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推动民族团结继续发展,培育各民族青少年爱国主义情怀和宽容善良品德,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是一项战略工程。利用地方乡土课程资源进行民族团结教育,是培养中小学生祖国历史文化认同感和爱国爱家情感的有效途径。新疆地域乡土及各民族文化蕴含着丰富的民族团结教育素材,新疆昌吉回民小学在校本课程中开发当地乡土课程资源,以"熏陶、渗透、融入、践行"的形式进行民族团结教育,增强了民族团结教育的实效。  相似文献   

2.
丘逢甲是一位客家人,客家文化在他身上印上了深深的烙印,影响着他的一生。他也是我国近代著名的诗人,他的诗歌深受家学、客家乡贤、客家人文与自然景观以及客家人乡土意识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乡土文化认同是乡土社会得以维系的重要支柱之一。乡村教育目的的偏移、教育主体的失责、教育中介系统的危机以及乡村教育支持的不足,都阻滞着乡土文化认同教育的进行。而应对乡土文化认同教育危机,在于践行五育并举,回归教育本质;加强各方主体,共筑教育合力;重视教育方法和乡土内容。  相似文献   

4.
我国中小学课程改革及校本课程实践中,课程资源的开发受到重视,乡土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一条重要的途径。在民族地区,当地少数民族文化应该成为乡土课程资源中的主体。以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哈萨克民族中小学校为例,对哈萨克民族文化进入校本课程改革的实践进行调查研究和探讨。提出哈萨克民族文化进入校本课程内容中,不仅对哈萨克民族文化的保护和传承起到重要作用,也使课程改革及校本课程的实施丰富化与多样化,加强了教学与课程的生命力。同时指出在民族地区中小学校民族文化课程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土族是由多民族融合形成在青海高原上的民族群体,并创造了自己的乡土文化。民和山川地区的土族“纳顿”会,涵盖了其宗教、民俗和艺术的各个方面,既保持了自身文化的主体精神,又成为民族文化和地域文化可持续发展的象征。  相似文献   

6.
乡土文化教育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得以传承和弘扬的基础,高等教育在传承发展乡土文化中起着重要作用。在现代化、城镇化进程中乡土文化认同感被弱化,高等教育中乡土文化内容上存在碎片化,系统性、整体性不足等诸多问题,导致乡土文化无法有机融入高等教育。高校积极开设乡土文化教育相关课程,实践教学中贯穿乡土文化教育元素,营造浓郁的乡土文化传承氛围,丰富乡土文化传播路径,充分发挥乡土文化教育的育人功能,才能全面提升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7.
乡土教育一直是学校教育的任务之一,甚至成为民族地区新课改的特色.但“撤点并校”割裂了教育与乡土的联系,乡土课程师资的匮乏也制约了中小学的乡土教育.本文从一手调查资料分析入手,梳理了农村中小学乡土教育存在的问题,提出培训乡土教育教师、以中小学课堂为基地,构建乡土教育体系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儒家是中国文化乡土情结的培植者,他们非常重视宗族乡党对自己的评价.儒家由近及远的亲亲原则以及“与乡人处由由然不忍去也“的乡土情怀,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刻下深深的痕迹.宗教的“报本反始“则集中体现了国人的亲土观念.中国文化的乡土特征,其品格的优劣紧密交织.一方面,可以提升为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另一方面,要注意其中的消极成分,警惕并克服其流弊.弃糟粕,取精华,是我们应取的正确态度.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来,由少数民族文化和乡土景观营造出的原生态的美,越来越受到更多的人关注和追求.作者参与贵阳市偏坡布依族乡村寨规划实践,在研究该民族文化内涵和建筑特点的基础上,总结了此类设计思想、意向和方法,并结合各种造景方法,构建了一个具有观赏性、游览性和参与性的乡土景观.通过这次实践活动,为少数民族文化保护和乡土景观设计规划提供了理论基础和依据,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乡土教育是高等师范院校的重要教学内容之一 ,中学地理教学大纲亦明确规定了开展乡土地理教育的的具体要求。乡土地理教育通过对学生进行乡情教育 ,激发他们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乡土地理教育对全面贯彻落实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方针 ,推动素质教育的实施 ,改变教育脱离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实际的状况 ,使教育更好地为当地两个文明建设服务 ,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积极探索乡土地理教育的有效途径 ,合理拟定乡土地理教育所应达到的目标 ,以提高乡土教育的实效 ,是广大地理教育工作者急需研究的重要课题。实施乡土地…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20世纪90年代掀起的散文热潮中,“文化散文”以其淳厚的民族文化意蕴成为当时文坛最耀眼的星光。在概述文化散文的概念、特征基础上,以当代创作文化散文的一些作家及其作品为例,从历史文化、乡土文化和心灵审视三种文化视角对其进行分析、解读。  相似文献   

