响国内体育赛事电视转播权经营开发的主、客观因素,科学探寻了问题背后的原因和症结,提出了有过渡性特征,有中国特色的体育赛事电视转播权经营开发的对策建议,以期为规范和推进国内赛事电视转播权的有序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国产体育用品品牌存在的营销问题进行分析,得出国产体育用品品牌受到众多跨国公司品牌的不断冲击,不仅在产品创新、产业规模上、产品科技含量、标准化程度上存在一定差距,更多的是营销手段上由于营销价值的低端化、产品结构的趋同化以及品牌营销手段的单一化等制约了国产体育用品品牌的创新,在本土营销模式的对立和融合中不断挣扎和发展,为此,在产品营销方面提出一些看法,从而为进一步研究与发展国产品牌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采用中国大陆东部、中西和西部三大经济区2008—2015年的面板数据,运用Johanson面板协整关系检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与面板数据误差修正模型,实证检验了我国体育用品制造业升级与服务业发展之间的因果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不管是东部经济发达地区,还是中西部经济落后地区,体育用品制造业升级和服务业发展之间的协同互动关系均未建立起来,三大经济区体育用品制造业升级与服务业发展之间仅存在单向的因果关系。在东西部经济区,体育用品制造业升级是服务业发展的长期原因,但在中部经济区,服务业发展则是体育用品制造业升级的长期原因。从整体来看,虽然中国是一个体育用品制造和出口大国,但由于缺乏核心技术,产品全球竞争力较弱,国际话语权仍非常有限,与国内服务业发展相比,三大经济区体育用品制造业发展还处于相对较低的水平。最后,从互补性视角提出我国体育用品制造业与服务业发展的战略举措。  相似文献   

15.
体育产业投资基金主要是针对未上市体育企业进行直接投资的一种金融创新模式,是体育产业领域投融资体制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个新鲜产物。研究利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等对我国体育产业投资基金的基本理论、发展现状和现存问题等进行了研究分析。认为我国体育产业投资基金发展时间尚短,相关立法和运作环境不成熟,与国内其他行业的产业投资基金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今后,我国的体育产业投资基金发展运作与改革应主要围绕健全法律体系、拓宽资金渠道、给与税收优惠、培养职业人才和完善退出机制等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16.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的运行中,体育产业作为一个新型行业,已孕育而生。体育消费业已成为一个日益成熟的消费市场。它伴随体育市场的形成与发展,将对扩大国内需求,推动经济增长产生日益重要的影响。本文从理论分析入手,运用经济学的有关原理,简要分析体育市场的形成,重点阐述高校体育产业化的进程对其健身市场的影响,提出推动高校体育健身市场发展的措施。  相似文献   

17.
面对国际国内复杂的经济发展形势,我国提出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产业新发展格局。采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以及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以适应双循环格局为逻辑基点,探究了我国体育用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新趋向。研究认为,双循环格局是基于时代背景的必然选择,双循环所倡导的科技创新、促进消费、高水平开发将促进体育用品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对照双循环发展的内在要求,目前我国体育用品制造业仍存在内循环供给质量和效率与需求结构仍不匹配、外循环深陷“低端锁定”困境、传统全球价值链面临破裂风险、国内循环与国际循环良性互动尚未形成等问题。提出调结构、促消费、增固投、稳流通和强互动等体育用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8.
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具有区域特色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产业与旅游的产业结合将会越来越密切,体育搭台、经贸唱戏的新模式将对旅游和民族传统体育双方面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从保定市的体育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互动发展来看,将地区民族体育资源整合优化,形成规模化的民族体育旅游资源,可以使各种资源得到有效配置,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针对我国目前休闲体育产业还存在着地域差异、发展不平衡的现象,尤其在民族地区的休闲体育产业发展还处在一个相对落后且又具有十分巨大的潜在发展优势,结合民族地区的人文、地理等特点,需构建一个以民族地区休闲体育产业为中心,依托政府宏观指导为原则,统筹协调不同区域间的协调发展及健全产业专业管理人才的培养机制;加强新闻媒体宣传力度;结合自身优势,打造民族产业品牌的长效机制。为民族地区的休闲体育产业的发展研究提供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20.
为顺应国家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以及双循环经济格局的新态势,本文遵循谁来消费、消费什么,怎么消费的逻辑路线透析了我国职业体育竞赛表演业消费高质量发展的基本内涵。从发展理念、供求关系、消费环境、消费方式、消费结构五个方面阐释其核心特征。以问题为导向,发现国外职业体育赛事已经成为国内职业赛事产品的强势竞品,国内职业体育竞赛表演活动运营体系尚未成熟,国内消费群体逐步接受国外体育赛事文化,服务供给与消费群体多元需求不匹配的问题。究其根源,发现国外职业体育抢先登录并形塑我国消费市场,后发的国内职业体育产品一直未深嵌居民生活中。结合职业体育竞赛表演活动产品的特点以及国家政策、居民收入、科技发展的优势条件,从供需两个层面提出发展路径:供给层面,应抓紧实施职业体育竞赛表演活动产品品牌化战略,创新职业体育竞赛表演活动产品市场运营模式,增强原创精准的职业赛事服务供给能力;需求层面,建立消费群体与职业体育赛事产品之间的情感,平衡个人和社会消费需求的关系,以场景和场馆为核心创造嵌合需求的消费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