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城镇体系的发展分布研究是区域经济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实现地区经济进一步发展的重要手段。川中地区是四川省经济最为发达的地区,城镇的建设与发展在四川省,乃至西部地区均有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抚顺市区及环城林带气挟菌分布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抚顺市区及环城林带不同环境位置大气微生物分布情况。实验结果显示:市区大气中细菌浓度明显高于环城林带地区;在环城林带地区,林带外大气中的细菌浓度也明显高于林带内。霉菌的分布规律基本与细菌相同。放线菌在市区与环城带地区分布的差别不大。环城林带地区空气清洁,而市区空气污染严重,尤其是繁忙的交通路口和繁华的商业区受气挟菌污染尤为严重。  相似文献   

3.
通过云南地区17个曾经发生过的地震烈度资料,用阻尼最小二乘法解超定方程组的方法获得了17个地震的震源加速度,更重要的是用此方法反演了云南地区的Q值分布,这对分析该地区的地质构造状况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通过对结果的分析,发现Q值的分布与地震活动存在着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4.
黄河在宁夏城镇形成和分布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宁夏为例分析了干旱半干旱地区河流在城镇形成和分布中的作用,讨论了宁夏地区城镇从兴起、演化一直到现今城镇的分布和发展与河流的关系,认为河流是干旱半干旱地区城镇形成和发展中最主要的自然因素.  相似文献   

5.
文化遗产是中华文化的载体,文物保护单位是文化遗产中的杰出代表。以长江上游地区国家级及省级共2 600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为研究对象,采用最近邻指数、核密度估算、重心迁移等空间分析方法分析其空间分布特征;同时基于20 km×20 km的均匀网格,运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地理探测器模型探索其空间关联模式及影响空间分布的因素。结果表明:1)长江上游地区的文物保护单位经历了很长的历史时期,主要集中在宋元以后的3个时期中;2)文物保护单位在长江上游地区整体呈现东密西疏、连片分布的空间特征;无论是不同时期文物保护单位还是不同类型文物保护单位的空间分布都存在高度集聚性;文物保护单位空间分布存在较强的空间自相关,局部空间关联模式以H-H型为主;最后,各时期文物保护单位空间分布的重心迁移均集中在四川盆地,迁移距离呈波动变化趋势;3)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共8个变量共同影响文物保护单位的空间分布,按因子影响程度大小排序依次是年末人口数、地区GDP、公路里程、海拔、1956—1992年平均降水量、河网密度、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和坡度,位于前3的人文因素指标更具解释力,即人口密度越大、地区GDP越高、交通越便...  相似文献   

6.
地处秦岭西段的小陇山,以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是甘肃植物种类较多、稀有濒危植物分布较集中的地区。据统计珍稀植物69种,隶属于35科61属,其中列为国家重点保护的有29种,省级保护的33种;中国特有属27属,占我国特有属的10.5%,占甘肃产中国特有属的56.25%。小陇山是甘肃稀有濒危植物分布较集中的地区,也是生物多样性比较丰富和关键的地区之一。  相似文献   

7.
波斯湾盆地油气分布主控因素初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获取的最新油气田储量数据为基础,采用石油地质综合分析方法,探讨了波斯湾盆地油气分布特征和主控因素。研究表明,区域上油气主要分布于现今的波斯湾及其周缘地区,层系上不同地区油气富集的储集层系不同。在扎格罗斯次盆地,古近系和新近系的油气最为富集;而在阿拉伯次盆地,侏罗系和白垩系是石油最富集的层系,二叠系是天然气最富集的层系。油气的分布主要受3个因素的控制,即次级盆地的构造-沉积演化史、优质区域盖层和主力烃源岩展布,前2个因素控制油气的层系分布,第3个因素则控制着油气的区域分布。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湘西地区治疗蛇虫伤害植物资源,构建军事治疗蛇虫伤害植物本草资源库,采用实地取样调查并结合文献查阅等方法,对湘西地区治疗蛇虫伤害的军事本草资源进行综合性分析.结果表明:湘西地区治疗蛇虫伤害的植物共284种,隶属94科207属,生活习性以草本为主,生境以林中为主;水平分布北部比南部丰富,垂直分布随海拔升高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其中600~1 299 m海拔范围内分布最多;区系地理成分复杂多样,科以世界分布和泛热带分布为主,属以泛热带分布和北温带分布为主,种以东亚分布、中国特有分布和热带亚洲分布为主;药用部位以全草可药用植物居多,用药方法多样,主要为外用取适量鲜品捣烂敷患处、内服取适量煎汤服用.当前湘西地区治疗蛇虫伤害植物资源丰富,但开发利用程度低,应在可持续利用的范围内加强研究和开发.  相似文献   

9.
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351个国家级、省(直辖市)级乡村旅游重点村为研究对象,运用平均最邻近指数、核密度估计、Ripley’s K函数、全局自相关等方法分析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内乡村旅游重点村的空间分布特征,运用地理探测器、缓冲区分析、地理联系率等方法揭示重点村分布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1) 乡村旅游重点村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呈现集聚型分布,且集聚程度逐渐增强;在集聚尺度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乡村旅游重点村集聚强度的峰值由83 km变化至100 km;2) 乡村旅游重点村在各个城市之间分布不均匀、分层明显,数量上川多渝少,等级上以重庆市中心城区为中心点的高密度区居多;3) 乡村旅游重点村之间具有统计学意义上的正相关集群效应,核密度分布以成都市、重庆市中心城区为双核心点,向外延伸形成多个密集区和次密集轴带;4) 自然环境、交通区位、社会经济、资源禀赋和政策等因素共同作用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乡村旅游重点村的分布,其中政策和高A级景区是影响重点村分布中最重要的两个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前,可以当做风频模型的分布函数很多,但它们都不能准确地描述海洋地区的风频分布规律。根据海洋地区风频分布的特点,在Weibull函数的基础上建立起新的风频模型,并给出它的参数估算方法。  相似文献   

