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意大利西部小镇芬奇,15世纪出了一位举世闻名的奇才,他就是那亘古不朽的杰作《最后的晚餐》和《蒙娜丽莎》的作者———达·芬奇。达·芬奇的绘画、雕刻艺术或科研在当时都取得了伟大的成就,然而知道他是一位人类航空先驱的人则可能为数不多,至于他是怎样研究航空的,又取得了哪些成果的人就更少了。在达·芬奇那想象力异常丰富的脑海中,自幼就萦绕着一个愿望,在他的一生中,不知为此奉献了多少日日夜夜:这就是人类若干世纪以来最为持久、最难实现的梦想之一———用人的臂力模仿鸟类飞行。虽然才华横溢的达·芬奇,终身未能完成把人类从地面…  相似文献   

2.
Sang.  A 吴琦 《世界科学》1991,13(7):9-11
值乔治·布尔逝世125周年之际,我们看看他的思想对逻辑学、数学和计算机科学的影响在一又四分之一世纪之前,有一个人去世了。按照伯兰特·罗素的说法,这个人发现了纯粹数学。知识界的上层大概都熟悉以布尔命名的代数学,即作为现代逻辑学的先驱者乔治·布尔是19世纪最有影响的思想.  相似文献   

3.
亚力山大·罗伯托·托德(AlexanderRobertusTOdd)于1月10日在英国剑桥不幸逝世,享年89岁。从每一种意义上说,托德都是一位大人物。他身高过人,说话机智风趣,易凭一时冲动慷慨助人,这使得他常常成为人们的终生朋友,但一时脾性导致的心胸狭窄也招致了某些人的敌意。青年时代,他是一位奇才,步入中年,他则更是百折不挠。从埃米尔·菲希尔(EmilFisher)开始,20世纪从事有机合成的化学家们对这个世纪的发展作出了很大的贡献。托德,其父亲是格拉斯哥公共电车系统的一个线路经理,在格拉斯哥大学学习期间显得早熟,后来在法兰克福…  相似文献   

4.
1992年是19世纪著名德国化学家奥古斯特·威廉·霍夫曼逝世100周年纪念.他早年成名于波恩,继而名扬伦敦,在伦敦他培养了许多英国工业巨头,并在煤焦油染料领域为科学工业做出重大贡献.之后霍夫曼返回德国,继续造福科学和工业.  相似文献   

5.
Ermst  Mayr  樊育红 《世界科学》2001,(3):38-41
伟大的心灵塑造了连续相继的历史时代的思想。路德和加尔文引发了宗教改革 ;洛克、莱布尼兹、伏尔泰和卢梭引导了启蒙运动 ;现代思想则极大地依靠了查尔斯·达尔文的影响。显然 ,2 1世纪初我们对世界以及我们在这世界上的地位的观念已同 1 9世纪初的时代精神极其不同了 ,但关于这种革命性变迁的根源并不存在一致的意见。卡尔·马克思是经常被提到的 ;对西格蒙德·弗洛伊德 ,有赞同的也有不赞同的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的传记作者亚伯拉罕·佩斯则极度宣称爱因斯坦的理论“已经深深地改变了现代人思考无生命自然现象的方式。”虽然佩斯—这样…  相似文献   

6.
指纹——有效身份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很早以前,人们就开始注意到手指的纹路。17世纪初,意大利生理学家马塞罗·马尔皮吉把指纹和指尖上的小孔当作人类皮肤学的一部分研究对象。1823年.生理学家简·伊万杰里斯塔·珀金赫详尽地描述了由手指皮肤纹路所形成的涡旋形、椭圆形和三角形。1870年,驻印度的英国政府官员威廉·赫歇尔出于兴趣,对指纹进行了认真地研究。在研究过程中,他意识到任何两个人不可能有相同的指纹。基于这一事实,指纹被用来作为身份的鉴定。赫歇尔利用指纹建立了一套老兵退休金的领取制度,以防止欺诈行为。他的方法跟银行建账户采取的预留印鉴…  相似文献   

