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5 毫秒
1.
王翔  孙建民 《河南科技》2004,(23):33-34
研究旧沥青混凝土路面上半刚性基层底面加铺土工格栅在车辆荷载下接缝处的应力情况,此类问题属于连续介质中存在裂缝缺陷的问题,相对而言有限元法是简单有效可行的方法.在此采用有限元法对有裂缝路面及旧路加宽路面进行力学分析.  相似文献   

2.
为了有效地改造旧水泥混凝土路面,一般采用在旧水泥混凝土路面上加铺沥青混合料罩面层的方法,但该方法易产生反射裂缝,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在S316线水泥混凝土路面改造中,我们结合河南省交通厅科技项目“旧水泥混凝土路面黑色罩面成套技术研究”,在旧水泥混凝土路面与沥青混合料罩面层之间加铺应力吸收层,并对其使用效果进行了跟踪检测。检测结果表明:在旧水泥混凝土路面与沥青混合料罩面层之间加铺应力吸收层效果很好,能有效地减少和延缓旧水泥混凝土路面上沥青面层的反射裂缝。  相似文献   

3.
一、前言 为了有效地改造旧水泥混凝土路面,一般采用在旧水泥混凝土路面上加铺沥青混合料罩面层的方法,但该方法易产生反射裂缝,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在S316线水泥混凝土路面改造中,我们结合河南省交通厅科技项目"旧水泥混凝土路面黑色罩面成套技术研究",在旧水泥混凝土路面与沥青混合料罩面层之间加铺应力吸收层,并对其使用效果进行了跟踪检测.检测结果表明:在旧水泥混凝土路面与沥青混合料罩面层之间加铺应力吸收层效果很好,能有效地减少和延缓旧水泥混凝土路面上沥青面层的反射裂缝.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平顶山市滨河路为例,对旧水泥混凝土路面沥青混凝土加铺层易产生反射裂缝的问题从作用机理、旧混凝土病害处治、裂缝的特殊处理、沥青混凝土加铺的技术控制等方面对反射裂缝的防治技术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总结,为旧路面的改造利用做了积极的尝试。  相似文献   

5.
【目的】我国公路工程主要采用的路面结构形式有两种:水泥混凝土路面和沥青混凝土路面。随着路面使用年限的增加,大多数水泥混凝土路面达到或者超过了其设计年限,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损坏,需要进行维修改造。【方法】本研究主要针对旧水泥混凝土路面加铺沥青面层的需要,对旧水泥混凝土路面的破碎再生工艺进行研究,施工技术利用单锤头夯机对水泥混凝土路面进行微裂破碎,并采用地聚物注浆材料黏结、填补、加固各路面结构层,对于常见的路面病害类型包括断板、错台、裂缝、剥落、坑洞等统一进行处理,使得原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由刚变柔,达到直接加铺沥青面层的技术要求。【结果】通过对旧水泥混凝土路面进行微裂均质化处治,使得原有路面结构剩余强度得以充分利用,延长了老路的使用年限。【结论】本研究为旧水泥混凝土路面加铺改造提供了新的技术途径,具有重要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郝铭  张永生 《河南科技》2006,(10):65-66
随着交通事业的快速发展,对路面、路面基层的要求也逐步提高。现有公路的有效服务时间普遍未能达到其设计使用年限,常常在通车2~3年便出现了较为严重的早期破损现象。路面裂缝是路面早期破损最常见的病害之一。由于裂缝的出现导致水份不断进入,使基层甚至路基软化,路面承载能力下降,从而加速路面破坏,缩短了公路路面使用寿命,影响了车辆的通行。在当前公路建、养资金严重不足的情况下,研究路面裂缝特别是作为横向裂缝主要形式的非荷载性裂缝产生原因及防护具有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公路工程碎石化技术要点控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碎石化施工技术是指把原有的水泥混凝土路面破碎成粒径不大于38厘米的混凝土块,使其生成一个均匀热拌沥青罩面的基层。此外它还可以用来避免重新铺设的热拌沥青罩面上产生反射裂缝。在改造旧的水泥混凝土路面时,碎石化技术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技术,它不仅具有预防反射裂缝出现的效果,还可以延长路面的使用年限。下面我们就根据工程案例来分析碎石化技术在公路工程"白加黑"改造过程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公路运输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明显。由于水泥混凝土路面具有强度高、养护维修费用少、施工方便等优点,近年来水泥混凝土路面在我国的公路建设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水泥混凝土路面易产生裂缝,裂缝产生后影响行车的舒适性,并致使雨水渗入路面基层,产生唧泥、断板、路基塌陷等病害,影响公路的正常通行。如何预防和治理水泥混凝土路面的裂缝长期困扰着广大的公路建设者。  相似文献   

9.
韩龙 《河南科技》2005,(4):39-40
路面结构完全暴露在自然环境中,受外界各种条件变化的影响,因而,路面的常见病害多而复杂。我国公路施工部门对沥青路面病害处理进行了长期的探索和研究,随着施工技术和机械化程度的提高,许多病害逐年减少,由裂缝导致路面迅速损坏的现象虽有所改善,但沥青混凝土路面裂缝这一病害至今未能根除。  相似文献   

