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苏轼对词的变革,基于他“自是一家”的创作主张和“以诗为词”的词学观念,“以诗为词”构成了苏词的本质特征。这一特征真正成熟是其密州词。密州词作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新气象:一、名篇佳作迭出;二、基于密州词作,他提出了词“自是一家”的创作主张和“以诗为词”的词学观念。密州时期其“以诗为词”的创作已经非常自觉、成熟,成为黄州词论的先期实践,为此后苏轼词呈现出“自是一家”的面目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密州词是他改革词体迈出的至关重要的一步,具有重要的美学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2.
“以诗为词”不仅是创作方法的更新,而且是词学观念和词学意识的改变。“以诗为词”概念的提出,促进了词的“本色”认识。当时的“本色”应该是属于“女性特色”的风格判断,而不仅仅是音乐性特征的认定。正是基于以词这种风格的认定,出现了词学批评中的三个方面的转变。  相似文献   

3.
李清照的《词论》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的第一篇词学专论,是词学研究的重要文献。立足《词论》文本予以探讨,它是词发展的概述和对词人的品评,实际上首次提出了词学研究极其重要的两个问题:词与诗的关系和词的特质问题。基于音律规范来区分诗文和词,词在文体中“别是一家”,指出“以诗为词”和“以文为词”都会损害词的“本色”。基于内容方面的特点,社会重大题材适合入诗,而儿女私情琐事适合入词。把词从诗余的附庸地位独立出来,自立门户。这符合文学自身发展规律,也是宋词走向成熟的标志。这一切决定了《词论》在词学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相似文献   

4.
本世纪90年代,东坡词的研究进入了一个全新阶段,其中东坡“以诗为词”、词学观、思想与词作关系等五大问题的研究取得了显著的成果。90年代东坡词研究有着研究方法多元化且趋合理求实、研究广度和深度空前拓展、总体趋向“边缘”化“世俗”化、队伍壮大等特点,但同时也存在着以诗论词、注重评价性研究等不足。  相似文献   

5.
王慧 《长春大学学报》2005,15(1):71-74,90
李清照主要针对苏轼“以诗为词”的“亦‘自是一家’”的观点,为了维护词体的独立性,提出了“词‘别是一家’”说。本文从音律、题材内容和艺术审美三方面详细论析了李清照的这一词学观。  相似文献   

6.
潘阆是宋初一位著名的文学家,但今人对其研究不多。其《逍遥词附记》提出了突破前人路径、以词代诗的文体观,促使词由“酒席文学”向“言志文学”过渡,并将诗学理论用于词的创作与品评,有利于词体地位的提高。其词作打破了唐五代以来以抒情为主、以“闺阁”、“画堂”为描述对象的传统,长于纪实和叙事,代之山水风光,进而由“阴柔美”向“阳刚美”过渡,其词风“句法清古,语带烟霞”,为豪放词之初萌。  相似文献   

7.
陈冬梅 《潍坊学院学报》2006,6(5):94-96,100
苏轼创造性的用诗的题材和表现手法来进行词的创作,使词也能象诗一样述志、怀古、咏物、悼亡,改变了诗庄词媚的传统,并开创了“以诗为词”的词学观。密州词的创作是他的成功实践,表现出的深厚思想内涵,既表达了他的政治理想、积极的超然思想,也是丰富内心情感的流露,显示出了与传统词迥然不同的气象。  相似文献   

8.
有清一代,文学创作中出现了大量的以词存史、以史入词、以“词史”品词的情况。而闽中词人谢章铤继陈维崧,周济之后不仅在词学理论上对“词史”意识进一步发挥,而且在词的创作中也体现出极为强烈的“词史”意识,为我国古典词的发展作出了贡献,是我国晚近词坛上不容忽视的一位重要作家。  相似文献   

