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基于Open Inventor的虚拟肝脏手术切割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肝脏是人体最大的实质性脏器,虚拟肝脏切割技术对临床手术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提出了一种基于Open Inventor,利用肝脏的CT(Computed tomography)扫描数据集进行三维重建并实现虚拟肝脏切割的方法.在肝脏三维可视化的基础上,实现了任意角度对虚拟肝脏进行切割和切割面结构的显示.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很好的提高肝脏手术切割平面的可视化,有利于术前的手术设计、提高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2.
背景:许多肢体软组织肉瘤生长至较大、浸润较广时才出现症状,使患者手术治疗时,将切除范围控制在局部区域的困难很大.因此应考虑各种术前控制瘤细胞生长,浸润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背景:许多肢体软组织肉瘤生长至较大、浸润较广时才出现症状,使患者手术治疗时,将切除范围控制在局部区域的困难很大.因此应考虑各种术前控制瘤细胞生长,浸润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非小细胞肺癌(NSCLC)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很多分期早,经过手术治疗的患者,术后仍出现转移及复发.这表明患者在术前已存在着通过常规手段无法检测的微转移病灶.国内外学者就非小细胞肺癌微转移的诊断做了大量研究,以期寻找到检测微转移的理想标志物及方法,更准确的分析,合理治疗,提高患者的生存率,但目前尚无统一标准.  相似文献   

5.
肝脏管道的分级是肝脏管道分支类型判定、管道变异情况分析的重要步骤,是针对性地制定个性化手术方案,从而降低肝切除手术风险的前提.基于ITK(insight segmentation and registration toolkit)和VTK(visualization toolkit)设计了一种肝脏管道自动分级的算法,实现了肝脏CT序列的管道自动提取、管道细化、管道拓扑建模以及管道分级的功能,最后用不同的颜色将不同级别的管道进行三维显示,便于医生更直观地对肝脏的管道系统的形态及结构进行分析,为制定术前手术计划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6.
医学图像和实际空间的配准是计算机辅助肝脏手术中的技术难点.针对计算机辅助肝脏手术中的空间配准技术中术前CT图像与术中实际空间的配准问题,提出一种基于ICP算法的配准技术,并且利用四元数法确定迭代的初始值.仿真试验结果表明,ICP算法配准精度高,适用于计算机辅助肝脏手术.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心脏病患者进行骨科手术时的术前准备,从而降低心脏病患者的手术风险。方法对38例心脏病患者进行骨科手术时的术前准备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本组38例由于术前准备充分,手术顺利,均治愈出院。38例患者中未出现因术前准备不充分而发生死亡。38例术中出现了高血压、低血压各4例,1例术中出现心率减慢,术中频发室早5例,经及进采取措施而顺利完成手术。平均手术操作时间95(70~120)min,术后行PCEA镇痛效果满意,术后留置引流管2.2(2~3)d,术后恢复正常,未出现严重并发症,围术期无例死亡。随访4~25月,平均12.2月,术后患者康复顺利。结论心脏病患者术前准备充分,可取得令人满意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常规MRI对多发性恶性胶质瘤和转移瘤鉴别诊断的作用.病例包括2004年7月~2006年12月间收入脑外科在术前来我科做MRI检查的8例多发性恶性胶质瘤和15例多发脑转移瘤患者.8例恶性胶质瘤中,星形细胞瘤Ⅲ级即间变型(恶性)胶质细胞瘤(anaplastic astrocytomas)1例,星形细胞瘤Ⅳ级即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multiforme glioblastoma)7例.15例脑转移瘤,除8例有明确肺癌病史其脑内多发弥漫结节状转移病灶未能手术外,其余7个病例均做了开颅手术,得到了病理证实.这7例转移瘤中原发瘤2例为乳腺癌,3例为肝细胞癌,3例为卵巢癌.结果15例脑转移瘤中,1例位于脑干外,余14例病灶位于皮质内或皮层下.呈环状强化,有大的壁结节,或整个结节均匀强化.8例多发性恶性胶质瘤中,病灶都位于同一大脑半球且各个肿块之间相距较近.病灶边界不清,5例病灶位于皮髓质交界处3例肿瘤位于髓质深部及基底节区,瘤内有大片状或多数小斑片状坏死无强化区,有完整或不完整的强化环.脑转移瘤和恶性胶质瘤MRI的鉴别诊断要点有①转移瘤患者年龄比胶质瘤大,常有原发瘤病史;②转移瘤易多发且位置表浅,瘤脑界面一般比胶质瘤清晰;③转移瘤单发时,整个肿瘤均匀强化比胶质瘤多见,环状强化时转移瘤环壁相对规则;④胶质瘤多发时病灶相对集中.但这些征象缺乏特异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子宫切除保留卵巢术后少数患者出现残留卵巢综合征的诊断、治疗、预防.方法:查阅文献、归纳综合分析.结果:残留卵巢综合征发生与术前、术后感染及子宫切除术时手术操作有关.结论:术前、术后抗菌素治疗,手术操作及术后定期随诊是减少残留卵巢综合征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桂慧中  高飞 《科技信息》2008,(10):293-293
方法:5例病人于2005年10月-2007年3月在我院接受了半离体肝切除自体肝移植手术,对这些病人的心理护理、术前指导、术后一般护理、并发症的观察和处理等系统的护理方法和程序进行回顾性分析。结论:对于位于第二及第三肝门的巨大肿瘤,尤其是压迫和侵犯主要出入肝脏的血管及肝后下腔静脉的肿瘤,半离体肝切除自体肝移植手术治疗是一种较好的治疗方法。围手术期的护理提高手术治愈率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PET-CT显像对胃癌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意义.方法:取49例胃癌患者,全部在手术前进行PET-CT检测,分析和计算PET-CT显像对胃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效果,预测胃癌淋巴结转移状况及位置.将术前PET-CT检测结果预测的胃淋巴结转移情况与实际临床手术中的患者的胃淋巴结转移情况进行比较,计算出PET-CT显像对胃癌淋巴结转移转移诊断的准确性和诊断效果.结果:在采用PET-CT显像技术对胃癌淋巴结转移的诊断的诊断结果显示,有35名患者复发或转移,而所有患者手术中总共有37名患者复发或转移,具有较高的诊断意义.结论:PET-CT在胃癌淋巴结转移诊断方面有较高的诊断意义.  相似文献   

