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世纪90年代早期,生物学上迄今为止最大的一项计划在全球开始实施,这就是——人类基因组计划。科学家将人类基因组当作《圣经》,认为只要读懂了《圣经》中的每一个“字母”——每一个基因,也就读懂了“生命天书”,就能描绘出生命本身的蓝图。  相似文献   

2.
好书推荐     
《科学24小时》2023,(12):48-49
<正>推荐书目:《巫师与先知:两种环保科学观如何帮助人类应对生态危机》推荐理由:这本书是美国国家学院科学传播奖得主查尔斯·C.曼恩的力作。作者生动地刻画了两种面对生态危机的不同声音:一种声音是以生态学暨鸟类学家威廉·沃格特为代表的“先知”派,认为我们应该要“减量再减量,避免人类与自然两败俱伤”;另一种声音则来自以诺贝尔和平奖得主、农业学家诺曼·博洛格为代表的“巫师”派,主张我们应该要“创新再创新,设法使人类与自然双赢”。  相似文献   

3.
《世界科学》2006,(8):22-24
10年前的1996年7月5日,世界上第一头“无性繁殖”的绵羊——“多利”在英国爱丁堡罗斯林研究所培育成功,这也是世界上第一只用动物的体细胞复制出来的哺乳动物。几个月后,英国《自然》杂志刊文,向全世界公布了这一重大科学成就。旋即,“多利”羊、“克隆”等名词风靡世界,一批批克隆动物此后相继问世。“多利”羊对经典发育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的冲击是根本而深远的,以至于10年后的今天,全球范围内的生物学家依然在思考“多利”羊留下的遗产,由“多利”羊引出的一系列课题依然在考验当代生命科学家的智慧。为了纪念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成就问世10周年,同时也想借此机会梳理一下未来克隆技术领域若干有待攻克的突破口,《文汇报》记者江世亮回访了9年多前参加该报召开的探讨“多利”羊问世科学意义的两位知名学者——中科院院士、细胞生物学家施履吉先生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分子遗传学家曾溢滔先生。  相似文献   

4.
“年”非“光年”斐君[编者按]《假设与探索》栏目开设之后,我们发表了两篇文章。文章刊出后,编辑部收到好几篇针对这两篇文章的商榷之作。在开设栏目之时,“我们希望大学生、中学生以及一切有志于科学技术的人.把你认为‘有一卢、科学道理’的认识写出来,交给我们...  相似文献   

5.
科学信息     
·Discover《发现》Vol 9.No.4,1988年 1.当好科学家变坏时最近,有两名颇受人尊敬的科学家在成名的道路上选择了一条“近路”——研究作假,但是他们被人捉住了把柄。这仅仅是被发现的两个人。 2.如果你喜欢黑洞,你就喜欢宇宙线如果这些宇宙中薄薄的、能量裂纹确实存在,它们就可说明我们星系中的秘密。  相似文献   

6.
美与爱     
徐志摩和闻一多都属于20世纪20年代中国文坛上极为活跃的新月派诗人。他们的诗有一种让人震撼的力量。徐志摩的诗温柔抒情,深受英国浪漫主义诗人拜伦、雪莱的影响,让人深受感染。闻一多的《死水》借鉴法国象征派诗人皮德莱尔的《恶之花》,以丑为美,抒发了内心的苦闷与看不到中国前途的绝望。朱自清先生曾如此精到地评价:“这不是‘恶之花’的赞颂,而是索性让‘丑恶’早些‘恶贯满盈’,‘绝望’里才有希望。”  相似文献   

7.
找了回来     
许多人都不解地问我:“你是因为喜欢钱钟书的《围城》才住校的吗?”也许,我在高三由走读转为住校的举措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围城》中的精典:“城里的想出去,城外的想进来”。可是早在还没有读过这本书的高一,我就努力申请住校,只是当时的寝室还不是以营利为目的,于是这一申请就持续了两年。  相似文献   

8.
章静 《自然与人》2009,(3):63-63
感冒,在一般人的印象中可以说是“小菜一碟”,吃点“泰诺”、“日夜百服宁”,或者多喝水并蒙头大睡几天,就会万事大吉。很少有人会把它和死亡联系在一起,也没有多少人认为自己会倒在感冒这档子事上。然而,事实是,在距今不到一个世纪的1918年,真的有一场感冒,它差不多夺走了全球几千万人的生命,最新的权威统计估计死亡人数在5000万到1亿。  相似文献   

9.
“211工程”是在1991年12月由国家教委、国家计委和财政部联合向国务院提出的。1994年7月,在《国务院关于(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实施意见》中明确提出要实施“211程”的任务:“面向21世纪,分期分批重点建设100所左右的高等学校和一批重点学科,使其到2000年在教育质量、科学研究、管理水平及办学效益等方面有较大的提高,在教育改革方面有明显进展。争取有若干所高等学校在21世纪接近或达到国际一流大学的学术水平。”这是“211工程”的确切含义。  相似文献   

10.
《自然杂志》在1987年第3期上发表了金德初先生的《月亮、太阳、大地与精神活动》一文(以下简称《月》文)。作者从“数理计算”与“实际生活”两个方面进行分析,批驳了月亮与人的精神活动相关的假说,并认定它的“猎奇性质”。其实,作者的这一观点,四年前已在他的《月亮不会影响人的情绪》一文(《科学画报》1982年第10期)中作过介绍,只是《月》文较详细地写出了计算过程并增加了论证太阳、大地等自然因素影响人的精神、情绪和思维等的内容。笔者对此文颇有些不同看法,愿在此与《月》文作  相似文献   

