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伟  项和平 《科技信息》2011,(35):I0466-I0467
急性胰腺炎是常见病,大多数症状较轻,但是约20%患者发展为重症胰腺炎,合并有器官功能衰竭和或局部并发症,而器官功能衰竭是胰腺炎主要死因.因此早期预测器官功能衰竭非常重要,腺泡细胞内胰酶活化,胰腺自身消化,胰腺实质损伤引起局部炎症反应,但是反应过度将激活全身炎症介质并导致早期器官功能衰竭。在促炎反应同时,抗炎因子及特异性炎症因子抑制物随之代偿性产生,这些抗炎反应过度代偿,细胞免疫受到抑制,机体容易继发性感染。目前,胰腺炎没有特效药,但系统性炎症反应及器官功能衰竭机理研究的不断深入将为特异性药物研制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头颈恶性肿瘤组织提取液是否含有聚集血小板的物质,将15例头颈恶性肿瘤和14例非恶性肿瘤组织匀浆取组织提取液,分别致聚于头颈恶性肿瘤21例。非肿瘤,非恶性肿瘤33例及健康人16例的血小板,发现,头颈恶性肿瘤组织提取液致聚于头颈恶性肿瘤21例,非肿瘤,非恶性肿瘤33例及健康人16例血小板,发现,头颈恶性肿瘤组织提取液致聚的阳性率比非恶性头颈肿瘤组织提取液致聚的高;头颈恶性肿瘤组织提取液对血小板的聚集作用随病期进展而增强。头颈部恶性肿瘤病人的血小板易受组织提取液激素,其血小板最大聚集率随病期进展的增强,表明,晚期头颈恶性肿瘤组织含促血小板聚集物。这可能是直接引起恶性肿瘤机体血小板聚集增强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3.
汪保英 《科技信息》2009,(29):I0392-I0393
关于组织器官缺血后再灌注会损伤原住器官的研究众多,而再灌注损伤远隔器官的研究较少。本文综述了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可能发生机制.其引起的远隔器官功能损伤及其防治策略。  相似文献   

4.
人体肿瘤可分为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两类。良性肿瘤对人体健康为害不大,对生命也不构成威胁,所以称之为“良性”。恶性肿瘤则不但危害健康,而且威胁生命。在科学不发达的过去,恶性肿瘤只要一旦发现,就毫无治疗办法,所以也叫绝症。虽说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癌症有的已可以根治,有的则可延长人的生命,然而发病率高、死亡率高与治愈率低的基本情况仍未扭转。癌症是由人体内正常细胞恶变和外部各种因素长期影响的结果,除头发、指甲外,任何部位的组织器官都有可能发生癌变,大大小小约有百余种。目前由于经济发展,生活水平提高,寿命的…  相似文献   

5.
β-胡萝卜素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β-胡萝卜素是广泛存在于绿色和黄色蔬果中的天然类胡萝卜素,它不仅是人体内VA的重要来源,而且其本身对人体也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它可以预防,延缓和治疗某些疾病,尤其是癌症,同时也能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6.
BALB c突变无毛小鼠的突变基因是位于小鼠第 11号染色体上 ,定位结果表明该突变为一种新的影响小鼠皮肤和被毛结构的突变 ,被命名Uncv(Uncovered) ,已得到小鼠遗传国际命名委员会的认可 ,并已被小鼠基因组资料库收录。皮肤是机体最大的器官 ,也是机体与外界的主要生理屏障 ,它具有产生、维持局部免疫应答和炎症反应的能力 ,许多免疫应答都发生于皮肤。小鼠皮肤和被毛结构的突变是否影响机体的免疫功能 ,解剖观察和饲养繁殖情况表明该小鼠免疫器官健全 ,在普通饲养环境中能够繁殖。为了进一步研究BALB c突变无毛小鼠的突变基因免疫功能 ,…  相似文献   

7.
马林 《大自然》2010,(5):59-61
癌症又称为恶性肿瘤,其发病机理多样而复杂,既受外界环境因素(如环境污染、化学污染、电离辐射等)影响,又有人体自身内在因素(如人体免疫功能下降、精神状态、心理压力等)的作用。癌症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日益引起全世界医务工作者的关注。  相似文献   