12.
每个民族的艺术都深系于本民族的文化之根,都具有乡土的文化属性。作为本民族生命体验与心中祈愿的表达的原生态音乐,自然而然深深切切地从本原意义上相系着自己的“乡土”,以至形成独具内涵的“乡土情结”。当下,对原生态音乐乡土情结的解读也具有了更深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儒家是中国文化乡土情结的培植者,他们非常重视宗族乡党对自己的评价。儒家由近及远的亲亲原则以及“与乡人处由由然不忍去也”的乡土情怀,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刻下深深的痕迹。宗教的“报本反始”则集中体现了国人的亲土观念。中国文化的乡土特征,其品格的优劣紧密交织。一方面,可以提升为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另一方面,要注意其中的消极成分,警惕并克服其流弊。弃糟粕,取精华,是我们应取的正确态度。  相似文献   

14.
大理市乡土教育资源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的应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大理市乡土教育资源在幼儿园中的充分应用,有利于提高民族地区的幼儿园课程和教育活动的质量,丰富幼儿园的教育资源,是幼儿园建设园本课程的重要基础。对提高教师能力,挖掘和利用教育资源有重要作用。通过与幼儿的一日生活、教学活动以及游戏活动等多种途径相结合的方式,采取参观、访问、收集资料、动手操作等方法,使乡土教育资源走进幼儿园的教育活动中。从而使幼儿更好地感受和体验家乡文化,为幼儿的发展提供更广阔的空间。  相似文献   

15.
乡土情结是一种集结在心里,不会因时间、空间变化而改变的对于故乡的深厚感情。中国作为拥有着几千年传统文化的国家,每一位炎黄子孙都对这片土地有着浓厚的眷恋之情。中国人对于土地的深厚感情,使得其在很多问题的认知都有强烈的认同感和亲切感,从而形成了中华民族独特的民族凝聚力。这种浓郁的乡土情结渗透于中国文化中,渗透于陕西地区古老的文化——《秦腔》中,原始而又粗犷的挥洒着炎黄子孙对土地的崇敬与亲切感,质朴的情感和旺盛的生命力在这片土地上展现的淋漓尽致。  相似文献   

16.
乡土文化的嬗变与农村社会稳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现代工业文明对传统的乡土文化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作为融家族文化、礼治文化、安土重迁文化于一体的乡土文化在商品经济的作用下已发生变化。家庭意识的淡化、平等观念的强化、恋土情结的弱化和经济观念的显现化势必影响农村社会结构的和谐性与整合性,并在相当程度上滋生社会不稳定。因此,分析乡土文化的嬗变,弄清影响农村稳定的文化因素,以便于我们控制和引导它朝着农村社会良性运行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7.
乡土小说作为中国现代小说创作的一个重要流派一直是国内学界关注与研究的重点,但从语言本体角度研究乡土小说的并不多。针对这种情况,本文以语言本体为起点结合乡土文化与地方性知识,从早期以鲁迅为核心的乡土问题小说和以废名为起点的乡土诗化小说写作,到加入"革命"话语的解放区乡土小说和当代多元化的乡土写作等几个方面,来探究百年来中国乡土小说语言经历的错综复杂的演变过程之深层缘由,进而讨论乡土语言在当下及今后的小说创作中的意义及理应发挥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从全球化的视野来看,每位个体同时拥有作为族群成员的身份、作为民族-国家成员的"公民"身份以及作为"地球村"的"世界公民"身份。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以公民教育、乡土教育和多元文化教育为主要内容的全球化背景下的"多元文化整合教育理论"框架,试图说明中国民族教育应该承担培养学生具有乡土情怀、公民意识、跨文化的能力和全球意识的使命。  相似文献   

19.
"乡土"是一个相对的概念,针对不同的人群或同一人群的不同环境,"乡土"的范围是不同的。乡土教育意指学生能在了解与认识自己生长或长期居住的地方的基础上,激发乡土情感、产生乡土关怀与乡土认同,贡献自己的力量来改善乡土环境、促进国家认同之教育。人文主义、经验之塔理论、认知发展论、多元文化教育理论是其学理基础,引导学生处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倡导学生个性发展、促进民族团结与民族发展是其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20.
乡土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乡土教育的具体内容体现在地方文献当中。本文以萍乡的乡土教育为题,就利用地方文献进行乡土爱国教育、乡土历史教育、乡土地理教育、乡土艺术教育四方面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