9.
周济首先提出“尊体”一词,并且依此阐发其词学主张,着重于“论词莫先于品”、“意能尊体”和“以词存史”三个角度予以展开,开辟词学研究的新境界。同时也使得词学尊体研究渐入人心,对词学研究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0.
王可喜 《咸宁学院学报》2003,23(5):86-87,91
在推尊词体,提高词的文学地位的努力中,苏轼在“词为诗裔”的观念指导下,“以诗为词”,开拓词的题材范围,增强词的表现力,从而提高词的地位,而李清照则强调词“别是一家”,将词的音乐性和文学性相结合,让词成为与诗比肩的一种文学样式,同样提高了词的地位。途径不同,然而殊途同归,达到了提高词的地位的共同目的。  相似文献   

11.
同次是一个独立于主、宾、正、偏四次,仿照拉丁文中的同位语,通过变换分析,针对语义指向而设立的一个术语。其目的不在于分析句法成分,而在于指明语义关系。  相似文献   

12.
阳羡词派的一代宗主陈维崧是明末清初最有影响力的词作家之一。“以史入词”是其词作的基本格调,也是其词显示出豪放风格的内在缘由。该文从文学自觉、创作实践和文化背景等方面对这一突出风格作了较为细致的讨论和分析,以期有益于词史研究的进一步深入。  相似文献   

13.
龚克昌先生在中国辞赋研究方面的新作,代表了新时期辞赋研究的新成就。新作批驳了针对汉赋的不实之辞,为辞赋在中国文学史上作了正确定位。为全汉赋所作的评注是新作的第一次尝试,有极高的学术价值。对辞赋研究中历来争论较多的学术问题,新作中也不乏真知灼见。  相似文献   

14.
由中国李清照辛弃疾学会、中国词学研究会、上饶师范学院联合发起的纪念辛弃疾诞辰870周年"辛弃疾与词学"国际学术论坛,于2010年10月在江西上饶师范学院成功举行。与会代表对辛弃疾的思想、政绩、辛氏家谱、辛稼轩笺注、稼轩交游区域以及交友群体,词与音乐的关系以及辛词与词学的应用型研究都做了深入的探讨。关于辛稼轩研究的文献资料、对辛稼轩的传播和接受研究,以及词体盛衰的研究,是本次论坛的亮点。  相似文献   

15.
姜夔作为南宋词坛一大家,诗词兼擅,虽无专门的词论专著传世,但他在词的创作上以其诗学观为指导,具有高超的艺术成就,体现了其独有的艺术审美理想和文艺追求。姜夔的词学观体现在:精思高妙、幽韵无尽的审美追求;沉郁温厚、高格雅调的艺术风貌;协律填词的词乐观与诗法入词的词作观;穷尽野处,陶写寂寞的文化性格。姜夔词的创作虽未能如其所愿完全实现其艺术理想,但其创作观念中的真知灼见和思想火花仍值得我们去不断挖掘和总结。  相似文献   

16.
况周颐的词集除《蕙风词》之外有总集两种、别集十一种,其词集自序、论词之词、词之题序与自注,蕴含丰富的词学理论,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扩展了况周颐的词学研究领域,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辑补况周颐词集之词论文献,对其词学理论的深入研究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17.
君子之德,有张有弛,故不常为矜庄,时戏谑。在宋代“以俗为雅”、“以词为戏”的文学思想及燕安纵乐的社会风气影响下,文人墨客常常“以词为戏”,词的题序中出现了诸如“戏呈”、“戏赠”、“戏答”等字眼。向子诬的《酒边词》题序中“戏”字的分布很广,“戏”的含义很丰富,“戏”与时代文学思想、社会背景、个人阅历的关系很密切。  相似文献   

18.
“帘”意象在唐宋词中出现频率极高,有着丰富的审美意蕴:艳美、柔美、幽美唐宋词人喜用“帘”意象是时代特殊的审美风气、士人“女性化”心态及词“应歌而作”的体式功能造成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