8.
科学触角     
闫凯 《科学世界》2013,(6):20-21
攻击癌细胞的细菌苹果公司的创始人乔布斯死于胰腺癌。而在目前,只有不到4%的胰腺癌患者在确诊后能挺过5年。总体来说,化疗、放疗和外科手术治疗对这种癌症都没有明显的效果。这是因为,在发现患有胰腺癌之前,肿瘤细胞往往已经转移到其他器官组织中了。来自美国纽约艾伯特爱因斯坦医学院的叶卡捷琳娜·达达乔瓦(Ekaterina Dadachova)认为,可以将两种"危险"的方法结合起来对付癌细胞,该研究发表在4月22日的《美国科学院院刊》(PNAS)上。李斯特菌可能导致严重感染,一般情况下,健康人的免疫系统在它危害机体之前,就能将其清除。不过,李斯特菌具有侵入巨噬细胞这一重要免疫细胞的能力。利用弱毒性的李斯特菌,可以诱导机体免疫系统识别和消灭那些不易被医学检查所发现的肿瘤细胞。研究者将放射性元素铼188的化合物吸附到细菌表面的单克隆抗体上,进而使李斯特菌具有放射性,然后将它注射到已经  相似文献   

9.
正癌症在人体内玩着致命的捉迷藏游戏,而治疗癌症的药物和癌症病人往往是游戏的输家。药物很难分清肿瘤细胞和健康细胞,它们可能会攻击正常细胞,给人带来痛苦的副作用,而旁边的癌细胞却毫发无伤。恶性肿瘤还有可能从人体本身最重要的防御武器,即免疫系统那里获得帮助。免疫系统经常错把抗癌药物当成有害的细菌或其他外来入侵者,把它们降解掉。降解后的药物碎片在到达药物作用的目标之前,就被送进了肝脏、肾脏和脾脏中的人体垃圾箱。即使药物最终达肿瘤所在之处,也经常会被困在致密的恶性肿瘤组织中,  相似文献   

10.
《科技园地》2005,(3):30-30
药物是人类用来治疗、预防或诊断疾病的物质.当这些物质中的有效成分与机体的不同组织、器官接触后.使其在功能或形态上发生变化并产生相应的药物作用时,即可达到治疗、预防或诊断疾病的目的。药物的基本作用主要是增强或减弱机体原有的生理功能。凡是使能机体功能增强的药物作用称为兴奋作用;凡使其原有功能减弱的药物作用称为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1.
癌症是各种恶性肿痛的统称;其细胞增长和分裂速度高于正常细胞,主要是由于机体患上某种慢性疾病而久治不愈;给癌细胞营造了生长与繁殖的机会导致控制细胞生长与增殖机制失常而引起的疾病;癌细胞除了生长失控外,还会由局部侵入周边正常组织,甚至经由体内的循环系统或淋巴系统转移到身体其他部分。其特点:癌细胞肿瘤无节制增生,非药物所能控制。  相似文献   

12.
细胞因子是糖基化的多肽。它们介导整个机体的免疫细胞和非免疫细胞之间、器官和器官系统之间及器官、系统内部的联系。炎症性细胞因子包括前炎症性和抗炎症性细胞因子:它们受体育运动、组织损伤和感染等刺激的调节。体育运动可调节局部和全身细胞因子的产生。本综述论述了炎症性细胞因子的作用及细胞因子对运动的反应。同时讨论了IL-6的来源。  相似文献   

13.
Rab23在小鼠不同器官中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Rab23蛋白在各种器官中的功能情况,研究了Rab23蛋白在小鼠不同器官组织中的表达。选用性成熟的正常成年雌、雄小鼠的各种不同器官的组织,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系统地检测Rab23蛋白的表达。结果显示Rab23蛋白在小鼠的脑、卵巢、精巢、乳腺和胃组织中有明显的表达,而在心脏、肝脏、肠、肺、胸腺、肾脏和脾脏中没有表达。Rab23蛋白在小鼠脑、性腺、乳腺和胃中的特异性表达,表明该分子在这些器官组织正常功能的维持中可能具有一定的作用。实验结果还为深入研究Rab23蛋白的分子功能提供了新资料。  相似文献   