12.
叶青 《海峡科学》2015,(4):43+47
护理实践发现,手术病人易出现恐惧、焦虑、忧郁、悲观等不良心理,这些心理特征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手术的成功,因此如何通过术前心理护理手段,有效解除这些不利于治疗的心理状态,将对手术产生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胡志芳 《甘肃科技》2006,22(8):209-209,188
目的通过对本例外伤致肝破裂病人手术治疗的护理,总结提高护理质量;方法通过对本例患者的全程护理,急诊术前准备、输液、补充血容量、纠正休克、手术修补损伤的肝脏、术中、术后护理。结果手术后15天治愈出院,无护理并发症发生。结论肝破裂———手术是关键,精心护理是手术成功的可靠保证,有效地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创新驿站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企业的创新能力不足,大学和科研院所的科技成果难以转化,科技中介结构又缺乏促进技术转移的有效机制,难以实现区域协作,这些普遍存在的问题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我国技术转移的发生和发展.从科技中介本身的角度来讲,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寻找一个促进技术转移的有效模式,而创新驿站就是一种实施技术转移的高效平台.  相似文献   

15.
人卵巢癌高转移细胞株裸鼠原位移植瘤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卵巢癌仍是病死率最高的妇科恶性肿瘤。理想的动物模型对于卵巢癌生物学行为及治疗方法的探索等方面均有重要作用。肿瘤原位模型因具有相对较高的仿真性而成为动物实验研究的首选。本研究选用人卵巢癌高转移细胞株HO-8910PM作为成瘤细胞,拟建立裸鼠卵巢癌原位移植瘤模型,并对相关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首先,将HO-8910PM细胞(细胞数约2×106)注射到雌性裸鼠皮下。待皮下成瘤后再通过显微外科手术将瘤体小块转移到其他裸鼠卵巢内,追踪观察原位肿瘤的生长和体内的转移情况,在荷瘤鼠处于濒死状态时将其处死,取原位和转移病灶处的肿瘤组织做光镜及电镜的病理检查。共14只裸鼠接受了原位移植手术,经追踪观察,有8只原位成瘤,成功率为57.14%。通过尸检发现有5只荷瘤鼠出现了远处器官的转移(转移率为83.33%),转移器官为肺、肝脏、膈肌、胃表面、肠管表面、胰脏、后腹膜、对侧卵巢、髂窝淋巴结等处,以膈肌和肝脏较为普遍。本研究成功地建立了裸鼠原位移植瘤模型,其生物学特性在某种程度上与人类卵巢癌更为相似,为卵巢肿瘤的研究提供了一种理想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127例胃癌根治手术或姑息手术的患者纳入本研究,最终78例完成本实验,其中51例患者术后胃癌复发或发生转移癌,27例未发生胃癌复发或转移癌.观察病理确诊的胃癌患者术前、术后及术后6个月的MMP-9的变化.发现胃癌术后MMP-9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复发病例MMP-9水平则明显升高,与未复发病例相比有显著性差别(P<0.05),达到术前水平.  相似文献   