7.
斯蒂芬·杰伊·古尔德 (StephenJayGould ,见上图 )是哈佛大学生物进化论科学家 ,他的研究、演讲以及大量科学散文作品给古生物学研究领域注入了新的内涵。 2 0 0 2年 5月 2 0日 ,他在曼哈顿的家中去世 ,癌症夺去了他的生命 ,享年 60岁。古尔德博士可以说是 2 0世纪最有影响的进化生物学家之一 ,也可以说是自查尔斯·达尔文 (CharlesDarwin)以来最知名的生物学家。他引发了多场争论 ,时而迫使科学家们重新考虑已成定论的有关进化模式和进化过程的观点。他最有名的理论之一是与奈尔斯·埃尔德雷奇(NilesE…  相似文献   

8.
美国加利福尼亚技术学院物理系教授戴维·古德斯坦(DavidGoodstein)最近出版了他的第6本著作——《没有天燃气的时代》。他在书中指出,21世纪注定会成为文明的一个转折点:在不太遥远的将来,随着矿物燃料的逐渐耗尽,迫使人类社会去开发其他的新能源。该书对许多问题作了一个扼要的评述,并提出了一些解决办法。不久前,《美国科学家》记者戴维·施奈德(DavidSchneider)采访了古德斯坦,就书中提出的某些问题请他作进一步的阐述。  相似文献   

9.
罗杰·罗尔斯是纽约历史上第一位黑人州长。他出生在纽约声名狼藉的大沙头贫民窟。在这儿出生的孩子,长大后很少有人获得较体面的职业,然而,罗杰·罗尔斯是个例外,他不仅考入了大学,而且成了州长。在他就职的记者招待会上,罗杰·罗尔斯对自己的奋斗史只字不提,他仅说了一个非常陌生的名字——皮尔·保罗。后来人们才知道,皮尔·保罗是他小学的一位校长。  相似文献   

10.
引起化学革命的贵族PaulBoard著许国平译“那个人头在一瞬间就被砍下了,即使再过一百年也许不会再有一个这样的人头。”18世纪法国数学家约瑟夫·路易·拉格朗日(Jos。PhLoutsLagrange)哀叹道。他所说的人头指的是法国贵族,同时也是一位...  相似文献   

11.
今年8月11日在加里福尼亚州去世的威廉·肖克莱(William·Shockley),无疑是本世纪来最有争议的科学家之一。他与约翰·巴德(John Barden)和沃尔特·勃里特(Walter·Brittain)合作,在电子学方面的发明创造曾导致了现代生活的一场革命。由于他在微电子方面的杰出贡献,在美国他有时被称为“硅谷之父”。但在他生活的最后10年中,由于他在人类种族  相似文献   

12.
试管西红柿     
下一个世纪进入番茄酱、沙司和汤的西红柿可能不用阳光照射,也没有西红柿皮和种子了。蓓蒂·凯·伊西达对樱桃色西红柿进行试管培植花萼的研究。她是美国农业部的一位生物学家,她所研究的试管西红柿已经成熟,是樱桃般的鲜红色而且  相似文献   

13.
20 0 0年 6月 ,《科学美国人》杂志记者卢里亚·卡罗瓦 (RuliaKarow)在纽约冷泉港国家实验室采访了前来参加第 95届CSH会议的英国科学家、 2 0 0 1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保罗·纳斯 (PaulM .Nurse) ;由于纳斯 2 0世纪 70年代在“细胞周期关键调节因子”方面的卓越工作揭示了细胞启动生长和分裂的机制 ,当时被认为是诺贝尔奖的理想候选人。以下是卡罗瓦与纳斯在冷泉港实验室外的草坪上进行的访谈内容。保罗·纳斯生于 1 944年 ,工作于英国皇家癌症研究基金会。 2 0世纪 70年代中期 ,他在裂殖酵母中发现了c…  相似文献   