14.
随着医学的发展.治疗恶性肿瘤不再是通过手术才能达到治疗的效果,一些化疗药的生产,也给许多患者带来了福音和方便。但由于化疗药物都有一定的毒性.对全身某些组织器官和局部组织也带来了伤害。2005年8月我科收治1例胃癌根治术后使用丝裂霉素化疗的患者。2005年1月在当地医院进行此种药物的化疗时,因药物渗漏血管外,造成局部组织坏死溃疡感染,长达半年多时间的换药治疗,伤口未能愈合。经我院采用法国优格医院用品公司生产的安普贴(厚)对其换药处理,十天后伤口趋向愈合。现将病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科学新闻     
《科学观察》2014,(5):35-35
乳腺癌预后有了新生物标记预后良好的患者可幸免进行带有严重副作用的侵入性治疗,但不对侵入性肿瘤进行侵入治疗或可导致死亡。癌症之所以致命,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其发生了转移,从一个器官或组织转移到另一个器官或组织。癌症致死绝大多数与转移有关。对于乳腺癌来说,被称为“上皮间质转化”的过程助推了这种转移。上皮细胞系附着在与环境接触的皮肤和胃肠道中。间质细胞是胚胎组织和结缔组织中的一种细胞类型,其在那里形成非常松散的联系。  相似文献   

16.
机体遭受严重感染休克、创伤或大手术等急性损伤后可能同时或贯序出现两个或两个以上器官功能障,病情发展可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危及生命。传销组织中被非法拘禁的人员长期严重营养不良、低蛋白血症,进而严重感染,是出现心脏、肾脏、胰腺等多器官功能衰竭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一氧化氮(NO)是重要的细胞间信使,对调节多系统功能起重要作用。但它易被超氧灭活,并由此导致组织损伤。细胞外超氧歧化酶(EC-SOD)能特异地在细胞外清除超氧,调节NO的生物活性,参与多种组织器官的生理和病理过程。对EC-SOD的研究可能对今后的临床工作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低温在医学上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低温在医学上的应用,它包括冷冻外科、低温保存、低度体温、低温干燥4个方面,冷冻医疗主要用液氮作低温制剂,它价廉、简便、易行。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各科治疗良性及恶性肿瘤,疗效确切,另在低温保存血液、精液、组织、器官方面成绩可,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发展。  相似文献   

19.
经络是人体内运行气血的通路,包括经脉与络脉两大部分。经是主干,犹如途径;络是分支,犹如网络。它们内属脏腑,外络支节,沟通内外,贯串上下,把内部的脏腑和外部各组织、器官联系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从而使人体各部的功能活动保持相对的协调和平衡。腧穴是人体经络、脏腑之气输注于体表的部位,具有接受刺激的功能。这些特定的刺激点,在历史文献中有“砭灸处”“气穴”“骨空”“孔穴”“输穴”以及穴位等不同名称。从这些名称可以看出,古代医家对腧穴的理解,不是把它看成孤立于体表的,而是把它看成与内部组织、器官有一定联系的,互相输通的一些特定部位。经络的沟通内外,运行气血,调节平衡的功能,临床上主要是通过腧穴的反映来体现的。刺激一定的腧穴,就可以发挥相应经络的作用,调节脏腑、气血的功能,激发机体内的抗病能力,以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因此,经络与腧穴有着密切不可分割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1什么是干细胞? 干细胞是具有自我复制和多向分化潜能的原始细胞,是机体的起源细胞,具有再生各种组织器官和人体的潜在功能,是形成人体各种组织器官的祖宗细胞.是"干什么都行"的细胞.人类个体的发生发育过程实质就是干细胞的自我更新和增殖分化过程.人类寄希望于利用干细胞的分离和体外培养,在体外繁育出组织或器官,并最终通过组织或器官移植实现对临床疾病的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