11.
已有资料显示,西宁地区的地温梯度异常区与构造关系密切,呈条带状分布;表明西宁地区地热资源是呈带状分布、受构造断裂控制的中低温热田的可能性较大,未来地热的寻找应以与深大活动断裂有成生联系的储水构造为主要研究对象。  相似文献   

12.
融合熵权法和层次分析法的优势,在构建长江经济带“经济-土地生态质量”指标体系的基础上,研究2012年、2015年、2018年3个时点上长江经济带115个地级单位的经济和土地生态的时空动态特征,并运用耦合协调模型分析两者的耦合关系.结果显示:1)长江经济带经济发展指数呈现“东高西低、中心外围”的分布特征,且呈现前期新一线城市的发展速度较快,带动后期连片式发展为主的特征;2)土地生态质量的空间格局整体上呈现中、西部地区优于东部地区以及大范围面状分布的特征;3)因耦合协调格局与经济发展格局存在内部一致性,故长江经济带耦合协调状况呈现“东高西低、中心外围”的空间分布规律,长三角地区是整个经济带两系统互动效用的最优地区,而耦合协调低值区域的分布比较分散,主要集中在西部地区的云南省西南部、四川盆地、中部地区的湖南省湘西地区.  相似文献   

13.
以1981—2020年廊坊地区逐日大风气象观测资料为基础,采用阵风系数方法获取1981—2020年极大风速序列,对廊坊地区极大风速变化特征和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廊坊地区年平均极大风速为21.67 m/s,近40 a,廊坊地区年平均极大风速呈波动下降趋势,年平均极大风速显著减小,廊坊地区月平均极大风速整体呈春季高、冬季和夏季次之、秋季最低的变化特征;从空间分布看,不同重现期的极大风速和近40 a极大风速极值分布均呈南部高、中北部次高、中西部最低的分布特征,但近5 a,极大风速高值则主要出现在廊坊市区、霸州市、香河县等中部地区;廊坊地区极大风速的变化与气温具有负相关关系,气候变暖可以认为是极大风速减小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4.
姜雅风 《大自然》2012,(2):52-55
乌鸫(Turdus merula)属于鸫科鸫属,种群数量较多,广布于欧洲、非洲和亚洲,是瑞典的国鸟。分布在我国长江口至天山一线以南广大地区的乌鸫为留鸟,分布在海南省的为冬候鸟。  相似文献   

15.
陕西秦岭以北地区高氟地下水的成因与防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陕西秦岭以北地区高氟地下水分布状况,分析了该地区高氟地下水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高氟地下水的形成原因主要是受地层岩土、地貌、气候、水文地球化学和地质构造等条件的制约.提出了防氟改水措施是以在陕北打窖、关中打井为主,其次伴以理化除氟等方法.  相似文献   

16.
西藏维管植物种数分布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章利用《西藏植物资源检索系统》对西藏地区的植物进行了以行政划分的县级为基本单位和以海拔高度作为因子的多角度统计分析,得出西藏植物种数分布的一系列特点。结果表明,大多数植物分布在海拔3000米以上的地带,低海拔地区植物种数相对较少;地区植物分布极不均匀,区域差异较大,绝大部分植物分布在土地面积较小的东南地区,而在中西部广阔地域,却分布极少;多数植物分布范围较窄。  相似文献   

17.
【目的】以太原市为研究区域,探讨山西省太原市59处近现代工业遗产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规模度分析、数理分析和GIS空间分析等方法。【结论】结果表明:(1)新中国成立后“一五”“二五”计划期间,太原市新增工业遗产数量最多,行业门类主要集中在制造业、军事工业和采矿业。(2)空间分布上,太原市近现代工业遗产具有聚集特征,呈现“一区一带”的分布格局,分别是杏花岭区聚集区和万柏林区-晋源区沿汾河聚集带。(3)空间分布演变上,新中国成立前,太原市工业遗产集中分布于汾河以东、府城以北地区;新中国成立后,向城市北郊、汾河以西地区扩展延伸。(4)在影响因素上,太原市近现代工业遗产的时空分布受到自然、交通、人口、历史与政策等因素的影响,主要分布在低高程、缓坡度的河谷平原地区,并沿铁路分布,与地区迁入率、人口密度、城镇化水平存在相关关系。基于此,结合太原市“生活秀带”政策提出太原市近现代工业遗产群构建设想,以期为太原市工业遗产的保护与再利用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同时为旧城改造与更新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科技人才是科学技术发展的基础,是自主创新能力和科技竞争力的关键因素。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科技人才使用和人才资源也日趋国际化,科技人才竞争日趋激烈,国内科技人才流动也越来越频繁,对区域科技人力资源的数量、质量、分布结构产生深刻影响。一般情况下科技人才流动对经济较发达地区有利,而对经济欠发达地区不利。因此,分析研究宁夏科技人才的存量、分布结构、变化趋势,[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广东科技》2011,(1):81-82
《广东科技》杂志2009年度在“中国知网”(《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的机构用户总计3584个,分布23个国家和地区;个人读者分布在30个国家和地区。其中,大陆地区机构用户总计3524个,海外机构用户共计60个。其他期刊评价指标如下:  相似文献   

20.
利用二维重力正演拟合的方法,导出湖北武当山地区地下地层的可能分布,认为该地区是老地层覆盖在新地层之上,从而佐证了推覆体的存在。同时还得出:在川陕鄂地区的地壳中普遍存在低密度体,该低密度体可能是麻粒岩受压后析出自由水发生破碎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