10.
旧水泥稳定碎石道路的再生技术作为一种新的技术在破碎与稳固旧面板、缓解加铺层反射裂缝等方面,较之传统方法能起到很大改善作用,并且能够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本文通过对最大公称粒径26.5mm混合料的CBR试验,研究级配、含水量、压实度以及新集料的加入比例对旧路面材料CBR的影响规律。  相似文献   

11.
樊勇  朱振平 《河南科技》2006,(11):46-46
一、原因分析 造成沥青路面裂缝的原因有很多,其主要原因如下: 1.半刚性基层开裂引起路面裂缝。 (1)低温收缩开裂。沥青混凝土和半刚性基层多在高温。夏季和常温时施工成型,入冬后温度骤降,如果收缩应力大于当时混合料的极限抗拉强度时,就会产生温度收缩裂缝,一般为横向裂缝,宽度约为2-16mm。温差越大,温度变化越快,则约束越大,混合料就越容易开裂。路面开裂发展的过程及应力分布规律是:当混合料由于温度下降产生的拉力超过其材料抗拉强度时就开始出现第一批裂缝,路面开裂后应力重新分布,如果此时温度应力小于或等于混合料极限抗拉强度时,裂缝的数量即停止发展,当温度升高裂缝逐渐缩小。  相似文献   

12.
赵琳 《河南科技》2005,(9):75-76
我国高等级公路经过十几年的建设,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路面结构方面形成了一种主流模式一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但半刚性材料,沥青材料对温度和湿度变化比较敏感,在其强度形成过程中以及营运期间产生干缩裂缝和低温收缩裂缝。在路面交通荷载重复作用下,半刚性基层的这种干缩裂缝和收缩裂缝会扩展到沥青路面面层形成反射裂缝隙,  相似文献   

13.
<正>随着我国公路建设的发展,沥青混凝土路面由于具有表面平整、行车舒适、耐磨、噪音小、施工周期短、养护维修简便等特点,而越来越多地被应用到高等级公路建设中。但是,沥青混凝土路面的裂缝问题也一直困扰着施工单位。现就沥青混凝土路面最常见的横向裂缝、纵向裂缝、网状裂缝、反射裂缝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并对其防治措施提出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4.
沥青路面使用一段时间后,在光线、热量、水、紫外线辐射和行车货载的作用下,导致了路面沥青老化,老化的最重要结果之一是它的可塑性及弹性性能的丧失而引起路面开裂。利用聚合路面强化剂对沥青路面进行处理,可以有效防止沥青路面的老化及裂缝的出现。本文简介沥青路面老化和裂缝技术。  相似文献   

15.
吴大军 《河南科技》2007,(15):70-71
随着我国公路建设的发展,沥青混凝土路面由于具有表面平整、行车舒适、耐磨、噪音小、施工周期短、养护维修简便等特点,而越来越多地被应用到高等级公路建设中.但是,沥青混凝土路面的裂缝问题也一直困扰着施工单位.现就沥青混凝土路面最常见的横向裂缝、纵向裂缝、网状裂缝、反射裂缝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并对其防治措施提出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6.
沥青路面建成通车后,不论基层是刚性的还是半刚性的,都会出现多种形式的裂缝。对路面病害的处治应贯彻“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重点从病害的始发阶段——路面裂缝处治抓起。  相似文献   

17.
郝铭  张永生 《河南科技》2006,(19):65-66
随着交通事业的快速发展,对路面、路面基层的要求也逐步提高.现有公路的有效服务时间普遍未能达到其设计使用年限,常常在通车2~3年便出现了较为严重的早期破损现象.路面裂缝是路面早期破损最常见的病害之一.由于裂缝的出现导致水份不断进入,使基层甚至路基软化,路面承载能力下降,从而加速路面破坏,缩短了公路路面使用寿命,影响了车辆的通行.在当前公路建、养资金严重不足的情况下,研究路面裂缝特别是作为横向裂缝主要形式的非荷载性裂缝产生原因及防护具有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刘志科 《河南科技》2004,(12):35-35
近年来,沥青路面的表面裂缝及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接缝维修和养护长期以来一直是困挠众多养护单位的棘手问题。  相似文献   

19.
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反射裂缝和水损坏问题加剧了南疆阿拉尔市道路盐胀-冻胀变形,严重影响了路面使用性能,针对道路破坏情况,阿拉尔市道路改建工程采用了级配碎石柔性基层,道路两侧路缘石及中间带均改为高挡水墙,通过数值模拟分析对比,改建道路结构及设施在水影响和车辆荷载的作用下的应力场值、位移场变化均小于旧路结构.  相似文献   

20.
复合路面裂缝的处治是影响复合路面后期使用质量的关键,也是目前高速公路养护的一大难题。我们在京珠国道主干线新郑至许昌段高速公路养护中采用高分子聚合物ROADSEAL密封胶H1190、ROADSEAL高分子抗裂贴进行裂缝处治,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以此为例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