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2.
革苞菊成熟胚囊为蓼型。受精前,一个助细胞退化,两极核融合为次生核,卵具明显极性。花粉管从胚珠的珠孔处穿过一个助细胞进入胚囊,释放内容物后,残留一段时间即消失。进入胚囊的一个精子与卵细胞融合,其融合过程为有丝分裂前配子配合型。另一个精子与次生核融合后,形成初生胚乳核。细胞型胚乳,胚胎发现为紫菀型。胚柄不发达,具胚柄吸器。  相似文献   

3.
4.
应用树脂薄切片的甲苯胺兰O-PAS反应结合苏木精整体染色法,对秦艽胚珠发育过程中淀粉动态进行了研究,结果如下:胚珠发育早期,其任何部位均未见淀粉料,稍后首先在合点区出现淀粉粒,再从合点向珠孔端逐渐扩大分布范围,开花前,珠被细胞中出现淀粉积累的两个高峰:大孢子母细胞时期;成熟胚囊时期,珠被细胞中淀粉粒增长迅速,数量多,个体大。胚囊成熟时,卵细胞内,次生核周围也积累许多淀粉粒。受精后,珠被及胚囊内淀粉  相似文献   

5.
本文应用光学显微镜对葎草的胚后发育进行了研究。核型胚乳,具合点吸器。胚柄二细胞,在心型胚时期退化。合子第一次分裂为横裂,胚胎发育为柳叶菜型。成熟胚胎呈盘旋状态,子叶细胞内含有大量的油脂颗粒。种皮由外珠被发育而成,其外表皮细胞内含有乳汁。果皮内表皮细胞径向延伸呈栅栏状,细胞壁厚呈波纹状,起着机械支持和保护种子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以奥迪亚无核葡萄及其杂交组合为试材,进行葡萄果实、胚珠生长发育动态测定,研究胚珠、胚败育的时期并进行胚培养,目的是为无核葡萄胚挽救杂交育种提供理论支撑.实验结果表明,奥迪亚无核葡萄及其杂交组合果实外观大小(纵/横径)达到最大并开始变软为接种的最佳时期,说明其胚挽救的最佳时期为花后42-49d.  相似文献   

7.
8.
本文应用石腊切片法和组织化学方法对羊草的胚乳发育以及颖果发育过程中淀粉的累积和动态进行了研究。结论如下,羊草的胚乳发育为核型。游离核分裂的方式为有丝分裂和无丝分裂两种。椭圆形胚期,胚乳开始细胞化,细胞化顺序从珠孔端到合点端。首先游离核之间出现成膜体,经细胞板产生初始垂周璧,经过一段“开放细胞”时期,以后形成平周壁。羊草胚乳细胞增生无形成层状结构存在,各层细胞均可分裂。在珠孔端的胚乳细胞中见到核穿壁现象。子房壁内淀粉的积累从胚囊成熟期开始增长,到二细胞原胚期达到最高峰,以后随胚乳淀粉的积累而下降。最后胚成熟时子房壁组织解体。中央细胞中不含淀粉,受精后初生胚乳核周围出现大量淀粉,游离核时期淀粉消失,单层细胞的胚乳内淀粉重新出现,以后淀粉含量迅速上升。珠心、珠被、反足细胞都不含淀粉。宿存助细胞具丰富的淀粉。  相似文献   

9.
采用热水提取、乙醇沉淀等方法制备新疆药用植物库鲁木提草的多糖,利用紫外和红外仪器、1-苯基-3-甲基-5-吡唑啉酮柱前衍生法等对其组成进行了分析.通过半叶枯斑法分析了其抗烟草花叶病毒(TMV)活性.库鲁木提草90%醇沉除蛋白部位多糖(HNP90)的糖含量和蛋白质含量分别为63.6%和2.98%.红外光谱结果显示,HNP90呈现明显的多糖特征吸收峰.单糖组成研究结果表明库鲁木提草多糖样品HNP90主要含有6种单糖.抗TMV结果显示HNP90的浓度为500 mg/mL时,其对感染TMV的保护、治疗和钝化活性,与对照药利巴韦林接近,具有显著的抗病毒活性.通过对新疆特色药用植物库鲁木提草多糖成分及其抗病毒活性进行研究,为库鲁木提草药用植物中多糖的开发和应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0.
观察了诺丹冰草胚和胚乳的发育过程.一般合子第一次分裂为横分裂,但偶见有斜分裂,形成顶细胞和基细胞.顶细胞纵分裂,基细胞横分裂,胚胎发生属紫宛型.一个助细胞于受精前解体,宿存助细胞生存到椭圆形胚期.丝状器具强的PAS正反应.反足细胞于受精后增殖并保留到多细胞原胚时消失且无多糖反应.核型胚乳,胚乳细胞化开始于多细胞原胚期.成熟胚乳细胞中具许多大的淀粉粒.种子有胚乳.发现有原胚的移位及胚囊中缺少胚的现象.  相似文献   

11.
12.
革苞菊为多年生草本植物,叶基生.多数植株在地上部分为两株以上,而地下部分却生长在共同的根上并具分枝.由于其地下部分行使根的功能,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革苞菊的地下部分是根.本文采用石蜡制片法,对革苞菊地下部分的内部结构进行了详细的解剖学观察,结果证明其分枝以下部分为根的结构,分枝以上部分为茎的结构,分枝处为根茎转变区.同时探讨了革苞菊的地下茎与环境的适应特性.  相似文献   

