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居民储蓄与利率关系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山东城乡居民储蓄的数据,对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和当年储蓄存款两个居民储蓄指标与利率的关系进行经济计量分析,结果表明:居民储蓄存款余额与名义利率和实际利率都没有显著正相关关系,当年储蓄存款与名义利率在1993年后呈显著正相关性,与实际利率没有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在统计学相关分析中,偏相关分析常用来研究多个变量中某2个变量之间的线性相关性,而实际问题中变量之间的关系并非都是线性的.通过构造变量Z与变量X、Y的三次非线性模型,从理论推导和模拟分析两方面证实了变量之间呈现三次的非线性关系时,偏相关不等价于条件相关,而剔除所有其他相关成分的影响后的偏相关与条件相关是等价的.最后利用非线性回归理论证实了该模型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1993-2006年期间,我国一年期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与利率变动情况进行了分析与比较,得出了与经济界传统认识相背离的结论:储蓄与利率之间的关系并非十分清晰.事实上,利率变动对储蓄的影响可能甚微.  相似文献   

4.
河南省各市经济差异的动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固定资产投资额、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人均年末余额、人均财政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职工平均工资、居民消费水平七项指标对河南省17个市的经济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并进行排序、分类和极差分析.可得知河南省各城市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在相对值上有减小的趋势,但从绝对值上看,仍在不断扩大。  相似文献   

5.
在其他学者研究的基础上,借助2005年8月~2011年11月的数据,对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与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进行了实证研究,以期寻求两个变量之间的相关性.研究结果显示:我国在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市场化之后,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波动对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影响比较显著.针对当前的汇率水平和宏观经济背景,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利用山西1996年到2010年间的保费收入、国内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人口数和人均可支配收入这六个变量,对影响山西保险业发展的各因素间的长期均衡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国内生产总值、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对山西省保险业的发展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并结合山西保险业现阶段情况,对山西保险的发展和规范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7.
对我国居民储蓄模型的研究采用了Log—Lin模型,引进了多个虚拟变量,并在所分析数据的选择上摒弃了年度数据而采用了1994—2002年的季度数据,分析了近几年我国居民储蓄的影响因素,得到如下结论:收入水平对我国居民储蓄的影响较大且正相关;名义利率与居民储蓄负相关,实际利率与居民储蓄正相关;股票市场价值与居民储蓄无关。  相似文献   

8.
基于山东省2013年11市农村家庭的截面数据,运用ESDA方法,研究了家庭信任度、人力资本与金融资产配置合理性之间的空间分布格局与特征。研究结果显示,"信任度—金融资产配置合理性"与"人力资本—金融资产配置合理性"双变量之间存在正全域空间相关性;而在局域空间分析中则显示两类双变量存在空间分布的异质性特征,经济较发达地区多呈现正的空间相关性,经济欠发达地区多呈现负的空间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人民币升值时如何理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个家庭可以不进行投资,但是绝对不可能没有理财。随着中国经济近年来的持续增长,特别是人们收入的提高,有关个人理财的概念也被引入国内。截至2006年末,我国境内全部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达到了34.8万亿元,增长16%。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达到16.6万亿,增长13.3%。境内居民个人和机构的资产管理需求日益增长。其实,就是在发达国家,个人理财行业发展的时间也不长。而就在国内突然开始关注理财问题的时候,一直稳定的人民币开始了缓慢而稳定的升值趋势,对刚刚开始的个人理财提出了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10.
结合宁夏经济发展特色、储蓄发展特点,通过OLS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宁夏储蓄存款的影响因素.结果 表明,宁夏储蓄存款与人均可支配收入、房屋价格、65岁以上人口数量呈正相关,实际利率与宁夏储蓄存款呈负相关.为推动宁夏储蓄存款对当地经济的发展,提出加强居民理财意识,优化产业资源配置,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体系,鼓励金融科技创新的...  相似文献   

11.
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了我国当年获得世界冠军人数与我国当年总人口数和当年国内生产总值两个外部环境,以及二级以上运动员人数和各级体育系统职工人数两个内部环境,这4个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首先用灰色关联分析,得到作为子因素数列的4个影响因素和作为母因素数列的当年获得世界冠军人数之间的关联度.为了进一步知道每个因素和当年获得世界冠军人数的具体函数关系,利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构建每年获得世界冠军的人数与4个影响因素之间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且通过F检验证明模型与实际相符合,为我国运动员的训练和国家政策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将横剖面数据的秩统计量应用于平行数据资料,分析平行数据的整体变化趋势和每个变量的变化趋势及多个变量所具有的共同规律性等.最后结合我国各地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的数据进行实例分析。  相似文献   