17.
王鹏 《科技信息》2007,(19):216
在临床实践中发现有此胃癌病人在术前较长一段时间内处于相对平稳状态.未发现腹膜转移及肝转移.而在术后较短时间内发生了腹膜转移、肝转移.因此.有此病人对手术有所担心.经常向我提出这样的问题:手术能不能伤"元气"?手术能不能将癌"切飞了"?人们的这种担心不无道理.所谓"元气"可以理解为机体的免疫力.一个肿瘤在人体内发生、发展过程中.始终受到机体免疫力的限制.处于相对平衡的状态.接受一个手术的打击后.就可能改变机体与肿瘤的比势.破坏了机体的免疫屏障.即伤了"元气".而使癌症复发、转移.另一方面.由于术中不注意无瘤操作技术.使癌细胞脱落造成腹膜播种.癌细胞沿血_道、淋巴道扩散成了肝转移、淋巴结转移等.所谓"切飞了".大部分外科医生的无菌观念已经形成.而无瘤观念淡薄.对于恶性肿瘤的手术.无瘤观念比无菌观念更为重要.因为无菌观念不强造成的是局部感染.可以采用某此措施加以控制.而无瘤观念不强.将造成复发、转移.危及病人的生命.当然.作为一名外科医生两者都应高度重视.在实践操作中兼顾两者尚有一定的矛盾.如胃癌手术中应尽快将病变切除.消化道重建在最后进行.可能就会产生无菌的无瘤术的矛盾.下面以胃癌手术为例.谈谈胃癌手术过程中无瘤操作的技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骤冷与饥饿对小鼠肝脏的影响.方法:用透射电镜的方法研究饥饿及饥饿与骤冷时动物肝脏的影响.结果:饥饿小鼠肝细胞内糖原颗粒明显减少,线粒体电子密度较低.少数线粒体出现嵴断裂.空泡样变.饥饿后骤冷小鼠肝细胞内糖原颗粒完全消失.线粒体数目减少.电子密度明显降低,出现肿胀.空泡样变;枯否氏细胞增生.溶酶体增多.结论:骤冷与饥饿可导致肝脏功能不同程度的损害.  相似文献   

19.
掺杂对碳链的输运性质影响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该文用第一性原理非平衡格林函数方法研究了掺杂对7个碳原子组成的一维原子链的输运性质的影响.碳原子链放在具有有限截面的Al(100)电极中.特别地,我们选取了7种常见的气体分子(H2、O2、CO2、HCl、NO、NO2、SO2)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发现,气体分子的介入不但改变了碳链上电荷的分布,而且不同程度地减少了从电极转移到碳链和气体上的电荷数目,对体系输运性质产生很大的影响.特别地:放置H2时,使碳链体系的平衡电导由1.06 G0降为1.01 G0;而放置SO2时,使其平衡电导竟降到了0.1 G0.此外,研究放置各种气体分子时,体系的电流-电压(I-V)特性,在0~1.0 V的电压范围内,放置NO、HCl、NO2时出现了很大的负微分电阻,而放置O2、CO2时没有出现负微分电阻.  相似文献   

20.
人胃癌裸小鼠体内原位移植浸润转移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观察人胃癌原位移植至裸小鼠体内后的浸润转移特征,并探讨其发生机制,BALB/C-nu/nu裸小鼠12只,以SGC-7901人胃癌细胞株裸鼠皮下移植瘤为材料,通过手术将瘤组织块移植到裸小鼠胃壁,待动物濒临死亡时进行系统解剖,观察其浸润转移的部位及特征,原位移植瘤全部成功,且所有动物均出现局部浸润及淋巴结转移,肝脏转移率为66.7%,癌性腹水的发生率为50%,移植肿瘤晚期还可向脾脏,胰腺及肾脏等处浸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