11.
张继恒 《科学》2000,(12):59-60
北京师大天文系副教授刘文中和北师大实验小学刘梦二位老师,对笔者在《科学》2000年4期上发表的《个位数之和法与哥德巴赫猜想》一文(简称“文1”),进行了学术讨论,并在《科学》2000年9期上发表了题为《关于“个位数之和法与哥德巴赫猜想”之商榷》一文(简称“文2”)。汕头大学数学系骆伟祺老师,在《科学》2000年10期上发表了题为  相似文献   

12.
或许你认识《指环王》中的“神经质”咕噜,也知道《猩球崛起》里的猩猩首领凯撒,但你能想到这两个迥异的角色是由同一个人扮演的吗?演员安迪·瑟金斯在影片中未露真颜,就已经征服众多粉丝,他就是传说中不看颜值看演技的实力派。而瑟金斯有如今的成就,还要得益于蓬勃发展的动作捕捉技术。初初上银幕小小试牛刀:《全面回忆》(1990年)20世纪70年代,一位名叫约翰逊的心理学家提出了动作捕捉技术,该技术最初只运用于医疗事业,进入影视领域后,没想到还起了奇效。动作捕  相似文献   

13.
谢懿 《世界科学》2006,(11):21-22
即使给定月球的形状和大小,其目前的轨道也依然无法解释。但是如果在固化时月球更靠近地球,同时具有一条大偏心率轨道,那么它的形状就好解释了——大约两个世纪前,杰出的数学家皮埃尔-西蒙·拉普拉斯Pierre-Simon Laplace)注意到月球的引力有一些不同寻常。80:1的质量之比,使得地球和月球在太阳系中显得很独特,有时甚至被认为是“双行星”。当月球以大约一个月的周期绕地球转动时,地球和月球一起又以一年的周期绕太阳转动。这两条轨道都具有一定的椭率,同时月球轨道相对于地球绕太阳的轨道还有几度的倾角。这是所谓的“引力三体问题”的典…  相似文献   

14.
探索物理学难题的科学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艾小白 《自然杂志》1997,19(5):305-307,308
英国物理学家开耳芬在1900年瞻望20世纪物理学时曾说:“在物理学晴朗天空的远处,还有两朵小小的令人不安的乌云”。为驱散这两朵乌云,诞生了相对论和量子论,导致了20世纪人类社会空前的技术进步,极大地改变了人类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并促使人类整个自然科学的改观,与19世纪相比,本世纪的物理学取得了更加辉煌的成就,它在微观、宏观、复杂系统和现代生物学四个基本方向上把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推进到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广度。  相似文献   

15.
中国是世界古代科技摇蓝之一,曾被人称作“发明的沃土”,炎黄子孙至今仍以指南针、火药、纸、活版印刷等发明对人类的伟大贡献而自豪。从对公元前6世纪至1900年这大约2500年内的重大科技成果的统计表明,在1500年以前,中国所占比例一直在54%以上,此后才直线下降,到19世纪只占0.4%,由于种种原因,我国近代的科学技术确实落伍了,这是个历史悲剧。最近,“中国南方图书公司”  相似文献   

16.
堪称“世纪之谜”的亚特兰提斯(ATLANTIS)被认为是一个高度文明的城市,在很久之前突然沉入深海消失。这个覆盖着神秘面纱的亚特兰提斯,多少世纪以来,流传真假难辨的众多传说,无数的学者不断加入这一探索行列,希望能找到蛛丝马迹,证明亚特兰提斯的存在,然而这些说法是否真实,至今仍是个未解之谜。亚特兰提斯在哪儿最先提及亚特兰提斯的是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Plato)。2000多年前柏拉图在《对话录》中提及这一片已消失的地方后,陆续有千余本书提及亚特兰提斯,但这些书多是杜撰的。究竟柏拉图在著作《对话录》中两度提及遭上帝天谴而陆沉的…  相似文献   

17.
李亮 《科学之友》2000,(2):34-34
地震是人类从古至今面临的最为惨重的自然灾害。里氏6级以上的地震就能对人工设施造成重大破坏。据统计,我国1900年以来,大约平均每3年发生两次7级以上地震,而两次大地震中几乎就有一次酿成重灾。特别是1966年至1976年期间,发生了10多次7级以上大地震,多发生在东经98  相似文献   

18.
一夜之间,持英、美双重国籍的华裔科学家高锟似乎闻名天下。其实,早在2000年他就与邓小平一起被《亚洲新闻周刊》评选为“20世纪亚洲风云人物”。  相似文献   

19.
王超  张红  单新建 《科学通报》2004,49(12):1217-1218
《张北震区附近形变的成因》一文(简称“成因”)针对2000年12月《科学通报》王超等人《张北-尚义地震同震形变场雷达差分干涉测量》(简称“形变”)和2001年11月《科学通报》张红等人《基于SAR差分干涉测量的张北-尚义地震震形参数反演》(简称“反演”)两篇报道,对1998年1月10日张北地震的雷达差分干涉测量(INSAR)形变场的成因提出了不同的看法,认为基于SAR差分干涉测量得到的形变不是震源断层剪切错动在地面的表现,提出了形变区下方的热物质上涌并导致火山活化的假设。  相似文献   

20.
黄雨——八十年代国际上的一场重大争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八十年代初,在世界上掀起了一股研究“黄雨.的热潮.围绕“黄雨”来源问题,即究竟是生物-化学致毒武器,还是一种自然现象,形成了观点截然相反的两派.《黄雨》一文,介绍了对‘黄雨”研究的历史和现状,并阐述了作者本人早在1977年以及现今的最新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