13.
绵刺小孢子发育和雄配子体形成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对绵刺的小孢子发育和雄配子体的形成进行了研究,有如下结论:绵刺雄蕊3枚,花药4室,药壁4-5层,腺质绒毡层,细胞在花粉成熟时原位消失,中层宿存,花药成熟时药壁由表皮、药室内壁、中层组成,小孢子母细胞经减数分上面体形的四分体,胞质分理解为同时型,成熟花粉为2细胞,小孢子发育及雄配子体形成过程中有败育发生,主要发生在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至四分体时期以及雄配子体形成各个时期。  相似文献   

14.
四合木(Tetraena mongolica Maxim)叶片的比较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取材于四个不同生态环境下的四合木群落,对其叶片进行比较解剖学研究,找出在不同的生态环境下四合木叶片结构的差异结论如下:四个群落中四合木叶的基本结构一致.为肉质旱生叶、叶片体积小,表皮细胞壁具不同程度的增厚,但角质层不发达,表皮外密生单细胞表皮毛,气孔为基本型,属等叶面,靠近上、下表皮均具发达的栅栏组织,且细胞由外向内渐次增大,液泡发达,同海绵组织一起构成绿色贮水组织,具不发达的叶脉,但群落Ⅲ中四合木叶片的结构与其它三个群落相比具独特性,表现在1)表皮具1~3层细胞,密度约为其它三个类型的2倍;2)气孔极度下陷;3)主脉相对发达,具有明显的机械组织;4)叶肉组织内具有丰富的含晶细胞,以上特点说明群落Ⅲ的叶片具更强的旱生特性,这一特性与其所处的生态环境的独特性相一致.  相似文献   

15.
蒙古扁桃的植物区系地理分布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依据我国的植物标本及有关文献资料,绘制了蒙古扁桃的分布区图。在此基础上确定了蒙古扁桃的植物区地理成分为阿拉善种,并讨论了本种分布起源及其与邻近地区的联系。  相似文献   

16.
绵刺(Potaninia mongolica)生长发育过程中抗氧化酶系统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不同年龄段绵刺(Potaninia mongolica)内抗氧化酶系统的变化有以下规律:SOD活性的变化是未劈裂植株大于正在劈裂植株大于已劈裂植株,在每个年龄段的绵刺体内,叶片中SOD活性明显高于地下部分POD活性的变化是正在劈裂植株大于未劈裂植株大于正在劈裂植株;CAT活性的变化趋势与POD活性的差异较大,且没有规律性;MDA在未劈裂植株体内积累量最大;绵刺体内抗氧化酶系统出现严重的失衡现象,但脂膜过氧化程度不高.  相似文献   

17.
对同一年份不同地区间和近期内的不同年份间四合木种子活力的测量结果进行了比较,发现,四合木种子活力较高且不随时间的推移和地点的转换而发生改变,种子活力没有影响到四合木的生存,而其种子不需要后熟和春化作用当年即可发芽,这一环节可能使得土壤中四合木种子库贫乏,进而导致物种处于濒危状态。  相似文献   

18.
在室内水泥池中进行蒙古裸腹溞MoinamongolicaDaday的工厂化培养,研究不同面包酵母投喂水平和接种密度对蒙古裸腹溞生长繁殖的影响以及寻找最佳的工厂化培养方法。结果表明:(1)当面包酵母投喂量分别为5×10-6g(/ind.d)、10×10-6g(/ind.d)、15×10-6g(/ind.d)时,其种群增长率分别为433.6%、902.8%、1026.3%。用面包酵母来培养蒙古裸腹溞时,面包酵母的投喂量应在10×10-6~15×10-6g(/ind.d)比较适宜。(2)当接种密度分别为160ind/L、300ind/L、460ind/L时,面包酵母的投喂量为10×10-6g(/ind.d)时,并每天添加适量的小球藻,经过12d的连续充气培养,溞的密度分别达到1980ind/L、3520ind/L、4320ind/L,其种群增长率分别高达2479.1%、2346.8%、1879.5%。因此在蒙古裸腹溞工厂化培养时,当接种密度在160ind/L以上,以投面包喂酵母为主[投喂量为10×10-6g(/ind.d)],并每天添加适量的小球藻,此培养方法较佳,蒙古裸腹溞生长繁殖快,又可以减轻藻类的培养压力。  相似文献   

19.
长白山林区天然过伐林中蒙古栎适生立地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数量化理论Ⅰ对吉林省长白山林区的蛟河、桦 甸、临江、江源等地的天然过伐林中的蒙古栎(Quercus mongolica)适生立地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影响蒙古栎生长的主要因子为土壤厚度、坡向、树种组成。最适宜蒙古栎生长的立地条件为阳向(西南坡、南坡)深厚层平缓坡,蒙古栎占3成以下的针阔混交林。建立了立地因子与蒙古栎优势高的预测方程。  相似文献   

20.
在北京大学地球环境与生态系统塞罕坝实验站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 var. mongolica)人工林内设置降水控制实验,研究地下生态系统过程的两个重要指标土壤微生物量碳和微生物商对穿透雨增加或减少30%的响应。在2007年5月到9月的生长季,土壤微生物量碳和微生物商平均值分别为260.7mg/kg和1.84%,二者随土壤深度增加呈下降趋势。总体上,穿透雨增加或减少30%对土壤微生物量碳和微生物商的生长季内平均值影响不显著,但穿透雨减少30%的土壤微生物量碳及微生物商的变幅较大,变化范围分别为243.1~354.3mg/kg和1.43%~2.16%,5月最高,7月最低,表明生长季内穿透雨减少将导致土壤微生物活动的较大波动,从而可能改变地下碳过程的季节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