14.
美国斯坦福大学的生物化学、荣誉教授保罗·伯格(PaulBerg),曾因研究操纵基因重组DNA分子而荣获1980年诺贝尔化学奖。在20世纪70年代初期,他将两种不同物种的基因通过剪切后拼接在一起,人工构成了世界上第一个重组DNA杂交分子。现在这项技术已成为遗传学和生物技术工业的支柱。伯格还在同一时期领导了一场不同寻常的运动并取得了巨大成就:科学家们自愿暂停了某些重组DNA的实验,直至他和他的同事们达成了协议——务必使经过生物工程改造的生物体释放到环境中的风险降到最低。不久前,《Discover》杂志的记者大卫·邓肯(DavidDuncan)采访了保罗·伯格,以下这次访谈的内容。  相似文献   

15.
1999年的诺贝尔化学奖几乎是毫无争议地颁给了美国加州理工大学的化学物理专家艾哈迈德·泽维尔(Ahmed H.Zewail)。艾哈迈德·泽维尔于1946年出生于埃及。亚历山大大学毕业后,他就到美国继续深造,并于1974年获得宾州大学的博士学位。在加州大学伯克力分校呆了两年后,艾哈迈德·泽维尔被加州理工大学聘用。因此,现在他拥有美国和埃及两个国籍。 任何一位化学家,或者是相关领域的科学家,一旦他了解了艾哈迈德·泽维尔的贡献后,都会感到激动不已。按照瑞士皇家科学院的说法,“他的贡献给化学及其相关科学带来了一场革命”。  相似文献   

16.
约翰·赫歇耳(1792~1871)ColinARonan著黄廓,何军译约翰·赫歇耳是一位博学多才的科学家。虽然不能跟他那位杰出的父亲——天文学家威廉·赫歇耳——相比,可他不仅对其他分支科学作了有益的贡献,还进行过重要的天文观测,而且对新兴的摄形术的贡...  相似文献   

17.
篇名期页科学学、未来学、科学哲学、管理科学、科技政策与科技 立法综合类联邦德国正在创造科学奇迹吗? 1 81科学的问题和态度1印把自动化引入制造业—一种新 哲学1阳21世纪高等教育与企业关系展望 1阴西欧生物技术立法简介252孟德尔的工作为什么被忽视了283符号层次与知识层次358美国科学技术政策的动向428城市旧有住房的更新—oo年代 面临的挑战448法庭植物学4“十字路口上的索尔克研究所……砧计量方法的进步:不仅仅着国民 生产总值·········”·······“·……618科学要为社会而奋斗·········……6 15是冷核聚…  相似文献   

18.
今年5月,我收到从联邦德国斯图加特马克斯·普朗克固体物理研究所克劳斯·冯·克里青(Klausvon Klitzing)教授寄来的信,说他同意应邀访问中国。这一邀请是我在1985年底他刚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时就发出的。但在这一年多里克里青教授实在太忙了。世界上各个有名的大学和重要的研究机构纷纷邀请他去讲学和作报告。这次他终于下决心来华作两个星期的访问讲学,这不能不说是我国物理学界的荣幸。  相似文献   

19.
安德列·诺夫(1902~1994)朱孝愚编译安德列·诺夫(AndreLwoff)于1994年9月30日去世,享年92岁他是一位分子主物学家。在19岁时他便开始了科学研究生涯。他因发现“基因控制酶和病毒合成”和创举而获得诺贝尔生理医学奖。安德列·诺夫的...  相似文献   

20.
《科学通报》1959,4(9):304-304
亚历山大·洪波尔特是德国的地理学家和博物学家,是19世纪科学界最著名的人物之一。今年5月6日是他逝世的一百周年。1958年1月,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政府作出决定,把1959年作为洪波尔特年,广泛进行各項紀念活动。亚历山大·洪波尔特于1769年9月14日生于柏林。1787—1791年,他在法兰克福、柏林、哥丁根等大学学习自然科学。洪波尔特的第一篇科学著作“萊茵河玄武岩的矿物观察”是在1790年出版的。1793年他发表了“弗萊堡的地下植物区系古植物学研究”,179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