13.
通过时间序列框架内的协整检验、格兰杰因果检验,揭示储蓄存款余额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内在机制,储蓄存款余额的增加对经济增长的正向推动作用明显,二者之间的弹性系数为0.8.实证分析结果从另一方面反映云南省经济增长的助推器主要靠以间接金融为主的资本存量的净增加,地区整体的金融效率不高,政府应进一步促进股票、证券、保险等金融市场发展和完善,提供多元化的投融资渠道,提高资金的配置效率,促进经济良性循环和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4.
为什么要开征利息税? 主要有五大好处。 1.“降”。前些年,央行进行过多次利率调整,国家通过银行把社会上暂时闲置 不用的货币资金贷给急需要追加资金的企业和单位,用于生产和流通,这样使利 率水平逐步走高。到1989年2月1日,达11.34%,并在这个点位持续了14.5个 月。随后在一年时间里利率3次下调,1991年4月21日,利率为7.5%,两年后, 利率随着经济过热又被两度拉起,到了1993年7月11日,央行将利率又升高到 10.98%的高位,形成当时第二个高点,利率在这个点位保持了34个月的记录后, 接着的便是被舆论称之为的“三年来央行七次降息”。但是,七次降息却没有遏制住居民储蓄存款大幅增长的趋势。鉴于这种情况,开征利息税对于降低居民储蓄存款的热情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首先利用SPSS软件将我国农村居民消费水平与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城乡居民人民币储蓄存款、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恩格尔系数、CPI指数进行系统回归分析,然后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消除数据间多重共线性,建立回归模型.最后分析农村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因素和城乡消费差距,给出提高农村居民消费水平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论及利息的几种不同的度量.理论上,利息的最根本的度量是利息力,然而实践中,由于利率和贴现率易于为大多数人所理解且大多数金融交易是离散的并非连续的过程,因此利率和贴现率(实际的和名义的)更为常用.运用数学方法和推理得到不同的利息度量之间的一些关系结论,如常数利息力等效于常数利率.  相似文献   

17.
分析了民间金融利率的影响因素,并利用计量经济学方法建立定量模型.以温州地区的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发现,利用简单线性方程构建的民间金融利率因素影响模型,其拟合程度不高,且变量未通过检验.之后尝试利用Cobb-Dauglas生产函数的形式改进模型,并以相同数据给出实证研究,结果显示其各项指标均有所改善,效果较好.结论表明,民间金融的高利率主要受正规金融机构的贷款利率和贷款余额的影响,并且不是简单的线性方式,而是呈现出C-D生产函数的形式.  相似文献   

18.
通过选取1984—2004年的统计数据,对影响中国外汇储备适度规模的因素进行回归分析后发现:经常项目差额、资本项目差额及实际GDP的变动与中国外汇储备需求呈正相关,统计性显著;同时也得出年均汇率与外汇储备需求有着显著的负相关性、外债余额与外汇储备需求不相关的结论.并结合实际情况分析了我国外汇储备需求的变动趋势以及与各显著性解释变量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相似文献   

19.
以城乡一体化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影响为研究对象,在文献回顾的基础上,以皖北6市为样本,构建了2007—2014年面板数据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城乡一体化的4个建设维度对城乡居民影响作用有所差异,反映社会一体化和空间一体化的变量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影响不显著,而反映经济一体化和人口一体化的变量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影响显著,并且在经济一体化的初级阶段会加剧城乡收入差距,提高城市化率则会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研究结论也进一步证明:低水平的社会一体化对城乡收入差距弥合功能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战略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20.
户慧 《科技信息》2011,(23):128-128,124
本文通过对中部六省1995-2009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面板数据的分析,引入城市化水平、就业结构、产业结构、经济发展水平四个变量作为解释变量,利用计量经济模型进行估计,结果显示城市化水平和经济发展水平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有正的效应,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有负的效应,且就业结构对收入差距的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